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6427U -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 Google Patents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6427U
CN210396427U CN201920901768.4U CN201920901768U CN210396427U CN 210396427 U CN210396427 U CN 210396427U CN 201920901768 U CN201920901768 U CN 201920901768U CN 210396427 U CN210396427 U CN 210396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locking
base
linkage
p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17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海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PAIKE CA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PAIKE CA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PAIKE CA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PAIKE CA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17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6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6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6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箱包扣锁的锁体,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锁定装置、操作件和锁定配合件,操作件设置有从第一基座上端面伸出并推动操作件移动的操作部分,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呈离合联动配合并在被推动时使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设置有自动提升件,在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呈齐平状态,在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时自动提升件将第一基座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向上抬起。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操作便捷性的箱包扣锁的锁体。

Description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包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包扣锁的锁体,还涉及一种箱包扣锁。
背景技术
箱包扣锁往往安装于箱包闭合处的面板上,将箱包开合处一侧的锁体扣于箱包开合处另一侧的箱包锁定件上构成锁定配合,锁体一端为安装端铰接于箱包开合处一侧,另一端为摆动端相对箱包开合处另一侧摆动,锁体上设置有将箱包锁定件与锁体分离的操作件,该操作件由密码轮组件进行锁定,在密码正确时才能由使用者操作,由于其不用插钥匙的便捷性,被经常出行的人群所广泛使用。
传统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往往设置有密码轮组件和锁芯组合的锁定装置及供使用者按压的操作件,由于密码轮组件与锁芯的占用锁体上端的大部分空间,故操作件只能设置于锁体侧面,而为了使箱包能够更加美观,会在箱包开合处设置容纳箱包扣锁的容纳凹腔,使用者按压锁体侧面的操作间时会受到容纳凹腔腔壁的阻碍,或者因为视野的阻挡不易发现操作件,给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操作件的操作部分移位至锁体上端面,该操作部分可沿锁体上端面移动进行解锁,这样避免了因操作部分位于锁体侧面而引起的使用受阻的问题,然而,这样的锁体又出现了新的不足,即操作件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手指处于按压锁体的状态,导致锁体与锁体件解锁后又因锁孔与箱包锁定件位置未错开,易重新恢复锁定状态,使用者在解锁时只能通过双手进行仔细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操作便捷性的箱包扣锁的锁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锁定装置、操作件和锁定配合件,所述的第一基座铰接于箱包开合处并可相对箱包开合处竖向摆动,所述的第二基座铰接于第一基座并可相对第二基座竖向摆动,所述的锁定配合件安装于第二基座与箱包锁定件构成锁定配合,所述的操作件安装于第一基座并与锁定配合件联动设置,所述的锁定装置对操作件进行限位使其在可操作状态或不可操作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的操作件设置有从第一基座上端面伸出并推动操作件移动的操作部分,所述的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呈离合联动配合并在被推动时使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设