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9497U - 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9497U
CN210369497U CN201921129224.7U CN201921129224U CN210369497U CN 210369497 U CN210369497 U CN 210369497U CN 201921129224 U CN201921129224 U CN 201921129224U CN 210369497 U CN210369497 U CN 210369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or
bottom die
mounting
die block
floor bot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92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dianshi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dianshi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dianshi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dianshi Beijing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92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9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9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9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包括长方形板体,于所述长方形板体的四角开设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沿四个所述角的两边长度相同,居中于四个所述角的高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通过在板体的转角处形成安装槽,使得相邻楼板底模块的拼接更加的灵活,达到了提高装配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背景技术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房屋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消费了全国1/3的钢材,60-70%的水泥,1/3的城市建设用地,1/3的城市用水,40-50%的能源,对能源、资源、环境影响巨大。传统的建筑业是高污染、高耗能、环境不友好的产业,其工业化程度低,水耗、能耗、人工垃圾、污水排放量大,不符合国家节能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等建筑行业的建筑速度、建筑造价、施工质量及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为了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绿色建筑以及先进建造方式,国家从2016年开始大力提倡推行现代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甚至产品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提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各种预制构件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型、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基础弱起步晚,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装配式建筑中的叠合楼板,主要由预制板和现浇的混凝土叠合层构成,为了装配式,将一块楼板分成叠合板和现浇板两次浇筑,本身就增加了很多的成本,而且由于叠合板和现浇板各自自身强度需要,其厚度之和要远大于传统现浇楼板的厚度,增加厚度意味着增加楼板自身的成本、增加承载楼板的梁、柱、基础的尺寸及成本,还减少了建筑的有效高度。叠合楼板在安装时,楼板之间需要留出一定宽度的后浇带,通过后浇带将数个叠合楼板连接为一个整体,对后浇带需要单独支模、单独绑钢筋,增加了人工成本的同时,由于叠合楼板与后浇带是分别支撑,很难做到叠合楼板与后浇带的底面在同一水平面上,还需要费时费工去做大量的后期找平处理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相对于叠合楼板的尺寸和重量,楼板底模块的统一规格的小尺寸和轻重量在生产、运输、储存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相对于叠合楼板需要在工厂浇筑一部分、再运到施工现场再浇筑余下部分的两次浇筑以及还需要通过后浇带将数块叠合楼板浇筑在一起的繁琐和不便,用楼板底模块可以根据房间尺寸现场快速拼插成符合房间尺寸的楼板整体底板,绑扎钢筋后与四围梁柱钢筋网形成整体,并一次浇筑成型,整体性好、质量高、一次而非多次浇筑成型,浇筑成型后楼板底模块与楼板浇筑结合为一体,省去了模板的费用和支模板的人工费用,工厂化生产的楼板底模块使得楼板地面非常平整,后期装修施工时不用再抹灰,直接刮腻子作饰面,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节省了施工成本,并且现场施工时搭建柱梁与拼接楼板底模板可以同步进行,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灵活性好、施工效率高、成本较低的装配式楼板的构筑方法,从而提供了一种拼装灵活、施工便捷、成本较低的装配式的建筑楼板或屋面。
为解决技术背景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楼板底模块,包括长方形板体,于长方形板体的四角开设安装槽,每个安装槽沿四个所述角的两边长度相同,居中于四个角的高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楼板,包括连接件以及如上所述的楼板底模块,连接件分别安装于至少两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以连接至少两个相邻楼板底模块。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在楼板底模块的转角处形成安装槽,使得相邻楼板底模块的拼接更加的灵活、简便、高效,楼板底模块还起到了建筑模板的作用,节约了大量的建筑模板及对应的物质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楼板底模块的标准化、工厂化、产品化生产大大降低了建筑相关部分的成本。
优选地,于长方形板体四边侧面开设榫槽,榫槽的长度介于四个角两两相对的安装槽之间,榫槽的底壁水平向外凸出形成榫头,两相对侧面上的榫槽的槽口朝向相反,榫头与榫槽的位置、形状相适配。
优选地,安装槽呈L形、扇形或方形。
优选地,安装槽具有相邻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于上槽壁端部转角处开设L型缺口,L型缺口的两个边长相同。
