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6655U -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6655U
CN210366655U CN201921228954.2U CN201921228954U CN210366655U CN 210366655 U CN210366655 U CN 210366655U CN 201921228954 U CN201921228954 U CN 201921228954U CN 210366655 U CN210366655 U CN 210366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frame
spring bolt
groove
connecting rod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289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佳伟
王矿金
王江涛
邓子龙
王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Fujian Zijin Co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Fujian Zijin Co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Fujian Zijin Co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2289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6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6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6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包括四连杆机构、锁紧组件和设有通槽的定位件;四连杆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连杆组和连有限位板且连于定位件的下连杆组,下连杆组由两个呈倒7字型设置且闭口端相互铰接的连杆组成,下连杆组底端延伸连有吊装件,锁紧组件包括开设有腔体的固定座、另一端的侧面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导向槽的伸缩柱、滑移于导向槽内的限位杆和连于伸缩柱一端且旋转90°卡接于通槽的锁舌,限位杆螺纹连于固定座的侧面,相邻导向槽之间的开口端相通。通过限位板、限位杆与导向槽,推动伸缩柱和锁舌运动并旋转90°,实现锁舌和定位件的锁紧和打开,进而实现自动抓取和卸载铁框的同时,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维修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管运输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铜管是热交换器的重要组成零件;铜管在铸造成型后,一般通过盘拉机拉伸成型,铜管盘拉完成后运输至下一工序,传统采用的人工推车搬运至下一个加工工序,此种搬运方法,由于铜管自身的重量较重,以致铜管搬运效率低,且耗费较大的人力,造成运输成本高;现有通常采用的搬运方法是将盘拉好的铜管放于专用放置铜管的铁框内,之后,通过行车下的机械抓手将铁框搬运至下一个加工工序;然而,上述搬运方法中的机器抓手,虽然减少人力的损耗,但仍存在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和成本高的问题,且一旦损坏,后期维修成本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能自动抓取和卸载铁框的同时,具有使用寿命长且成本低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包括四连杆机构、锁紧组件和定位件;
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连杆组和下连杆组,所述上连杆组的顶端连接有供行车的倒钩吊挂的连接座,所述下连杆组由两个呈倒7字型设置且闭口端相互铰接的连杆组成,所述下连杆组底端延伸连接有吊装件,所述下连杆组连接有控制所述锁紧组件与所述定位件开合的限位板;
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座、限位杆、伸缩柱和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伸缩柱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座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固定座开设有供所述伸缩柱往复运动的腔体,所述限位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侧面,所述伸缩柱另一端的侧面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呈V字型设置的导向槽,相邻所述导向槽之间的开口端相通,所述限位杆滑移于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下连杆组连接,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锁舌旋转90°卡接的通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伸缩柱一端为呈圆柱形设置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腔体外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固定座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环接触且呈环形设置的限位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环靠近所述限位槽的一端面套设有第一橡胶垫。