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4074U - 一种支撑件及发动机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件及发动机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364074U CN210364074U CN201920724629.9U CN201920724629U CN210364074U CN 210364074 U CN210364074 U CN 210364074U CN 201920724629 U CN201920724629 U CN 201920724629U CN 210364074 U CN210364074 U CN 2103640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g
- support
- supporting
- base plate
- leg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件,包括基板、第一支脚组件和第二支脚组件,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分别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脚,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支脚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脚上设有第一弱化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在保证发动机罩外板刚度和抗凹性前提下尽可能增大了头部撞击的安全空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件及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更加关注汽车的安全性能,尤其是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对行人方面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动机罩外板支撑件位于发动机罩内板和发动机罩外板之间,是汽车重要的结构件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行人保护头部碰撞的重要部件。对于发动机罩外板支撑件来说,既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外板不凹陷的性能,又要满足行人保护的头部碰撞的要求,使位于或接近头部碰撞区域的支撑刚度不能过大,以防止在头部碰撞过程中的伤害值超标。
现有的发动机罩外板支撑件由钣金制成,采用连贯搭接“几”字型结构安装支架,与内板和外板之间焊接在起,如此设计虽然提高了发动机罩的整体强度,但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支撑件的安装复杂程度和焊接模具数量。而且当汽车撞击行人时,尤其是行人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罩前缘区域时,由于发动机罩的零部件比较密集,且结构坚硬,头部碰撞区域的安全溃缩空间不足,会出现剧烈的撞击,导致人体头部受到严重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车辆与行人碰撞过程中,机罩外板支撑件不易于溃缩变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件,包括基板、第一支脚组件和第二支脚组件,
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分别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位于所述基板的同一侧面;
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脚,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支脚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脚上设有第一弱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弱化结构为弱化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支脚,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支脚,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脚间和/或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脚间设有第二弱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弱化结构为缺口或间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脚远离所述基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部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支脚远离所述基板端具有第二支撑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部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50mm-100mm;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100mm-15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脚上设有至少一个折弯部;和/或,
所述第二支脚上设有至少一个折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脚上的折弯部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上的折弯部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脚。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两端;和/或,
所述基板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罩,包括:机罩外板、机罩内板和如权上所述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机罩外板和所述机罩内板之间,所述机罩内板与所述基板连接,所述机罩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件及发动机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采用“一体式”的可压溃结构,在撞击点的位置采用支脚设置弱化结构,在行人与车辆碰撞过程中,支撑件易于压溃变形;同时,在保证发动机罩外板刚度和抗凹性前提下尽可能增大了头部撞击的安全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在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上开孔弱化其强度,并且设计若干折弯结构,有效降低了支撑件的刚度,保证了头部碰撞的溃缩空间。
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在基板上设置有定位孔,便于支撑件的安装定位,降低了了支撑件的安装复杂程度和焊接模具数量,同时减重孔等轻量化设计,节省材料,降低了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罩,结构较强区域采用了开孔等弱化设计,在车辆与行人发生碰撞,行人头部撞击到机罩外板加强板区域时,机罩外板加强板能够充分压溃变形吸收行人头部的撞击能量,同时“一体式”的机罩外板加强板在碰撞点的位置设计了弱化结构,从而缓解了撞击过程中车辆对于行人的冲击,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行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动机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脚局部具体实施结构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0-机罩内板;20-支撑件;21-基板;22-第一支脚;23-第二支脚;24-弱化孔;25-折弯部;26-减重孔;27-定位孔;28-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件,包括基板21、第一支脚组件和第二支脚组件,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分别与所述基板21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位于所述基板21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脚22,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脚2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支脚2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脚23上设有第一弱化结构。