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4890U - 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4890U
CN217824890U CN202221691976.4U CN202221691976U CN217824890U CN 217824890 U CN217824890 U CN 217824890U CN 202221691976 U CN202221691976 U CN 202221691976U CN 217824890 U CN217824890 U CN 2178248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jumper
photovoltaic module
battery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919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志强
杨连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Original Assignee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SI Cells Co Ltd, Canadian Solar Manufacturing Changshu Inc filed Critical CSI Cel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919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248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48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48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串;汇流条,包括位于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端部汇流条、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中间汇流条,所述端部汇流条、所述中间汇流条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跳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跳线主体、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折线,所述跳线主体位于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电池串之间,且所述跳线主体的两端分别与端部汇流条连接,所述折线连接在所述跳线主体位于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位置处。折线的弯折方向与中间汇流条的延伸方向一致,用以放置该跳线主体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隙无需加宽,并且折线与电池片无重叠,可以降低裂片风险。

Description

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缩小电池串间距且降低裂片风险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大功率光伏组件的盛行,电池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兴起的切片电池形成的切片组件,每个电池串包括数量过多的电池片,引起热斑风险高、二极管被击穿等问题。
通常,结合版型的设计,通过跳线在同一位置增加二极管数量,控制热斑风险。现有的跳线设计,汇流条和跳线的引出头均朝向飞线的延伸方向折弯,为了避免较多的引出头碰到电池背面,需要将电池串的串间隙设计的较大,不利于放置更多的电池片。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小电池串间距且降低裂片风险的光伏组件。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串,相邻的电池串的正极、负极沿第一方向的排布相反;
汇流条,包括位于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端部汇流条、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中间汇流条,所述端部汇流条、所述中间汇流条均沿第二方向延伸;
跳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跳线主体、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折线,所述跳线主体位于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电池串之间,且所述跳线主体的两端分别与端部汇流条连接,所述折线连接在所述跳线主体位于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位置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线与所述中间汇流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折线远离所述跳线主体的一端与所述折线弯折方向的所述中间汇流条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线与所述跳线主体呈T型或十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T型跳线的折线与所述中间汇流条连接两个二极管,该两个二极管位于具有三个搭接点的同一接线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十字型跳线的折线与中间汇流条连接两个二极管,该两个二极管位于具有四个搭接点的同一接线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一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至少2个电池串;所述跳线位于沿第二方向上的第n个电池串与第n+1个电池串之间,n为奇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置跳线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距>未设置跳线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设置跳线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距为6mm~9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两个相邻的电池串的正极或负极相邻设置,且共用中间汇流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汇流条、所述中间汇流条均包括正面汇流条和背面汇流条,正面汇流条的宽度大于背面汇流条的宽度,正面汇流条覆盖在背面汇流条上,且正面汇流条与背面汇流条之间设有绝缘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通过将跳线设置为折线的弯折方向与中间汇流条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用以放置该跳线主体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隙无需加宽,并且折线与电池片无重叠,可以降低裂片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沿箭头方向所示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沿箭头方向所示的侧视图。
其中,100-光伏组件,1-电池单元,11-电池串,2-汇流条,21-端部汇流条,22-中间汇流条,3-跳线,31-跳线主体,32-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请参阅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旨在通过对跳线3的改进,缩小电池串11的间距,同时降低裂片风险。
所述光伏组件100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元1、用以收集并向外导出电池单元1内部的电流的汇流条2、用以在发生热斑时导通电路的跳线3,所述汇流条2和所述跳线3交叉处连接二极管(未图示),对所述电池单元1进行保护。
为了方便描述,定义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至少两个所述电池单元1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电池单元1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串11,每个所述电池串11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且通过焊带串联的若干电池片。所述电池片优选为整片电池片切割形成的1/N片,N为大于1的整数。
本申请中,第一方向对应光伏组件100的长度方向,该长度由电池单元1的数量、电池串11的长度决定;第二方向对应光伏组件100的宽度方向,该宽度由电池单元1中电池串11的数量、电池串11中电池片的长度决定。
无论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相邻的电池串11的正极、负极沿第一方向的排布相反。具体地,每一所述电池单元1中,相邻的电池串11的正极、负极沿第二方向的排布相反,并通过汇流条2呈S型串联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的电池串11一一对应,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两个相邻的电池串11的正极或负极相邻设置,且共用中间汇流条22,将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并联。
具体地,所述汇流条2包括位于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端部汇流条21、位于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1之间的中间汇流条22,所述端部汇流条21、所述中间汇流条22均沿第二方向延伸。
