CN211789050U -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9050U
CN211789050U CN202020403957.1U CN202020403957U CN211789050U CN 211789050 U CN211789050 U CN 211789050U CN 202020403957 U CN202020403957 U CN 202020403957U CN 211789050 U CN211789050 U CN 211789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or
battery
battery piece
electric conductor
ce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0395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燕平
林俊良
李清波
林金锡
林金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Alma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Alma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Alma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Almad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0395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9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9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9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由矩阵排布的若干串电池串串联组成,若干串所述电池串由若干片电池片串联而成,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通过互联条连接,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与所述互联条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体上设有反射结构,所述导电体的形状大小与所述间隙形状大小一致,所述反射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的边缘平行,所述反射结构的两端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的倒角平行。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片与电池片中间添加导电体,将电池片间隙处的光充分利用,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降低了电阻。

Description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组件的发展,开发出高效率高功率组件是各家企业一个重点研究课题。现有高功率技术,如:半片、拼片:主要是通过缩短电池片与电池片的间距,通过降低组件电阻和更多的电池片来提升组件功率,但会降低电池间隙中光的再次利用。
目前光伏产业采用反光膜张贴在电池片与电池片的间隙处,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但限于单晶电池组件不是方形组件,四边有倒角,倒角处电池间隙光利用较差。另外随着电池片与电池片片间距的扩大,互联条也随之会变长,组件的电阻也会随之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倒角处光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由矩阵排布的若干串电池串串联组成,若干串所述电池串由若干片电池片串联而成,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通过互联条连接,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与电池片之间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有导电体,所述导电体与所述互联条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体上设有反射结构,所述导电体的形状与所述间隙形状一致,所述反射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的边缘平行,所述反射结构的两端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的倒角平行。
作为优选,若干所述电池片同一个表面极性相同,所述互联条将所述电池片的负极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的正极连通。互联条从一个电池片的上端面连接到下一个电池片的下端面,将相邻两个电池片串联起来。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结构为反光贴膜。反光贴膜的反射面与电池片位置相对应,反光膜层可以粘贴在导电体上,利用反光膜层,将照射到反光膜层上的太阳能反射到电池片上,提高光线利用率。
作为优选,所述反射结构为锯齿状凸条或者圆弧状的凸条,所述凸条的反射面与朝向所述电池片。凸条的反射面与电池片的位置相对应,凸条的反射面将光线反射到两侧的电池片上,提高光线利用率。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体的宽度方向上中间高两边低。导电体的宽度为同一串电池串中一个电池片到相邻电池片的距离,导电体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使得在导电体上的反射结构也变成了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从而当光照射到凸条上时,反射结构可以将光反射到更远的地方,最终使得反射的角度更大,距离更远。
作为优选,所述间隙的距离为6~21mm。为了提高光线利用率,间隙越大,间隙内的导电体受光面越大,由于导电体上有反射结构,反射出来的光线更多,光线利用率越高。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电阻,间隙一般为2~4mm,常规的间隙一般设置为3mm,间隙越大互联条越长会导致电阻的增大,而本实用新型采用扩大间隙,来充分利用间隙内的阳光,从而提高发电量,同时,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导电体的结构,导电体结构与互联条连通,由于互联条是由若干根导线组成,导电体焊接在互联条上,使得互联条内的若干导线并联连接,从而降低了电阻。
进一步地,为了充分利用间隙内的光,所述导电体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的0.5~3mm,所述导电体的长度比所述电池片的长度长 0~0.5mm,所述导电体的厚度为0.1-0.4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片与电池片中间添加导电体,将电池片间隙处的光充分利用,通过导电体的形状大小与间隙处的形状大小一致的设计,使得导电体填充满间隙内,间隙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增加了间隙光利用,导电体上的反光结构中间高两边低,反射的角度更广,反射的距离更远,提升了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同时导电体与互联条焊接在一起,使得互联条内的若干导线并联连接,降低了电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电体结构(锯齿状凸起)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电体结构(圆弧状凸起)示意图;
图6为实验论证中标准组件2太阳能电池示意图;
图7为实验论证中标准组件1太阳能电池示意图;
1、电池片;2、间隙;3、导电体;4、互联条;5、凸条;6、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实施例一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由矩阵排布的若干串电池串串联组成,若干串所述电池串由若干片电池片1串联而成,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通过互联条4连接,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设有间隙2,所述间隙2内设有导电体3,所述导电体3与所述互联条4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体 3上设有反射结构,所述导电体3的形状与所述间隙2形状一致,所述反射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1的边缘平行,所述反射结构的两端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1的倒角平行。间隙2越大,互联条 4越长导致电阻增大,现有技术中,常规做法是将间隙2减少,使得电阻降低,本申请则是拉大间隙2尺寸,通过导电体3来降低电阻,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间隙2内的光能。导电体3焊接在互联条 4上,互联条4是由若干条导线组成,导电体3将若干导线并联连接,使得电阻降低,同时导电体3上的反射结构,可以使得间隙 2内的光充分利用,提高光利用率。
