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35614U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35614U
CN210435614U CN201921304209.1U CN201921304209U CN210435614U CN 210435614 U CN210435614 U CN 210435614U CN 201921304209 U CN201921304209 U CN 201921304209U CN 210435614 U CN210435614 U CN 210435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holders
truss
sub
inclined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042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珏
徐佳奇
汪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042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35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35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35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倾斜平台、第二倾斜平台、水平平台、纵向导轨、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至少一组中部件保持器;每组保持器均包括至少两组子保持器;纵向导轨设于水平平台上;上部件保持器的至少一组子保持器位于第一倾斜平台上,下部件保持器的至少一组子保持器位于第二倾斜平台上;三种保持器中的一种相对于水平平台处于固定状态,其余两种相对于固定的保持器沿纵向导轨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保持装置可以保证桁架整体连接过程中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根据桁架客户化的生产需求简单灵活地调整定位尺寸和位置,还可以调整各保持器的定位结构以适应不同角度的桁架。

Description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电梯设备制造技术有关,具体属于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特别适用于桁架制造过程中将组成桁架的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的组装阶段。
背景技术
人员运送设备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用于在不同高度水平之间或同一高度水平内运送乘客。其中,自动扶梯用于将乘客从一层运送到另一层,自动人行道则在一个楼层内、在水平平面内或者在仅稍微倾斜的平面内运送乘客。
人员运送设备(包括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通常具有承载结构,其用于承受负荷,如被运送乘客的重力、由人员运送设备的驱动引起的力等,并且将这些力继续传导到安装人员运送设备的建筑物的承重结构上。因此,承载结构一般可以跨越建筑物的两个或更多平面或楼层和/或在建筑物内的同一楼层内跨越更短或更长的距离地进行延伸。
人员运送设备的承载结构通常设计为桁架结构,一般由下部件、中部件和上部件三个部分或区段组成。当前述桁架用于支撑自动扶梯时,下部件可以布置在建筑物较低的区域中,上部件可以布置在建筑物较高的区域中,中部件连接下部件和上部件并且通常与建筑物的水平方向呈倾斜角度地延伸。一般情况下,桁架的外形尺寸,如上下水平段长度、倾斜段长度和角度,需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和客户的具体要求进行定制。
为了保证桁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构成桁架的所有组件必须足够稳定地互连。为此,大多数情况下,框架的所有组件焊接在一起,且每个单独的框架部件必须与框架结构的其他框架部件以稳定和承载负荷的方式焊接在一起。
在整个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桁架各部分或区段进行连接以构成最终的框架,因此如何设计可靠且灵活的定位装置保证桁架连接过程中各部分或各部件小总成的相对位置关系成为桁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可以解决在桁架制造过程中对构成桁架的各部分或各部件小总成的相对位置进行有效定位且能够根据客户化要求进行灵活调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倾斜平台、第二倾斜平台、水平平台、纵向导轨、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至少一组中部件保持器;
所述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中部件保持器均包括至少两组子保持器;
所述纵向导轨设于所述水平平台上;
所述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分别位于所述水平平台的两端,其中第一倾斜平台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下方,第二倾斜平台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方,且至少一个倾斜平台相对所述水平平台沿所述纵向导轨方向移动;
