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7089U -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7089U
CN210437089U CN201921164851.4U CN201921164851U CN210437089U CN 210437089 U CN210437089 U CN 210437089U CN 201921164851 U CN201921164851 U CN 201921164851U CN 210437089 U CN210437089 U CN 210437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luggage compartment
floor
stopper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6485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晓光
朱凤超
马强
解山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edian Trave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edian Trav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edian Trave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edian Trave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6485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7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7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7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包括行李舱地板、位于所述行李舱地板上方的仪表盘支架和连接在所述行李舱地板与所述仪表盘支架之间的前挡板;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前端上还设置有前护板,所述前护板位于所述前挡板的前侧,在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前护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副驾行李舱及汽车,通过将前挡板直接向上延伸与仪表盘支架连接,无需为乘客提供避让空间,从而增加了前护板与前挡板之间的缓冲空间,提高了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汽车,通常在副驾驶位置设置座椅供乘客乘坐,在汽车的尾部设置能够开关的尾门,在尾部设置行李箱供放置行李。尾门作为行李箱的门盖使用。
而对运营车辆而言,乘客一般都喜欢坐在后排,前排副驾驶位置经常空置,而又不能放置大件行李,导致空间浪费。
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副驾驶舱中的前护板需要为乘员提供腿部脚部的避让空间,导致正面碰撞的缓冲空间较小,不利于提高行车安全。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既能够存放行李,又能够提高安全性能的副驾行李舱及汽车成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以上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副驾行李舱,包括行李舱地板、位于所述行李舱地板上方的仪表盘支架和连接在所述行李舱地板与所述仪表盘支架之间的前挡板;
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前端上还设置有前护板,所述前护板位于所述前挡板的前侧,在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前护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前挡板从所述行李舱地板上垂直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前护板从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前端倾斜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前护板包括U型主体部和连接在所述U型主体部的后端上的连接端部;
所述连接端部连接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前端上,所述U型主体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前挡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缓冲空间内布置有缓冲垫。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挡板上设置有挡板通风孔。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阻止所述行李舱地板上的行李向后移动的止档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止挡台阶面向所述前挡板侧的表面为竖直延伸的台阶立面;
所述止挡台阶背对所述前挡板侧的表面为倾斜延伸的台阶斜面;
在所述台阶斜面上设置有垫脚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后部还设置有L形的行李挡件;
所述行李挡件包括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
所述第一挡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行李舱地板上,所述第二挡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挡件的上端,所述第二挡件位于所述止挡台阶的上方,所述第二挡件沿着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挡件为L形的弯管,在所述弯管内还设置有钢体支撑件,所述钢体支撑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行李舱地板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弯管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汽车通风系统连接的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副驾行李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驾行李舱及汽车,通过将前挡板直接向上延伸与仪表盘支架连接,无需为乘客提供避让空间,从而增加了前护板与前挡板之间的缓冲空间,提高了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驾行李舱及汽车,将行李箱设置在原副驾驶舱处,方便乘客放置和拿取行李,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前面的行李舱临时拿取一些物品,方便使用,提高了乘车体验,特别适用于运营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副驾行李舱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副驾行李舱的放大图;
