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8080U -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8080U
CN210398080U CN201920414458.XU CN201920414458U CN210398080U CN 210398080 U CN210398080 U CN 210398080U CN 201920414458 U CN201920414458 U CN 201920414458U CN 210398080 U CN210398080 U CN 2103980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tting
metal
pipe
sealing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44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ihe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he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he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he Enterpris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144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80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80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80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金属连接件、以及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二管件均包括内层金属管和包覆在该内层金属管外的覆塑外衬,所述第二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的管口与所述第二管件的管口存在间距,形成第一连接承口,所述金属连接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给水管路连接结构的双重密封套置有至少一道密封圈的金属连接件的一端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套置在第一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内,另一端第一密封圈的密封套置在第二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内,形成第一道密封层;第一管件的管口套置于第二连接承口内,热熔后形成第二道密封层。

Description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管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金属给水管道相较于塑料给水管道更为健康,然而,金属给水管也存在着易洁璐、外壁腐蚀、接头密封难度大等不足。为了解决金属给水管的不足,本技术领域人员发明了覆塑金属管。
中国专利号200710134690.X,专利名称:复塑金属给水管道连接结构及复塑金属给水管连接件,公开了一种覆塑金属给水管道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覆塑金属给水管道和覆塑金属给水管连接件,覆塑金属给水管连接件上具有能够与覆塑金属给水管道相连接的端口,在端口附近连接件塑料层上开设有插槽,覆塑金属给水管道的一端插入该插槽,连接件塑料层与管道塑料层相连,并且连接件金属内村嵌套在管道金属内村内部,连接件金属内村与管道金属内村之间设置有由遇水膨胀材料制成的密封圈,插口处的塑料与塑料之间也通过热熔连接。
该专利技术较传统的塑料给水管具有明显的健康优势,整个给水过程中,水不与塑料接触,结构在理论上比较科学。但所存在的不足在于:由于插槽的间隙太小,导致在采用热熔工艺时只能将热熔工具的加温磨头变薄才能放入该插插中,热熔磨头变薄后就会导致磨头加温时产生变形,从而使得热熔时产生虚焊,致使密封性不可靠。另,插槽的承载能力决定了整体给水管路的抗变形能力,往往由于插槽承受变形能力较弱,而导致连接处断裂,进而漏水。整个覆塑金属给水管道连接结构的广泛实用性受到制约,无法大范围推广。
中国专利号201220601069.6,专利名称:覆塑金属给水管连接件及覆塑金属给水管的连接结构,也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覆塑金属给水管、覆塑金属给水管连接件,覆塑金属给水管包括管道金属内衬、管道塑料层;覆塑金属给水管连接件包括连接件金属内衬、连接件塑料层,连接件金属内衬具有能够与覆塑金属给水管相连接的连接件金属内衬端口,在连接件金属内衬端口处的连接件塑料层上开设有能够让覆塑金属给水管插入的连接件承口,当两者相连接时,覆塑金属给水管插入至连接件承口内,管道塑料层外表面与连接件塑料层内表面相热熔接。
该专利与上述专利200710134690.X存在同样的优点,同时也存在同样的不足,更为严重的是没有密封结构,漏水现象更为严重。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足,本案发明人开发了一种种覆塑金属管道连接结构,可以有效解决密封性、承载力、安装便捷度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金属连接件、以及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二管件均包括内层金属管和包覆在该内层金属管外的覆塑外衬,所述第二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的管口与所述第二管件的管口存在间距,形成第一连接承口,所述金属连接件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金属连接件一端的第二密封圈上的密封套置于所述第一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内,所述金属连接件另一端的第一密封圈上的密封套置于所述第二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内,形成第一道密封层;所述第一管件的管口套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承口内,热熔后形成第二道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外径小于第一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的内径;所述金属连接件的外径小于第二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的内径,所述第一管件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件中的所述第二连接承口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二管件的所述覆塑外衬中均设有电容丝,所述第一管件的所述覆塑外衬中的电容丝设于管口处,所述第二管件的所述覆塑外衬中的电容丝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承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实现了给水管路连接结构的双重密封套置有至少一道密封圈的金属连接件的一端第二密封圈的密封套置在第一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内,另一端第一密封圈的密封套置在第二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内,形成第一道密封层;第一管件的管口套置于第二连接承口内,热熔后形成第二道密封层。