所述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中部件保持器中的一种保持器相对于所述水平平台处于固定状态,其余两种保持器相对于固定的保持器沿所述纵向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拼接,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连接的一侧高于远离水平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倾斜平台通过所述纵向导轨安装在所述水平平台上,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连接的一侧低于远离水平平台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上部件保持器相对于所述水平平台保持固定状态,所述中部件保持器和下部件保持器相对于所述上部件保持器沿所述纵向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上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的上纵向导轨安装在第一倾斜平台上并沿所述上纵向导轨移动到所需位置保持固定状态,所述下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固定在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的下纵向导轨安装在第二倾斜平台上,所述中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
或者其中,所述上部件保持器的一部分子保持器固定在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的上纵向导轨安装在第一倾斜平台上并沿所述上纵向导轨移动到所需位置保持固定状态,其余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所述下部件保持器的一部分子保持器固定在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的下纵向导轨安装在第二倾斜平台上,其余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所述中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
较佳的,所述各组子保持器均包括底座、横向导轨、两个定位立柱和两个桁架支撑座,所述横向导轨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立柱和所述桁架支撑座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导轨上且沿所述横向导轨移动。
进一步的,每组子保持器的两个定位立柱中的一个定位立柱在需要的特定位置进行定位而另一个定位立柱相对于前一个定位立柱在所述横向导轨上移动。或者,每组子保持器的两个定位立柱通过丝杠机构相连且在所述横向导轨上进行对中定位。
优选的,所述桁架支撑座具有可调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定位机构的驱动方式为手动或电动或气动。
优选的,所述上部件保持器中的定位立柱和所述下部件保持器中的定位立柱具有可调定位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定位机构的驱动方式为手动或电动或气动。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保持装置可以保证桁架整体连接过程中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根据桁架客户化的生产需求简单灵活地调整定位尺寸和位置,即通过可移动的中部件保持器和下部件保持器适应桁架倾斜段的变化,通过子保持器中的可调桁架支撑座适应桁架角度的变化,通过固定在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上的多组子保持器或者安装在各倾斜平台的纵向导轨上的子保持器适应不同桁架上下水平段变化时的稳定夹持,还可以调整各保持器的定位结构以适应不同角度的桁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桁架制造系统中定位保持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桁架制造系统中定位保持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桁架制造系统中定位保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桁架制造系统中定位保持装置的一组子保持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桁架框架 2水平平台
3纵向导轨 4上部件保持器
5中部件保持器 6下部件保持器
7丝杠机构 8第一倾斜平台
9第二倾斜平台
11底座 12横向导轨
13桁架支撑座 14定位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包括上部件、中部件和下部件或者上部件小总成(上部件与中部件的部分组合形成)、中部件小总成和下部件小总成(下部件与中部件的部分组合形成),所述上部件、中部件和下部件或者上部件小总成、中部件小总成和下部件小总成分别由具有承载能力的组件相互连接构成。
通常,桁架的制造过程包括侧片组装阶段、部件组装阶段、整体连接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个工作站。其中,侧片组装阶段是对组件进行定位保持并焊接形成桁架的上部件(或上部件小总成)的左右侧片、中部件(或中部件小总成)的左右侧片和下部件(或下部件小总成)的左右侧片,部件组装阶段是对各部件的左右侧片和连接左右侧片的组件进行定位保持并焊接形成桁架的上部件(或上部件小总成)、中部件(或中部件小总成)和下部件(或下部件小总成),整体连接阶段是对桁架的上部件(或上部件小总成)、中部件(或中部件小总成)和下部件(或下部件小总成)进行定位保持并连接形成桁架的框架。
下面将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倾斜平台、第二倾斜平台、水平平台、纵向导轨、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至少一组中部件保持器;
其中,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中部件保持器均包括至少两组子保持器;
纵向导轨设于水平平台上;
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分别位于所述水平平台的两端,其中第一倾斜平台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下方,第二倾斜平台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方,且至少一个倾斜平台相对所述水平平台沿所述纵向导轨方向移动;
