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9724U - 一种组合拼接地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拼接地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9724U
CN210369724U CN201920712100.5U CN201920712100U CN210369724U CN 210369724 U CN210369724 U CN 210369724U CN 201920712100 U CN201920712100 U CN 201920712100U CN 210369724 U CN210369724 U CN 210369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on
floor
tongue
female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210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彬彬
刘小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ngge Woo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ngge Woo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ngge Woo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ngge Woo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210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9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9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97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拼接地板,包括本体形状为相互配合的平行四边形的第一地板块和第二地板块,第一地板块包括第一地板块本体、以及依次设置在第一地板块本体四周侧的第一公榫、第二公榫、第一母榫、第二母榫,第一公榫与第二公榫的交汇处对应第一地板块的本体的钝角处,第一母榫与第二母榫的交汇处对应第一地板块的本体的另一钝角处;第二地板块包括第二地板块本体、以及依次设置在第二地板块本体四周侧的第三公榫、第三母榫、第四母榫、第四公榫,第三公榫与第四公榫的交汇处对应第二地板块的本体的钝角处,第三母榫与第四母榫的交汇处对应第二地板块的本体的另一钝角处。具有安装稳定性好、安装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拼接地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实木地板、实木地板结构、实木地板安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鱼骨形地板是一种流行于现今市场的地板结构,一般来说,包括两个本体呈平行四边形的地板块,通过相互之间的榫结合安装,从而实现大致呈鱼骨形状的拼接效果。目前的鱼骨形拼接地板多采用多层复合材料、或浸渍纸层压材料制成的地板块,并在地板块本体的四周侧加工平接企扣。由实木材料制成的鱼骨形拼接地板,则十分鲜见。其原因在于,多层复合材料、或浸渍纸层压材料制成的鱼骨形拼接的地板块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平接企扣结构能够满足相邻地板块之间的拼装,而实木材料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在安装后,会发生相对较大、且各向不同的尺寸变化,因此,平接企扣结构无法满足由实木材料制成的鱼骨形拼接地板的安装要求。
现有技术中,解决实木地板块的安装稳定性的方式,是将平接企扣改为锁扣企扣。然而,将锁扣企扣直接应用于实木材料制得的鱼骨形拼接地板上后,会发生以下问题:鱼骨形地板在拼装后,对角铺装的4个地板块的2个锐角和2个钝角应近似地交聚至同一点,且拼接缝应近似地在同一直线上,而现有技术的利用了锁扣企扣结构的鱼骨形拼接地板,在安装时难以实现对缝、对角,单个错缝量达到1.5mm-2.0mm,且错缝量随着铺装的进行会出现约5.0mm的累积错缝量,严重的影响了铺装效果;另一个方面,地板安装时,需要利用打板敲击地板块侧边以调节拼装缝时,易打散已完成拼装的地板块,即难以在完成新一片地板块的安装的同时,保持已安装地板块的固定,从而严重的影响了铺装效率。
鉴于上述两点技术问题,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认为,鱼骨形拼接地板不能由实木材料生产制造,即使由实木材料生产制造,也应采用平接企扣的作为拼接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偏见,从而提供一种组合拼接地板,其通过改变地板块本体四周侧的锁扣企扣的排布顺序,由此,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安装错缝、以及累积错缝的出现;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新一片地板块的安装对已完成拼装的地板块的影响,由此,能够相对高效地完成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的对缝、对角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与此同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克服了“鱼骨形拼接地板不能由实木材料生产制造及锁扣企扣结构不适用于鱼骨形地板安装”的技术偏见。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拼接地板,包括本体形状为相互配合的平行四边形的第一地板块和第二地板块,
所述第一地板块包括第一地板块本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地板块本体四周侧的第一公榫、第二公榫、第一母榫、第二母榫,所述第一公榫与所述第二公榫的交汇处对应所述第一地板块的本体的钝角处,所述第一母榫与所述第二母榫的交汇处对应所述第一地板块的本体的另一钝角处;
所述第二地板块包括第二地板块本体、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地板块本体四周侧的第三公榫、第三母榫、第四母榫、第四公榫,所述第三公榫与所述第四公榫的交汇处对应所述第二地板块的本体的钝角处,所述第三母榫与第四母榫的交汇处对应所述第二地板块的本体的另一钝角处。