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伸缩柱另一端的直径,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槽的宽度,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锁舌的一端连接有朝所述限位部的中心轴内凹的凹弧,所述伸缩柱另一端与所述凹弧之间连接有倒角。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件为定位板,所述通槽呈一字型设置,所述锁舌呈倒T字型排列设置,所述锁舌的竖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锁舌的横端旋转卡接于所述通槽,所述锁舌的横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面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抵接的凹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锁舌的横端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所述锁舌的横端靠近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套设有第二橡胶垫。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杆为螺栓,所述螺栓个数大于1并小于等于4。
进一步设置:所述螺栓位于所述导向槽内的一端侧面套设有防护软垫。
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槽的开口端一侧为呈乁字型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行车带动四连杆机构朝装有铜管的铁框的方向运动,当限位板移动至与铁框接触时,由于限位板受到铁框向上的作用力,带动固定座、伸缩柱朝铁框处向下运动至伸缩柱一端与定位件接触,定位件推动伸缩柱朝连接座的方向运动;通过限位杆从导向槽的开口端一侧的最高点a滑移至导向槽的开口端另一侧的最高点b,实现带动伸缩柱旋转90°,进而实现带动锁舌旋转90°,致锁舌与定位件分离;然后,通过提升四连杆机构,上连杆组与下连杆组连接处的角度逐渐增大,吊装件张开并勾住铁框,从而实现吊装件将吊具吊装的作用;通过再次旋转90°即可再次实现锁舌和定位件的再次锁紧,进而实现自动抓取和卸载铁框的同时,降低了整体运输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另外,由于下连杆组由两个呈倒7字型设置的连杆对称铰接组成,起吊时,锁舌是与定位件分离,铁框和铜管的重力仅是四连杆机构承担,无需锁舌承担,进一步增强了锁舌的使用寿命,后期维修只需更换限位杆,降低后期维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吊装件张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伸缩柱、锁舌和定位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连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四连杆机构;2、锁紧组件;3、定位件;4、上连杆组;5、下连杆组;6、连接座;7、吊装件;8、限位板;9、固定座;10、限位杆;11、伸缩柱;12、锁舌;13、腔体;14、导向槽;15、通槽;16、限位部;17、限位环;18、限位槽;19、第一橡胶垫;20、凹弧;21、倒角;22、限位块;23、凹槽;24、第二橡胶垫;2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2中的方向,词语“底端”和“顶端”指的是朝向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行车(图中未示出,全文如同)带动四连杆机构1朝装有铜管的铁框的方向运动,当限位板8移动至与铁框接触时,由于限位板8受到铁框向上的作用力,带动固定座9、伸缩柱11朝铁框处向下运动至伸缩柱11一端与定位件3接触,定位件3推动伸缩柱11朝连接座6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限位杆10螺纹连接于固定座9的侧面,通过限位杆10从导向槽14的开口端一侧的最高点a滑移至导向槽14的开口端另一侧的最高点b,实现带动伸缩柱11旋转90°,进而带动锁舌12旋转90°,至锁舌12与定位件3分离,在行车将四连杆机构1提升,上连杆组4与下连杆组5连接处的角度增大,吊装件7张开,从而实现带动吊装件7将吊具吊装的作用;在吊装完成后,重复上述步骤,再次旋转90°即可再次实现锁舌12和定位件3的锁紧,实现自动抓取和卸载铁框的同时,降低了整体运输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另外,由于下连杆组由两个呈倒7字型设置的连杆对称铰接组成,起吊时,锁舌12是与定位件3分离,铁框和铜管的重力仅是四连杆机构1承担,无需锁舌12承担,进一步增强了锁舌12的使用寿命,后期维修只需更换限位杆10,降低后期维修的制造成本。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包括四连杆机构1、锁紧组件2和定位件3;
四连杆机构1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连杆组4和下连杆组5,上连杆组4的顶端连接有供行车的倒钩吊挂的连接座6,下连杆组5由两个呈倒7字型设置且闭口端相互铰接的连杆组成,下连杆组5底端延伸连接有吊装件7,下连杆组5连接有控制锁紧组件2与定位件3开合的限位板8;
