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8156U - 电子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8156U
CN210398156U CN201920375163.6U CN201920375163U CN210398156U CN 210398156 U CN210398156 U CN 210398156U CN 201920375163 U CN201920375163 U CN 201920375163U CN 210398156 U CN210398156 U CN 210398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lower support
lock
connecting portion
arm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7516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伟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dafu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dafu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dafu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dafu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7516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8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8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81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子设备支架,包括长条形的本体、左夹臂、右夹臂和下支撑臂,本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固定连接,前壳和后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左夹臂和右夹臂均具有连接部和设于连接部外端的夹持部,连接部內端伸入容置空间与本体铰接,前壳或后壳或前壳和后壳之间设有使连接部伸入的穿孔,下支撑臂具有分别与左夹臂和右夹臂连接的连接部和设于连接部下端的承载部,下支撑臂的连接部与左夹臂和右夹臂联动使得承载部受电子设备重力下压时左夹臂和右夹臂的夹持部相互靠近夹紧电子设备,本体内或者左夹臂、右夹臂和下支撑臂任意两者之间设有弹性件。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功能日益强大,汽车内需要使用电子设备的地方越来越多,如导航等等。相应的,车载支架的需求亦越来越多。
现有的车载支架存在体积庞大、占用空间、使用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子设备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电子设备支架,包括长条形的本体、左夹臂、右夹臂和下支撑臂,所述本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和后壳固定连接,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均具有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外端的夹持部,所述连接部內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本体铰接,所述前壳或后壳或所述前壳和后壳之间设有使所述连接部伸入的穿孔,所述下支撑臂具有分别与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连接的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下端的承载部,所述下支撑臂的连接部与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联动使得所述承载部受电子设备重力下压时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的夹持部相互靠近夹紧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本体内或者所述左夹臂、右夹臂和下支撑臂任意两者之间设有弹性件或者磁性件,所述弹性件或者磁性件具有在自然状态下使左夹臂、右夹臂和下支撑臂复位的作用力。
优选的,所述左夹臂、右夹臂的连接部为L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之间通过第一转接轴铰接,所述下支撑臂的连接部与所述本体之间通过第二转接轴铰接,所述左夹臂、右夹臂的连接部设有拨槽,所述下支撑臂的连接部设有伸入所述拨槽内的拨轴,所述下支撑臂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轴带动所述左夹臂、右夹臂运动;或者,所述下支撑臂的连接部设有拨轴,所述左夹臂、右夹臂的连接部设有伸入所述拨槽内的拨轴,所述下支撑臂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轴带动所述左夹臂、右夹臂运动。
优选的,所述本体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右夹臂和下支撑臂复位,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与所述本体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左夹臂与所述本体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右夹臂与所述本体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右夹臂与所述本体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下支撑臂与所述本体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下支撑臂与所述本体连接。
优选的,所述本体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右夹臂和下支撑臂复位,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本体与左夹臂、右夹臂和下支撑臂任意一个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
优选的,所述左夹臂、右夹臂的连接部与所述本体之间通过第一转接轴铰接,所述下支撑臂的连接部与所述左夹臂、右夹臂之间通过第三转接轴铰接。
优选的,所述本体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右夹臂复位,所述左夹臂、右夹臂与所述下支撑臂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便于所述下支撑臂相对所述左夹臂、右夹臂复位,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与所述本体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左夹臂与所述本体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右夹臂与所述本体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右夹臂与所述本体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和/或右夹臂与所述下支撑臂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下支撑臂与所述左夹臂和/或右夹臂连接。
优选的,所述本体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右夹臂复位,所述左夹臂、右夹臂与所述下支撑臂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便于所述下支撑臂相对所述左夹臂、右夹臂复位,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本体与左夹臂、右夹臂任意一个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右夹臂任意一个与所述下支撑臂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
优选的,所述左夹臂、右夹臂传动连接使得所述左夹臂、右夹臂可同步运动。
优选的,所述左夹臂、右夹臂之间通过齿啮合传动,所述左夹臂、右夹臂的端部仅设有用于相互啮合的齿。
优选的,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左夹臂、右夹臂的夹持部和所述下支撑臂的承载部紧邻在所述本体外侧以减小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体积。
优选的,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左夹臂的夹持端、所述右夹臂的夹持端、所述下支撑臂的承载部的前端向内侧凸起形成阻挡,所述前壳表面设于可浮动的面盖,所述前壳与面盖之间通过弹性件或磁吸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设于所述前壳与面盖之间弹簧或扭簧。