置有自动提升件,在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呈齐平状态,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处于同步动作的联动状态,在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时自动提升件将第一基座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向上抬起,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分离并取消联动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原本单一的锁体分为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两部分,第一基座主要供使用者的操作,第二基座主要供与箱包锁定件进行锁定,在使用者按压操作件进行操作时,第二基座会预先弹开实现与箱包锁定件的解锁,使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能够及时分离,从而避免因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因位置未错开又重新恢复锁定状态,大大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此外,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之间呈离合联动配合,在自动提升件将第一基座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向上抬起时,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分离并取消联动状态,增加第二基座的抬起幅度,同时避免第一基座阻碍第二基座弹起,提高动作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操作件设置有延伸至第二基座内的联动环,所述的锁定配合件设置有从联动环上端开口伸入联动环内的联动钩,所述的联动环内设置有与联动钩相抵并在移动时带动联动钩移动的联动壁,所述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呈齐平状态时联动钩与联动环构成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的联动状态,所述的第一基座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向上抬起时联动钩脱出联动环取消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的联动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联动环配合联动钩构成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的联动状态,联动环将联动钩的周向所包覆,提高联动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使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能够同步移动并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同时,第一基座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向上抬起时联动钩能够快速脱出联动环,取消两者的联动,使离合动作更为顺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自动提升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二基座相对摆动方向两侧并压缩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的第一压缩圆柱弹簧,所述的第一基座位于压缩圆柱弹簧的下方设置有支承平台,所述的支承平台对应第一压缩圆柱弹簧设置有竖向放置第一压缩圆柱弹簧的放置槽,所述的放置槽中部设置有伸入第一压缩圆柱弹簧内的定位柱,所述的第二基座位于第一压缩圆柱弹簧上方设置有伸入压缩圆柱弹簧内的定位突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基座两侧的第一压缩圆柱弹簧将第一基座向上方抬升,同时放置槽、定位柱及定位突起相配合在第一压缩圆柱弹簧形变时进行对第一压缩圆柱弹簧限位,保证作用力持续稳定作用于单一方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第二基座设置有供锁定配合件滑移的滑移轨道,所述的滑移轨道位于锁定配合件相对滑移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锁定配合件向锁定状态复位的锁定复位件,所述的锁定复位件将联动钩抵于联动环的联动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复位件复位锁定配合件,使锁定配合件在无外力作用时自动恢复锁定状态,此外,锁定复位件还具有将联动钩抵于联动环内侧壁的功能,使结构更为精简,同时保证联动钩与联动环的联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锁芯及设置于第一基座内的阻挡件,所述的锁芯安装于操作件且锁芯的插钥匙端位于操作件的操作部分上端面,所述的锁芯转动设置于操作件,所述的锁芯设置有位于第一基座内的锁定端,所述的锁芯位于锁定端设置有锁定块,所述的阻挡件设置有与锁定块位置相对应的阻挡部,所述的锁芯转动至锁定块与阻挡部相对的第一位置时阻挡部与锁定块相抵,阻止操作件滑移于第一基座;所述的锁芯转动至锁定块与阻挡部相错的第二位置时操作件与阻挡部之间形成供推动滑移的滑移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芯安装于操作件,使第一基座的