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1864U -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1864U
CN210421864U CN201921237332.6U CN201921237332U CN210421864U CN 210421864 U CN210421864 U CN 210421864U CN 201921237332 U CN201921237332 U CN 201921237332U CN 210421864 U CN210421864 U CN 210421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ylinder
support frame
bottom plate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73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tai Zhongche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atai Zhongche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atai Zhongche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atai Zhongche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73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1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1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18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vable Scaffo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包括方形结构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杆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的站立台;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升降杆的一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升降杆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所述升降杆包括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螺纹连接的第一柱体和与所述第一柱体滑动连接的第三柱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柱体转动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三柱体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支撑架,通过动力机构带动站立台的升降,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支撑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背景技术
施工中使用的支撑架大多是由多个金属管连接而成,俗称脚手架。金属管间的具体连接结构是两个等直径的金属管都与大直径的金属管通过螺纹连接。现有的脚手架在搭设脚手架或者其他辅助机构时,均是通过外部结构,比如卡扣等零部件实现不同脚手架之间的连接。相邻的两个脚手架的端部则不进行连接,也没有相应的外部零部件实现端部的连接,通常需要连接则是依靠施工者现场采用的结构进行连接,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便,也影响了施工效率。脚手架的搭建需要大量的时间,且脚手架之间的间隔是固定的,在使用时调整高度较为困难,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搭建、便于调整高度、使用方便的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包括方形结构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杆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的站立台;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升降杆的一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升降杆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所述升降杆包括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螺纹连接的第一柱体和与所述第一柱体滑动连接的第三柱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柱体转动的动力机构。
所述站立台所在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支撑架的上端。所述移动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依次设置的站立台、升降杆、底座和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两侧或四个角上,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部位置,位于万向轮之间的位置。所述底板可升降,当需要将移动所述移动支撑架时,将所述底板上升,使得所述底板远离地面、所述万向轮与地面相接触,此时可推动所述移动支撑架。当需要使用所述移动支撑架时,将所述底板下降,使得所述底板接触地面,此时所述万向轮不与地面向接触,需要较大力气才可推动所述移动支撑架。所述底板可防止当人位于所述站立台上时,所述移动支撑架滑动。所述升降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站立台和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升降杆用于带动所述站立台升降,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所述站立台的高度。所述第二柱体远离所述站立台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站立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柱体远离所述站立台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柱体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柱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外侧与所述第三柱体滑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柱体转动,所述第二柱体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一柱体转动,由于所述第一柱体与所述第三柱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柱体限制了所述第一柱体的运动轨迹,使得所述第一柱体只能上下运动。所述第一柱体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站立台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第二转动轮和与所述第二转动轮相啮合的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站立台的一端,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的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站立台的两侧设置有伸缩梯。