优选地,连接件包括安装板以及于安装板上安装的用以支撑钢筋的钢筋安装支架,钢筋安装支架具有若干个侧翼,若干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以便于将钢筋捆绑固定在钢筋安装支架上。
优选地,连接件包括T字形安装板以及T字形钢筋安装支架,钢筋安装支架固定于安装板的中间位置,钢筋安装支架的三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安装板分别安装于前后或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
优选地,连接件包括十字形安装板以及十字形钢筋安装支架,钢筋安装支架固定于安装板的中间位置,钢筋安装支架的四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安装板的四部分分别安装于前后、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且钢筋绑扎孔凸出于楼板底模块之外。
优选地,连接件包括方形安装板以及十字形钢筋安装支架,钢筋安装支架固定于安装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并将安装板均分成四部分,钢筋安装支架的四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安装板的四部分分别安装于前后、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楼板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楼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连接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前”、“上”、“倾斜”、“下”、“顶”、“内”、“水平”、“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其它方位。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楼板底模块,如图1~2所示,该楼板底模块包括长方形板体100,于长方形板体100的四角开设安装槽11,每个安装槽11沿四个角的两边长度相同,居中于四个角的高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于长方形板体100四边侧面开设榫槽1111,榫槽1111的长度介于四个角两两相对的安装槽11之间,榫槽1111的底壁水平向外凸出形成榫头1121,两相对侧面上的榫槽1111的槽口朝向相反,榫头1121与榫槽1111的位置、形状相适配。
具体来说,在组装楼板底模块的过程中,一个板体100的一侧面上的榫头1121搭到另一块板体100一侧面的榫槽1111中,这样两块板体100在前后或左右方向上相互嵌入形成榫卯搭接。
这样以来,任意一个板体100和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另一块板体100可以通过榫头1121、榫槽1111实现搭接。由于榫头1121与榫槽1111的位置、形状相适配,这样任意两块板体100之间的搭接后,搭接处所在平面可以与板体100顶面和底面保持平整,避免两块板体100搭接后的凹凸不平,从而实现板体100的密拼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榫卯连接的节点坚固,两块板体100的接触面大,有效地吸收和分解了相连板体100的横向、竖向或斜向的剪切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可以呈方形,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因此为限,安装槽11也可以是L形、方形或扇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具有相邻的上槽壁111和下槽壁112,于上槽壁111端部转角处开设L型缺口113,L型缺口113的两个边长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楼板200,如图3~4所示,该楼板200包括连接件300以及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楼板底模块,连接件300分别安装于至少两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11内以连接至少两相邻楼板底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连接件300可以包括方形安装板31以及十字形钢筋安装支架32,钢筋安装支架32固定于安装板3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并将安装板31均分成四部分,钢筋安装支架32的四个侧翼321上开设钢筋绑扎孔322,安装板31的四部分分别安装于前后、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11内。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1可以呈方形,且安装槽11的形状、大小与安装板31的形状、尺寸一致,这样安装板31的四个部分可以插入四个楼板底模块转角处的安装槽11内,同时,相邻的楼板底模块通过彼此搭接的方式实现拼装,最后实现楼板底模块与安装板31的拼装。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方便钢筋的穿插,钢筋安装支架32上的钢筋绑扎孔322凸出于楼板底模块。
进一步地,楼板200还包括若干条钢筋(图内未示出),若干条钢筋依次穿过钢筋绑扎孔322。具体地,若干条钢筋纵横交错的设置于楼板底模块上的钢筋安装支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00不仅仅局限于方形安装板31和十字形钢筋安装支架32,连接件300也可以包括T字形安装板以及T字形钢筋安装支架,钢筋安装支架固定于安装板的中间位置,钢筋安装支架的三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安装板分别安装于前后或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00可以用于连接前后或者左右方形的楼板底模块。即楼板底模块通过连接件300可以实现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的拼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件300还可以包括十字形安装板以及十字形钢筋安装支架,钢筋安装支架固定于安装板的中间位置,钢筋安装支架的四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安装板的四部分分别安装于前后、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11内,且钢筋绑扎孔凸出于楼板底模块之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楼板的构筑方法,由若干块楼板底模块构筑而成,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房间尺寸,用连接件将楼板底模块拼接在一起,外围四边的楼板底模块可根据开间尺寸进行裁剪,将若干条钢筋依次置于连接件上并通过钢筋绑扎孔与连接件绑扎在一起,进而与由楼板底模块拼接而成的楼板底板连接在一起,横竖交叉绑扎在一起的钢筋形成可受力的钢筋网,通过裁剪调整尺寸后的楼板底模块组合体搭在支撑其四边的横梁上,楼板钢筋网与其周边搭接的梁柱的钢筋网捆绑形成更大的一体化钢筋网,在钢筋网与楼板底模块组合体上灌注混泥土并振捣成型,抹平后完成施工,使得楼板与其四围的梁柱形成一个整体。