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1312U - 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1312U
CN210361312U CN201921205303.1U CN201921205303U CN210361312U CN 210361312 U CN210361312 U CN 210361312U CN 201921205303 U CN201921205303 U CN 201921205303U CN 210361312 U CN210361312 U CN 210361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manipulator
gear
sleeve
slee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530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国华
彭国辉
彭彬
付满堂
彭建乔
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aoning Rongc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aoning Rongc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aoning Rongc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aoning Rongca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0530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1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1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1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包括一机械手本体;还包括一升降部,连接在所述机械手本体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本体上下移动位置;以及一旋转部,连接在所述升降部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本体旋转角度;从而克服了送料范围较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多方向送料、充分利用了空间的技术效果,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背景技术
鱼尾板在轨道接头处起连接作用,是一种用于轨道与轨道之间连接使用的连接紧固件;在鱼尾板加工过程中,为了提高了效率,通常会使用到机械手,如中国专利201621280492.5,一种送取料机械手的现有技术,能用于与对鱼尾板进行抓取用料,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至少如下不足,机械手在抓取鱼尾板后,送料范围较小,空间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包括一机械手本体;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
一升降部,连接在所述机械手本体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本体上下移动位置;
以及一旋转部,连接在所述升降部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本体旋转角度;
其中,所述升降部包括一第一板,用于与所述旋转部连接;
一升降缸体,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上;
一第二板,连接在所述升降缸体顶部,用于连接所述机械手本体;
以及两个导向件,连接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缸体两侧;
其中,所述旋转部包括一第三板,连接在地基上;
一第一座体,连接在所述第三板上,并且与所述第三板之间形成腔体;
一电机,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具有一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一外套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上,用于定位两个轴承;
以及一内套体,一端与所述第一板的下表面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轴承,用于连接一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至少两个锁紧螺母,连接在所述内套体上,并且在所述腔体内,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缸体包括一第二座体,具有一第一气口,连接在所述第一板的上表面上;
一第一套体,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上,具有一第二气口;
一第一密封挡套,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套体的另一端中;
一第二密封挡套,与所述第一套体的外圆连接,用于压住所述第一密封挡套;
以及一活塞杆,一端通过一活塞与所述第一套体的内壁配合,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密封挡套,与所述第二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体上还设置排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件包括一第三座体,连接在所述第二板上;一第二套体,连接在所述第三座体上;以及一导向轴,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上,另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套体中,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套体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与相关技术相比,通过设置有升降部,升降缸体能够上下动作,从而能够联动机械手本体上下移动位置;通过设置有旋转部,电机动作,由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联动内套体,使得机械手本体和升降部同时在360°范围内旋转角度;实现了机械手本体能够多方向送料,送料范围相对较广,充分利用了有限空间;达到了能够多方向送料、送料范围相对较广、充分利用了空间的技术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升降缸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械手本体,20.升降部,21.第一板,22.升降缸体,221.第二座体,221-1.第一气口,222.第一套体,223.第一密封挡套,224.第二密封挡套,225.活塞杆,226.活塞,222-1.第二气口,222-2.排气阀,23.第二板,24.导向件,241.第三座体,242.第二套体,243.导向轴,30.旋转部,31.第三板,32.第一座体,33.腔体,34.电机,35.第一齿轮,36.外套体,37.轴承,38.内套体,39.第二齿轮,31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送料的范围较小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能够达到了能够多方向送料,送料范围相对较广,充分利用了空间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一:
