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8143U - 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8143U
CN210398143U CN201920622127.5U CN201920622127U CN210398143U CN 210398143 U CN210398143 U CN 210398143U CN 201920622127 U CN201920622127 U CN 201920622127U CN 210398143 U CN210398143 U CN 210398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plate
scroll compressor
pad
ax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21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New Tongchuang Aut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New Tongchuang Aut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New Tongchuang Aut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New Tongchuang Auto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21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8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8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8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涡旋压缩机,其具有至少四个用于安装的脚板;上支撑板,其设置在涡旋压缩机脚板的下方;第一减震单元,其安装在涡旋压缩机脚板和所述上支撑板之间;下垫板,其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下方;第二减震单元,其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垫板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单元中减震元件的轴向径向刚度比为1∶1。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第一减震单元进行重力向减震,通过第二减震单元进行重力向和水平向减震,使固有频率调整到20Hz以下;在压涡旋缩机转速在5500rpm时,隔振效率达到98%,大大降低了低频噪音,增加了乘客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压缩机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新能源客车顶置汽车空调产品的全封闭压缩机都安装在车身顶棚,放置在车顶会出现振动噪音大,低频噪音在车内会出现通过空气传声及驻波,驻波危害最重。低频噪音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反射形成驻波,低频噪音在波腹中的振幅最强,对人的健康危害最重。心理影响主要表现是烦扰,而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在较强次声刺激时,可引起中耳压迫感、耳鸣及头痛、恶心、呕吐、平衡失调、视觉模糊等。市场上压缩机的频率在90Hz左右,而对人体影响较为明显的低频噪音的频率在20-200Hz,故需要通过合理的减震机构将其固有频率调整到20Hz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包括:
涡旋压缩机,其具有至少四个用于安装的脚板;
上支撑板,其设置在涡旋压缩机脚板的下方;
第一减震单元,其安装在涡旋压缩机脚板和所述上支撑板之间;
下垫板,其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下方;
第二减震单元,其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垫板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单元中减震元件的轴向径向刚度比为1∶1。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第一减震单元进行重力向减震,通过第二减震单元进行重力向和水平向减震,使固有频率调整到20Hz以下;在压涡旋缩机转速在5500rpm时,隔振效率达到98%,大大降低了低频噪音,增加了乘客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第一上减震垫和第一下减震垫,所述第一上减震垫和第一下减震垫中心都具有轴向通孔,所述涡旋压缩机的脚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支撑板上对应于每个脚板上通孔的位置都焊接有一螺杆,所述第一上减震垫、脚板和第一下减震垫依次套设在螺杆上,所述第一上减震垫的上方设有垫圈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旋合在螺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减震垫上表面具有外凸的凸台,脚板上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该凸台的外径;所述第一上减震垫的下表面具有内凹的沉孔,沉孔的下圆孔直径略大于所述凸台的外径。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一减震单元的安装更为方便,定位更为稳定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的轴向径向刚度比为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减震垫包括外法兰片、内连接套和减震体,所述外法兰片和内连接套均与减震体相附着,所述减震体上设有沿轴向内凹的轴向环槽以及沿径向内凹的径向环槽,所述外法兰片安装在所述下垫板上,所述内连接套经连接螺栓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向环槽和径向环槽的截面成抛物线形。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使固有频率调节到11.6Hz,低于对人体影响较大的低频范围,安装更为简单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外法兰片的内孔边部设有一周弯折边,所述内连接套的一端设有法兰面,该法兰面抵靠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上。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外法兰片和减震体,内连接套和减震体之间的结合力,提高第二减震垫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焊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空缺部以避让压缩机的底部干涉,降低了整体结构高度,节约了材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上支撑板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视示意图;
图5是下垫板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减震单元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减震垫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涡旋压缩机;11-脚板;2-上支撑板;21-螺杆;22-垫圈;23-锁紧螺母;24-第一侧板;25-第二侧板;26-连接板;3-第一减震单元;31-第一上减震垫;32-第一下减震垫;4-下垫板;5-第二减震单元;51-外法兰片;52-内连接套;53-减震体;54-轴向环槽;55-径向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包括:
涡旋压缩机1,其具有至少四个用于安装的脚板11;