结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就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展开阐述,参考图12所示,是现有技术的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的结构及安装方法的示意图。其中,在第一地板块100’的本体四周侧依次设置有第一公榫110’、第二公榫120’、第一母榫130’和第二母榫140’,在第二地板块200’的本体四周侧依次设置有第三公榫210’、第四公榫220’、第三母榫230’和第四母榫240’,即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是本体形状呈镜像设置的一对平行四边形,且二者的锁扣企扣排布顺序相同。第一至第四公榫均包括榫舌、收缩向内的下榫舌侧面,榫舌包括榫舌本体和自榫舌本体端部向下延伸形成的舌凸;第一至第四母榫均包括榫槽,榫槽包括榫槽本体、沿榫槽本体长度方向开设的槽沟、榫槽外侧面;卡合安装后,榫舌本体伸入榫槽本体中,舌凸卡入槽沟中,下榫舌侧面与榫槽外侧面相对。
实用新型人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以及对该问题产生原因的探究,发现现有技术的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存在的问题。在安装现有技术的鱼骨形组合地板时,采用M形安装法,具体来说,按照以下顺序安装的:首先自固定墙体一侧(安装起始位置的设置是基于“将公榫插入母榫中”的安装原则),利用部分第一地板块100'和部分第二地板块200'完成起始位安装后,先进行由1号(第一地板块100')和2号(第二地板块200')地板块组成的基本安装单元的安装(安装时,可以先沿x轴方向重复完成x轴的基本安装单元的安装);随后,进行由3号(第一地板块100')和4号(第二地板块200')地板块组成的下一基本安装单元的安装;重复上述,依次完成x轴和y轴两个方向的地板块的铺装。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的结构,在铺装时会遇到以下问题:
5号(第一地板块100')地板块以y轴固定墙体和3号(第一地板块100')地板块的第二母榫140'为基准完成安装固定后,进行6号(第二地板块200')地板块的安装,先将6号地板块的第三公榫210'、第四公榫220'分别插入5号地板块的第一母榫130'、4号地板块的第四母榫240'中。由于6号地板块仅在其第三公榫210'与5号地板块的第一母榫130'处发生抵靠限位关系,因而6号地板块可以发生y轴的活动位移,也可以发生x轴的活动位移,即携5号地板块发生活动位移(5号地板块与y轴固定墙体之间留有安装缝,因此,5号地板块与y轴固定墙体之间能够相对活动),从而,在安装过程中,难以对缝、对角。
另一个方面,及时将6号地板的安装位置基本固定,还需要利用打板敲击以获得合适的拼装缝隙。利用打板锤击6号地板块的第三母榫230'的侧边(为避免公榫受损,一般来说,打板敲击母榫侧边,即榫槽外侧面处)。此时,打板对6号地板块的第三母榫230'的侧边施以力Fa,Fa形成沿6号地板块轴向的第一分力Fa'和沿6号地板块方向的第二分力Fa”。从而,力Fa的作用,会造成6号地板块以其第三母榫230'相对的钝角为中心发生转动,并由于6号地板块的第四公榫220'与4号地板块的第四母榫240'的卡合、6号地板块的第三公榫210'与插入5号地板块的第一母榫130'的卡合,造成4号地板块与5号地板块的错位。
与此同时,由于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的形状不同(平行四边形的倾斜方向不同),因而是分别打包的,M形安装法的实践操作中,施工者需要交替拿取第一地板块 100'和第二地板块200',也对施工效率造成了影响。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借由上述结构,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组合拼接地板,通过调整第一和第二地板块四周侧的锁扣企扣的排布顺序,从而在安装时,第一地板块分别抵靠与其相邻和对角设置的两个第二地板块,第二地板块也分别抵靠与其相邻和对角设置的两个第一地板块,从而仅需要在铺装方向上调整正在铺装的地板块,而不会对已经完成铺装的地板块造成影响;另一个方面,打板的敲击能够辅助第一或第二地板块紧靠两个第二地板块或两个第一地板块形成拼接线,并且使第一或第二地板块紧靠已完成安装的、与其相邻的第二或第一地板块,从而能够较为有效地利用打板的作用,并避免对角铺装的4个地板块之间的相互错位;与此同时,相邻的第一、第二地板块分别可以与其对角的第二、第一地板块抵靠,从而对角的四个地板块共同形成了交互的编织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母榫靠近所述第一公榫侧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四母榫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三母榫靠近所述第三公榫侧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母榫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公榫靠近所述第一母榫侧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三公榫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面;所述第四公榫靠近所述第四母榫侧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公榫相配合的第四限位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一公榫的下公榫侧面连接、且共面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面与所述第三公榫的下公榫侧面连接、且共面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一母榫的榫槽内侧面连接、且共面设置,所述第四限位面与所述第四母榫的榫槽内侧面连接、且共面设置。
作为优选,拼装后,所述第一母榫与所述第三公榫之间形成第一背面间隙,所述第一背面间隙的宽度为0.1mm-0.8mm。