若干所述电池片1同一个表面极性相同,所述互联条4将所述电池片1的负极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1的正极连通。互联条4从一个电池片1的上端面连接到下一个电池片1的下端面,将相邻两个电池片1串联起来。
所述反射结构为反光贴膜。反光贴膜的反射面与电池片1位置相对应,反光膜层可以粘贴在导电体3上,利用反光膜层,将照射到反光膜层上的太阳能反射到电池片1上,提高光线利用率。
所述反射结构为锯齿状凸条5或者圆弧状的凸条5,所述凸条 5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电池片1。凸条5的反射面与电池片1的位置相对应,凸条5的反射面将光线反射到两侧的电池片1上,提高光线利用率。
所述导电体3宽度方向上中间高两边低。导电体3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使得在导电体3上的反射结构也变成了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从而当光照射到凸条5上时,反射结构可以将光反射到更远的地方,最终使得反射的角度更大,距离更远。反射结构充分利用了间隙2内的阳光,提高了发电的效率。
所述间隙2的距离为6~21mm。为了提高光线利用率,间隙2越大,间隙2内的导电体3受光面越大,由于导电体3上有反射结构,反射出来的光线更多,光线利用率越高。为了充分利用间隙2内的光,所述导电体3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2的0.5~3mm,所述导电体 3的长度比所述电池片1长度长0~0.5mm,所述导电体3的厚度为 0.1-0.4mm。本实用新型采用扩大间隙2,来充分利用间隙2内的阳光,从而提高发电量,同时,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导电体3的结构,导电体3结构与互联条4连通,由于互联条4是由若干根导线组成,导电体3焊接在互联条4上,使得互联条4内的若干导线并联连接,从而降低了电阻。
实验论证:
采用太阳能电池放置在同一地方进行对比实验:太阳能电池有 6串电池串串联而成,每串电池串有10片电池片1,同一串电池串中电池片1与电池片1的间隙2设定为12mm,电池串与电池串的间距为4mm,电池片1的尺寸为156.75×156.75mm,电池片1四周有倒角。
标准组件1:如图5所示,采用上述太阳能电池,同一串电池串中电池片1与电池片1的间隙2内无电性连接导电体3。
标准组件2:如图4所示,采用上述太阳能电池,同一串电池串中电池片1与电池片1的间隙2内中间设有长方形导电体3,导电体3的长度为156.75mm,宽度为10mm,导电体3上设有锯齿状的凸条5,凸条5的长度方向与电池片1边缘平行,导电体3未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但导电体3上并无与电池片1倒角形状相同的端部。
标准组件3:与标准组件2的区别在于:导电体3上无反射结构,其他同标准组件2。
对比组件:如图1所示,与对比组件2不同在于:导电体3上设有与电池片1倒角形状相同的端部,导电体3采用中间高两边低的结构,其他同标准组件2。
标准组件4:将标准组件1中同一串电池串中电池片1与电池片1的间隙2替换为2mm,其他同标准组件1。
测试结果如下图:
Figure BDA0002425511450000091
Figure BDA0002425511450000101
图表为各方案对比分析:
标准组件1与标准组件4对比可以得知:标准组件4的功率比标准组件1功率增大0.15%,同一串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的间距增大,会导致电阻的增大。
标准组件3与标准组件4对比可以得知:标准组件4的功率和标准组件1的功率一样,标准组件3和标准组件4的电阻一样,设置导电体3的方式来减少电阻的方案和减小同一串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的间距来减少电阻的方案,两个方案起到的作用类似。
标准组件2和标准组件3对比可以得知:标准组件2的功率比标准组件3的功率增大0.11%,在导电体3上设反射结构,提高了发电功率。
标准组件2和对比组件对比可以得知:对比组件的功率比标准组件2的功率增大0.56%。对比组件中导电体3的形状和间隙2的形状一致,且导电体3中间高两端低,大大地提高了电池片1的发电功率,充分地利用了间隙2内的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7)

1.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由矩阵排布的若干串电池串串联组成,若干串所述电池串由若干片电池片(1)串联而成,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通过互联条(4)连接,每串所述电池串中相邻两个所述电池片(1)与电池片(1)之间设有间隙(2),所述间隙(2)内设有导电体(3),所述导电体(3)与所述互联条(4)电性连接,所述导电体(3)上设有反射结构,所述导电体(3)的形状与所述间隙(2)形状一致,所述反射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片(1)的边缘平行,所述反射结构的两端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1)的倒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电池片(1)同一个表面极性相同,所述互联条(4)将所述电池片(1)的负极与相邻的所述电池片(1)的正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为反光贴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为锯齿状凸条(5)或者圆弧状的凸条(5),所述凸条(5)的反射面朝向所述电池片(1)。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3)的宽度方向上中间高两边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2)的宽度为6~21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3)的宽度小于所述间隙(2)的0.5~3mm,所述导电体(3)的长度比所述电池片(1)长度长0~0.5mm,所述导电体(3)的厚度为0.1-0.4mm。
CN202020403957.1U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Active CN211789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3957.1U CN211789050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03957.1U CN211789050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9050U true CN211789050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2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03957.1U Active CN211789050U (zh) 2020-03-25 2020-03-25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9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12051A (zh) 一种抗热斑单板块光伏组件
CN110783415A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210123747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1789050U (zh)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CN218414596U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及光伏组件
CN211789055U (zh)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CN111403530A (zh)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CN211507658U (zh) 一种新型光伏组件
CN214068739U (zh) 一种电池串直接并联的叠瓦光伏组件
CN214152914U (zh) 一种双面太阳能电池片和光伏组件
CN213459761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111564514B (zh) 一种p/n型电池片双层联用双面组件
CN211789058U (zh) 一种高效率光伏组件
CN213026153U (zh) 一种栅线互连光伏组件结构
CN209896083U (zh) 光伏组件电路单元、光伏组件电路及光伏组件
CN208315571U (zh) 一种用于叠片型太阳能电池片组件的焊带
CN210272396U (zh) 一种单面单玻叠瓦光伏组件
CN111403531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焊结构
CN206558522U (zh) 一种高抗机械载荷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4068735U (zh) 一种同面等电势并联联接的光伏组件电池片
CN21955364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CN220895517U (zh) 一种光伏叠瓦组件
CN217361607U (zh) 一种小间距的双玻光伏组件
CN211789051U (zh) 一种高系统发电效率防遮挡光伏组件
CN219017678U (zh) 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