上支撑板2,其设置在涡旋压缩机脚板11的下方;
第一减震单元3,其安装在涡旋压缩机脚板11和上支撑板2之间;
下垫板4,其设置在上支撑板2的下方;
第二减震单元5,其安装在上支撑板2和下垫板4之间,第二减震单元5中减震元件的轴向径向刚度比为1∶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减震单元进行重力向减震,通过第二减震单元进行重力向和水平向减震,使固有频率调整到20Hz以下;在压涡旋缩机转速在5500rpm时,隔振效率达到98%,大大降低了低频噪音,增加了乘客舒适度。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减震单元3包括第一上减震垫31和第一下减震垫32,第一上减震垫31和第一下减震垫中心都具有轴向通孔,涡旋压缩机的脚板11上设有通孔,上支撑板2上对应于每个脚板上通孔的位置都焊接有一螺杆21,第一上减震垫31、脚板11和第一下减震垫32依次套设在螺杆21上,第一上减震垫31的上方设有垫圈22和锁紧螺母23,锁紧螺母23旋合在螺杆21上。第一下减震垫32上表面具有外凸的凸台,脚板11上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该凸台的外径;第一上减震垫31的下表面具有内凹的沉孔,沉孔的下圆孔直径略大于所述凸台的外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减震单元的安装更为方便,定位更为稳定可靠。
如图1、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的轴向径向刚度比为1∶1。所述第二减震垫包括外法兰片51、内连接套52和减震体53,外法兰片51和内连接套52均与减震体53相附着,减震体53上设有沿轴向内凹的轴向环槽54以及沿径向内凹的径向环槽55,外法兰片51安装在下垫板4上,内连接套52经连接螺栓安装在上支撑板2上。轴向环槽54和径向环槽55的截面成抛物线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固有频率调节到11.6Hz,低于对人体影响较大的低频范围,安装更为简单可靠。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外法兰片51的内孔边部设有一周弯折边,内连接套52的一端设有法兰面,该法兰面抵靠在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外法兰片和减震体,内连接套和减震体之间的结合力,提高第二减震垫的结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上支撑板2包括第一侧板24、第二侧板25和连接板26,连接板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4和第二侧板25相焊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空缺部以避让压缩机的底部干涉,降低了整体结构高度,节约了材料。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涡旋压缩机,其具有至少四个用于安装的脚板;
上支撑板,其设置在涡旋压缩机脚板的下方;
第一减震单元,其安装在涡旋压缩机脚板和所述上支撑板之间;
下垫板,其设置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下方;
第二减震单元,其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垫板之间,所述第二减震单元中减震元件的轴向径向刚度比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第一上减震垫和第一下减震垫,所述第一上减震垫和第一下减震垫中心都具有轴向通孔,所述涡旋压缩机的脚板上设有通孔,所述上支撑板上对应于每个脚板上通孔的位置都焊接有一螺杆,所述第一上减震垫、脚板和第一下减震垫依次套设在螺杆上,所述第一上减震垫的上方设有垫圈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旋合在螺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减震垫上表面具有外凸的凸台,脚板上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该凸台的外径;所述第一上减震垫的下表面具有内凹的沉孔,沉孔的下圆孔直径略大于所述凸台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第二减震垫,所述第二减震垫的轴向径向刚度比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垫包括外法兰片、内连接套和减震体,所述外法兰片和内连接套均与减震体相附着,所述减震体上设有沿轴向内凹的轴向环槽以及沿径向内凹的径向环槽,所述外法兰片安装在所述下垫板上,所述内连接套经连接螺栓安装在所述上支撑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环槽和径向环槽的截面成抛物线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法兰片的内孔边部设有一周弯折边,所述内连接套的一端设有法兰面,该法兰面抵靠在所述上支撑板的下表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板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焊接。
CN201920622127.5U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Active CN210398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2127.5U CN210398143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2127.5U CN210398143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8143U true CN210398143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5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2127.5U Active CN210398143U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8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5382631A1 (en) Motor noise reduction structure for dust collector, and dust collector
CN210398143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双级减震机构
CN102395725B (zh) 洗衣机
CN210283873U (zh) 一种悬置胶垫总成
CN201517580U (zh) 发动机橡胶悬置
CN107650625B (zh) 复合式减振装置和车载空调
JP2010090995A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CN212131175U (zh) 发动机悬置
CN203005064U (zh) 一种新型散热器下悬置总成
CN213575318U (zh) 一种便于运输的减震弹簧
CN201699513U (zh) 电机安装板及空调器
CN213655075U (zh) 一种减震降噪箱体及压缩机
CN210706849U (zh) 动力总成悬置和应用其的车辆
CN210149336U (zh) 球锥组合弹簧及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16231573U (zh) 一种汽车空调压缩机的降噪结构
CN215041833U (zh) 一种多功能汽车用钢圈
CN217503091U (zh) 一种新型预减震式发动机支撑
CN207178552U (zh) 减振结构及用该减振结构的车辆
CN211252191U (zh) 一种汽车右悬置软垫组件
CN216969209U (zh) 一种减震的万向脚轮
CN214928681U (zh) 一种缓冲减震轮胎
CN220020606U (zh) 液压泵站的降噪台架
CN2297589Y (zh) 橡胶减震垫
CN220600321U (zh) 适用于摩托车的双气缸双压回弹空气减震器
CN215097874U (zh) 车身悬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