作为优选,拼装后,所述第一公榫与所述第四母榫之间形成第二背面间隙,所述第二背面间隙的宽度为0.1mm-0.8mm。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公榫均包括榫舌、设置于所述榫舌下方的舌凸、收缩向内的下公榫侧面;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母榫均包括与所述榫舌相配合榫槽本体、沿榫槽本体长度方向开设且与所述舌凸相配合的槽沟、与所述下公榫侧面相配合的榫槽外侧面,所述榫槽本体的榫槽内侧面与所述榫舌的端面相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二地板块的钝角角度为100°-160°。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组合拼接地板及其安装方法,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安装错缝、以及累积错缝的出现;能够较为有效地避免新一片地板块的安装对已完成拼装的地板块的影响;对角安装的4个地板块之间相互抵靠,使其之间获得交互的编织力,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通过改变铺装顺序,安装施工者无需交替反复拿取第一、第二地板块,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由此,能够相对高效地完成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的对缝、对角安装,提高了安装效率,提高了安装稳定性;与此同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克服了“鱼骨形拼接地板不能由实木材料生产制造及锁扣企扣结构不适用于鱼骨形地板安装”的技术偏见。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地板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地板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地板块和第二地板块安装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一地板块和第二地板块安装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安装方法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第一地板块和第二地板块的对角铺装一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第一地板块和第二地板块的对角铺装一种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第一地板块和第二地板块的对角铺装另一种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的铺装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00-第一地板块,200-第二地板块,110-第一公榫,120-第二公榫,130-第一母榫,140-第二母榫,150-第一地板块本体,160-第一限位面,170-第三限位面,210-第三公榫,220-第三母榫,230-第四母榫,240-第四公榫,250-第二地板块本体,260-第二限位面, 270-第四限位面,310-榫舌,320-舌凸,330-下公榫侧面,410-榫槽内侧面,420-槽沟,430- 榫槽外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依次”是指:以完成安装后的状态为基准,自左侧一侧的榫结构、顺时针方向计。
实施例1:参考图1a和1b所示的一种组合拼接地板,包括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第一地板块100的第一地板块本体150与第二地板块200的第二地板块本体250 均为平行四边形,且二者呈镜像,即为相反设置的一对平行四边形。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的钝角角度可以是100°-160°的任意一个数值,本实施例中,钝角角度为120°。第一地板块本体150的四周侧依次开设有第一公榫110、第二公榫120、第一母榫130和第二母榫140,其中,第一公榫110、第二公榫120的交汇处对应第一地板块本体150的钝角处,第一母榫130和第二母榫140的交汇处对应第一地板块本体150的另一钝角处;第二地板块本体250的四周侧依次开设有第三公榫210、第三母榫220、第四母榫230和第四公榫 240,其中,第三公榫210和第四公榫240的交汇处对应第二地板块本体250的钝角处,第三母榫220和第四母榫230的交汇处对应第二地板块本体250的另一钝角处。第一至第四公榫110,120,210,240与第一至第四母榫130,140,220,230是相互配合的成对锁扣企扣结构。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公榫110、第三公榫210分别对应的是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的短边公榫,第二公榫120、第四公榫240分别对应的是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的长边公榫。
借由上述结构,参考图2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组合拼接地板,第二地板块200(图2中的11号地板块)在铺装时,第二地板块200(11号)的第三公榫210与相邻的第一地板块100(12号)的第一母榫130相配合,第二地板块200(11号)的第三母榫220 的靠近第三公榫210一侧的端面则能够抵靠在与其对角安装的第一地板块100(13号)的第一母榫130的榫槽外侧面430上。由于与第二地板块200(11号)相邻的第一地板块100(12 号)的第一母榫130的榫槽外侧面430、和与其对角的第一地板块100(13号)的第一母榫 130的榫槽外侧面430在同一直线上,因此,第二地板块200(11号)在安装时,同时和与其相邻的、及与其对角的两个第一地板块100(12号,13号)同一直线抵靠。第二地板块200 (11号)在安装时,相较于该两个第一地板块100(12号,13号)仅能发生y轴的相对活动,从而,安装时,只需要调节第二地板块200(11号)在y轴方向的安装位置,就能固定安装第二地板块200(11号),而不会因第二地板块200(11号)的位置调节而导致两个第一地板块100(12号,13号)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第一地板块100(15号)在铺装时,第一地板块100(15号)的第一公榫110与相邻的第二地板块200(14号)的第四母榫240相配合,第一地板块100(15号)的第二母榫 140的靠近第一公榫110一侧的端面则能够抵靠在与其对角安装的第二地板块200(11号) 的第四母榫230的榫槽外侧面430上。同理的,安装时,只需要调节第一地板块100(15号) 在y轴方向的安装位置,就能固定安装第一地板块100(15号),而不会因第一地板块100 (15号)的位置调节而导致两个第二地板块200(11号,14号)之间发生相对位移。