优选的,所述前壳与面盖之一设有贯通或者不贯通的插槽、另一个设有带卡钩的插接件,插接件插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卡钩卡在所述插槽的侧壁或者端面以防止所述前壳与面盖脱离。
优选的,所述后壳设有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固定于一基体上的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为夹持式固定座或者为粘帖式固定座或者为磁吸式固定座或者为吸盘式固定座。
优选的,至少所述左夹臂、右夹臂的夹持部与电子设备接触的一侧表面设有柔性的防止刮伤电子设备的防护部,和/或,至少所述下支撑臂的承载部与电子设备接触的一侧表面设有柔性的防止刮伤电子设备的防护部。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下部设置至少部分容置所述下支撑臂的承载部的凹槽以便于进一步减小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体积。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臂的连接部为上凹的弯曲件。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臂具有两个,其中一个与所述左夹臂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右夹臂连接。
优选的,所述两个下支撑臂之间设置刚性的或者弹性的连接条以使得所述两个下支撑臂的承载部保持在一定距离。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以后,可以方便的夹持电子设备,体积小,占用空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以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描述为“设有”或者“设于”或者“设在”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它可以表示直接设有或直接设于或直接设在另一组件或者也可存在居中的组件。当组件被描述为“连接”另一组件等词语时,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是通过居中组件连接。当组件被描述为“设在另一组件上”,仅仅表示两组件之间具有连接关系,并不表示该组件一定位于另一组件上方或者上部,也可是其他位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以及类似表述仅仅是为了说明方便的目的。本文所称的“垂直”“水平”等类似词语是指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的大致垂直或大致水平的状态,并不必须十分精确;“横”、“竖”亦是仅仅为了描述方便,各部件之间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本实用新型如无相反提示,一组件“设有”或者“设于”或者“设在”或“连接”另一组件,并不排除该两组件为一体结构。
参见图1至4,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支架主要包括横向延伸的呈长条形的长宽比大致为2.5比1至4比1的本体1、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所述本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左夹臂2和右夹臂3均具有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外端的夹持部,所述连接部內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本体1铰接,所述前壳11或后壳12或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设有使所述连接部伸入的穿孔,所述下支撑臂4具有分别与所述左夹臂2和右夹臂3连接的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下端的承载部,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与所述左夹臂2和右夹臂3联动使得所述承载部受电子设备重力下压时所述左夹臂2和右夹臂3的夹持部相互靠近夹紧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本体1内或者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任意两者之间设有弹性件或者磁性件,所述弹性件或者磁性件具有在自然状态下使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复位的作用力,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夹持部和所述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紧邻在所述本体1外侧以减小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体积。优选的,所述本体1的下部设置至少部分容置所述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的凹槽以便于进一步减小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体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的长宽比大致为3比1,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可以采用扣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插接、卡接、或者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或者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粘结等连接方式或者采用两种或者以上连接方式组合以增加连接强度和保证内部各部件的传动稳定。
参见图1和2,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连接部为斜置的由长板和短板组成的L形结构,长板和短板的长宽比大致为3-6:1,长板和短板的交角为锐角,大致为60-90°,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1之间通过第一转接轴5铰接,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与所述本体1之间通过第二转接轴6铰接,所述长板设有拨槽7,该拨槽7延伸至长板和短板的连接处并向短板反向略弯折一小段,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一体式或分体式的设有伸入所述拨槽7内的拨轴8,所述下支撑臂4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轴8拨动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运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在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设有拨轴8,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连接部设有伸入所述拨槽7内的拨轴8,所述下支撑臂4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轴8带动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运动。
图1和2所示结构中,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右夹臂3为两个独立的无联动关系的部件,所述本体1内设有弹性件(未示出)以便于使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复位,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连接,所述弹性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下支撑臂4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下支撑臂4与所述本体1连接。
参见图3,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传动连接使得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可同步运动,此时所述弹性件可以仅设置在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之间或者仅设置在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之间。图3中,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之间通过齿啮合传动,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端部仅设有用于相互啮合的齿,具体的,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端部一体式的形成两个大小相同的轮式结构,两个轮式结构上均设置用于相互啮合的齿。其他实施方式中,左夹臂2、右夹臂3可以通过连杆机构连接或者通过转动盘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为上凹的弯曲件以便于主体能够收容于本体1内、下端的承载部露出,整体结构更为小巧。
