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8176U -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8176U
CN210428176U CN201921902621.3U CN201921902621U CN210428176U CN 210428176 U CN210428176 U CN 210428176U CN 201921902621 U CN201921902621 U CN 201921902621U CN 210428176 U CN210428176 U CN 2104281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port
grabbing
grat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26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晨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026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81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81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81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包括:载具组件包括固定块及固定座,固定座与固定块固定连接,固定座的上端设有槽部,槽部与墨盒的底部适配,槽部用于放置墨盒;抓取组件包括抓取动力机构、夹爪、爪臂和感应器,抓取动力机构的一端固定在主支架的底部,抓取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爪臂的一端连接,爪臂的另一端与夹爪连接;压合组件包括压合动力机构、支撑柱、压板,压合动力机构的一端固定在主支架的底部,压合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支撑柱的另一端与压板固定连接;控制组件控制抓取组件将墨盒盖体放置在墨盒壳体的开口端,并控制压合组件将墨盒盖体下压固定。本实用新型自动安装盖体至壳体上,机械化组装墨盒,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墨盒加工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在打印信号驱动下,将墨水经打印头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字符或图形记录的装置。随着喷墨技术的不断发展,喷墨打印机的体积越来越小,相应的,作为存储墨水容器的墨盒的体积也越来越小,墨盒的消耗较快,用户需要不断地更换墨盒。
现代墨盒主要指的是喷墨打印机中用来存储打印墨水,并最终完成打印的部件。墨盒的加工工序均采用自动化的加工方式,现代的墨盒主要由壳体、盖体及内部的海绵组成,在海绵装入壳体后,需要将盖体盖在壳体上,完成墨盒的组装。
目前,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墨盒,市面上大多数还是基于手动将盖体盖在壳体上,这种方式存在着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等技术问题。如何提高一种自动智能的盖体安装方法,降低人工成本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实现自动智能安装墨盒盖体至墨盒壳体上,机械化进行墨盒组装,降低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包括:
控制组件、主支架、设于所述主支架上的载具组件、抓取组件、压合组件;
所述载具组件包括固定块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设有槽部,所述槽部与墨盒的底部适配,所述槽部用于放置所述墨盒;
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抓取动力机构、夹爪、爪臂和感应器,所述抓取动力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支架的底部,所述抓取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爪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爪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爪连接;
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压合动力机构、支撑柱、压板,所述压合动力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支架的底部,所述压合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抓取组件、压合组件电气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抓取组件将墨盒盖体放置在墨盒壳体的开口端,并控制所述压合组件将所述墨盒盖体下压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抓取组件、压合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用于向所述抓取组件、压合组件和控制组件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漏电断路器、保险丝座、旋转开关、常开触点开关、第一交流接触器、电源转换器;
所述漏电断路器的第二端口与火线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的第四端口与零线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的第一端口与第一保险丝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的第三端口与第二保险丝座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保险丝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开关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开关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旋转开关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旋转开关的第四端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连接;
所述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第二输出端口输出第二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触摸屏、PLC控制器和第一控制器;
所述触摸屏的第一电压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所述触摸屏的第二电压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所述触摸屏的第一设备连接点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一通信接口连接,所述触摸屏的第二设备连接点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一电压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电压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流驱动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PLC控制器的扩展控制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电流驱动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扩展控制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抓取动力机构包括: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抓取三相电机和抓取电机编码器;
所述压合动力机构包括: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压合三相电机和压合电机编码器;
所述抓取三相电机分别与所述抓取电机编码器以及爪臂连接;
所述压合三相电机分别与所述压合电机编码器以及支撑柱连接;
所述抓取三相电机的U相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U相接口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的V相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V相接口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的W相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W相接口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的地线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地线接口连接;