与此同时,结合图2所示,按照“公榫向母榫中安装”的安装规则,以第二地板块200(11号)受打板敲击的状态为例,当第二地板块200完成安装后,利用打板敲击第二地板块200的第二母榫230时,打板对第二地板块200的第二母榫230施以Fb的力,力Fb形成沿第二地板块200轴线方向的第一分力Fb'、及沿第二地板块200的第四母榫230方向的第二分力Fb”,从而,打板的敲击能够辅助第二地板块200紧靠该两个第一地板块100的第一母榫130形成拼接线,并且使第二地板块200紧靠已完成安装的、与其相邻的第二地板块。同理可证,第一地板块100安装时,打板敲击第一母榫130时的情形。据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推导第一地板块(15号)在安装时,利用打板敲击的受力情况。从而,本实施例的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能够较为有效地利用打板的作用,并避免对角铺装的4个地板块之间的相互错位。
参考图5至图7所示,当第二地板块200(图5中的21号地板块)完成安装后,与该第二地板块200(21号)相邻的第一地板块(23号),该第一地板块(23号)的第二公榫 120的靠近第一母榫130一侧的端面抵靠与其对角设置的第二地板块200(22号),因此,第一地板块(23号)同时与相邻、对角的两个第二地板块200(21号,22号)发生抵靠。结合第二地板块200(21号)分别与相邻和对角设置的两个第一地板块100同时抵靠,故相邻的第一、第二地板块100,200分别可以与其对角的第二、第一地板块200,100抵靠,从而对角的四个地板块共同形成了交互的编织作用,进一步地提高了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的安装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组合拼接地板能够提高铺装质量和铺装效率,并且能够较为有效地提高安装稳定性。
具体地,第二母榫140靠近第一公榫110侧的端面,形成与第四母榫230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面160;第三母榫220靠近第三公榫210侧的端面,形成与第一母榫130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260。第二公榫120靠近第一母榫130侧的端面,形成与第三公榫210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面170;第四公榫240靠近第四母榫侧的端面,形成与第一公榫110相配合的第四限位面270。
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限位面160与第一公榫110的下公榫侧面330连接、且共面设置,第二限位面260与第三公榫210的下公榫侧面330连接、且共面设置。第三限位面170与第一母榫130的榫槽内侧面410连接、且共面设置,第四限位面270与第四母榫 230的榫槽内侧面410连接、且共面设置。
即第一地板块100的第一、第三限位面160,170是以平行于与其对角设置的第二地板块200的第四母榫230的榫槽外侧面430、第三公榫210的榫舌310,从而与榫槽外侧面430、榫舌310抵靠配合的;第二地板块200的第二、第四限位面260,270也是以平行于与其对角设置的第一地板块100的第一母榫130的榫槽外侧面430、第一公榫110的榫舌310,从而与榫槽外侧面430、榫舌310抵靠配合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在锁扣企扣的制作过程中,先进行长边公榫和母榫的制作,再进行短边公榫和母榫的制作,然而,不论先对长边进行加工、还是先对短边进行加工,在榫长完全的前提下(即长边的榫长等长于本体的长边、短边的榫长等长于本体的短边),切割形成的相邻的(即发生交汇的)公榫和母榫处,必然的,下公榫侧面330与榫槽外侧面430在同一平面内连接。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对现有技术的锁扣企扣制作方法、刀具做任何改动、调整,即可实现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的锁扣安装,是一种简单、却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
同时,作为另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对锁扣企扣制作的刀具进行调整,从而使第一、第二限位面160,170向与其对角设置的第二地板块一侧倾斜,使第三、第四限位面260,270向与其对角设置的第一地板块一侧倾斜。由于拼接缝之间必然存在间隙(安装后,榫舌310与榫槽内侧面410之间、下公榫侧面330与榫槽外侧面之间存有间隙),而当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限位面160,170,260,270发生倾斜时,能够填补间隙,从而是第一、第二地板块100,200和与其对角设置的第二、第一地板块200,100之间是紧密抵靠的。
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拼装后,第一母榫130与第三公榫210之间形成第一背面间隙H1,第一背面间隙H1的宽度为0.1mm-0.8mm(优选为0.5mm);第一公榫110与第四母榫 230之间形成第二背面间隙H2,第二背面间隙H2的宽度为0.1mm-0.8mm(优选为0.5mm)。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公榫110,120,210,240均包括榫舌310、设置于榫舌310下方的舌凸320、收缩向内的下公榫侧面330;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母榫130,140,220,230均包括与榫舌310相配合榫槽本体、沿榫槽本体长度方向开设且与舌凸320相配合的槽沟420、与下公榫侧面330相配合的榫槽外侧面430,榫槽本体的榫槽内侧面410与榫舌310的端面相配合。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知晓,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公榫为凸榫形式、母榫为底部榫槽形式的锁扣结构,均能适用于本方案。
参考图8所示,实施例1的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的安装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执行的:
Step1.自第一横向基准面Z1开始,沿第一纵向基准面Z2方向,朝向第二横向基准面Z3铺设第一列地板块(均为第一地板块100),相邻两个第一地板块100之间通过第二公榫120和第二母榫140之间的配合实现固定安装;
Step2.自第二横向基准面Z3开始,沿第一列第一地板块100的第一母榫130形成的拼接线,朝向第一横向基准面Z1铺设第二列地板块(均为第二地板块200),在安装第二列地板块中的一片第二地板块200(图8中的31号)时,首先将该第二地板块200(31号)的第四公榫 240插入上一块已经完成安装的第二地板块200(32号)的第三母榫220中,利用打板(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打板结构)敲击该第二地板块(31号)的第四母榫230的侧边,从而使该第二地板块(31号)的第三公榫210与相邻的已经安装的第一地板块(33号)的第一母榫130完全配合,此时,该第二地板块(31号)的第二限位面260抵靠在与其对角设置的第一地板块(34号)的第一母榫的榫槽外侧面430上,同理,由于该第二地板块(31 号)的安装,使与其另一对角的第一地板块(35号)的第三限位面170抵靠在该第二地板块 (31号)的第三公榫210的榫舌310的外侧面上,从而通过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 200相互的安装配合,获得相互的编织力;
重复上述步骤1和步骤2,以完成整个铺装面的安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描述,了解第一列地板为第二地板块200的情形时的铺装方法。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参考图9所示,第一、第二公榫110,120和第一、第二母榫130,140分别对应第一地板块100的长边公榫、短边公榫、长边母榫和短边母榫,第三公榫、母榫210,220和第四母榫、公榫230,240分别对应第二地板块200的长边公榫、短边母榫、长边母榫和短边公榫。
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是形状相似的平行四边形。参考图10所示,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是形状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此时,第一、第二公榫110,120和第一、第二母榫 130,140分别对应第一地板块100的长边公榫、短边公榫、长边母榫和短边母榫,而第三公榫、母榫210,220和第四母榫、公榫230,240分别对应第二地板块200的短边公榫、长边母榫、短边母榫和长边公榫。或者参考图11所示,第二地板块200的形状小于第一地板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组合拼接地板,包括本体形状为相互配合的平行四边形的第一地板块(100)和第二地板块(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地板块(100)包括第一地板块本体(150)、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地板块本体(150)四周侧的第一公榫(110)、第二公榫(120)、第一母榫(130)、第二母榫(140),所述第一公榫(110)与所述第二公榫(120)的交汇处对应所述第一地板块(100)的本体的钝角处,所述第一母榫(130)与所述第二母榫(140)的交汇处对应所述第一地板块(100)的本体的另一钝角处;
所述第二地板块(200)包括第二地板块本体(250)、以及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地板块本体(250)四周侧的第三公榫(210)、第三母榫(220)、第四母榫(230)、第四公榫(240),所述第三公榫(210)与所述第四公榫(240)的交汇处对应所述第二地板块(200)的本体的钝角处,所述第三母榫(220)与第四母榫(230)的交汇处对应所述第二地板块(200)的本体的另一钝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拼接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母榫(140)靠近所述第一公榫(110)侧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四母榫(230)相配合的第一限位面(160);所述第三母榫(220)靠近所述第三公榫(210)侧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一母榫(130)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2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拼接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公榫(120)靠近所述第一母榫(130)侧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三公榫(210)相配合的第三限位面(170);所述第四公榫(240)靠近所述第四母榫侧的端面,形成与所述第一公榫(110)相配合的第四限位面(27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拼接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面(160)与所述第一公榫(110)的下公榫侧面(330)连接、且共面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面(260)与所述第三公榫(210)的下公榫侧面(330)连接、且共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拼接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面(170)与所述第一母榫(130)的榫槽内侧面(410)连接、且共面设置,所述第四限位面(270)与所述第四母榫(230)的榫槽内侧面(410)连接、且共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拼接地板,其特征在于,拼装后,所述第一母榫(130)与所述第三公榫(210)之间形成第一背面间隙,所述第一背面间隙的宽度为0.1mm-0.8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拼接地板,其特征在于,拼装后,所述第一公榫(110)与所述第四母榫(230)之间形成第二背面间隙,所述第二背面间隙的宽度为0.1mm-0.8mm。