所述第一弱化结构为至少一个弱化孔24。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支脚22,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支脚23,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脚22间和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脚23间设有第二弱化结构。所述第二弱化结构为缺口或间隔。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脚22和第二支脚23可以同时设置弱化结构,也可单侧设置弱化结构;第一弱化结构与第二弱化结构也可以同侧间隔设置,弱化结构的设置方式不仅限于以上的变形。通过在支脚上开孔,使支脚的支撑强度弱化,通过将相邻的支脚间镂空,即设置缺口或间隔进一步的将支撑件的支撑强度降低,弱化孔24与镂空组成了“一体式”的可压溃结构,在行人与车辆碰撞过程中,支撑件易于压溃变形;同时,在保证发动机罩外板刚度和抗凹性前提下尽可能增大了头部撞击的安全空间。
所述第一支脚22远离所述基板21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28,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部28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支脚23远离所述基板21端具有第二支撑部28,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部28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100mm;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150mm。所述第一支脚22上设有折弯部25;所述第二支脚23上设有折弯部25。所述第一支脚22上的折弯部25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脚23,所述第二支脚23上的折弯部25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脚22。所述基板21上设有定位孔27,所述定位孔27设置在所述基板21的两端;所述基板21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26。
本实施例中,折弯部25的设置可以使支脚的支撑刚度进一步的降低,支脚可以与基板21设置一定的角度,当汽车发生碰撞时,支撑件可以更容易溃缩变形;第一支脚22或第二支脚23也可以不同时设置折弯部25。定位孔27设置在基板21的两端,方便支撑件的安装固定,降低了了支撑件的安装复杂程度和焊接模具数量,同时减重孔26等轻量化设计,节省材料,降低了成本。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罩,包括:机罩外板、机罩内板10和如上所述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机罩外板和所述机罩内板10之间,所述机罩内板10与所述基板21连接,所述机罩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脚22和所述第二支脚23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1上具有多个焊接点,焊接点可以设置在减重孔26的间隔处,机罩内板10与所述基板21焊接,通过定位孔27进行焊接定位;第一支撑部28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8与机罩外板抵接,第一支撑部28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8上可以涂胶,机罩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部28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8粘胶连接。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一种支撑件,包括基板21、第一支脚组件和第二支脚组件,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分别与所述基板21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位于所述基板21的同一侧面;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脚22,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脚2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支脚2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支脚23上设有弱化结构。所述弱化结构为至少一个弱化孔24。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脚上开孔,将支撑件的支撑刚度进行弱化,开孔的数量可为一个至多个;弱化结构也可以为凹形槽孔;弱化结构可在第一支脚22或第二支脚23上单侧设置,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调整。
所述第一支脚22远离所述基板21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28,所述第二支脚23远离所述基板21端具有第二支撑部28。所述第一支脚22上设有至少一个折弯部25;所述第二支脚23上设有至少一个折弯部25。所述第一支脚22上的折弯部25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脚23,所述第二支脚23上的折弯部25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脚22。所述基板21上设有定位孔27,所述定位孔27设置在所述基板21的两端;所述基板21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26。
结合图4,一种发动机罩,包括:机罩外板、机罩内板10和如上所述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机罩外板和所述机罩内板10之间,所述机罩内板10与所述基板21连接,所述机罩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脚22和所述第二支脚23连接。
本实施例中,机罩内板10与所述基板21铆接,铆钉通过定位孔27将基板21固定在机罩内板10上;第一支撑部28和所述第二支撑部28与机罩外板抵接。
实施例3:
图6示出了三种支脚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6对折弯部25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所述支脚未设置折弯部25,支脚的顶部即远离基板21端具有支撑部28。
如图6b所示,所述支脚具有一个折弯部25,所述第一支脚22上的折弯部25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脚23的方向折弯,所述第二支脚23上的折弯部25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脚22的方向折弯。支脚的顶部即远离基板21端具有支撑部28。
如图6c所示,所述支脚具有两个折弯部25,第一个折弯部25具有以下特征:所述第一支脚22上的折弯部25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脚23的方向折弯,所述第二支脚23上的折弯部25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脚22的方向折弯;第二个折弯部25接延第一个折弯部25向上或与基板21面有一定角度倾斜向上延伸,支脚的顶部即远离基板21端具有支撑部28。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上开孔弱化其强度,并且设计若干折弯结构,有效降低了支撑件的刚度,保证了头部碰撞的溃缩空间。在保证支撑件的支撑刚度的前提下,折弯部的数量可以设为N,N为自然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21)、第一支脚组件和第二支脚组件,
