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80676U - 一种储能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储能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80676U
CN210380676U CN201921673375.9U CN201921673375U CN210380676U CN 210380676 U CN210380676 U CN 210380676U CN 201921673375 U CN201921673375 U CN 201921673375U CN 210380676 U CN210380676 U CN 2103806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inverter
cold
cavity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733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敬新益
宋祥祥
郑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angheng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angheng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angheng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angheng Ener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733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806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806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806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储能逆变器,包括储能逆变器本体,所述储能逆变器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四个镶块,四个所述镶块内均设有螺纹孔,所述上壳体通过螺栓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上壳体远离下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显示屏。本实用新型利用冷热交换管11充当空腔4和外界空气环境之间热量传递的介质,帮助空腔4稳定高效的散热,由于空腔内空气环境与外界隔绝,因此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空气中裹挟的灰尘进入空腔内而造成储能逆变器本体内部灰尘堆积的问题,以及潮湿环境中潮气进入储能逆变器本体中可能引起的短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储能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逆变器。
背景技术
储能逆变器是电网系统与储能装置之间的接口,能够应用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一系列的特殊功能的逆变器。系统中引入储能环节后,可以有效地进行削峰平谷,平滑负荷,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以调峰调频,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电力设备,降低供电成本。
现有的储能逆变器在使用时,通常采用风扇将外界空气直接鼓入的方式来对储能逆变器的内部电子设备组件进行散热,因此空气中裹挟的灰尘很容易进入储能逆变器内部,长此以往,积蓄的灰尘会严重影响储能逆变器的正常工作,另外,在一些潮湿的环境中,过潮的空气进入储能逆变器内可能会致使其内部电路出现短路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现有的储能逆变器在使用时,通常采用风扇将外界空气直接鼓入的方式来对储能逆变器的内部电子设备组件进行散热,因此空气中裹挟的灰尘很容易进入储能逆变器内部,长此以往,积蓄的灰尘会严重影响储能逆变器的正常工作,另外,在一些潮湿的环境中,过潮的空气进入储能逆变器内可能会致使其内部电路出现短路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逆变器,包括储能逆变器本体,所述储能逆变器本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四个镶块,四个所述镶块内均设有螺纹孔,所述上壳体通过螺栓安装在下壳体上,所述上壳体远离下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显示屏,所述镶块远离下壳体的一端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固定连接有冷热交换管;
所述冷热交换管的两端均贯穿下壳体,且所述冷热交换管两端的端口内均设有滤网,所述冷热交换管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个转轴,每个所述转轴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多个所述转轴之间通过斜齿轮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空腔内固定连接有马达电机,所述马达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均贯穿冷热交换管,且所述马达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靠近滤网一侧设置的两个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冷热交换管上设有多个促进对流装置。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凸出部分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和上壳体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靠近上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橡胶条。
优选的,所述冷热交换管靠近马达电机两端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贯穿冷热交换管,所述马达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均转动连接有密封环内。
优选的,所述促进对流装置包括转接管,所述冷热交换管上设有多个断口,每个所述断口处均设有转接管,所述转接管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冷热交换管断口的端口处,所述转接管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片,所述扇叶均位于转接管内,且所述扇叶与转接管之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接管两端端口的剖面均呈Y形设置,所述转接管的两端内均设有滑槽,所述冷热交换管的断口端转动连接在滑槽内。
优选的,所述导热片的一端贯穿转接管,所述导热片贯穿转接管的一端延伸进转接管内。