所述压合三相电机的U相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U相接口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的V相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V相接口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的W相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W相接口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的地线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地线接口连接;
所述抓取电机编码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编码器信号接口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分别与火线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二接口空载,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三接口和第五接口分别与零线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六接口与地线连接;
所述压合电机编码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编码器信号接口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分别与火线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二接口空载,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三接口和第五接口分别与零线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六接口与地线连接;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信号接口、第二信号接口、第三信号接口分别接入所述控制组件输出的第一伺服脉冲信号、第一伺服方向信号、第一伺服使能信号;
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信号接口、第二信号接口、第三信号接口分别接入所述控制组件输出的第二伺服脉冲信号、第二伺服方向信号、第二伺服使能信号;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四信号接口输出第一伺服时钟信号,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四信号接口输出第二伺服时钟信号;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火线之间连接有第一断路器,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火线之间连接有第二断路器。
进一步的,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一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七接口、第八接口分别与第一光栅、第二光栅、第三光栅、第四光栅、第十光栅、第十一光栅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按钮开关模组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所述第一按钮开关模组包括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第三按钮开关、第四按钮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第三按钮开关、第四按钮开关串联;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六接口分别与第五光栅、第六光栅、第七光栅、第八光栅、第九光栅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光栅、第二光栅、第三光栅、第四光栅、第五光栅、第六光栅、第七光栅、第八光栅、第九光栅、第十光栅、第十一光栅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一光栅、第二光栅、第三光栅、第四光栅、第五光栅、第六光栅、第七光栅、第八光栅、第九光栅、第十光栅、第十一光栅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九接口、第十接口分别接入所述第一伺服时钟信号和第二伺服时钟信号;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十一接口、第十二接口分别与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十三接口与第二光继电器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继电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光继电器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继电器的第二端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光继电器和第二光继电器的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继电器和第二光继电器的第四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所述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十四接口、第十五接口、第十六接口分别与第五按钮开关、第六按钮开关、第七按钮开关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十七接口、第十八接口、第十九接口、第二十接口、第二十一接口、第二十二接口分别输出所述第一伺服脉冲信号、第一伺服方向信号、第二伺服脉冲信号、第二伺服方向信号、第一伺服使能信号和第二伺服使能信号;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十三接口空载,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十四接口与第一指示灯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十五接口、第二十六接口、第二十七接口分别与第二指示灯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第四端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十八接口与第二交流接触器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七接口、第八接口分别与第八按钮开关、第九按钮开关、第十按钮开关、第十一按钮开关和第十二按钮开关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分别与第五接近开关、第六接近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五接近开关、第六接近开关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五接近开关、第六接近开关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六接口与脚踏开关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九接口、第十接口、第十一接口、第十二接口、第十三接口、第十四接口、第十五接口、第十六接口分别与第一单向阀门、第二单向阀门、第三单向阀门、第四单向阀门、第五单向阀门、第六单向阀门、第七单向阀门、第八单向阀门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能够自动智能安装墨盒盖体至墨盒壳体上,机械化进行墨盒组装,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包括:
控制组件10、主支架、设于所述主支架上的载具组件、抓取组件20、压合组件30;
所述载具组件包括固定块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设有槽部,所述槽部与墨盒的底部适配,所述槽部用于放置所述墨盒;
所述抓取组件20包括抓取动力机构、夹爪、爪臂和感应器,所述抓取动力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支架的底部,所述抓取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爪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爪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爪连接;