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间隔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分别与所述基板(21)连接,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和所述第二支脚组件位于所述基板(21)的同一侧面;
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支脚(22),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支脚(23),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脚(22)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脚(23)上设有第一弱化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弱化结构为弱化孔(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支脚(22),所述第二支脚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二支脚(23),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脚(22)间和/或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脚(23)间设有第二弱化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弱化结构为缺口或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22)远离所述基板(21)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28),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部(28)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所述第二支脚(23)远离所述基板(21)端具有第二支撑部(28),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撑部(28)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距离为50mm-100mm;所述第二预设距离为100mm-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22)上设有至少一个折弯部(25);和/或,
所述第二支脚(23)上设有至少一个折弯部(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脚(22)上的折弯部(25)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第二支脚(23),所述第二支脚(23)上的折弯部(25)的折弯方向远离所述第一支脚(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1)上设有定位孔(27),所述定位孔(27)设置在所述基板(21)的两端;和/或,
所述基板(21)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26)。
10.一种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罩外板、机罩内板(10)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件(20),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机罩外板和所述机罩内板(10)之间,所述机罩内板(10)与所述基板(21)连接,所述机罩外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脚(22)和所述第二支脚(23)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24629.9U CN210364074U (zh) | 2019-05-20 | 2019-05-20 | 一种支撑件及发动机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24629.9U CN210364074U (zh) | 2019-05-20 | 2019-05-20 | 一种支撑件及发动机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364074U true CN210364074U (zh) | 2020-04-21 |
Family
ID=70260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24629.9U Active CN210364074U (zh) | 2019-05-20 | 2019-05-20 | 一种支撑件及发动机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3640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42871A (zh) * | 2022-06-28 | 2022-09-1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机盖后端支撑支架及车辆 |
-
2019
- 2019-05-20 CN CN201920724629.9U patent/CN21036407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042871A (zh) * | 2022-06-28 | 2022-09-13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机盖后端支撑支架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43469B2 (ja)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
EP1749710B1 (en) | Fender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
JP6131837B2 (ja)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
US20080185871A1 (en) | Vehicle hood apparatus | |
EP1726490B1 (en) | Vehicle body front part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 |
CN210364074U (zh) | 一种支撑件及发动机罩 | |
EP1992525B1 (en) | The mounting bracket for frontal protection system | |
CN211442500U (zh) | 发动机盖及汽车 | |
CN208069826U (zh) | 转接支架及汽车 | |
CN212950852U (zh) | 一种机盖的加强板结构、机盖及车辆 | |
CN213619981U (zh) | 一种汽车罩盖内板及汽车罩盖 | |
CN109292006B (zh) | 汽车翼子板安装装置 | |
CN213442429U (zh) | 保险杠安装支架 | |
JP7063402B2 (ja) | レーダー取付構造 | |
CN102259667B (zh) | 一种汽车翼子板的安装支架 | |
JP2006306121A (ja) | 車両のフェンダパネル支持構造 | |
JP6558384B2 (ja) | 車両の前部構造 | |
CN205554333U (zh) | 汽车后地板加强组件 | |
US20240034410A1 (en) | Vehicle side part structure | |
CN204998629U (zh) | 发动机罩的加强板及发动机罩总成 | |
CN219406629U (zh) | 发动机罩内板总成及车辆 | |
CN210555164U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15284516U (zh) | 辅助扶手支架 | |
CN210101279U (zh) | 一种车门加强板结构及汽车 | |
CN215663664U (zh) | 一种防止发动机罩铰链变形的支撑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