优选的,所述冷热交换管和转接管均为铜制管体,所述导热片为铜制薄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马达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带动两个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转轴转动,借助斜齿轮带动其余的转轴一起转动,利用转轴带动扇叶转动,借助扇叶的旋转在冷热交换管内产生风力作用,使得外界冷空气从冷热交换管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排出,在此过程中,冷热交换管吸收空腔内的热量,接着管内的冷空气又吸收冷热交换管上的热量,从而将空腔内的热量吸收并带走,以此实现对储能逆变器本体的散热。
2、扇叶在转动时还带动转接管以及导热片一起旋转,从而借助导热片,加速空腔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促进冷热对流,以避免空腔内出现散热死角,散热速度快且散热效果好,由于空腔内空气环境与外界隔绝,因此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空气中裹挟的灰尘进入空腔内而造成储能逆变器本体内部灰尘堆积的问题,以及潮湿环境中潮气进入储能逆变器本体中可能引起的短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储能逆变器的下壳体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结构的放大图。
图中:1储能逆变器本体、2上壳体、3下壳体、4空腔、5镶块、6螺栓、7显示屏、8密封胶垫、9凹槽、10橡胶条、11冷热交换管、12滤网、13转轴、14扇叶、15斜齿轮、16马达电机、17转接管、18导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一种储能逆变器,包括储能逆变器本体1,储能逆变器本体1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下壳体3内设有空腔4,逆变器的储能组件、控制组件、逆变组件以及连接线路均安装在空腔4内,由于储能逆变器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具体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在这里不再做详细赘述,空腔4的内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四个镶块5,四个镶块5内均设有螺纹孔,上壳体2通过螺栓6安装在下壳体3上,螺栓6的一端贯穿上壳体2并螺纹连接在螺纹孔内,以此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3连接在一起,固定效果良好且拆卸安装都非常的方便,有助于储能逆变器本体1的维修。
上壳体2远离下壳体3的一侧壁上设有显示屏7,上壳体2上设有通孔,显示屏7安装在通孔内,且显示屏7的一端凸出通孔,显示屏7凸出部分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垫8,密封胶垫8和上壳体2之间固定连接,借助密封胶垫8对显示屏7和上壳体2的连接处缝隙进行密封,阻止外界空气进入空腔4内,下壳体3靠近上壳体2的一侧壁上设有凹槽9,凹槽9内设有橡胶条10。
当上壳体2和下壳体3固定连接在一起时,橡胶条10会被紧压变形,从而填满上壳体2和下壳体3之间的缝隙,进而阻止外界空气进入空腔4内,使得空腔4内空气环境与外界隔绝,从而避免外界空气中裹挟的灰尘进入空腔4内而造成储能逆变器本体1内部灰尘堆积的问题,以及因潮湿环境潮气进入储能逆变器本体1所可能引起的短路问题,镶块5远离下壳体3的一端上设有卡槽。
卡槽内固定连接有冷热交换管11,冷热交换管11的两端均贯穿下壳体3,且冷热交换管11两端的端口内均设有滤网12,冷热交换管11的主体呈方形设置,但是两端并不连通,其两端均呈向外侧延伸的弯折状设置,冷热交换管11内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多个转轴13,每个转轴13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14,多个转轴13之间通过斜齿轮15进行传动连接。
斜齿轮15固定连接在转轴13的两端上,每两个相邻设置的转轴13上设置的斜齿轮15之间啮合连接,空腔4内固定连接有马达电机16,马达电机16为双轴输出电机(双轴输出电机属于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在这里不再做详细叙述),马达电机16的两个输出端均贯穿冷热交换管11,且马达电机16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靠近滤网12一侧设置的两个转轴13固定连接。
启动马达电机16,马达电机16通过两个输出端带动两个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转轴13转动,从而借助斜齿轮15带动其余的转轴13一起转动,转轴13又带动扇叶14转动,利用扇叶14的旋转,使得冷热交换管11内产生风力作用,每个扇叶14旋转所产生的风力方向一致,外界冷空气从冷热交换管11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排出,在此过程中,冷热交换管11充当空腔4和外界空气环境之间热量传递的介质,帮助空腔4稳定高效的散热。
冷热交换管11靠近马达电机16两端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环,密封环贯穿冷热交换管11,马达电机16的两个输出端均转动连接有密封环内,保持冷热交换管11的管内空间和空腔4内环境之间相互隔绝,冷热交换管11上设有多个促进对流装置,促进对流装置包括转接管17,冷热交换管11上设有多个断口,每个断口处均设有转接管17,转接管1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冷热交换管11断口的端口处,转接管17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片18。
导热片18的一端贯穿转接管17,导热片18贯穿转接管17的一端延伸进转接管17内,利用导热片18,增加空腔4内空气与转接管17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冷热交换管11对空腔4散热的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冷热交换管11和转接管17均为铜制管体,导热片18为铜制薄片,铜的导热性好,能够显著提升冷热交换管11、转接管17和导热片18的热传导速度,进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
扇叶14均位于转接管17内,且扇叶14与转接管17之间固定连接,扇叶14转动时,扇叶14会带动转接管17以及导热片18一起旋转,从而借助导热片18,加速空腔4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促进冷热对流,以避免空腔4内出现散热死角,且转接管17还能通过扇叶14对转轴13在冷热交换管11内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使得转轴13处于冷热交换管11的管中心位置,进而确保斜齿轮15之间啮合连接稳定,转接管17两端端口的剖面均呈Y形设置,转接管17的两端内均设有滑槽,冷热交换管11的断口端转动连接在滑槽内,Y形设置的端口有助于确保转接管17能够转动连接在冷热交换管11的断口处中时,转接管17与冷热交换管11之间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启动马达电机16,马达电机16的两个输出端带动两个与其输出端固定连接的转轴13转动,借助斜齿轮15带动其余的转轴13一起转动,利用转轴13带动扇叶14转动,借助扇叶14的旋转在冷热交换管11内产生风力作用,使得外界冷空气从冷热交换管11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排出,在此过程中,冷热交换管11吸收空腔4内的热量,接着管内的冷空气又吸收冷热交换管11上的热量,从而将空腔4内的热量吸收并带走,以此实现对储能逆变器本体1的散热;