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合拼接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公榫(110,120,210,240)均包括榫舌(310)、设置于所述榫舌(310)下方的舌凸(320)、收缩向内的下公榫侧面(330);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母榫(130,140,220,230)均包括与所述榫舌(310)相配合榫槽本体、沿榫槽本体长度方向开设且与所述舌凸(320)相配合的槽沟(420)、与所述下公榫侧面(330)相配合的榫槽外侧面(430),所述榫槽本体的榫槽内侧面(410)与所述榫舌(310)的端面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组合拼接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地板块(100,200)的钝角角度为100°-160°。
CN201920712100.5U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组合拼接地板 Active CN210369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2100.5U CN210369724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组合拼接地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2100.5U CN210369724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组合拼接地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9724U true CN210369724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0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2100.5U Active CN210369724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组合拼接地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97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792A (zh) * 2019-05-17 2019-07-19 浙江菱格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29792A (zh) * 2019-05-17 2019-07-19 浙江菱格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及其安装方法
CN110029792B (zh) * 2019-05-17 2024-03-26 浙江菱格木业有限公司 一种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70199B2 (en) Floorboar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flooring, and a flooring formed thereof
CN110029792B (zh) 一种鱼骨形组合拼接地板及其安装方法
KR100935067B1 (ko) 바닥재, 그 제조 및 배열방법
US8490360B2 (en) Laminate floor panels
JP3461569B2 (ja) 床 材
ES2265571T3 (es) Tablas de suelo, sistemas de revestimiento de suelos y metodos para la fabricacion e instalacion de los mismos.
US2107691A (en) Block keying system
US9021762B1 (en) Interlocking concrete blocks with trapezoidal shape
CA2255184C (en) Knockdown garden deck
WO2007142589A1 (en) Connection member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dynamic bodies by means of the connection member
CA2546689A1 (en) Floorboar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flooring, and a flooring formed thereof
TR201802369T4 (tr) Birden çok döşeme levhasını içeren bir döşeme sistemi.
US20130180198A1 (en) Shiplap joint
CN110056094B (zh) 一种板材插接边结构及插接组件以及组装方法
CN210369724U (zh) 一种组合拼接地板
WO2020244092A1 (zh) 一种地板的铺装方法
US5901524A (en) Grid-like building panel framework and members for making such panel framework
AU2019385411A1 (en) Wall construction system and shims for use therewith
US8070393B2 (en) Interlocking retainer ties
CN210049527U (zh) 一种鱼骨形拼接地板的安装结构
EP1555357A1 (en) Floorboard
US20050144879A1 (en) Strip for forming floor coverings
SK3162003A3 (en) Grooved laths and self-catching tabs for forming floors and method for machining said laths
CN213952804U (zh) 新型结构鱼骨拼地板
WO2007036095A1 (fr) Panneaux de fixation et quilles utilisées avec lesdits panneau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