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拼接在一起的楼板底模块实际起到了现浇楼板支护模板的作用,施工完成后,楼板底模块与楼板浇筑成为一个整体,并成为楼板的一部分。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楼板底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形板体,于所述长方形板体的四角开设安装槽,每个所述安装槽沿四个所述角的两边长度相同,居中于四个所述角的高度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底模块,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长方形板体四边侧面开设榫槽,所述榫槽的长度介于四个所述角两两相对的所述安装槽之间,所述榫槽的底壁水平向外凸出形成榫头,两相对侧面上的所述榫槽的槽口朝向相反,所述榫头与所述榫槽的位置、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具有相邻的上槽壁和下槽壁,于所述上槽壁端部转角处开设L型缺口,所述L型缺口的两个边长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平面呈L形、扇形或方形。
5.一种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底模块,所述连接件分别安装于至少两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以连接至少两个相邻所述楼板底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安装板以及于所述安装板上安装的钢筋安装支架,所述钢筋安装支架具有若干个侧翼,若干个所述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T字形安装板以及T字形钢筋安装支架,所述钢筋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所述钢筋安装支架的三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所述安装板分别安装于前后或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且所述钢筋安装支架通过L型缺口凸出于所述楼板底模块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十字形安装板以及十字形钢筋安装支架,所述钢筋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所述钢筋安装支架的四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所述安装板的四部分分别安装于前后、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且所述钢筋安装支架通过L型缺口凸出于所述楼板底模块之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方形安装板以及十字形钢筋安装支架,所述钢筋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并将所述安装板均分成四部分,所述钢筋安装支架的四个侧翼上开设钢筋绑扎孔,所述安装板的四部分分别安装于前后、左右相邻的楼板底模块的安装槽内,且所述钢筋安装支架通过L型缺口凸出于所述楼板底模块之上。
CN201921129224.7U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Active CN210369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9224.7U CN210369497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9224.7U CN210369497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9497U true CN210369497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72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9224.7U Active CN210369497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9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73466B (zh) 装配式剪力墙及其构筑方法
CN1332102C (zh) 免拆内外墙保温装饰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101368428B (zh) 一种预制件房屋及其建筑方法
CN103993679B (zh) 低层装配式复合墙体房屋螺栓连接节点结构
CN203213346U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连接结构
CN206053131U (zh) 预制楼板钢筋笼构件和楼板
CN103352569A (zh) 一体化浇注的建筑房屋施工方法
CN210421394U (zh) 装配式剪力墙
CN110374241B (zh) 一种楼板底模块、楼板及构筑楼板的方法
CN206090815U (zh) 预制装配式筒体结构公共建筑
CN103362235B (zh) 模板保温一体化墙板并且整体浇注的建筑房屋
CN108756038A (zh)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承板刚性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CN206467828U (zh) 一种装配式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墙
CN210369497U (zh) 一种楼板底模块及楼板
CN203412143U (zh) 一体化浇注建筑房屋的墙体结构
CN203412312U (zh) 一种模板保温一体化墙板建筑房屋
CN210459741U (zh) 基础砖装配体
CN209891418U (zh) 预埋连接件和混凝土构件
CN210288797U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竖向设置夹层橡胶垫连接节点
CN20354690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梁稳定连接结构
CN209011400U (zh)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承板刚性连接节点
CN202266019U (zh) 一种建筑物支撑柱的建筑模板的组合结构
CN201614679U (zh) 一种组装式建筑物钢筋混凝土预制板件
CN210459639U (zh) 具有构造柱和连接砖的建筑体
CN110843095A (zh) 混凝土箱模及其制作方法、以及免拆模建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