扇叶14在转动时还带动转接管17以及导热片18一起旋转,从而借助导热片18,加速空腔4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促进冷热对流,以避免空腔4内出现散热死角,散热速度快且散热效果好,由于空腔4内空气环境与外界隔绝,因此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空气中裹挟的灰尘进入空腔4内而造成储能逆变器本体1内部灰尘堆积的问题,以及潮湿环境中潮气进入储能逆变器本体1中可能引起的短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储能逆变器,包括储能逆变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逆变器本体(1)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下壳体(3)内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内固定连接有四个镶块(5),四个所述镶块(5)内均设有螺纹孔,所述上壳体(2)通过螺栓(6)安装在下壳体(3)上,所述上壳体(2)远离下壳体(3)的一侧壁上设有显示屏(7),所述镶块(5)远离下壳体(3)的一端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固定连接有冷热交换管(11);
所述冷热交换管(11)的两端均贯穿下壳体(3),且所述冷热交换管(11)两端的端口内均设有滤网(12),所述冷热交换管(11)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多个转轴(13),每个所述转轴(13)上均固定连接有多个扇叶(14),多个所述转轴(13)之间通过斜齿轮(15)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空腔(4)内固定连接有马达电机(16),所述马达电机(16)的两个输出端均贯穿冷热交换管(11),且所述马达电机(16)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靠近滤网(12)一侧设置的两个转轴(13)固定连接,所述冷热交换管(11)上设有多个促进对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7)凸出部分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垫(8),所述密封胶垫(8)和上壳体(2)之间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靠近上壳体(2)的一侧壁上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设有橡胶条(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交换管(11)靠近马达电机(16)两端的外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贯穿冷热交换管(11),所述马达电机(16)的两个输出端均转动连接有密封环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促进对流装置包括转接管(17),所述冷热交换管(11)上设有多个断口,每个所述断口处均设有转接管(17),所述转接管(17)的两端均转动连接在冷热交换管(11)断口的端口处,所述转接管(17)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片(18),所述扇叶(14)均位于转接管(17)内,且所述扇叶(14)与转接管(17)之间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管(17)两端端口的剖面均呈Y形设置,所述转接管(17)的两端内均设有滑槽,所述冷热交换管(11)的断口端转动连接在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片(18)的一端贯穿转接管(17),所述导热片(18)贯穿转接管(17)的一端延伸进转接管(17)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储能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交换管(11)和转接管(17)均为铜制管体,所述导热片(18)为铜制薄片。
CN201921673375.9U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储能逆变器 Active CN2103806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3375.9U CN210380676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储能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73375.9U CN210380676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储能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80676U true CN210380676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56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73375.9U Active CN210380676U (zh) 2019-10-09 2019-10-09 一种储能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806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8810A (zh) * 2020-10-13 2021-01-05 王宏 一种用于密封型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8810A (zh) * 2020-10-13 2021-01-05 王宏 一种用于密封型电子设备的散热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10547B (zh) 一种高效节能带风冷翅片的电箱
CN112490528B (zh) 电池组设备
CN210380676U (zh) 一种储能逆变器
CN210859774U (zh) 一种卧式蜗轮蜗杆减速机
CN210951992U (zh) 一种冷水机组内冷凝器的散热装置
CN212366598U (zh)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
CN216530873U (zh) 高速电机前轴冷却装置
CN204560099U (zh) 一种智能变频器冷却装置
CN211958507U (zh) 一种地下管廊电气智能开关柜的风冷散热结构
CN214170735U (zh) —种散热效果好的风力发电塔筒结构
CN214170075U (zh) 一种能够快速散热型的风机房
CN212360041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的箱体结构
CN214674768U (zh) 一种具有散热性能的节能电机
CN112879251A (zh) 一种用于风力发电机的散热装置及其散热方法
CN213814577U (zh) 一种cpu主体散热装置
CN210927443U (zh) 一种自降温式变频器
CN218523981U (zh) 一种强制多翼风叶换热器
CN215552611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器用铝合金型材
CN213870193U (zh) 一种液压空压机的散热机构
CN215500175U (zh) 一种壳体翅片散热用驱动电机控制器
CN210470128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装置
CN214427897U (zh) 一种计算机大数据服务器散热装置
CN218514212U (zh) 一种具有自降温功能的电风扇电机外壳
CN218624516U (zh) 一种附带散热机构的泵用齿轮箱
CN212969190U (zh) 一种具有冷却通道的定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