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2267U -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及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及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2267U
CN210362267U CN201921257503.1U CN201921257503U CN210362267U CN 210362267 U CN210362267 U CN 210362267U CN 201921257503 U CN201921257503 U CN 201921257503U CN 210362267 U CN210362267 U CN 2103622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runners
mold
inner ring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75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亮
刘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tec Industrial Plastic Part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tec Industrial Plastic Part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tec Industrial Plastic Part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tec Industrial Plastic Parts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75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22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22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22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包括若干条外圈流道、若干条内圈流道和扩散流道;若干条外圈流道分别与扩散流道相连通,并且若干条外圈流道呈圆周阵列设置,若干条内圈流道分别与扩散流道相连通,并且若干条内圈流道呈圆周阵列设置,外圈流道形成的圆周半径大小内圈流道形成的圆周半径;所述内圈流道的长度比外圈流道的长度要长。模具流道的进胶点形成内外两圈,及由内外圈形成的双层结构,上下两层内外圈同时进胶的方式可以解决包胶产品需要接触式的镂空,填充时进胶不平衡均匀,零点几秒内短时间因进胶点不够而进胶量不够,以及被包胶产品在射胶过程中上浮等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及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生产各种工业产品的重要工艺装备,随着塑胶模具设计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塑胶制品在航空、航太、电子、机械、船舶和汽车等工业部门的推广应用,产品对模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塑胶模具设计方法已无法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质量的要求。电脑辅助工程技术已成为塑胶产品开发、模具设计及产品加工中这些薄弱环节的最有效的途经。
如图1、2中所示,为一种泵体,具有转轴11和壳体12,壳体通过注塑一体化成型,转轴连接在壳体上,在壳体内部注塑包胶有线圈13以及接线脚14,线圈是直接注塑包胶在壳体中,在转轴上还需要安装有转子及叶轮。由于壳体结构复杂,转轴11底至壳体顶部距离较远,注塑时壳体侧面由于预置线圈的阻挡,传统的模具单点或多点从顶部进胶的方式,不能保证进胶的均匀,采用顶部进胶,胶体会向下挤压线圈等包胶产品产生偏移。泵体的注塑成败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密切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设计效果和模具制造质量,其中对模具设计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模具的流道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双层和多点进胶,保证模具型腔内各个位置进胶的同步及均匀,解决结构复杂产品的注塑成型,提交注塑产品的良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包括若干条外圈流道、若干条内圈流道和扩散流道;若干条外圈流道分别与扩散流道相连通,并且若干条外圈流道呈圆周阵列设置,若干条内圈流道分别与扩散流道相连通,并且若干条内圈流道呈圆周阵列设置,外圈流道形成的圆周半径大小内圈流道形成的圆周半径;所述内圈流道的长度比外圈流道的长度要长。
本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模具流道的进胶点形成内外两圈,及由内外圈形成的双层结构,上下两层内外圈同时进胶的方式可以解决包胶产品需要接触式的镂空,填充时进胶不平衡均匀,零点几秒内短时间因进胶点不够而进胶量不够,以及被包胶产品在射胶过程中上浮等的技术问题。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流道是截面为圆形的流道,外圈流道从扩散流道开始其截面逐渐缩小,其终端连通于模具的模型腔。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圈流道是截面为圆形的流道,内圈流道从扩散流道开始其截面逐渐缩小,其终端连通于模具的模型腔。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散流道包括环形流道,以及沿环形流道的直径方向设置的若干条径向流道;环形流道与每条径向流道的两端相连通,径向流道的相交点设有模具流道的进胶口。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流道连接于环形流道上,所述内圈流道连接于径向流道上。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流道的数量为三至十条,所述内圈流道的数量为三至五条。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圈流道的数量为六条,所述内圈流道的数量为三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针对的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注塑的泵体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注塑的泵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具流道的立体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模具流道在注塑泵体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之内。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诸如“模块”、“部件”,“组件”或“单元”等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可以混合地使用。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包括若干条外圈流道22、若干条内圈流道23和扩散流道21。