所述压合组件30包括压合动力机构、支撑柱、压板,所述压合动力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支架的底部,所述压合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10与所述抓取组件20、压合组件30电气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抓取组件20将墨盒盖体放置在墨盒壳体的开口端,并控制所述压合组件30将所述墨盒盖体下压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10所示,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抓取组件20、压合组件30和控制组件10连接,用于向所述抓取组件20、压合组件30和控制组件10供电。
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漏电断路器(Q1)、保险丝座、旋转开关(SK1)、常开触点开关、第一交流接触器(KM0)、电源转换器(V1);
所述漏电断路器(QF1)的第二端口(2)与火线(L)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QF1)的第四端口(4)与零线(N)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QF1)的第一端口(1)与第一保险丝座(FU1)的一端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QF1)的第三端口(3)与第二保险丝座(FU2)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保险丝座(FU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开关(SK1)的第一端口(4)和所述常开触点开关(KM1)的第一端口(2)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座(FU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开关(SK1)的第二端口(2)和所述常开触点开关(KM1)的第二端口(4)连接;
所述旋转开关(SK1)的第三端口(3)与所述旋转开关(SK1)的第四端口(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KM0)连接;
所述常开触点开关(KM1)的第三端口(3)和第四端口(1)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器(V1)的第一输入端口(N)和第二输入端口(L)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器(V1)的第一输出端口(-V)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电源转换器(V1)的第二输出端口(+V)输出第二电压。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控制组件10包括:触摸屏(HMI1)、PLC控制器(PLC2)和第一控制器(PLC3);
所述触摸屏(HMI1)的第一电压输入接口(0V)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所述触摸屏(HMI1)的第二电压输入接口(+24V)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
所述触摸屏(HMI1)的第一设备连接点(1)与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一通信接口(485-)连接,所述触摸屏(HMI1)的第二设备连接点(6)与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二通信接口(485+)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电流驱动输入接口(S/S)和第一电压输入接口(0V)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扩展控制接口(C0)和第二电压输入接口(+24V)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地线接口(PE)与地线(PE)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器(PLC3)的电流驱动输入接口(S/S)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所述第一控制器(PLC3)的扩展控制接口(C0)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抓取动力机构包括: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抓取三相电机(SVMT1)和抓取电机编码器(PG1);
所述压合动力机构包括: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压合三相电机(SVMT2)和压合电机编码器(PG2);
所述抓取三相电机(SVMT1)分别与所述抓取电机编码器(PG1)以及爪臂连接;
所述压合三相电机(SVMT2)分别与所述压合电机编码器(PG2)以及支撑柱连接;
所述抓取三相电机(SVMT1)的U相端口(U)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U相接口(W)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SVMT1)的V相端口(V)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V相接口(V)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SVMT1)的W相端口(W)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W相接口(W)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SVMT1)的地线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第一地线接口(PE)连接;
所述压合三相电机(SVMT2)的U相端口(U)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U相接口(W)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SVMT2)的V相端口(V)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V相接口(V)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SVMT2)的W相端口(W)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W相接口(W)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SVMT2)的地线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第一地线接口(PE)连接;
所述抓取电机编码器(PG1)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编码器信号接口(CN2)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第一接口(R)和第四接口(L1C)分别与火线(L)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第二接口(S)空载,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第三接口(T)和第五接口(L2C)分别与零线(N)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第五接口(L2C)与地线连接;
所述压合电机编码器(PG2)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编码器信号接口(CN2)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第一接口(R)和第四接口(L1C)分别与火线(L)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第二接口(S)空载,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第三接口(T)和第五接口(L2C)分别与零线(N)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第六接口(PE)与地线连接;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第一信号接口(41)、第二信号接口(37)、第三信号接口(9)分别接入所述控制组件10输出的第一伺服脉冲信号(X-PULS-Y0)、第一伺服方向信号(X-SIGN-Y1)、第一伺服使能信号(X-SON-Y4);