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使锁芯处于锁体明显位置,利于准确、快速操作,此外,由锁芯的旋转来控制锁定块的位置,从而控制操作件的滑移,从而实现由锁芯控制操作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锁定装置还包括密码轮组件,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供操作件滑移的操作件轨道及将操作件向第二基座方向复位的操作复位件,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供阻挡件沿与操作件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阻挡件轨道,所述的密码轮组件包括推动件、密码轮、推动凸轮、轮轴及推动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基座位于阻挡件轨道相对操作件轨道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推动件沿阻挡件移动方向移动的推动件轨道,所述的推动件与阻挡件联动设置并同步移动,所述的轮轴沿与推动件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穿过推动件并与第一基座转动配合,所述的轮轴与各密码轮一一对应并与密码轮周向联动配合,所述的推动凸轮分别固定于各轮轴外周,所述的推动件与推动凸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推动腔,所述的推动凸轮外周面包括具有距离中心较远的大半径部及距离中心较近的小半径部,所述的推动弹性件推动推动件,使推动腔的腔壁向推动凸轮外周紧贴,至少一个所述的推动凸轮转动至大半径部与推动腔的腔壁相抵时,推动件引导阻挡件移动,使阻挡部到达与位于第一位置的锁芯的解锁块相抵的第三位置,操作件无法操作;各所述的推动凸轮均转动至小半径部与推动腔的腔壁相抵时,推动件引导阻挡件移动,直至到达阻挡部与位于第一位置的锁芯的解锁块相错的第四位置,操作件可操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密码轮带动轮轴转动,进而通过推动件带动阻挡件移动,实现密码轮组件与锁芯的组合对操作件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推动件设置有抵于阻挡件相对移动方向的端面的联动块,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将阻挡件向联动块推动的阻挡弹性件构成推动件与阻挡件的联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阻挡弹性件与联动块构成推动件与阻挡件的联动配合,使阻挡件与推动件同步移动,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及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调码机构,所述的轮轴与密码轮之间由花键构成传动,所述的第一基座位于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轮轴构成转动配合并对密码轮进行轴向限位的轮轴架,所述的轮轴可相对轮轴架轴向移动,所述的调码机构包括调码块,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供调码块沿与轮轴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调码轨道,所述的调码块设置有延伸至第一基座底部外侧的拨块,所述的调码块朝向轮轴的端面与轮轴端部相抵并具有靠近轮轴的第一分部、远离轮轴的第二分部及连接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的第三分部,所述的调码块在拨块被拨动且轮轴沿调码块端面移动至第一分部时轮轴处于与密码轮脱离联动的调码位置,所述的调码块在拨块被拨动且轮轴沿调码块端面移动至第二分部时轮轴处于与密码轮花键联动的非调码位置,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将轮轴向调码块保持贴合的调码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调码机构,在需要改变密码轮的正确密码时,拨动位于锁壳外的拨块,轮轴沿调码块的端面移动,轮轴移动至与密码轮脱离联动的调码位置,密码轮由于取消联动可转动至任一位置,即新密码位置,在调整完成后,拨块回位并在调码弹性件的作用下,轮轴与密码轮恢复联动的状态,操作简便、快捷,此外,将拨块伸出位置调整至锁壳底部,使箱包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无法接触拨块,避免损坏或误触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阻挡件阻挡于轮轴相对调码块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的阻挡件设置有调码缺口,所述的调码缺口在阻挡件位于第四位置时与轮轴端部位置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阻挡件对轮轴进行限位,在阻挡件非位于密码解锁位置时轮轴无法轴向移动使其调码,保证箱包扣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箱包扣锁的锁体的箱包扣锁,并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还包括锁定座,所述的锁定座固定于箱包开合处,所述的锁定座固定设置有与锁定配合件锁定配合的箱包锁定件,所述的锁定座分别位于箱包锁定件两侧设置有受力柱,所述的第二基座设置有在箱包锁定件与锁定配合件锁定配合时与受力柱相抵的受力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力孔与受力柱配合用于抵消箱包锁定件受到的作用力,同时将箱包锁定件相对锁壳的位置进行校正,避免箱包锁定件因作用力而形变,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及保证操作的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箱包锁的俯视立体图;