扩散流道21包括环形流道211,以及沿环形流道的直径方向设置的若干条径向流道212;环形流道211与每条径向流道212的两端相连通,径向流道的相交点设有模具流道的进胶口213,在本实施例中,径向流道212优选为三条,圆周均匀分布。
若干条外圈流道22分别与扩散流道21相连通,外圈流道连接于环形流道211上,并且若干条外圈流道呈圆周阵列设置,外圈流道是截面为圆形的流道,外圈流道从扩散流道开始其截面逐渐缩小,其终端的出胶口221连通于模具的模型腔。
若干条内圈流道23分别与扩散流道相连通,内圈流道连接于径向流道212上,并且若干条内圈流道呈圆周阵列设置,内圈流道是截面为圆形的流道,内圈流道从扩散流道开始其截面逐渐缩小,其终端的出胶口231连通于模具的模型腔。
外圈流道形成的圆周半径大小内圈流道形成的圆周半径,外圈流道的出胶口与内圈流道的出胶口形成双圈出胶至模型腔中。内圈流道的长度比外圈流道的长度要长,内圈流道长可以伸长的泵体的底部进行进胶,形成下层进胶,外圆流道短给泵体的上部进胶,形成上层进胶,上下同时进胶平衡均匀,包胶产品不会产生偏移及上浮或下沉。
在本实施例中,外圈流道的数量为六条,内圈流道的数量为三条。
本实施例的模具流道可以设置在三板模具的模芯中,或是由模芯与模芯板及水口板构成,进胶口与模具的注胶口连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8)

1.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条外圈流道、若干条内圈流道和扩散流道;若干条外圈流道分别与扩散流道相连通,并且若干条外圈流道呈圆周阵列设置,若干条内圈流道分别与扩散流道相连通,并且若干条内圈流道呈圆周阵列设置,外圈流道形成的圆周半径大小内圈流道形成的圆周半径;所述内圈流道的长度比外圈流道的长度要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流道是截面为圆形的流道,外圈流道从扩散流道开始其截面逐渐缩小,其终端连通于模具的模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流道是截面为圆形的流道,内圈流道从扩散流道开始其截面逐渐缩小,其终端连通于模具的模型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流道包括环形流道,以及沿环形流道的直径方向设置的若干条径向流道;环形流道与每条径向流道的两端相连通,径向流道的相交点设有模具流道的进胶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流道连接于环形流道上,所述内圈流道连接于径向流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流道的数量为三至十条,所述内圈流道的数量为三至五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流道的数量为六条,所述内圈流道的数量为三条。
8.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权利要求1-7任意项所述的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
CN201921257503.1U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及注塑模具 Active CN2103622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7503.1U CN210362267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及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7503.1U CN210362267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及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2267U true CN210362267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7503.1U Active CN210362267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及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22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7923A (zh) * 2021-12-07 2022-03-08 固特科工业塑料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三板模潜浇口的进胶方法及三板模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47923A (zh) * 2021-12-07 2022-03-08 固特科工业塑料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三板模潜浇口的进胶方法及三板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59639B2 (ja) 同心共押出ダイ、および多層熱可塑性フィルムの押出方法
CN1492802A (zh) 管式多层膜及其制备方法和设备
CN210362267U (zh) 一种双层多点进胶的模具流道及注塑模具
CN102672954B (zh) 同心套筒式多层共挤吹膜机头
CN108698287A (zh) 模塑机和模塑零件的方法
CN205800210U (zh) 一种三维打印机用打印头组系统
US20060275526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molding shells
CN206579112U (zh) 塑料管模头及模具
CN210501332U (zh) 一种多层挤出模头
CN213321613U (zh) 一种塑料管道的成型挤出模具
CN201089212Y (zh) 三层共挤中空成型机挤出机头
CN206170590U (zh) 一种去黑线装置
CN201544439U (zh) 一种低中心三层共挤模头
CN216506626U (zh) 一种共挤模具
CN206232587U (zh) 分段电加热连接式塑料化粪池
CN112339200A (zh) 一种多流道运水冷却的制盖模具
CN220362954U (zh) 一种两机双层pe共挤端面中心进料模具
CN216068591U (zh) 一种中心进料多层共挤模头结构
CN217777713U (zh) 一种吸管结晶径向限制组件
EP0281382A2 (en) Cross head die
CN212764370U (zh) 精密电机用电线固定防漏护套硫化模
CN217395621U (zh) 一种自动加热成型设备
CN213891192U (zh) 一种带功能层实壁共挤管材模具
CN108381891B (zh) 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夹层结构的pet木塑复合材料的制造设备
CN217834641U (zh) 一种pe给水管材制造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