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中部件保持器中的一种保持器相对于所述水平平台处于固定状态,其余两种保持器相对于固定的保持器沿所述纵向导轨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的定位保持装置主要适用于桁架的整体连接阶段,即将上部件、中部件和下部件(或上部件小总成、中部件小总成和下部件小总成)进行定位保持并连接形成桁架的框架的过程。从定位原理来说,上部件保持器、中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其中的任何一类保持器固定作为基准均可,即通过结构设计,使第二倾斜平台相对水平平台固定而第一倾斜平台沿水平平台上的纵向导轨移动,或者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均沿水平平台上的纵向导轨移动。
但在实际的制造现场中,一般将水平平台设置在地面上,以保证其连接过程中高度上的工艺适应性。因上部件保持器所在的第一倾斜平台低于水平平台,因此需要在上部件保持器(第一倾斜平台)的工作范围内对地面进行基础施工。
综合考虑基础施工的规模、成本,以及施工后防护及操作的安全隐患,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部件保持器相对于水平平台保持固定状态,中部件保持器和下部件保持器相对于上部件保持器沿纵向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通过可移动的中部件保持器和下部件保持器可以适应桁架倾斜段的变化。
同时,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拼接,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连接的一侧高于远离水平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倾斜平台通过所述纵向导轨安装在所述水平平台上,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连接的一侧低于远离水平平台的一侧。
如图2、图4所示,各组子保持器均包括底座11、横向导轨12、两个定位立柱14和两个桁架支撑座13,所述横向导轨12设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定位立柱14和所述桁架支撑座13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导轨12上且沿所述横向导轨12移动,所述桁架支撑座13可以根据所需制造桁架的角度进行调整。并且,通过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上的多组子保持器可以适应不同桁架上下水平段变化时的稳定夹持。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包括第一倾斜平台8、第二倾斜平台9、水平平台2、纵向导轨3、上部件保持器4、下部件保持器6和至少一组中部件保持器5。纵向导轨3设于所述水平平台2上。
其中,上部件保持器4、下部件保持器6和中部件保持器5均包括至少两组子保持器。
所述第一倾斜平台8和第二倾斜平台9分别位于所述水平平台2的两端,其中第一倾斜平台8位于所述水平平台2下方,第二倾斜平台9位于所述水平平台2上方,第二倾倾斜平台9可相对所述水平平台2沿所述纵向导轨3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提供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主要用于将上部件小总成(包括桁架的上部水平段和中间倾斜段的一端部)、中部件小总成和下部件小总成(包括桁架的下部水平段和中间倾斜段的一端部)进行定位并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形成桁架框架1,并且对上部件小总成进行定位的上部件保持器4相对于水平平台2处于固定状态。
如图1、图3所示,上部件保持器4的一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第一倾斜平台8上且在所需位置直接固定在第一倾斜平台8上,其余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水平平台2上,所述下部件保持器6的一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第二倾斜平台9上且在所需位置固定在第二倾斜平台9上,其余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水平平台2上,所述中部件保持器5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水平平台2上。
如图2、图4所示,各组子保持器均包括底座11、横向导轨12、两个定位立柱14和两个桁架支撑座13,所述横向导轨12设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定位立柱14和所述桁架支撑座13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导轨12上且沿所述横向导轨12移动,所述桁架支撑座13可以根据所需制造桁架的角度进行调整。
具体地,以由上部件保持器确定位置的上部件小总成为定位基准,中部件保持器夹持并带动中部件小总成向上部件小总成移动,下部件保持器夹持下部件小总成向中部件小总成移动,最终确定各个小总成的相对位置并完成定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作为定位基准的保持器位置及对应的桁架部分,采用适当的土建结构实现定位保持装置的设置。上述定位保持装置可以保证桁架整体连接过程中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根据桁架客户化的生产需求简单灵活地调整定位尺寸和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上部件保持器4包括四组子保持器,三组子保持器位于第一倾斜平台8上,另一组子保持器位于水平平台2上,中部件保持器5包括两组子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6包括两组子保持器,其中一组子保持器位于第二倾斜平台9上,另一组子保持器位于水平平台2上。
其中,上部件保持器4为定位基准,即处于相对固定状态,第一倾斜平台8与水平平台2拼接,第一倾斜平台8与水平平台2连接的一侧高于远离水平平台2的一侧,第二倾斜平台9与水平平台2拼接,第二倾斜平台9与水平平台2连接的一侧低于远离水平平台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平台8相对于水平平台2位置不动,位于第一倾斜平台8上的三组上部件保持器4直接固定在第一倾斜平台8上,位于水平平台2上的一组上部件保持器4在水平平台2的纵向导轨3的某位置固定,如图1、图3所示。
中部件保持器5的底座11设于水平平台2的纵向导轨3上,并且沿纵向导轨3向作为定位基准的上部件保持器4移动而进行定位。