另外,所述端部汇流条21、所述中间汇流条22均包括正面汇流条2和背面汇流条,正面汇流条2的宽度大于背面汇流条的宽度,正面汇流条2覆盖在背面汇流条上,且正面汇流条与背面汇流条之间设有绝缘层;因此在光伏组件100的正面只能看到正面汇流条2。
一实施例中,正面汇流条2的宽度为5mm,背面汇流条的宽度为4mm或3mm。
所述跳线3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至少两个电池单元1,并与端部汇流条21连接,以在发生热斑时导通电路,避免烧坏电池片。
具体地,所述跳线3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跳线主体31、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折线32。所述跳线主体31位于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电池串11之间,且所述跳线主体31的两端分别与端部汇流条21连接,所述折线32连接在所述跳线主体31位于两个电池单元1之间的位置处,用以将跳线主体31引出,并与中间汇流条22的引出头配合连接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折线32的弯折方向与中间汇流条22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用以放置该跳线主体31的两个电池串11之间的间隙无需加宽,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片,并且折线32与电池片无重叠,可以降低裂片风险。
优选地,位于所述折线32的弯折方向(参考图1中向下的方向)的中间汇流条22与跳线主体31间隔设置,给折线32留下了弯折空间。所述折线32与所述中间汇流条22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折线32远离所述跳线主体31的一端与折线32弯折方向的所述中间汇流条22间隔设置;因此两个电池单元1之间的间距也无需加宽,可以放置更多的电池片,整个光伏组件100的有效面积利用率高,可提高整体效率。
每一电池单元1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至少2个电池串11;所述跳线3位于沿第二方向上的第n个电池串11与第n+1个电池串11之间,n为奇数。每两个电池串11中间连接一条跳线3;例如,所述跳线3分别位于沿第二方向依次排布的第一电池单元1和第二电池单元1之间、第三电池单元1和第四电池单元1之间。
设置跳线3的两个电池串11之间的间距>未设置跳线3的两个电池串11之间的间距,使得整个光伏组件100更加紧凑,在有限的面积内可排布较多的电池片。一实施例中,设置跳线3的两个电池串11之间的间距为6mm~9mm。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线32与所述跳线主体31呈T型,也即只有一个折线32,可与跳线主体3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的中间汇流条22连接两个二极管,该两个二极管位于具有三个搭接点的同一接线盒内。
具体地,如图4所示,为图1沿箭头方向所示的侧视图,为了清楚地表示中间汇流条22和折线32的结构,此图中不显示电池片;所述折线32远离所述跳线主体31的一端、所述中间汇流条22均向光伏组件100的背板所在侧弯折引出,在背板的背面连接所述接线盒,折线32与电池片不重叠,降低了裂片效率,且无需在折线32处使用绝缘垫片,整个工艺简单,提高了制程效率。
另请参考图5~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光伏组件100。与图1~图4所示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折线32与所述跳线主体31呈十字型,相当于两段折线32分别沿跳线主体31向第二方向的两侧弯折延伸,引出两个接头。两段折线32的弯折方向相反,优选对称设置,其他均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于此不再赘述。
图8为图5沿箭头方向所示的侧视图,为了清楚地表示中间汇流条22和折线32的结构,此图中不显示电池片。该跳线3与相交叉的中间汇流条22共引出4个接头,可以连接两个二极管。优选地,该两个二极管位于具有四个搭接点的同一接线盒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100,通过将跳线3设置为折线32的弯折方向与中间汇流条22的延伸方向一致,因此用以放置该跳线主体31的两个电池串11之间的间隙无需加宽,可以放置较多的电池片,并且折线32与电池片无重叠,可以降低裂片风险。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至少两个电池串,相邻的电池串的正极、负极沿第一方向的排布相反;
汇流条,包括位于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端部汇流条、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中间汇流条,所述端部汇流条、所述中间汇流条均沿第二方向延伸;
跳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跳线主体、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折线,所述跳线主体位于沿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个电池串之间,且所述跳线主体的两端分别与端部汇流条连接,所述折线连接在所述跳线主体位于两个电池单元之间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与所述中间汇流条位于同一直线上,且所述折线远离所述跳线主体的一端与所述折线弯折方向的所述中间汇流条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线与所述跳线主体呈T型或十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T型跳线的折线与所述中间汇流条连接两个二极管,该两个二极管位于具有三个搭接点的同一接线盒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十字型跳线的折线与中间汇流条连接两个二极管,该两个二极管位于具有四个搭接点的同一接线盒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电池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至少2个电池串;所述跳线位于沿第二方向上的第n个电池串与第n+1个电池串之间,n为奇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跳线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距>未设置跳线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设置跳线的两个电池串之间的间距为6mm~9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排布的两个相邻的电池串的正极或负极相邻设置,且共用中间汇流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汇流条、所述中间汇流条均包括正面汇流条和背面汇流条,正面汇流条的宽度大于背面汇流条的宽度,正面汇流条覆盖在背面汇流条上,且正面汇流条与背面汇流条之间设有绝缘层。
CN202221691976.4U 2022-07-01 2022-07-01 光伏组件 Active CN2178248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1976.4U CN217824890U (zh) 2022-07-01 2022-07-01 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91976.4U CN217824890U (zh) 2022-07-01 2022-07-01 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4890U true CN217824890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59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91976.4U Active CN217824890U (zh) 2022-07-01 2022-07-01 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248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1058B (zh) 光伏组件
JP5836174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17824890U (zh) 光伏组件
CN215644530U (zh) 汇流条结构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0443577U (zh) 光伏组件
CN216450655U (zh) 光伏组件
CN212342649U (zh) 光伏组件
KR20190119268A (ko) 분할셀을 이용한 태양전지 모듈
CN210897304U (zh) 光伏组件
CN211929508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0136884U (zh) 光伏组件
CN213716910U (zh) 硅片、电池片、电池串以及光伏组件
CN211828799U (zh) 光伏组件
CN211480061U (zh) 光伏组件
CN210837777U (zh) 一种光伏电池串和光伏组件
CN113659024A (zh) 一种电连接结构、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0741A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CN112242592A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11200037A (zh) 一种晶硅光伏电池组件中光伏电池的连接方式
CN110993716A (zh) 一种光伏组件内部半导体元器件连接结构
CN110854209A (zh) 一种基于接线盒应用的叠片组件电气结构
CN218868191U (zh) 多分片光伏组件的光伏接线盒
CN211789055U (zh) 一种高功率无热斑效应组件
CN215342629U (zh) 光伏组件
CN111403499A (zh) 条形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