锁紧组件2包括固定座9、限位杆10、伸缩柱11和锁舌12,锁舌12与伸缩柱11一端连接,固定座9一端与连接座6连接,固定座9开设有供伸缩柱11往复运动的腔体13,限位杆10螺纹连接于固定座9侧面,伸缩柱11另一端的侧面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呈V字型设置的导向槽14,相邻导向槽14之间的开口端相通,限位杆10滑移于导向槽14内;
定位件3与下连杆组5连接,定位件3上开设有供锁舌12旋转90°卡接的通槽15。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需要将装有铜管的铁框运输至下一个工序时,首先通过连接于上连杆组4顶端的连接座6与行车的倒钩连接,实现将四连杆机构1与行车的倒钩的连接;然后,通过行车带动四连杆机构1朝装有铜管的铁框处移动,当连接于下连杆组5的限位板8移动至与铁框接触时,由于限位板8受到铁框向上的作用力,上连杆组4带动固定座9继续朝铁框处向下运动,进而带动伸缩柱11朝铁框处向下运动;当伸缩柱11一端至与定位件3接触时,连接于下连杆组5的定位件3推动伸缩柱11朝连接座6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限位杆10从沿呈V字型设置的导向槽14的开口端一侧的最高点a滑移至导向槽14的开口端另一侧的最高点b,由于限位杆10螺纹连接于固定座9的侧面,通过限位杆10从最高点a滑移至最高点b,从而带动伸缩柱11旋转90°,进而带动卡接于定位件3开设的通槽15的锁舌12旋转90°,至锁舌12与定位件3分离,进而实现打开锁紧组件2的作用;
最后,通过行车带动连接座6朝远离装有铜管的铁框方向运动,带动四连杆机构1朝装有铜管的铁框方向运动,此时,上连杆组4与下连杆组5连接处的角度增大,进而带动吊装件7张开,从而实现带动吊装件7将吊具吊装的作用;当行车将装有铜管的铁框运输至下一个工序完成后,重复上述步骤,通过限位杆10从导向槽14的开口端一侧的最高点b滑移至相邻连通的另一个导向槽14的开口端一侧的最高点a,再次带动伸缩柱11旋转90°,实现锁舌12和定位件3的锁紧,进而实现自动装自动抓取和卸载铁框的同时,无需人工装卸,降低了整体运输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另外,由于下连杆组由两个呈倒7字型设置且闭口端相互铰接的连杆组成,起吊时,锁舌12是与定位件3分离,铁框和铜管的重力仅是四连杆机构1承担,无需锁舌12承担,进一步增强了锁舌12的使用寿命,后期维修只需更换限位杆10,降低后期维修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伸缩柱11一端为呈圆柱形设置的限位部16,限位部16位于腔体13外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17,固定座9另一端开设有供限位环17接触且呈环形设置的限位槽18。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于限位部16位于腔体13外一端的限位环17与限位槽18接触,起到在伸缩柱11朝连接座6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防止限位杆10对导向槽14的最低点c处碰撞而造成导向槽14的最低点处c槽壁的损坏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伸缩柱1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限位环17靠近限位槽18的一端面套设有第一橡胶垫19。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限位环17靠近限位槽18的一端面套设第一橡胶垫19,防止在伸缩柱11快速朝连接座6运动的过程中,限位环17和限位槽18的快速接触或者长期使用接触,造成限位环17和限位槽18壁的损坏。
进一步的:限位部16的直径小于伸缩柱11另一端的直径,限位部16的直径大于通槽15的宽度,限位部16远离锁舌12的一端连接有朝限位部16的中心轴内凹的凹弧20,伸缩柱11另一端与凹弧20之间连接有倒角21。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限位部16的直径小于伸缩柱11一端的直径,减少伸缩柱11整体的体重,起到降低限位杆10承担的压力的作用;通过设置于在伸缩柱11一端与限位部16之间设置倒角21和凹弧20,消除限位部16与伸缩柱11另一端的应力集中,起到增强限位部16与伸缩柱11另一端之间的连接处的强度,同时,当伸缩柱11受到撞击时,倒角21和凹弧20分别产生两股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大大提高了销轴柱体的冲击韧性,进一步增强了伸缩柱1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定位件3为定位板,通槽15呈一字型设置,锁舌12呈倒T字型排列设置,锁舌12的竖端与限位部16连接,锁舌12的横端旋转卡接于通槽15,锁舌12的横端设置有限位块22,定位件3远离固定座9的一端面开设有供限位块22抵接的凹槽23。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定位件3为定位板和通槽15呈一字型设置,降低了整体制造难度,通过设置于锁舌12横端的限位块22抵接于开设于定位件3远离固定座9的一端面的凹槽23,防止在锁舌12的横端卡接于通槽15的时发生旋转,进一步增强锁舌12卡接于定位板的作用。
进一步的:锁舌12的横端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锁舌12的横端靠近定位件3的一端套设有第二橡胶垫24。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锁舌12的横端的横截面设置呈倒梯形设置,便于锁舌12进入通槽15,通过套设于锁舌12的横端靠近定位件3一端的第二橡胶垫24,防止锁舌12在旋转卡接的过程中,锁舌12与定位件3发生碰撞而造成锁舌12和定位件3的损坏,起到保护锁舌12和定位件3的作用。
