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53649U -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53649U
CN219553649U CN202320821575.4U CN202320821575U CN219553649U CN 219553649 U CN219553649 U CN 219553649U CN 202320821575 U CN202320821575 U CN 202320821575U CN 219553649 U CN219553649 U CN 2195536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iece
battery
piece
photovoltaic module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2157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利松
高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te Photoelectric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te Phot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te Photoelectric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te Phot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2157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536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536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536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具体为包括玻璃前板、背板以及设置于玻璃前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板层,所述电池板层包括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PN结呈相反设置,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沿着电流传输方向呈交替设置,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设置有将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导通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两者的顶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两者的底电极电连接,所述顶电极和底电极均仅与一导电件接触并且电连接,本申请具有改善导电体和电池片安装便捷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十分严峻,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来降低碳排放有助于缓解未来挑战。光伏发电是降低碳排放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光伏发电技术包括晶硅技术、薄膜技术以及其他新型太阳能技术,其中晶硅电池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光伏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216053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光伏电池,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压设置的背板层、EVA层、电池组层、EVA层、玻璃层;所述电池组层包括若干电池片,所述若干电池片通过导电体电性互连为一体;在电池片之间的间隙上设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的非金属反光三棱柱,该非金属反光三棱柱能够将射向所述间隙上的光线反射到电池片能够接收光线的区域。
上述方案中,导电体以弯曲的方式焊接在相邻两PN结上,即一端焊接在电池片上方,另一端焊接在相邻电池片下方,该方式导致导电体与电池片的安装连接工艺非常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导电体和电池片安装的便捷性,本申请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包括玻璃前板、背板以及设置于玻璃前板和背板之间的电池板层,所述电池板层包括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所述第一电池片的PN结的P区靠近玻璃基板,而N区远离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电池片的PN结的N区靠近玻璃基板,而P区远离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沿着电流传输方向呈交替设置,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朝向玻璃前板的一侧均设置有顶电极,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朝向背板的一侧均设置有底电极;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设置有将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导通的导电件,所述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两者的顶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两者的底电极电连接,所述顶电极和底电极均仅与一导电件接触并且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阳光照射在电池片层时,因为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PN结相反,因此产生的电流一个从上至下,另一个从下至上,而利用第一导电件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两者的顶电极电连接,利用第二导电件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两者的底电极电连接,实现了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串联,提高了相邻PN结的连接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部、杆部和卡接部;所述导电部一端与第一电池片的电极接触并且电连接,所述导电部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池片的电极接触并且电连接,所述杆部一端固定连接于导电部,所述杆部的另一端与卡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卡接部抵接于第一电池片或第二电池片远离所述导电部的侧壁,所述杆部和卡接部均为绝缘材质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卡接部抵接于第一电池片或第二电池片远离导电部的侧壁,限制导电件的位置,从而使导电部与电池片的电极接触更加牢固,一定程度上确保导电件导电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卡接部为弹性塑料片,所述卡接部一端固定连接于杆部,另一端抵接于第一电池片或第二电池片远离所述导电部的侧壁,所述卡接部呈向导电部一侧方向弯曲的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部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导电件生产过程中导致尺寸有一定的偏差时也能较好的与电池片卡接,使导电部与电池片的接触更加稳定。