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第一信号接口(41)、第二信号接口(37)、第三信号接口(9)分别接入所述控制组件10输出的第二伺服脉冲信号(Z-PULS-Y2)、第二伺服方向信号(Z-SIGN-Y3)、第二伺服使能信号(Z-SON-Y5);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第四信号接口(28)输出第一伺服时钟信号(X-ALMR-X0),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第四信号接口(28)输出第二伺服时钟信号(Z-ALMR-X1);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SV1)的第一接口(R)与所述火线(L)之间连接有第一断路器(F3),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SV2)的第一接口(R)与所述火线(L)之间连接有第二断路器(F4)。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一接口(X0)、第三接口(X2)、第四接口(X3)、第五接口(X4)、第七接口(X3)、第八接口(X7)分别与第一光栅(B1)、第二光栅(B2)、第三光栅(B3)、第四光栅(B4)、第十光栅(B10)、第十一光栅(B11)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二接口(X1)与第一按钮开关模组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所述第一按钮开关模组包括第一按钮开关(S11)、第二按钮开关(S12)、第三按钮开关(S13)、第四按钮开关(S14),所述第一按钮开关(S11)、第二按钮开关(S12)、第三按钮开关(S13)、第四按钮开关(S14)串联;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六接口(X5)分别与第五光栅(B5)、第六光栅(B6)、第七光栅(B7)、第八光栅(B8)、第九光栅(B9)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光栅(B1)、第二光栅(B2)、第三光栅(B3)、第四光栅(B4)、第五光栅(B5)、第六光栅(B6)、第七光栅(B7)、第八光栅(B8)、第九光栅(B9)、第十光栅(B10)、第十一光栅(B11)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所述第一光栅(B1)、第二光栅(B2)、第三光栅(B3)、第四光栅(B4)、第五光栅(B5)、第六光栅(B6)、第七光栅(B7)、第八光栅(B8)、第九光栅(B9)、第十光栅(B10)、第十一光栅(B11)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九接口(X10)、第十接口(X11)分别接入所述第一伺服时钟信号第一伺服时钟信号(X-ALMR-X0)和第二伺服时钟信号(Z-ALMR-X1);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十一接口(X12)、第十二接口(X13)分别与第一接近开关(SQ7)和第二接近开关(SQ8)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接近开关(SQ7)和第二接近开关(SQ8)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所述第一接近开关(SQ7)和第二接近开关(SQ8)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十三接口(X14)与第二光继电器(GJ2)的第一端口(13+)连接,所述第二光继电器(GJ2)的第二端口(14)与第一光继电器(GJ1)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继电器(GJ1)的第二端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第一光继电器(GJ1)和第二光继电器(GJ2)的第三端口(A2-)分别与第三接近开关(SQ9)和第四接近开关(SQ10)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继电器(GJ1)和第二光继电器(GJ2)的第四端口(A1+)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
所述第三接近开关(SQ9)和第四接近开关(SQ10)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所述第三接近开关(SQ9)和第四接近开关(SQ10)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十四接口(X15)、第十五接口(X16)、第十六接口(X17)分别与第五按钮开关(BG1)、第六按钮开关(BG2)、第七按钮开关(BG3)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十七接口(Y0)、第十八接口(Y1)、第十九接口(Y2)、第二十接口(Y3)、第二十一接口(Y4)、第二十二接口(Y5)分别输出所述第一伺服脉冲信号(X-PULS-Y0)、第一伺服方向信号(X-SIGN-Y1)、第二伺服脉冲信号(Z-PULS-Y2)、第二伺服方向信号(Z-SIGN-Y3)、第一伺服使能信号(X-SON-Y4)和第二伺服使能信号(Z-SON-Y5);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二十三接口(Y6)空载,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二十四接口(Y7)与第一指示灯(HL1)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二十五接口(Y10)、第二十六接口(Y11)、第二十七接口(Y12)分别与第二指示灯(U2)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灯(U2)的第四端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
所述PLC控制器(PLC2)的第二十八接口(Y13)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A1)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
基于前述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器(PLC3)的第一接口(X20)、第四接口(X23)、第五接口(X24)、第七接口(X26)、第八接口(X27)分别与第八按钮开关(S4)、第九按钮开关(S5)、第十按钮开关(S6)、第十一按钮开关(S8)、第十二按钮开关(S9)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第一控制器(PLC3)的第二接口(X21)、第三接口(X22)分别与第五接近开关(SQ11)、第六接近开关(SQ12)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五接近开关(SQ11)、第六接近开关(SQ12)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所述第五接近开关(SQ11)、第六接近开关(SQ12)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第一控制器(PLC3)的第六接口(X25)与脚踏开关(S7)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0V);
所述第一控制器(PLC3)的第九接口(Y20)、第十接口(Y21)、第十一接口(Y22)、第十二接口(Y23)、第十三接口(Y24)、第十四接口(Y25)、第十五接口(Y26)、第十六接口(Y27)分别与第一单向阀门(YV1)、第二单向阀门(YV2)、第三单向阀门(YV3)、第四单向阀门(YV4)、第五单向阀门(YV5)、第六单向阀门(YV6)、第七单向阀门(YV7)、第八单向阀门(YV8)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24V)。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开机时,抓取组件20的夹爪通过抓取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将盖体放置区域的墨盒盖体抓取起来,并且抓紧组件在控制组件10的控制下将抓取的盖体朝向载具组件所在位置处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若抓取组件20的感应器检测到自身靠近且接近载具组件的槽部所放置的墨盒的壳体后,抓取组件20的爪臂朝向槽部所放置的墨盒的壳体的方向进行移动,直至盖体所在竖直方向的位置与壳体所在竖直方向的位置对准后,抓取组件20的夹爪将盖体放置在墨盒壳体的开口端,然后控制组件10控制抓取组件20朝向远离载具组件的方向移动(例如回到墨盒盖体安装设备所设置的抓取组件20的初始位置),之后,压合组件30的支撑柱通过压合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将压板朝向放置有盖体的墨盒处移动,并通过压板将盖体下压固定。本实用新型自动智能安装墨盒盖体至墨盒壳体上,机械化进行墨盒组装,降低人工成本。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可以对墨盒实现高速、可靠地盖体安装处理,以替代人工将墨盒盖体放置到墨盒壳体上的方式,提升安装墨盒盖体至墨盒壳体的效率,大大提高墨盒生产效率。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组件、主支架、设于所述主支架上的载具组件、抓取组件、压合组件;
所述载具组件包括固定块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上端设有槽部,所述槽部与墨盒的底部适配,所述槽部用于放置所述墨盒;