下部件保持器6中一组子保持器的底座11固定在第二倾斜平台9上,第二倾斜平台9安装在水平平台2的纵向导轨3上且沿所述纵向导轨3向上部件保持器4移动而进行定位,如图1、图3所示。
如图1、图3所示,具体地,当上部件保持器4相对于水平平台2处于固定状态时,上部件保持器4的部分子保持器的底座11直接固定在第一倾斜平台8上,其余子保持器的底座11则在水平平台2的纵向导轨3的某位置保持固定状态,中部件保持器5的底座11安装在水平平台2的纵向导轨3上且相对于上部件保持器4沿纵向导轨3移动至所需位置,下部件保持器6的底座11相对于上部件保持器4沿纵向导轨3移动至所需位置,其中部分底座11在水平平台2的纵向导轨3上移动至所需位置,其余底座11在第二倾斜平台9的带动下移动至所需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固定在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上的多组子保持器可以适应不同桁架上部水平段和下部水平段变化时的稳定夹持。
优选的,如图2所示,每组子保持器的两个定位立柱14通过丝杠机构7相连且在所述横向导轨12上进行对中定位。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对定位立柱的定位方式进行改变,例如,每组子保持器的两个定位立柱可以独立地在横向导轨上移动,其中一个定位立柱在需要的特定位置进行定位而另一个定位立柱相对于前一个定位立柱在所述横向导轨上移动,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在任意位置对两个定位立柱进行定位,例如靠一侧定位。
在上述定位保持装置中,上部件保持器的定位立柱和下部件保持器的定位立柱具有可调定位机构,同时所有子保持器的桁架支撑座也可以具有可调定位机构,通过子保持器中的可调桁架支撑座可以适应桁架角度的变化。
上述可调定位机构的驱动方式为手动或电动或气动,从而实现手动控制或半自动控制或全自动控制。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主要用于将上部件(即桁架的上部水平段)、中部件(即桁架的中部倾斜段)和下部件(即桁架的下部水平段)进行定位并通过焊接或其它连接方式形成桁架框架1,并且对上部件进行定位的上部件保持器相对于水平平台处于固定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上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所述下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所述中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
如图2、图4所示,各组子保持器均包括底座11、横向导轨12、两个定位立柱14和两个桁架支撑座13,所述横向导轨12设在所述底座11上,所述定位立柱14和所述桁架支撑座13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导轨12上且沿所述横向导轨12移动。
根据实施例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显而易见地想到对组成桁架框架1的上部件、小部件和中部件进行定位时,如图1、图3所示,上部件保持器中位于水平平台2的一组子保持器可以去除或移至第一倾斜平台,保证第一倾斜平台上至少有两组上部件子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中位于水平平台2的一组子保持器可以去除或移动至第二倾斜平台,保证第二倾斜平台上至少有两组下部件子保持器。
具体地,上部件保持器4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子保持器且都位于第一倾斜平台8上,中部件保持器5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子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6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子保持器且都位于第二倾斜平台9上。
其中,上部件保持器4为定位基准,即处于相对固定状态,第一倾斜平台8与水平平台2拼接,第一倾斜平台8与水平平台2连接的一侧高于远离水平平台2的一侧,第二倾斜平台9与水平平台2拼接,第二倾斜平台9与水平平台2连接的一侧低于远离水平平台2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倾斜平台8相对于水平平台2位置不动,所有上部件保持器4直接固定在第一倾斜平台8上。
中部件保持器5的底座11设于水平平台2的纵向导轨3上,并且沿纵向导轨3向作为定位基准的上部件保持器4移动而进行定位。
下部件保持器6的底座11固定在第二倾斜平台9上,第二倾斜平台9安装在水平平台2的纵向导轨3上且沿所述纵向导轨3向上部件保持器4移动而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保持装置可以保证桁架整体连接过程中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并且可以根据桁架客户化的生产需求简单灵活地调整定位尺寸和位置,还可以调整各保持器的定位结构(定位立柱的可调定位机构、桁架支撑座的可调定位机构以及支架的高度调节机构)以适应不同角度的桁架。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进行结构变换,即在第一倾斜平台8和第二倾斜平台9上分别设置纵向导轨,第一倾斜平台8上设置上纵向导轨,第二倾斜平台9上设置下纵向导轨,通过固定在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上的多组子保持器或者安装在各倾斜平台的纵向导轨上的子保持器可以适应不同桁架上、下水平段变化时的稳定夹持。
在第一倾斜平台、第二倾斜平台上分别设置纵向导轨,使布置在上述两个倾斜平台上的各子保持器可以根据桁架的规格尺寸沿所在导轨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夹持状态,减少子保持器的数量,降低资金投入。