可选的,每个所述导电件包括两个卡接部,一卡接部远离杆部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电池片远离所述导电部的侧壁,另一个卡接部远离杆部的一端抵接于第二电池片远离所述导电部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卡接部分别于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接触,使得导电件两侧受力更加平衡,导电部与电池片的接触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杆部与卡接部一体注塑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艺简单,生产方便。
可选的,所述导电部呈向远离杆部方向突出的弧形,所述杆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电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的导电部使其具有弯曲的空间,配合卡接部能使导电件稳定的加持在电池片上,并且是导电部与电极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顶电极包括丝网印刷于晶硅电池表面的金属栅线和焊接于金属栅线表面的汇流条,所述汇流条有两条并且均与所有的金属栅线接触,所述金属栅线与汇流条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电件,所述导电件与汇流条接触并且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汇流条连通所有的金属栅线,而再通过导电件与另一个电池片连通,可以有效减少导电件的数量。
可选的,所述玻璃前板和背板均采用布纹玻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纹玻璃表面的纹路可以使光进行漫反射,使一部玻璃表面的光反射之后依旧进入玻璃中,具有提供透光率的效果;同时布纹玻璃的存在无法看到光伏组件内部结构,增加光伏组件的美观性。
综上所述:
其一,采用PN结相反的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因此当阳光照射在电池片层时,两种电池片产生的电流一个从上至下,另一个从下至上。然后再利用导电件实现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的串联,提高了相邻PN结的连接便捷性。
其二,导电件包括导电部、杆部和两个卡接部,卡接部为弹性塑料片,卡接部一端固定连接于杆部,另一端抵接于第一电池片和第二电池片远离导电部的侧壁,导电部呈向远离杆部方向突出的弧形,杆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电部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弧形的导电部使其具有弯曲的空间,配合卡接部能使导电件稳定的加持在电池片上,并且是导电部与电极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定。
其三,顶电极包括丝网印刷于晶硅电池表面的金属栅线和焊接于金属栅线表面的汇流条,用汇流条连通所有的金属栅线,而再通过导电件与另一个电池片连通,可以有效减少导电件的数量。
其四,玻璃前板和背板均采用布纹玻璃,具有提供透光率的效果;同时布纹玻璃的存在无法看到光伏组件内部结构,增加光伏组件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光伏组件整体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顶电极和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玻璃前板;101、绝缘胶;200、电池板层;210、第一电池片;220、第二电池片;230、顶电极;231、金属栅线;232、汇流条;240、底电极;300、导电件;301、第一导电件;302、第二导电件; 310、导电部;320、杆部;330、卡接部;400、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参照图1,该光伏组件包括包括玻璃前板100、电池板层200和背板400,玻璃前板100和背板400之间设置有绝缘胶101,用于将电池板层200封装。
在本实施例中,玻璃前板100和背板400均采用布纹玻璃,布纹玻璃表面的纹路可以使光形成漫反射,具有提高透光率的效果。同时布纹玻璃的存在使人无法看到光伏组件内部结构,增加光伏组件的美观性。
参照图1,电池板层200包括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第一电池片210的PN结的P区靠近玻璃前板100,而N区远离玻璃前板100,第二电池片220的PN结的N区靠近玻璃前板100,而P区远离玻璃前板100。即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的PN结呈相反设置。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沿着电流传输方向呈交替设置。
参照图1和图2,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朝向玻璃前板100的一侧均设置有顶电极230。顶电极230包括丝网印刷于晶硅电池表面的金属栅线231和焊接于金属栅线231表面的汇流条232。每个电池片上的均有两条汇流条232,并且汇流条232与所有的金属栅线231接触,金属栅线231与汇流条232呈垂直设置。汇流条232长度方向与电流传输方向相同。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朝向背板400的一侧均设置有底电极240。在本实施例中底电极240的结构与顶电极230结构相同。
参照图1和图2,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设置有将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导通的导电件300。导电件300包括导电部310、杆部320和卡接部330。导电部310为弧形的铜片,导电部310的弦长大于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之间的间距。导电部310的宽度大于汇流条232的宽度。导电部310长度方向的两端向背离圆心的方向弯曲。导电部310一端用于与第一电池片210的电极接触并且电连接,导电部310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池片220的电极接触并且电连接。
参照图2,杆部320一端固定连接于与导电部310的内圆壁接触并且固定连接。卡接部330为弹性塑料片,并且呈向导电部310一侧方向弯曲的弧形。卡接部330一端固定连接于杆部320远离导电部310的一端,另一端抵接于第一电池片210或第二电池片220远离导电部310的侧壁。一个导电件300的卡接部330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导电件300具有两个卡接部330,两个卡接部330分别与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接触,使得导电件300两侧受力更加平衡。
杆部320和卡接部330为绝缘塑料一体注塑成型,而导电部310为杆部320注塑成型时嵌设在杆部320。
参照图1和图3,导电件300包括第一导电件301和第二导电件302,第一导电件301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两者的顶电极230电连接。第二导电件302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两者的底电极240电连接,顶电极230和底电极240均仅与一导电件300接触并且电连接。
参照图3,安装时将导电件300置于两个电池片之间,相邻的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电件300,导电部310与汇流条232接触并且电连接。弧形的导电部310,配合具有弹性的卡接部330,使导电件300稳定的加持在电池片上,并且是导电部310与电极之间的接触更加稳定。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的实施原理为:在背板400上放置胶膜,然后再胶膜上放置电池片。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沿着电流传输方向呈交替设置。然后安装导电件300,使导电件300让电池片实现串联。然后再在电池片层上覆盖胶膜,最后盖上玻璃前板100,通过热压封装电池片。