所述第一转动轮在所述动力发生装置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轮在所述第一转动轮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轮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柱体转动。所述伸缩梯设置在所述站立台两侧,在将所述移动支撑架移动到所需的位置之后,将所述伸缩梯拉长,使得所述伸缩梯与地面接触,然后调整所述站立台的高度,所述站立台在升降的过程中带动所述伸缩梯伸缩。调整完毕之后,可借助所述伸缩梯爬到所述站立台上。同时所述伸缩梯还可对所述升降台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方形的底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主体上的连接杆,所述底板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所述连接杆上下运动的齿轮。所述齿轮转动可带动所述连接杆上下运动,所述连接杆进而带动所述底板上下运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转动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圆柱状的主体和与所述主体滑动连接的伸缩套,所述主体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伸缩套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齿轮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转动。需要调节所述底板的高度时,将所述伸缩套向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拉动,然后转动所述把手,所述齿轮在所述把手的带动下转动,所述齿轮进而带动所述底板升降。调节完毕之后,将所述伸缩套向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拉动,使得所述卡块进入所述卡槽内,将所述把手的位置固定,以固定所述底板位置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卡齿,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挡块。所述卡齿与所述齿轮上所设置的卡齿相配合。所述挡块用于限制所述连接杆的位置,防止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安装座分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梯远离所述站立台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伸缩梯的一面设置有防滑装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站立台上还设置有挡板。在使用过程中,将所述站立台与远离所述挡板的一侧贴近施工面,所述挡板可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人向后踩空。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动力发生装置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伺服电机。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柱体的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三柱体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支撑架,通过动力机构带动站立台的升降,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使用方便。需要移动所述移动支撑架时,将所述底板上升,使得所述底板远离地面、所述万向轮与地面相接触,即可推动所述移动支撑架,便于所述移动支撑架的运输、调整位置。当需要使用所述移动支撑架时,将所述底板下降,使得所述底板接触地面,此时所述万向轮不与地面向接触,需要较大力气才可推动所述移动支撑架。所述底板可防止当人位于所述站立台上时,所述移动支撑架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站立台;11-挡板;2-伸缩梯;21-连接块;3-底座;31-万向轮;32-底板;321-连接杆;3211-卡齿;33-安装座;331-把手;3311-伸缩套;3312-卡块;3313-主体;332-安装块;333-动力发生装置;334-齿轮;4-升降杆;41-第一柱体;42-第二柱体;43-第三柱体;5-第一转动轮;6-第二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包括方形结构的底座3、设置在底座3上的升降杆4和设置在升降杆4上的站立台1;底座3远离升降杆4的一侧设置有万向轮31,底座3远离升降杆4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32;升降杆4包括与底座3转动连接的第二柱体42、与第二柱体42螺纹连接的第一柱体41和与第一柱体41滑动连接的第三柱体43,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二柱体42转动的动力机构。
站立台1所在的一端与移动支撑架的上端。移动支撑架自上而下包括依次设置的站立台1、升降杆4、底座3和万向轮31。万向轮31设置在底座3的两侧或四个角上,底板32设置在底座3的中部位置,位于万向轮31之间的位置。底板32可升降,当需要将移动移动支撑架时,将底板32上升,使得底板32远离地面、万向轮31与地面相接触,此时可推动移动支撑架。当需要使用移动支撑架时,将底板32下降,使得底板32接触地面,此时万向轮31不与地面向接触,需要较大力气才可推动移动支撑架。底板32可防止当人位于站立台1上时,移动支撑架滑动。升降杆4的两端分别与站立台1和底座3相连接。升降杆4用于带动站立台1升降,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站立台1的高度。第二柱体42远离站立台1的一端与底座3转动连接,第一柱体41远离底座3的一端与站立台1固定连接,第三柱体43远离站立台1的一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第一柱体41的内部与第二柱体42螺纹连接,第一主体3313的外侧与第三柱体43滑动连接。动力机构用于带动第二柱体42转动,第二柱体42转动时带动第一柱体41转动,由于第一柱体41与第三柱体43滑动连接,第三柱体43限制了第一柱体41的运动轨迹,使得第一柱体41只能上下运动。第一柱体41在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带动站立台1上下运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包括方形结构的底座3、设置在底座3上的升降杆4和设置在升降杆4上的站立台1;底座3远离升降杆4的一侧设置有万向轮31,底座3远离升降杆4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32;升降杆4包括与底座3转动连接的第二柱体42、与第二柱体42螺纹连接的第一柱体41和与第一柱体41滑动连接的第三柱体43,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二柱体42转动的动力机构。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3内的第二转动轮6和与第二转动轮6相啮合的第一转动轮5,第二转动轮6设置在第一柱体41远离站立台1的一端,底座3内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转动轮5转动的动力发生装置333;站立台1的两侧设置有伸缩梯2。
第一转动轮5在动力发生装置333的带动下转动,第二转动轮6在第一转动轮5的带动下转动,第二转动轮6进而带动第二柱体42转动。伸缩梯2设置在站立台1两侧,在将移动支撑架移动到所需的位置之后,将伸缩梯2拉长,使得伸缩梯2与地面接触,然后调整站立台1的高度,站立台1在升降的过程中带动伸缩梯2伸缩。调整完毕之后,可借助伸缩梯2爬到站立台1上。同时伸缩梯2还可对升降台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的限定,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包括方形结构的底座3、设置在底座3上的升降杆4和设置在升降杆4上的站立台1;底座3远离升降杆4的一侧设置有万向轮31,底座3远离升降杆4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32;升降杆4包括与底座3转动连接的第二柱体42、与第二柱体42螺纹连接的第一柱体41和与第一柱体41滑动连接的第三柱体43,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二柱体42转动的动力机构。