图2为箱包锁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处于齐平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处于第二基座抬起状态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第一基座的立体图;
图6为第一基座的锁芯处于第一位置、阻挡件处于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基座的锁芯处于第二位置、阻挡件处于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基座的锁芯处于第一位置、阻挡件处于第四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一基座处于非调码状态的立体图;
图10为第一基座处于调码状态的立体图;
图11为推动件与轮轴的立体图;
图12为第一基座与锁定座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包扣锁的锁体,包括第一基座1、第二基座2、锁定装置、操作件3和锁定配合件4,第一基座1铰接于箱包开合处并可相对箱包开合处竖向摆动,第二基座2铰接于第一基座1并可相对第二基座2竖向摆动,锁定配合件4安装于第二基座2与箱包锁定件构成锁定配合,操作件3安装于第一基座1并与锁定配合件4联动设置,锁定装置对操作件3进行限位使其在可操作状态或不可操作状态之间切换,操作件3设置有从第一基座1上端面伸出并推动操作件3移动的操作部分32,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呈离合联动配合并在被推动时使锁定配合件4与箱包锁定件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之间设置有自动提升件,在锁定配合件4与箱包锁定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呈齐平状态,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处于同步动作的联动状态,在锁定配合件4与箱包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时自动提升件将第一基座1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2向上抬起,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分离并取消联动状态,将原本单一的锁体分为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两部分,第一基座1主要供使用者的操作,第二基座2主要供与箱包锁定件进行锁定,在使用者按压操作件3进行操作时,第二基座2会预先弹开实现与箱包锁定件的解锁,使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能够及时分离,从而避免因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因位置未错开又重新恢复锁定状态,大大提高操作的便捷性,此外,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之间呈离合联动配合,在自动提升件将第一基座1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2向上抬起时,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分离并取消联动状态,增加第二基座2的抬起幅度,同时避免第一基座1阻碍第二基座2弹起,提高动作的顺畅性,第一基座1上端面设置有操作部分32移动的滑槽10。
操作件3设置有延伸至第二基座2内的联动环31,锁定配合件4设置有从联动环31上端开口伸入联动环31内的联动钩41,联动环31内设置有与联动钩41相抵并在移动时带动联动钩41移动的联动壁311,第一基座1与第二基座2呈齐平状态时联动钩41与联动环31构成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的联动状态,第一基座1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2向上抬起时联动钩41脱出联动环31取消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的联动状态,由联动环31配合联动钩41构成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的联动状态,使操作件3与锁定配合件4能够同步移动并在解锁状态和锁定状态之间切换,同时,第一基座1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2向上抬起时联动钩41能够快速脱出联动环31,取消两者的联动,使离合动作更为顺畅。
自动提升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二基座2相对摆动方向两侧并压缩于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之间的第一压缩圆柱弹簧11,第一基座1位于压缩圆柱弹簧的下方设置有支承平台12,支承平台12对应第一压缩圆柱弹簧11设置有竖向放置第一压缩圆柱弹簧11的放置槽121,放置槽121中部设置有伸入第一压缩圆柱弹簧11内的定位柱122,第二基座2位于第一压缩圆柱弹簧11上方设置有伸入压缩圆柱弹簧内的定位突起21,位于基座两侧的第一压缩圆柱弹簧11将第一基座1向上方抬升,同时放置槽121、定位柱122及定位突起21相配合在第一压缩圆柱弹簧11形变时进行对第一压缩圆柱弹簧11限位,保证作用力持续稳定作用于单一方向。