进一步的:限位杆10为螺栓25,螺栓25个数大于1并小于等于4。
从上述描述可知,限位杆10采用螺栓25,起到降低后期维修成本的作用,螺栓25的个数大于1并小于等于4,起到便于螺栓25更好的支撑伸缩柱11的作用。
进一步的:螺栓25位于导向槽14内的一端侧面套设有防护软垫(图中未示出,全文如同)。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套设于螺栓25位于导向槽14的一端侧面的防护垫,防止螺栓25在导向槽14内滑动的过程中,螺栓25和导向槽14的槽壁碰撞造呈损坏,起到进一步保护了导向槽14和螺栓25的作用,增强了锁紧组件2的整体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导向槽14的开口端一侧为呈乁字型设置。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导向槽14的开口端一侧呈乁字型设置,便于限位杆10滑动至导向槽14的开口端最高点处静置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限位杆10因惯性滑至下一个导向槽14的闭口端。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为: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如图1所示,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包括四连杆机构1、锁紧组件2和定位件3,锁紧组件旋转卡接于定位件;
如图1和图2所示,四连杆机构1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连杆组4和下连杆组5,上连杆组4的顶端连接有供行车的倒钩吊挂的连接座6;下连杆组5底端延伸连接有吊装件7;下连杆组5连接有控制锁紧组件2与定位件3开合的限位板8;
如图2和图6所示,下连杆组5由两组呈倒7字型设置且闭口端相互铰接的连杆组成,下连杆组5的连杆靠近连接座的开口端一侧与上连杆组4的底端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锁紧组件2包括固定座9、限位杆10、伸缩柱11和锁舌12;锁舌12与伸缩柱11的一端连接;固定座9一端与连接座6连接,固定座9开设有供伸缩柱11往复运动的腔体13。
如图3和图4所示,伸缩柱11侧面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呈V字型设置的导向槽14,相邻导向槽14之间的开口端相通;伸缩柱11一端为呈圆柱形设置的限位部16,限位部16位于腔体13外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17;限位环17靠近限位槽18的一端面套设有第一橡胶垫19;限位部16的直径小于伸缩柱11另一端的直径,限位部16的直径大于通槽15的宽度;限位部16远离锁舌12的一端连接有朝限位部16的中心轴内凹的凹弧20,伸缩柱11另一端与凹弧20之间连接有倒角21。
如图3所示,限位杆10螺纹连接于固定座9侧面,限位杆10滑移于导向槽14内;限位杆10为螺栓25,螺栓25个数大于1并小于等于4;螺栓25位于导向槽14内的一端侧面套设有防护软垫;导向槽14的开口端一侧为呈乁字型设置。
如图3所示,固定座9另一端开设有供限位环17接触且呈环形设置的限位槽18。
如图1和图4所示,定位件3与下连杆组5连接,定位件3上开设有供锁舌12旋转90°卡接的通槽15;定位件3为定位板,通槽15呈一字型设置;定位件3远离固定座9的一端面开设有凹槽23。
如图4和图5所示,锁舌12呈倒T字型排列设置,锁舌12的竖端与限位部16连接,锁舌12的横端旋转卡接于通槽15;锁舌12的横端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锁舌12的横端设置有限位块22,限位块22抵接于凹槽23;锁舌12的横端靠近定位件3的一端套设有第二橡胶垫24;
综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行车(图中未示出,全文如同)带动四连杆机构1朝装有铜管的铁框的方向运动,当限位板8移动至与铁框接触时,由于限位板8受到铁框向上的作用力,带动固定座9、伸缩柱11朝铁框处向下运动至与定位件3接触,定位件3推动伸缩柱11朝连接座6的方向运动,在此过程中,由于限位杆10螺纹连接于固定座9的侧面,通过限位杆10从导向槽14的开口端一侧的最高点a滑移至导向槽14的开口端另一侧的最高点b,此时,伸缩柱11带动锁舌12一起旋转90°,至锁舌12与定位件3分离,在行车将四连杆机构1提升,上连杆组4与下连杆组5连接处的角度增大,吊装件7张开,从而实现带动吊装件7将吊具吊装的作用;在吊装完成后,重复上述步骤,再次旋转90°即可再次实现锁舌12和定位件3的锁紧,实现自动抓取和卸载铁框的同时,降低了整体运输成本,且整体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另外,由于下连杆组由两个呈倒7字型设置且闭口端相互铰接的连杆组成的,起吊时,锁舌12是与定位件3分离,铁框和铜管的重力仅是四连杆机构1承担,无需锁舌12承担,进一步增强了锁舌12的使用寿命,后期维修只需更换限位杆10,降低后期维修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连杆机构、锁紧组件和定位件;
所述四连杆机构包括相互铰接的上连杆组和下连杆组,所述上连杆组的顶端连接有供行车的倒钩吊挂的连接座,所述下连杆组由两个呈倒7字型设置且闭口端相互铰接的连杆组成,所述下连杆组底端延伸连接有吊装件,所述下连杆组连接有控制所述锁紧组件与所述定位件开合的限位板;