图3为副驾行李舱布置在车身地板上的示意图;
图4为弯管与止挡凸台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前为安装后朝向车头的方向,所指的后为安装后朝向车尾的方向。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宽度方向为安装后沿着车宽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副驾行李舱,包括行李舱地板1、位于行李舱地板1上方的仪表盘支架2和连接在行李舱地板1与仪表盘支架2之间的前挡板3。
在行李舱地板1的前端上还设置有前护板4,前护板4位于前挡板3的前侧,在前挡板3与前护板4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
本实用新型中的副驾行李舱,安装在车上时,其取代了车辆的副驾驶舱的位置用于存放行李,因此称之为副驾行李舱。
本实用新型中的副驾行李舱包括有行李舱地板1,其为车身地板的一部分。
行李舱地板1的一侧为驾驶舱地板100,驾驶舱地板100也为车身地板的一部分,其用于安装驾驶座椅,供驾驶员驾乘。在行李舱地板1靠近驾驶舱地板100的一侧设置有图3所示的中央扶手箱7,通过中央扶手箱7将驾驶舱和副驾行李舱隔开,避免在行车时行李侵入驾驶舱,影响安全驾驶。
车身上对应副驾行李舱的位置开设有车门,就如同现有车辆的副驾车门一样。开启车门,可以拿取和存放行李;关闭车门,将行李存放在副驾行李舱内。
副驾车门的开口大,行李舱地板1的高度一般低于普通汽车的尾部行李箱,方便拿取和存放行李。
驾驶舱地板100和行李舱地板1的后侧为后排乘客舱地板200,其也为车身地板的一部分,其用于安装后排座椅,供乘客乘坐。
仪表盘支架2为汽车上用于安装仪表的支架。
在行李舱地板1的前端设置有前挡板3,前挡板3向上延伸,并与上方的仪表盘支架2连接。
如图1-2所示,前挡板3的外侧具有焊接翻边33,焊接翻边33焊接在行李舱地板1上,提高连接牢靠性。
如图2所示,在前档板3上设置有加强筋32,提高结构强度。
前护板4安装在行李舱地板1的前端,前护板4位于前挡板3的前侧,两者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
因为副驾行李舱不再布置副驾座椅,只是用于存放行李,所以不再需要为副架座椅上的乘客留出腿部和脚部空间。前挡板3直接从行李舱地板1上向上延伸,从而使得前挡板3与汽车前盖或前护板4之间留出较大的缓冲空间,提高了正面碰撞时的缓冲能力,增加了安全性。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前挡板3从行李舱地板1上垂直向上延伸,最大化地增加前挡板3与前护板4之间的缓冲空间,提高了正面碰撞时的缓冲能力,增加了安全性。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前护板4从行李舱地板1的前端倾斜向上延伸。也即是,前护板4倾斜向前并向上延伸。在沿着从前挡板3至前护板4的方向上,前护板4倾斜向上延伸,形成从下往上逐渐增大的缓冲空间,利于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力,而尽量减小对前挡板3的影响。
较佳地,如图1-2所示,前护板4包括U型主体部41和连接在U型主体部41的后端上的连接端部42。
连接端部42连接在行李舱地板1的前端上,U型主体部41的开口朝向前挡板3。
连接端部42与U型主体部41一体成型。U型主体部41的截面呈U形,提高了前护板4的结构强度,提高抗撞击能力。U型主体部41的U型结构的开口朝向前挡板3的方向,也即是U型主体部41的两侧的槽壁朝向前挡板3,可以抵抗前护板4朝向前挡板3弯折。
连接端部42焊接在行李舱地板1的前端上。
优选地,在缓冲空间内布置有缓冲垫。也即是,在前挡板3与前护板4之间布置缓冲垫,缓冲垫可以泡棉、发泡泡沫、橡胶等吸能的柔性材料层,提高撞击时的缓冲效果。
较佳地,如图2所示,在前挡板3上设置有挡板通风孔31。挡板通风孔31可以与车身通风系统连接,为副驾行李舱通风。
优选地,挡板通风孔31位于前挡板3的下部,从底部向副驾行李舱中通风。
较佳地,如图3-4所示,在行李舱地板1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阻止行李舱地板1上的行李向后移动的止档台阶5。
为了避免副驾行李舱中的行李向后排乘客舱内移动,在行李舱地板1的后端设置有止档台阶5。止挡台阶5位于副驾行李舱与后排乘客舱之间,止挡台阶5从行李舱地板1上向上延伸。
通过设置止挡台阶5可以限制行李从副驾行李舱向后排乘客舱移动,避免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行李侵入后排乘客舱。
较佳地,如图3-4所示,止挡台阶5面向前挡板3侧的表面为竖直延伸的台阶立面51。止挡台阶5背对前挡板3侧的表面为倾斜延伸的台阶斜面52,在台阶斜面52上设置有垫脚部53。
台阶立面51,提高对行李的阻挡效果。
台阶斜面52的倾斜方式如下:
在沿着从止挡台阶5至前挡板3的方向上,台阶斜面52逐渐向上倾斜延伸。
后排乘客的脚可以搭在台阶斜面52上,台阶斜面52为后排乘客的脚提供休息的地方。
垫脚部53为后排乘客的脚提供支撑。
垫脚部53可以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垫脚凸筋531,每条垫脚凸筋531都沿着行李舱地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可以避免脚在垫脚部53上滑动。
较佳地,如图3所示,在行李舱地板1的后部还设置有L形的行李挡件6。
行李挡件6包括第一挡件61和第二挡件62。
第一挡件6的下端安装在行李舱地板1上,第二挡件62连接在第一挡件61的上端,第二挡件62位于止挡台阶5的上方,第二挡件62沿着行李舱地板1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挡件61和第二挡件62一体成型,第二挡件62位于止挡台阶5的上方,可以对较高尺寸的行李(例如,行李箱)提供阻挡作用,避免因刹车导致较高的行李向后倾斜,而侵入后排乘客舱内。
同时,在第二挡件62和止挡台阶5之间形成有一定间隔空间,方便后排乘客在乘车时根据需要从副驾行李舱中拿取物品,以及将物品放置到副驾行李舱中。
第一挡件61也可以固定在止挡台阶5上,或者穿过止挡台阶5之后再与行李舱地板1连接。
较佳地,如图4所示,行李挡件6为L形的弯管63,在弯管63内还设置有钢体支撑件64,钢体支撑件64的下端安装在行李舱地板1上。
L形的弯管63方便加工成型,减轻了重量,节约了成本。钢体支撑件64也呈L形,其固定安装在行李舱地板1上,弯管63套在钢体支撑件64上,提高结构强度。
可以在弯管63上设置开槽,套接时,将钢体支撑件64上穿过开槽,将弯管63套在钢体支撑件64上。可以通过模具直接将组装在一起的钢体支撑件64和弯管63铸造成型。