第二基座2设置有供锁定配合件4滑移的滑移轨道22,滑移轨道22位于锁定配合件4相对滑移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锁定配合件4向锁定状态复位的锁定复位件,锁定复位件将联动钩41抵于联动环31的联动壁311,锁定复位件复位锁定配合件4,使锁定配合件4在无外力作用时自动恢复锁定状态,此外,锁定复位件还具有将联动钩41抵于联动环31内侧壁的功能,使结构更为精简,同时保证联动钩41与联动环31的联动稳定性,锁定复位件为压缩于锁定配合件4与第二基座2之间的第二压缩圆柱弹簧23。
锁定装置包括锁芯5及设置于第一基座1内的阻挡件13,锁芯5安装于操作件3且锁芯5的插钥匙端51位于操作件3的操作部分32上端面,锁芯5转动设置于操作件3,锁芯5设置有位于第一基座1内的锁定端52,锁芯5位于锁定端52设置有锁定块53,阻挡件13设置有与锁定块53位置相对应的阻挡部131,锁芯5转动至锁定块53与阻挡部131相对的第一位置时阻挡部131与锁定块53相抵,阻止操作件3滑移于第一基座1;锁芯5转动至锁定块53与阻挡部131相错的第二位置时操作件3与阻挡部131之间形成供推动滑移的滑移空间132,将锁芯5安装于操作件3,使第一基座1的结构更为紧凑,同时使锁芯5处于锁体明显位置,利于准确、快速操作,此外,由锁芯5的旋转来控制锁定块53的位置,从而控制操作件的滑移,从而实现由锁芯5控制操作件,第一基座1底部设置有供锁芯5的锁定端52滑移的限位槽19。
锁定装置还包括密码轮组件,第一基座1设置有供操作件3滑移的操作件轨道14及将操作件3向第二基座2方向复位的操作复位件,操作复位件为压缩于操作件3与第一基座1之间的第三压缩圆柱弹簧141,第一基座1设置有供阻挡件13沿与操作件3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116+轨道15,密码轮组件包括推动件61、密码轮6、推动凸轮62、轮轴63及推动弹性件,推动弹性件为压缩于推动件61与第一基座1之间的第三压缩圆柱弹簧64,第一基座1位于阻挡件轨道15相对操作件轨道14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推动件61沿阻挡件13移动方向移动的推动件轨道16,推动件61与阻挡件13联动设置并同步移动,轮轴63沿与推动件61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穿过推动件61并与第一基座1转动配合,轮轴63与各密码轮6一一对应并与密码轮6周向联动配合,推动凸轮62分别固定于各轮轴63外周,推动件61与推动凸轮6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推动腔611,推动凸轮62外周面包括具有距离中心较远的大半径部621及距离中心较近的小半径部622,推动弹性件推动推动件61,使推动腔611的腔壁向推动凸轮62外周紧贴,至少一个推动凸轮62转动至大半径部621与推动腔611的腔壁相抵时,推动件61引导阻挡件13移动,使阻挡部131到达与位于第一位置的锁芯5的解锁块相抵的第三位置,操作件3无法操作;各推动凸轮62均转动至小半径部622与推动腔611的腔壁相抵时,推动件61引导阻挡件13移动,直至到达阻挡部131与位于第一位置的锁芯5的解锁块相错的第四位置,操作件3可操作,旋转密码轮带动轮轴63转动,进而通过推动件61带动阻挡件13移动,实现密码轮组件与锁芯5的组合对操作件进行控制,此外,为了保证解锁状态的稳定性,会在推动凸轮62的小半径部622与推动腔611的腔壁之间设置相匹配的凸块613及凹槽623。
推动件61设置有抵于阻挡件13相对移动方向的端面的联动块612,第一基座1设置有将阻挡件13向联动块612推动的阻挡弹性件构成推动件61与阻挡件13的联动配合,由阻挡弹性件与联动块612构成推动件61与阻挡件13的联动配合,使阻挡件13与推动件61同步移动,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及加工,阻挡弹性件为压缩于推动件61与第一基座1之间的第四压缩圆柱弹簧65。
还包括调码机构,轮轴63与密码轮6之间由花键构成传动,第一基座1位于轮轴6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轮轴63构成转动配合并对密码轮6进行轴向限位的轮轴架17,轮轴63可相对轮轴架17轴向移动,调码机构包括调码块66,第一基座1设置有供调码块66沿与轮轴63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调码轨道18,调码块66设置有延伸至第一基座1底部外侧的拨块664,调码块66朝向轮轴63的端面与轮轴63端部相抵并具有靠近轮轴63的第一分部661、远离轮轴63的第二分部662及连接第一分部661与第二分部662的第三分部663,调码块66在拨块664被拨动且轮轴63沿调码块66端面移动至第一分部661时轮轴63处于与密码轮6脱离联动的调码位置,调码块66在拨块664被拨动且轮轴63沿调码块66端面移动至第二分部662时轮轴63处于与密码轮6花键联动的非调码位置,第一基座1设置有将轮轴63向调码块66保持贴合的调码弹性件,调码弹性件为压缩于第一基座1与轮轴63之间的第五压缩圆柱弹簧67,增设调码机构,在需要改变密码轮6的正确密码时,拨动位于锁壳外的拨块664,轮轴63沿调码块66的端面移动,轮轴63移动至与密码轮6脱离联动的调码位置,密码轮6由于取消联动可转动至任一位置,即新密码位置,在调整完成后,拨块664回位并在调码弹性件67的作用下,轮轴63与密码轮6恢复联动的状态,操作简便、快捷,此外,将拨块664伸出位置调整至锁壳底部,使箱包锁处于锁定状态时无法接触拨块664,避免损坏或误触的情况发生。