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固定座、限位杆、伸缩柱和锁舌,所述锁舌与所述伸缩柱一端连接,所述固定座一端与所述连接座连接,所述固定座开设有供所述伸缩柱往复运动的腔体,所述限位杆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侧面,所述伸缩柱另一端的侧面沿其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四个呈V字型设置的导向槽,相邻所述导向槽之间的开口端相通,所述限位杆滑移于所述导向槽内;
所述定位件与所述下连杆组连接,所述定位件上开设有供所述锁舌旋转90°卡接的通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柱一端为呈圆柱形设置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腔体外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所述固定座另一端开设有供所述限位环接触且呈环形设置的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靠近所述限位槽的一端面套设有第一橡胶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伸缩柱另一端的直径,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通槽的宽度,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锁舌的一端连接有朝所述限位部的中心轴内凹的凹弧,所述伸缩柱另一端与所述凹弧之间连接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定位板,所述通槽呈一字型设置,所述锁舌呈倒T字型排列设置,所述锁舌的竖端与所述限位部连接,所述锁舌的横端旋转卡接于所述通槽,所述锁舌的横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定位件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面开设有供所述限位块抵接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的横端的横截面呈倒梯形设置,所述锁舌的横端靠近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套设有第二橡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为螺栓,所述螺栓个数大于1并小于等于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位于所述导向槽内的一端侧面套设有防护软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开口端一侧为呈乁字型设置。
CN201921228954.2U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Active CN210366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8954.2U CN210366655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28954.2U CN210366655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6655U true CN210366655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7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28954.2U Active CN210366655U (zh) 2019-08-01 2019-08-01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6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71234B (zh) 铸造机器人用全向多指异步抓手
CN103787058B (zh) 一种合金铸棒输送装置
CN106737806A (zh) 发动机缸盖转运用机械夹爪的翻转结构
CN102069501A (zh) 机械手爪结构与机械手
CN210366655U (zh) 一种装铜管铁框的移动抓取装置
CN206747305U (zh) 一种型材拉伸机
CN209599035U (zh) 一种简易工件固定台
CN110561477A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机器人用抓取装置
CN217552417U (zh) 一种汽车轮胎夹持机械手
CN214326916U (zh) 一种轮毂用吊具
CN215558351U (zh) 一种具有防脱钩保护的抓具
CN114423171A (zh) 一种用于电路板镀铜的电路板紧固装置
CN213890022U (zh) 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CN111618889B (zh) 一种用于流水线的机械手臂
CN211248296U (zh) 砂型夹持机构
CN216634443U (zh) 一种具有夹持结构的机械手
CN211366244U (zh) 自动码垛铅锭设备
CN210914362U (zh) 一种智能化升降旋转搬运设备
CN209970140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夹持机构
CN214981115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夹具
CN210392965U (zh) 一种纺机配件接料装置
CN208292227U (zh) 一种汽车侧围吊具
CN216264986U (zh) 一种搬运备料箱用的专用夹具
CN112140129A (zh) 一种新型变径原木抓具
CN110788308A (zh) 砂型夹持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