2、有效避免了热熔时产生的虚焊现象,密封性能稳固由于连接承口不受空间制约,热熔工具不需要变薄,进而在热熔工具对连接承口进行热熔时,热熔磨头不会产生变形,这样就不会导致连接承口产生虚焊现象,使得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外层彼此间互融连接更为紧密,密封性非常稳固。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件;2、金属连接件;3、第二管件;4、内层金属管;5、覆塑外衬;6、第一密封圈;7、第一连接承口;8、第二连接承口;9、第二密封圈;10、第二道密封层;11、第一道密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1、金属连接件2、以及第二管件3,第一管件1与第二管件3均包括内层金属管4和包覆在该内层金属管4外的覆塑外衬5,其特征在于:第二管件3内的内层金属管4的管口与第二管件的管口存在间距,形成第一连接承口7,金属连接件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9,金属连接件2一端的第二密封圈9上的密封套置于第一管件1内的内层金属管4内,金属连接件2另一端的第一密封圈6上的密封套置于第二管件内的内层金属管4内,形成第一道密封层11;第一管件1的管口套置于第二连接承口8内,热熔后形成第二道密封 10。
其中,金属连接件2的外径小于第一管件1内的内层金属管4的内径,金属连接件2的外径小于第二管件3内的内层金属管4的内径,第一管件1的外径小于第二管件3中的第二连接承口8的内径,使得第一管件1与第二管件3外层彼此间互融连接更为紧密,密封性非常稳固。
其中,第一管件1与第二管件3的覆塑外衬5中均设有电容丝,第一管件1的覆塑外衬5中的电容丝设于管口处,第二管件3的覆塑外衬5中的电容丝设于第一连接承口7处,有效避免了热熔时产生的虚焊现象,密封性能稳固由于连接承口不受空间制约,热熔工具不需要变薄,进而在热熔工具对连接承口进行热熔时,热熔磨头不会产生变形,这样就不会导致连接承口产生虚焊现象。
工作时,首先选择第一管件1、金属连接件2和第二管件3,然后手动组装,将金属连接件2一端的第二密封圈9上的密封套置于第一管件1内的内层金属管4内,再将金属连接件2另一端的第一密封圈6的密封套置于第二管件2内的金属管4内,完成组装后,即可投入使用,其中第一道密封层11和第二道密封层10,实现了给水管路连接结构的双重密封套置有至少一道密封圈的金属连接件的一端第二密封圈9的密封套置在第一管件1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4内,另一端第一密封圈6的密封套置在第二管件3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4内,形成第一道密封层11;第一管件1的管口套置于第二连接承口8内,热熔后形成第二道密封层10;有效避免了热熔时产生的虚焊现象,密封性能稳固由于连接承口不受空间制约,热熔工具不需要变薄,进而在热熔工具对连接承口进行热熔时,热熔磨头不会产生变形,这样就不会导致连接承口产生虚焊现象,使得第一管件1与第二管件2外层彼此间互融连接更为紧密,密封性非常稳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管件(1)、金属连接件(2)、以及第二管件(3),所述第一管件(1)与所述第二管件(3)均包括内层金属管(4)和包覆在该内层金属管(4)外的覆塑外衬(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件(3)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4)的管口与所述第二管件(3)的管口存在间距,形成第一连接承口(7),所述金属连接件(2)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6)和第二密封圈(9),所述金属连接件(2)一端的第二密封圈(9)上的密封套置于所述第一管件(1)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4)内,所述金属连接件(2)另一端的第一密封圈(6)上的密封套置于所述第二管件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4)内,形成第一道密封层(11);所述第一管件(1)的管口套置于第二连接承口(8)内,热熔后形成第二道密封(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外径小于第一管件(1)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4)的内径,所述金属连接件(2)的外径小于第二管件(3)内的所述内层金属管(4)的内径,所述第一管件(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管件(3)中的所述第二连接承口(8)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件(1)与所述第二管件(3)的所述覆塑外衬(5)中均设有电容丝,所述第一管件(1)的所述覆塑外衬(5)中的电容丝设于管口处,所述第二管件(3)的所述覆塑外衬(5)中的电容丝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承口(7)处。
CN201920414458.XU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Active CN2103980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4458.XU CN210398080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4458.XU CN210398080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8080U true CN210398080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37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4458.XU Active CN210398080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80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0063A (zh) * 2019-03-29 2019-09-10 上海瑞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0063A (zh) * 2019-03-29 2019-09-10 上海瑞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98080U (zh)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双重密封连接结构
CN210050435U (zh) 一种覆塑金属管道多重密封连接结构
CN207936500U (zh) 水罐组件及热水设备
CN212616811U (zh) 一种pvc污水排水管
CN209943789U (zh) 一种热熔电熔转接头及psp钢塑复合压力管连接装置
CN210290744U (zh) 一种家电用防水硅胶垫
CN208855089U (zh) 一种注塑承插柔性连接钢带管
CN212793642U (zh) 一种波纹管焊接结构
CN209409299U (zh) 钢塑复合管及其封头装置
CN207661313U (zh) 一种预制保温直管与异形管件的现场保温结构
CN206310117U (zh) 一种电磁热熔管件
CN205278597U (zh) 带法兰端头的金属增强型塑料管
CN218645031U (zh) Pe电熔三通接头
CN206582458U (zh) 电磁双热熔管件
CN209196308U (zh) 一种专用于污水排放的节流承插式hdpe缠绕增强管
CN216952179U (zh) 一种骨架增强的承口结构管件
CN206683465U (zh) 一种新型加水口
CN205136869U (zh) 连续性纤维增强管电熔接头
CN219405479U (zh) 一种双热熔模套
CN210034739U (zh) 一种高导热pe-rt管材
CN210950360U (zh) 一种保温弯头
CN211624552U (zh) 一种热膨胀式的排污管道密封圈
CN217634299U (zh) 多用途聚乙烯变径管件
CN211525797U (zh) 一种弯头三通管件连接的固定装置
CN212298089U (zh) 一种塑料管件接头的防尘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