所述抓取组件包括抓取动力机构、夹爪、爪臂和感应器,所述抓取动力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支架的底部,所述抓取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爪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爪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夹爪连接;
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压合动力机构、支撑柱、压板,所述压合动力机构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主支架的底部,所述压合动力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柱的一端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抓取组件、压合组件电气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抓取组件将墨盒盖体放置在墨盒壳体的开口端,并控制所述压合组件将所述墨盒盖体下压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组件,所述供电组件与所述抓取组件、压合组件和控制组件连接,用于向所述抓取组件、压合组件和控制组件供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件包括:漏电断路器、保险丝座、旋转开关、常开触点开关、第一交流接触器、电源转换器;
所述漏电断路器的第二端口与火线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的第四端口与零线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的第一端口与第一保险丝座的一端连接,所述漏电断路器的第三端口与第二保险丝座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保险丝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开关的第一端口和所述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保险丝座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旋转开关的第二端口和所述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二端口连接;
所述旋转开关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旋转开关的第四端口之间通过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连接;
所述常开触点开关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分别与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第一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入端口连接;
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第一输出端口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电源转换器的第二输出端口输出第二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触摸屏、PLC控制器和第一控制器;
所述触摸屏的第一电压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所述触摸屏的第二电压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所述触摸屏的第一设备连接点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一通信接口连接,所述触摸屏的第二设备连接点与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通信接口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一电压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电压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电流驱动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PLC控制器的扩展控制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电流驱动输入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扩展控制接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抓取动力机构包括: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抓取三相电机和抓取电机编码器;
所述压合动力机构包括: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压合三相电机和压合电机编码器;
所述抓取三相电机分别与所述抓取电机编码器以及爪臂连接;
所述压合三相电机分别与所述压合电机编码器以及支撑柱连接;
所述抓取三相电机的U相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U相接口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的V相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V相接口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的W相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W相接口连接,所述抓取三相电机的地线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地线接口连接;
所述压合三相电机的U相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U相接口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的V相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V相接口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的W相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W相接口连接,所述压合三相电机的地线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地线接口连接;
所述抓取电机编码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编码器信号接口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分别与火线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二接口空载,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三接口和第五接口分别与零线连接,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六接口与地线连接;
所述压合电机编码器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编码器信号接口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接口和第四接口分别与火线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二接口空载,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三接口和第五接口分别与零线连接,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六接口与地线连接;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信号接口、第二信号接口、第三信号接口分别接入所述控制组件输出的第一伺服脉冲信号、第一伺服方向信号、第一伺服使能信号;
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信号接口、第二信号接口、第三信号接口分别接入所述控制组件输出的第二伺服脉冲信号、第二伺服方向信号、第二伺服使能信号;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四信号接口输出第一伺服时钟信号,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四信号接口输出第二伺服时钟信号;