阻挡件13阻挡于轮轴63相对调码块66的另一端端部,阻挡件13设置有调码缺口133,调码缺口133在阻挡件13位于第四位置时与轮轴63端部位置相对应,由阻挡件13对轮轴63进行限位,在阻挡件13非位于密码解锁位置时轮轴63无法轴向移动使其调码,保证箱包扣锁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箱包扣锁的锁体的箱包扣锁,并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还包括锁定座7,锁定座7固定于箱包开合处,锁定座7固定设置有与锁定配合件4锁定配合的箱包锁定件71,锁定座7分别位于箱包锁定件71两侧设置有受力柱72,第二基座2设置有在箱包锁定件71与锁定配合件4锁定配合时与受力柱72相抵的受力孔24,受力孔24与受力柱72配合用于抵消箱包锁定件71受到的作用力,同时将箱包锁定件71相对锁壳的位置进行校正,避免箱包锁定件71因作用力而形变,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及保证操作的顺畅。

Claims (10)

1.一种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座、第二基座、锁定装置、操作件和锁定配合件,所述的第一基座铰接于箱包开合处并可相对箱包开合处竖向摆动,所述的第二基座铰接于第一基座并可相对第二基座竖向摆动,所述的锁定配合件安装于第二基座与箱包锁定件构成锁定配合,所述的操作件安装于第一基座并与锁定配合件联动设置,所述的锁定装置对操作件进行限位使其在可操作状态或不可操作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的操作件设置有从第一基座上端面伸出并推动操作件移动的操作部分,所述的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呈离合联动配合并在被推动时使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在解锁状态与锁定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之间设置有自动提升件,在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呈齐平状态,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处于同步动作的联动状态,在锁定配合件与箱包锁定件处于解锁状态时自动提升件将第一基座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向上抬起,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分离并取消联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件设置有延伸至第二基座内的联动环,所述的锁定配合件设置有从联动环上端开口伸入联动环内的联动钩,所述的联动环内设置有与联动钩相抵并在移动时带动联动钩移动的联动壁,所述的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呈齐平状态时联动钩与联动环构成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的联动状态,所述的第一基座的摆动端相对第二基座向上抬起时联动钩脱出联动环取消操作件与锁定配合件的联动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提升件包括分别位于第二基座相对摆动方向两侧并压缩于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的第一压缩圆柱弹簧,所述的第一基座位于压缩圆柱弹簧的下方设置有支承平台,所述的支承平台对应第一压缩圆柱弹簧设置有竖向放置第一压缩圆柱弹簧的放置槽,所述的放置槽中部设置有伸入第一压缩圆柱弹簧内的定位柱,所述的第二基座位于第一压缩圆柱弹簧上方设置有伸入压缩圆柱弹簧内的定位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基座设置有供锁定配合件滑移的滑移轨道,所述的滑移轨道位于锁定配合件相对滑移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将锁定配合件向锁定状态复位的锁定复位件,所述的锁定复位件将联动钩抵于联动环的联动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锁芯及设置于第一基座内的阻挡件,所述的锁芯安装于操作件且锁芯的插钥匙端位于操作件的操作部分上端面,所述的锁定装置包括设置于第一基座内的阻挡件,所述的锁芯转动设置于操作件,所述的锁芯设置有位于第一基座内的锁定端,所述的锁芯位于锁定端设置有锁定块,所述的阻挡件设置有与锁定块位置相对应的阻挡部,所述的锁芯转动至锁定块与阻挡部相对的第一位置时阻挡部与锁定块相抵,阻止操作件滑移于第一基座;所述的锁芯转动至锁定块与阻挡部相错的第二位置时操作件与阻挡部之间形成供推动滑移的滑移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装置还包括密码轮组件,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供操作件滑移的操作件轨道及将操作件向第二基座方向复位的操作复位件,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供阻挡件沿与操作件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阻挡件轨道,所述的密码轮组件包括推动件、密码轮、推动凸轮、轮轴及推动弹性件,所述的第一基座位于阻挡件轨道相对操作件轨道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推动件沿阻挡件移动方向移动的推动件轨道,所述的推动件与阻挡件联动设置并同步移动,所述的轮轴沿与推动件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穿过推动件并与第一基座转动配合,所述的轮轴与各密码轮一一对应并与密码轮周向联动配合,所述的推动凸轮分别固定于各轮轴外周,所述的推动件与推动凸轮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推动腔,所述的推动凸轮外周面包括具有距离中心较远的大半径部及距离中心较近的小半径部,所述的推动弹性件推动推动件,使推动腔的腔壁向推动凸轮外周紧贴,至少一个所述的推动凸轮转动至大半径部与推动腔的腔壁相抵时,推动件引导阻挡件移动,使阻挡部到达与位于第一位置的锁芯的解锁块相抵的第三位置,操作