参加图1至3,所述下支撑臂4具有两个,其中一个与所述左夹臂2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右夹臂3连接。参见图4,所述下支撑臂4包括一个承载部和与承载部铰接的两个连接部,其中一个连接部与所述左夹臂2铰接、另一个与所述右夹臂3铰接,具体的,图4中,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也各包括上下两个,上方的所述左夹臂2与下方的右夹臂3共用一个连接部,下方的所述左夹臂2与上方的右夹臂3共用一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中心通过同一铰接轴铰接,下方的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下支撑臂4的一个连接部连接、下方的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下支撑臂4的另一个连接部连接。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还可为包括设于本体1与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任意一个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
参见图3,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连接部与所述本体1之间通过第一转接轴5铰接,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与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之间通过第三转接轴9铰接,所述本体1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2、右夹臂3复位,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与所述下支撑臂4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便于所述下支撑臂4相对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复位。其中,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2和/或右夹臂3与所述下支撑臂4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下支撑臂4与所述左夹臂2和/或右夹臂3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还可以包括设于本体1与左夹臂2、右夹臂3任意一个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任意一个与所述下支撑臂4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
本实施例中,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左夹臂2的夹持端、所述右夹臂3的夹持端、所述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的前端向内侧凸起形成阻挡,所述前壳11表面设于可浮动的面盖13,所述前壳与面盖13之间通过弹性件或磁吸件连接。优选所述弹性件为设于所述前壳与面盖13之间弹簧或扭簧,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弹片如V形弹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为磁性件,如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壳11和面盖13的磁性相反的磁铁。
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壳与面盖13之一可以设置贯通或者不贯通的插槽、另一个设有带卡钩的插接件,插接件插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卡钩卡在所述插槽的侧壁或者端面以防止所述前壳与面盖13脱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壳12设有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固定于一基体上的固定座,其中,所述固定座可为夹持式固定座或者为粘帖式固定座或者为磁吸式固定座或者为吸盘式固定座。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夹持部、所述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上均套设有硅胶套形成防护部以便于当与电子设备接触时防止刮伤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可以在所述两个下支撑臂4之间设置刚性的或者弹性的连接条41以使得所述两个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保持在一定距离。
以上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亦可以相互组合。
毫无疑问,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其他变换及改型,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及改型。

Claims (20)

1.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本体(1)、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所述本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固定连接,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左夹臂(2)和右夹臂(3)均具有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外端的夹持部,所述连接部内端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本体(1)铰接,所述前壳(11)或后壳(12)或所述前壳(11)和后壳(12)之间设有使所述连接部伸入的穿孔,所述下支撑臂(4)具有分别与所述左夹臂(2)和右夹臂(3)连接的连接部和设于所述连接部下端的承载部,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与所述左夹臂(2)和右夹臂(3)联动使得所述承载部受电子设备重力下压时所述左夹臂(2)和右夹臂(3)的夹持部相互靠近夹紧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本体(1)内或者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任意两者之间设有弹性件或者磁性件,所述弹性件或者磁性件具有在自然状态下使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复位的作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连接部为L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本体(1)之间通过第一转接轴(5)铰接,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与所述本体(1)之间通过第二转接轴(6)铰接,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连接部设有拨槽(7),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设有伸入所述拨槽(7)内的拨轴(8),所述下支撑臂(4)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轴(8)带动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运动;或者,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设有拨轴(8),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连接部设有伸入所述拨槽(7)内的拨轴(8),所述下支撑臂(4)转动进而使得所述拨轴(8)带动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复位,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下支撑臂(4)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下支撑臂(4)与所述本体(