所述抓取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火线之间连接有第一断路器,所述压合电机伺服驱动器的第一接口与所述火线之间连接有第二断路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一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七接口、第八接口分别与第一光栅、第二光栅、第三光栅、第四光栅、第十光栅、第十一光栅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接口与第一按钮开关模组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所述第一按钮开关模组包括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第三按钮开关、第四按钮开关,所述第一按钮开关、第二按钮开关、第三按钮开关、第四按钮开关串联;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六接口分别与第五光栅、第六光栅、第七光栅、第八光栅、第九光栅的第一端口连接;
所述第一光栅、第二光栅、第三光栅、第四光栅、第五光栅、第六光栅、第七光栅、第八光栅、第九光栅、第十光栅、第十一光栅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一光栅、第二光栅、第三光栅、第四光栅、第五光栅、第六光栅、第七光栅、第八光栅、第九光栅、第十光栅、第十一光栅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九接口、第十接口分别接入所述第一伺服时钟信号和第二伺服时钟信号;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十一接口、第十二接口分别与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一接近开关和第二接近开关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十三接口与第二光继电器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继电器的第二端口与第一光继电器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继电器的第二端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光继电器和第二光继电器的第三端口分别与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继电器和第二光继电器的第四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所述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三接近开关和第四接近开关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十四接口、第十五接口、第十六接口分别与第五按钮开关、第六按钮开关、第七按钮开关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十七接口、第十八接口、第十九接口、第二十接口、第二十一接口、第二十二接口分别输出所述第一伺服脉冲信号、第一伺服方向信号、第二伺服脉冲信号、第二伺服方向信号、第一伺服使能信号和第二伺服使能信号;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十三接口空载,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十四接口与第一指示灯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十五接口、第二十六接口、第二十七接口分别与第二指示灯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一一对应连接,所述第二指示灯的第四端口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所述PLC控制器的第二十八接口与第二交流接触器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墨盒盖体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一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七接口、第八接口分别与第八按钮开关、第九按钮开关、第十按钮开关、第十一按钮开关和第十二按钮开关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二接口、第三接口分别与第五接近开关、第六接近开关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五接近开关、第六接近开关的第二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所述第五接近开关、第六接近开关的第三端口分别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六接口与脚踏开关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一电压;
所述第一控制器的第九接口、第十接口、第十一接口、第十二接口、第十三接口、第十四接口、第十五接口、第十六接口分别与第一单向阀门、第二单向阀门、第三单向阀门、第四单向阀门、第五单向阀门、第六单向阀门、第七单向阀门、第八单向阀门一一对应连接后接入所述供电组件提供的第二电压。
CN201921902621.3U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Active CN2104281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2621.3U CN21042817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2621.3U CN21042817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8176U true CN210428176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9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2621.3U Active CN210428176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81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5505B (zh) 一种夹紧切割装置
CN210428176U (zh)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CN108326394A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讯的焊接平台及过程监控系统
CN110687868A (zh) 一种墨盒盖体安装设备
CN211076607U (zh) 一种墨盒封膜设备
CN110697161A (zh) 一种墨盒封膜设备
CN109799751A (zh) 一种基于tcp/ip的移动式叉车智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1730693U (zh) 一种墨盒注墨装置
CN211217919U (zh) 一种墨盒壳体的清洗设备
CN207720050U (zh) 一种无刷电机快速调试系统
CN210884159U (zh) 一种应用于墨盒的横移控制系统
CN209616649U (zh) 一种墨盒清洗控制系统
CN210132879U (zh) 一种墨盒壳体的清洗设备
CN211685998U (zh) 一种对贴自动贴标机
CN206374374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新型油墨供给装置
CN101316052B (zh) 分离式数字化高压开关控制器
CN107069581B (zh) 一种铜排绝缘套切割装置
CN209980856U (zh) 一种用于汽车专用线束电线的喷码工装
CN210132887U (zh) 一种墨盒清洗机
CN201688778U (zh) 导爆管自动封口贴标机
CN201682379U (zh) 便于维修的电动车电机霍尔拆卸装置
CN206048066U (zh) 一种手动压装机改造用压装到位报警工装
CN219610126U (zh) 一种自动打点机
CN109927399A (zh) 一种用于成品伞logo印刷的自动丝印机
CN217009854U (zh) 线束压接喷码一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36000 No.3 standard workshop, A6 zone, northwest Sea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Beihai Avenu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Beihai Jix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36000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Area A6, Beihai Export Processing Zone, 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BEIHAI JI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