当阳光照射在电池片层时,因为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的PN结相反,因此产生的电流一个从上至下,另一个从下至上,而利用第一导电件301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两者的顶电极230电连接,利用第二导电件302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两者的底电极240电连接,实现了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的串联,提高了相邻PN结的连接便捷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包括玻璃前板(100)、背板(400)以及设置于玻璃前板(100)和背板(400)之间的电池板层(2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板层(200)包括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所述第一电池片(210)的PN结的P区靠近玻璃基板,而N区远离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电池片(220)的PN结的N区靠近玻璃基板,而P区远离玻璃基板,所述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沿着电流传输方向呈交替设置,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朝向玻璃前板(100)的一侧均设置有顶电极(230),所述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朝向背板(400)的一侧均设置有底电极(240);所述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设置有将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导通的导电件(300),所述导电件(300)包括第一导电件(301)和第二导电件(302),所述第一导电件(301)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两者的顶电极(230)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件(302)将相邻的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两者的底电极(240)电连接,所述顶电极(230)和底电极(240)均仅与一导电件(300)接触并且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300)包括导电部(310)、杆部(320)和卡接部(330);所述导电部(310)一端与第一电池片(210)的电极接触并且电连接,所述导电部(310)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池片(220)的电极接触并且电连接,所述杆部(320)一端固定连接于导电部(310),所述杆部(320)的另一端与卡接部(330)固定连接,所述卡接部(330)抵接于第一电池片(210)或第二电池片(220)远离所述导电部(310)的侧壁,所述杆部(320)和卡接部(330)均为绝缘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330)为弹性塑料片,所述卡接部(330)一端固定连接于杆部(320),另一端抵接于第一电池片(210)或第二电池片(220)远离所述导电部(310)的侧壁,所述卡接部(330)呈向导电部(310)一侧方向弯曲的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件(300)包括两个卡接部(330),一卡接部(330)远离杆部(320)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电池片(210)远离所述导电部(310)的侧壁,另一个卡接部(330)远离杆部(320)的一端抵接于第二电池片(220)远离所述导电部(310)的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320)与卡接部(330)一体注塑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310)呈向远离杆部(320)方向突出的弧形,所述杆部(320)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电部(310)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电极(230)包括丝网印刷于晶硅电池表面的金属栅线(231)和焊接于金属栅线(231)表面的汇流条(232),所述汇流条(232)有两条并且均与所有的金属栅线(231)接触,所述金属栅线(231)与汇流条(232)呈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电池片(210)和第二电池片(220)之间设置有两个导电件(300),所述导电件(300)与汇流条(232)接触并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前板(100)和背板(400)均采用布纹玻璃。
CN202320821575.4U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Active CN2195536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575.4U CN21955364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21575.4U CN21955364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53649U true CN219553649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6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21575.4U Active CN219553649U (zh) 2023-04-11 2023-04-11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536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1021655A1 (ja) 太陽電池、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CN103928555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
CN210692545U (zh) 一种无主栅光伏组件
CN112563358A (zh) 一种双玻叠瓦光伏组件
CN218414596U (zh) 一种背接触电池及光伏组件
WO2022193578A1 (zh) 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US20230327035A1 (en) Interconnection piece and solar cell assembly
CN219553649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光伏组件
CN209843730U (zh) 一种光伏半片组件汇流焊接结构
CN211789050U (zh) 一种异形反光导电体的高光利用率组件
CN21375272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
CN212062454U (zh) 一种具有反光贴膜的光伏组件
CN211789055U (zh)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CN211789053U (zh) 一种高效率低热斑效应光伏组件
CN210926045U (zh) 适用于叠瓦光伏组件的电性连接片及叠瓦光伏组件
CN211789049U (zh) 一种异形光伏焊带
CN204216054U (zh) 一种光伏电池
CN103730519A (zh) 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03531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串焊结构
CN109216475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组件
CN221632581U (zh) 电池串、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08315570U (zh) 一种采用异形焊带的太阳能电池片组件
CN220895517U (zh) 一种光伏叠瓦组件
CN110854224A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组件及其组装方法
CN221226244U (zh) 光伏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