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底座3内的第二转动轮6和与第二转动轮6相啮合的第一转动轮5,第二转动轮6设置在第一柱体41远离站立台1的一端,底座3内还设置有用于带动第一转动轮5转动的动力发生装置333;站立台1的两侧设置有伸缩梯2。底板32包括方形的底板32主体3313和设置在底板32主体3313上的连接杆321,底板32通过连接杆321与底座3滑动连接,底座3内设置有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连接杆321上下运动的齿轮334。齿轮334转动可带动连接杆321上下运动,连接杆321进而带动底板32上下运动。
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带动齿轮334转动的把手331,把手331包括圆柱状的主体3313和与主体3313滑动连接的伸缩套3311,主体3313与底座3相连接,伸缩套3311上设置有卡块3312,底座3上设置有用于与卡块3312相配合的卡槽。主体3313的一端与齿轮334相连接,用于带动齿轮334转动。需要调节底板32的高度时,将伸缩套3311向远离主体3313的一端拉动,然后转动把手331,齿轮334在把手331的带动下转动,齿轮334进而带动底板32升降。调节完毕之后,将伸缩套3311向靠近底座3的一侧拉动,使得卡块3312进入卡槽内,将把手331的位置固定,以固定底板32位置的目的。
底座3包括安装座33,安装座33设置在底座3远离万向轮31的一侧,第二柱体42与安装座33转动连接,动力机构设置在安装座33内,连接杆321和齿轮334设置在安装座33内。连接杆321靠近齿轮334的一侧设置有卡齿3211,连接杆321的两端均设置有挡块。卡齿3211与齿轮334上所设置的卡齿3211相配合。挡块用于限制连接杆321的位置,防止连接杆321与安装座33分离。伸缩梯2远离站立台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21,连接块21远离伸缩梯2的一面设置有防滑装置。
站立台1上还设置有挡板11。在使用过程中,将站立台1与远离挡板11的一侧贴近施工面,挡板11可防止在施工过程中人向后踩空。底座3内设置有安装块332,安装块332内设置有用于与动力发生装置333相配合的安装槽,动力发生装置333为伺服电机。第一柱体41的两侧设置有滑块,第三柱体43内设置有用于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结构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升降杆和设置在所述升降杆上的站立台;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升降杆的一侧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升降杆的一侧还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板;所述升降杆包括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柱体、与所述第二柱体螺纹连接的第一柱体和与所述第一柱体滑动连接的第三柱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二柱体转动的动力机构,所述第三柱体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内的第二转动轮和与所述第二转动轮相啮合的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站立台的一端,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轮转动的动力发生装置;所述站立台的两侧设置有伸缩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方形的底板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主体上的连接杆,所述底板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底座内设置有通过自身的转动带动所述连接杆上下运动的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齿轮转动的把手,所述把手包括圆柱状的主体和与所述主体滑动连接的伸缩套,所述主体与所述底座相连接,所述伸缩套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块相配合的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万向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柱体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所述连接杆和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靠近所述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卡齿,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梯远离所述站立台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所述伸缩梯的一面设置有防滑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站立台上还设置有挡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动力发生装置相配合的安装槽,所述动力发生装置为伺服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的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三柱体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CN201921237332.6U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Active CN210421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7332.6U CN210421864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7332.6U CN210421864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1864U true CN210421864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5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7332.6U Active CN210421864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1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27169A (zh) 一种角度可调节建筑用支撑架
CN210421864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移动支撑架
CN207175350U (zh) 一种水利工程检修爬梯
CN213710286U (zh) 一种可调式脚手架
CN214220576U (zh)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支撑结构
CN114109010A (zh) 基于钢管脚手架用液压可调节升降结构
CN216109593U (zh) 水平移动式施工搭载平台
CN111576859A (zh) 楼层放样洞口模板支撑结构
CN219326559U (zh) 一种汽车维修升降装置
CN215803051U (zh) 一种具有高度调节功能的脚手架
CN219060801U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脚手架
CN220539318U (zh) 一种支撑用建筑模板
CN219887671U (zh) 一种支撑装置
CN212773391U (zh) 一种建筑物外部爬升式建筑施工操作平台
CN213806464U (zh)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施工脚手架
CN21886028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电梯安装用辅助装置
CN211352349U (zh) 一种垂直起降式维修用的通信设备
CN220223401U (zh) 罐箱提升装置
CN212388977U (zh) 一种楼层放样洞口模板支撑结构
CN215553145U (zh) 一种市域铁路接触网维修用梯车
CN218205569U (zh) 一种施工脚手架
CN220319068U (zh) 一种防滑钢结构脚手架
CN212201213U (zh) 一种新型建筑安装用手脚架
CN220565651U (zh) 一种建筑施工架
CN210198821U (zh) 实验振实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