件无法操作;各所述的推动凸轮均转动至小半径部与推动腔的腔壁相抵时,推动件引导阻挡件移动,直至到达阻挡部与位于第一位置的锁芯的解锁块相错的第四位置,操作件可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件设置有抵于阻挡件相对移动方向的端面的联动块,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将阻挡件向联动块推动的阻挡弹性件构成推动件与阻挡件的联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码机构,所述的轮轴与密码轮之间由花键构成传动,所述的第一基座位于轮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轮轴构成转动配合并对密码轮进行轴向限位的轮轴架,所述的轮轴可相对轮轴架轴向移动,所述的调码机构包括调码块,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供调码块沿与轮轴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的调码轨道,所述的调码块设置有延伸至第一基座底部外侧的拨块,所述的调码块朝向轮轴的端面与轮轴端部相抵并具有靠近轮轴的第一分部、远离轮轴的第二分部及连接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的第三分部,所述的调码块在拨块被拨动且轮轴沿调码块端面移动至第一分部时轮轴处于与密码轮脱离联动的调码位置,所述的调码块在拨块被拨动且轮轴沿调码块端面移动至第二分部时轮轴处于与密码轮花键联动的非调码位置,所述的第一基座设置有将轮轴向调码块保持贴合的调码弹性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箱包扣锁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挡件阻挡于轮轴相对调码块的另一端端部,所述的阻挡件设置有调码缺口,所述的调码缺口在阻挡件位于第四位置时与轮轴端部位置相对应。
10.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或8或9的箱包扣锁的锁体的箱包扣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座,所述的锁定座固定于箱包开合处,所述的锁定座固定设置有与锁定配合件锁定配合的箱包锁定件,所述的锁定座分别位于箱包锁定件两侧设置有受力柱,所述的第二基座设置有在箱包锁定件与锁定配合件锁定配合时与受力柱相抵的受力孔。
CN201920901768.4U 2019-06-14 2019-06-14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Active CN210396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1768.4U CN210396427U (zh) 2019-06-14 2019-06-14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1768.4U CN210396427U (zh) 2019-06-14 2019-06-14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6427U true CN210396427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9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1768.4U Active CN210396427U (zh) 2019-06-14 2019-06-14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6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23368B1 (en) Fixing mechanism of child safety chair
CN103742003A (zh) 自动展开压扣锁
CN210396427U (zh)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CN106760987B (zh) 一种密码扣锁
CN204418847U (zh) 一种旅行箱包密码锁
CN110670976B (zh) 密码扣锁
CN203701783U (zh) 自动展开压扣锁
CN210396426U (zh)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CN109209063B (zh)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CN209817656U (zh)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CN211342237U (zh) 箱包扣锁
CN209538916U (zh) 箱包扣锁的锁体及箱包扣锁
CN107503590B (zh) 一种分置式密码锁
CN113027235B (zh) 一种锁舌模块及模组化锁具
CN106948665B (zh) 一种由叶片变码实现锁芯abc升级的结构
CN209908142U (zh) 一种锁具
CN204609538U (zh) 一种薄型箱包密码锁
CN111706163A (zh) 一种密码开锁执手
CN212507819U (zh) 箱包密码锁
CN218644077U (zh) 一种行李箱用密码锁
CN219548658U (zh) 一种箱包密码锁的锁附机构
CN110593670A (zh) 箱包扣锁
CN217812877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扣锁
CN209556637U (zh) 一种箱包密码扣锁
CN220336682U (zh) 一种带缓冲的密码扣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