具体地,上部件保持器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子保持器且都位于第一倾斜平台上,中部件保持器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子保持器都位于水平平台上,下部件保持器包括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子保持器且都位于第二倾斜平台上,第一倾斜平台设置上纵向导轨,上部件保持器的底座设于第一倾斜平台的上纵向导轨上但在上纵向导轨的需要位置固定,中部件保持器的底座设于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并且沿纵向导轨向作为定位基准的上部件保持器移动而进行定位,第二倾斜平台上设置下纵向导轨,下部件保持器的底座安装在第二倾斜平台的下纵向导轨上,并可沿第二倾斜平台的下纵向导轨移动至需要位置,同时在第二倾斜平台的带动下下部件保持器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向上部件保持器移动而进行定位。
当第一倾斜平台相对于水平平台处于固定状态时,上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的底座在第一倾斜平台的上纵向导轨的某位置保持固定状态(相对第一倾斜平台固定),中部件保持器的底座安装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且相对于上部件保持器沿纵向导轨移动至所需位置,下部件保持器的底座通过第二倾斜平台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相对于上部件保持器移动且沿第二倾斜平台的下纵向导轨移动至所需位置。
同样地,当上部件保持器的一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其余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下部件保持器的一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其余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中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时,第一倾斜平台设置上纵向导轨,上部件保持器的部分子保持器的底座设于第一倾斜平台的上纵向导轨上但在该上纵向导轨的需要位置固定且其余子保持器的底座设于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并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的需要位置固定,中部件保持器的底座设于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并且沿纵向导轨向作为定位基准的上部件保持器移动而进行定位,第二倾斜平台上设置下纵向导轨,下部件保持器的部分子保持器的底座安装在第二倾斜平台的下纵向导轨上并可沿第二倾斜平台的下纵向导轨移动至需要位置,其余子保持器的底座安装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并沿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移动到需要位置,同时位于第二倾斜平台上的部分子保持器还在第二倾斜平台的带动下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向上部件保持器移动而进行定位。
当第一倾斜平台相对于水平平台处于固定状态时,上部件保持器的部分子保持器的底座在第一倾斜平台的上纵向导轨的某位置保持固定状态(相对第一倾斜平台固定),其余子保持器的底座则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的某位置保持固定状态(相对第一倾斜平台固定),中部件保持器的底座安装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且相对于上部件保持器沿纵向导轨移动至所需位置,下部件保持器的部分底座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上移动至所需位置,其余底座通过第二倾斜平台在水平平台的纵向导轨相对于上部件保持器移动且沿第二倾斜平台的下纵向导轨移动至所需位置。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各保持器的数量及分布方式等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Claims (12)

1.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倾斜平台、第二倾斜平台、水平平台、纵向导轨、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至少一组中部件保持器;
所述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中部件保持器均包括至少两组子保持器;
所述纵向导轨设于所述水平平台上;
所述第一倾斜平台和第二倾斜平台分别位于所述水平平台的两端,其中第一倾斜平台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下方,第二倾斜平台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方,且至少一个倾斜平台相对所述水平平台沿所述纵向导轨方向移动;
所述上部件保持器、下部件保持器和中部件保持器中的一种保持器相对于所述水平平台处于固定状态,其余两种保持器相对于固定的保持器沿所述纵向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拼接,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连接的一侧高于远离水平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倾斜平台通过所述纵向导轨安装在所述水平平台上,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与所述水平平台连接的一侧低于远离水平平台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保持器相对于所述水平平台保持固定状态,所述中部件保持器和下部件保持器相对于所述上部件保持器沿所述纵向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固定在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的上纵向导轨安装在第一倾斜平台上并沿所述上纵向导轨移动到所需位置保持固定状态,所述下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固定在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的下纵向导轨安装在第二倾斜平台上,所述中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