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复位,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本体(1)与左夹臂(2)、右夹臂(3)和下支撑臂(4)任意一个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连接部与所述本体(1)之间通过第一转接轴(5)铰接,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与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之间通过第三转接轴(9)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2)、右夹臂(3)复位,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与所述下支撑臂(4)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便于所述下支撑臂(4)相对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复位,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左夹臂(2)与所述本体(1)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右夹臂(3)与所述本体(1)连接,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2)和/或右夹臂(3)与所述下支撑臂(4)的铰接端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扭脚分别与所述下支撑臂(4)与所述左夹臂(2)和/或右夹臂(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设有弹性件以便于使左夹臂(2)、右夹臂(3)复位,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与所述下支撑臂(4)之间设有弹性件以便于所述下支撑臂(4)相对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复位,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本体(1)与左夹臂(2)、右夹臂(3)任意一个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和/或所述弹性件包括设于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任意一个与所述下支撑臂(4)之间的拉伸弹簧或者压缩弹簧或者弹性皮筋或者弹片或者弹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传动连接使得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可同步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之间通过齿啮合传动,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端部仅设有用于相互啮合的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夹持部和所述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紧邻在所述本体(1)外侧以减小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体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在前后方向上,所述左夹臂(2)的夹持端、所述右夹臂(3)的夹持端、所述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的前端向内侧凸起形成阻挡,所述前壳(11)表面设于可浮动的面盖(13),所述前壳与面盖(13)之间通过弹性件或磁吸件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设于所述前壳与面盖(13)之间弹簧或扭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与面盖(13)之一设有贯通或者不贯通的插槽、另一个设有带卡钩的插接件,插接件插在所述插槽中,所述卡钩卡在所述插槽的侧壁或者端面以防止所述前壳与面盖(13)脱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12)设有用于将所述电子设备支架固定于一基体上的固定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为夹持式固定座或者为粘帖式固定座或者为磁吸式固定座或者为吸盘式固定座。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左夹臂(2)、右夹臂(3)的夹持部与电子设备接触的一侧表面设有柔性的防止刮伤电子设备的防护部,和/或,至少所述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与电子设备接触的一侧表面设有柔性的防止刮伤电子设备的防护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下部设置至少部分容置所述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的凹槽以便于进一步减小所述电子设备支架的体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臂(4)的连接部为上凹的弯曲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臂(4)具有两个,其中一个与所述左夹臂(2)连接、另一个与所述右夹臂(3)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下支撑臂(4)之间设置刚性的或者弹性的连接条以使得所述两个下支撑臂(4)的承载部保持在一定距离。
CN201920375163.6U 2019-03-24 2019-03-24 电子设备支架 Active CN210398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5163.6U CN210398156U (zh) 2019-03-24 2019-03-24 电子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75163.6U CN210398156U (zh) 2019-03-24 2019-03-24 电子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8156U true CN210398156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3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75163.6U Active CN210398156U (zh) 2019-03-24 2019-03-24 电子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81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805907C (ru) Электропылесос
CN106961500A (zh) 平行四边形连杆式自动夹紧支架
TW201239459A (en) Display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KR101219760B1 (ko) 간편한 탈부착구조의 cd투입구 장착용 휴대기기 거치대
CN211175945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07766314U (zh) 全自动夹紧式车载支架
CN105762560A (zh) 万用插座
KR20080064619A (ko) 전자기기의 커넥터 돌출구조
CN202495792U (zh) 带旋转插头的移动电源
TWM538260U (zh) 可收納插頭及電子裝置
CN210398156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0398175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07968602U (zh) 一种全自动旋转夹紧式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06807518U (zh) 简易型啮合联动旋转夹紧支架
CN212298216U (zh) 具有防尘功能的支架
CN208442531U (zh) 自动夹持和复位的支架
CN104685396B (zh) 壳体连接结构
CN211335804U (zh) 电子设备承载架
CN201061063Y (zh) 折合式卡连接器
CN109945033A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7159779U (zh) 多功能保护壳
CN210526418U (zh) 一种车载支架
CN216437700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遮阳装置
CN218217413U (zh) 一种磁吸重力支架
CN214147150U (zh) 一种便携式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