较佳地,如图4所示,在弯管63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汽车通风系统连接的通风口631。弯管63可以通过管道与汽车通风系统连接,通过通风口631为后侧的乘客供风,提高乘坐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副驾行李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副驾行李舱及汽车,通过将前挡板直接向上延伸与仪表盘支架连接,无需为乘客提供避让空间,从而增加了前护板与前挡板之间的缓冲空间,提高了正面碰撞时的安全性。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舱地板、位于所述行李舱地板上方的仪表盘支架和连接在所述行李舱地板与所述仪表盘支架之间的前挡板;
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前端上还设置有前护板,所述前护板位于所述前挡板的前侧,在所述前挡板与所述前护板之间形成有缓冲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从所述行李舱地板上垂直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从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前端倾斜向上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护板包括U型主体部和连接在所述U型主体部的后端上的连接端部;
所述连接端部连接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前端上,所述U型主体部的开口朝向所述前挡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缓冲空间内布置有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挡板上设置有挡板通风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后端设置有用于阻止所述行李舱地板上的行李向后移动的止挡 台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台阶面向所述前挡板侧的表面为竖直延伸的台阶立面;
所述止挡台阶背对所述前挡板侧的表面为倾斜延伸的台阶斜面;
在所述台阶斜面上设置有垫脚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后部还设置有L形的行李挡件;
所述行李挡件包括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
所述第一挡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行李舱地板上,所述第二挡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挡件的上端,所述第二挡件位于所述止挡台阶的上方,所述第二挡件沿着所述行李舱地板的宽度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李挡件为L形的弯管,在所述弯管内还设置有钢体支撑件,所述钢体支撑件的下端安装在所述行李舱地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副驾行李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管上还设置有用于与汽车通风系统连接的通风口。
12.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副驾行李舱。
CN201921164851.4U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Active CN210437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4851.4U CN210437089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64851.4U CN210437089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7089U true CN210437089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6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64851.4U Active CN210437089U (zh) 2019-07-23 2019-07-23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70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35779B2 (ja) 車体構造物及びこれを含む車両
KR20140032775A (ko) 선 루프 차량의 상부 차체 구조
JP5880352B2 (ja) 自動車の後部遮音構造
JP4756332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CN210437089U (zh)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CN210437090U (zh) 一种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KR101392528B1 (ko) 자동차의 b필러 하단부 리어 도어 힌지 로어 레인포스먼트
US6648400B2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pickup trucks
JP7448505B2 (ja) 車両用ボデー
JP2005047375A (ja) 車両のアームレスト構造
US6116677A (en) Seat back cab back trim panel for pick-up truck application with exhauster and child tether provisions
CN210502901U (zh) 一种车体及汽车
JP2011143784A (ja) 車両の補機配設構造
CN210437093U (zh) 一种行李防护架、副驾行李舱及汽车
JP2011157049A (ja) 自動車のリア・シートに用いるリア・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JP2008037305A (ja) 車体構造
JP7468434B2 (ja) 車体構造
CN215322023U (zh) 一种中控台后部安装支架及乘用车
JP6403498B2 (ja) 自動車のアクセルペダル踏込み量規制構造
JPH0872642A (ja) 車室内の衝撃エネルギ吸収構造
KR100410930B1 (ko) 차량용 트렁크실의 전방구조
US10442327B2 (en) Seat bottom tension member
CN108698572B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踏板箱
JPH0585418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08248313U (zh) 汽车乘客舱地板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