保持器的一部分子保持器固定在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平台上的上纵向导轨安装在第一倾斜平台上并沿所述上纵向导轨移动到所需位置保持固定状态,其余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所述下部件保持器的一部分子保持器固定在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或者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平台上的下纵向导轨安装在第二倾斜平台上,其余部分子保持器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所述中部件保持器的所有子保持器均位于所述水平平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子保持器均包括底座、横向导轨、两个定位立柱和两个桁架支撑座,所述横向导轨设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立柱和所述桁架支撑座分别安装在所述横向导轨上且沿所述横向导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子保持器的两个定位立柱中的一个定位立柱在需要的特定位置进行定位而另一个定位立柱相对于前一个定位立柱在所述横向导轨上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子保持器的两个定位立柱通过丝杠机构相连且在所述横向导轨上进行对中定位。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支撑座具有可调定位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保持器中的定位立柱和所述下部件保持器中的定位立柱具有可调定位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定位机构的驱动方式为手动或电动或气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定位机构的驱动方式为手动或电动或气动。
CN201921304209.1U 2019-08-13 2019-08-13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Active CN210435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4209.1U CN210435614U (zh) 2019-08-13 2019-08-13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04209.1U CN210435614U (zh) 2019-08-13 2019-08-13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35614U true CN210435614U (zh) 2020-05-01

Family

ID=70407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04209.1U Active CN210435614U (zh) 2019-08-13 2019-08-13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35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6352B (zh) 用于乘客传送机的桁架构造
EP0771916A1 (en) Temporary frame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CN110593137A (zh) 大吨位顶推装置
KR101310493B1 (ko) 운반 시스템 크래들, 운반 시스템 크래들 및 운반 시스템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중간 제작물, 운반 시스템 구조체의제조 조립을 위한 조립 플랜트, 및 운반 시스템의 제조조립 방법
CN110449785B (zh)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的制造系统及制造工艺
CN110904841B (zh) 桥梁主梁抬升方法及抬升系统
CN210435614U (zh)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US8740189B2 (en) Lifting system for a transportation system structure
CN210649222U (zh)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桁架制造系统中的定位保持装置
KR101770230B1 (ko) 폼 트래블러
JP7320801B1 (ja) 重量物の架設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N214270107U (zh) 一种便于维护与装配的升降机支架
JP7415657B2 (ja) 屋根施工システム及び屋根施工方法
CN211472188U (zh) 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浮轨道梁组装的工装
KR20200124422A (ko) 스트랜드 잭을 이용한 모듈 양중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하중 모듈의 지하층 반입 방법
CN217420710U (zh) 一种滑移支座卸载装置
CN113882638B (zh) 一种房屋建设用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17626151U (zh) 一种便于上下料的顶升移载设备
JP7435025B2 (ja) 機械構台及び屋根施工方法
CN214828494U (zh) 桁架桥式吊车
CN220149044U (zh) 一种张拉千斤顶吊装装置
CN211644267U (zh) 快装式乘客电梯
CN110847054A (zh) 一种用于中低速磁浮轨道梁组装的工装
KR20090008685A (ko) 프리캐스트부재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부재설치방법
CN117228516A (zh) 特种集装箱盖顶板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