见图1、图2、图3、图4、图5;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包括一机械手本体10;还包括
一升降部20,连接在所述机械手本体10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本体10上下移动位置;
以及一旋转部30,连接在所述升降部20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本体10旋转角度;
其中,所述升降部20包括一第一板21,用于与所述旋转部30连接;
一升降缸体22,连接在所述第一板21上;
一第二板23,连接在所述升降缸体22顶部,用于连接所述机械手本体10;
以及两个导向件24,连接在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之间,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缸体22两侧;
其中,所述旋转部30包括一第三板31,连接在地基上;
一第一座体32,连接在所述第三板31上,并且与所述第三板31之间形成腔体33;
一电机34,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32上,具有一第一齿轮35,所述第一齿轮35设置在所述腔体33内;
一外套体36,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32上,用于定位两个轴承37;
以及一内套体38,一端与所述第一板21的下表面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轴承37,用于连接一第二齿轮39,所述第二齿轮39通过两个锁紧螺母310,连接在所述内套体38上,并且在所述腔体33内,与所述第一齿轮35啮合;
具体来说,实施时,通过设置有升降部20,升降缸体22能够上下动作,从而能够联动机械手本体10上下移动位置;通过设置有旋转部30,电机34动作,由于第一齿轮35和第二齿轮39啮合,联动内套体38,使得机械手本体10和升降部20同时在360°范围内旋转角度;实现了机械手本体10能够多方向送料,送料范围相对较广,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从而克服了送料的范围较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多方向送料,送料范围相对较广,充分利用了空间的技术效果;
下面针对各个组成部件,以及连接关系进行具体阐述:
具体来说,在图1中,所述机械手本体10采用现有技术中结构,实施时,只需在机械手本体10上预留能够与第二板23穿入螺栓连接的结构,使得机械手本体10能够很方便地连接到第二板23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看到本申请公开的内容后,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知晓,怎么去安装机械手本体10,不再累赘;
具体来说,在图1、图3、图4、图5中,所述第一板21为圆形钢板,与旋转部30之间穿入螺栓连接;
所述升降缸体22包括一第二座体221,具有一第一气口221-1,连接在所述第一板21的上表面上;一第一套体222,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221上,具有一第二气口222-1;一第一密封挡套223,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套体222的另一端中;一第二密封挡套224,与所述第一套体222的外圆连接,用于压住所述第一密封挡套223;以及一活塞杆225,一端通过一活塞226与所述第一套体222的内壁配合,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密封挡套223,与所述第二板23连接;实施时,所述第二座体221通过圆钢机加工而成,外圆为阶梯状,内部设置有第一气口221-1;所述第一套体222为直管形,一端套第二座体221上,并且与第二座体221之间焊接;所述第一密封挡套223通过圆钢机加工而成,与第一套体222和活塞杆225之间,都设置有O型圈,保证了密封性;所述第二密封挡套224,通过圆钢机加工而成,与第一套体222外圆螺纹连接,压住第一密封挡套223,并且与活塞杆225之间,设置有O型圈,保证了密封性;所述活塞杆225通过圆钢机加工而成,一端通过螺母连接活塞226,另一端与第二板23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活塞226为圆环形结构,通过键与活塞杆225连接,并且外圆上设置有至少两道O型圈,与第一套体222之间形成密封;当由第一气口221-1,进入气体时,推动活塞226和活塞杆225向上动作,使得第二板23被升高,从而机械手本体10被升高;当由第二气口222-1,进入气体时,推动活塞226和活塞杆225向下动作,使得第二板23被降低,从而机械手本体10被降低;
所述第一套体222上还设置排气阀222-2;排气阀222-2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有利于保证安全性,防止第一套体222内的气压过高;
所述第二板23为圆形钢板;
所述导向件24包括一第三座体241,连接在所述第二板23上;一第二套体242,连接在所述第三座体241上;以及一导向轴243,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21上,另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套体242中,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套体242滑动;实施时,所述第三座体241通过圆钢机加工而成;所述第二套体242为直管形,一端与第三座体241焊接;所述导向轴243通过圆钢机加工而成;安装时,第三座体241和第二套体242,通过第三座体241上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在第二板23上;导向轴243一端通过外螺纹段,螺纹连接在第一板21上,另一穿在第二套体242内,导向轴243和第二套体242之间能够自由滑动,形成了导向,使得第二板23,在升降缸体22的作用下,上下移动位置时,直线度更好,从而保证了机械手本体10上下移动的直线度;
具体来说,在图1、图2中,所述第三板31为圆形钢板,与地基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第一座体32通过圆环形钢板,冲压成型,或者一体铸造成型,之后机加工,与第三板31之间穿入螺栓连接;
所述腔体33为圆形结构,便于容纳第一齿轮35和第二齿轮39,提高了安全性;
所述电机34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步进电机,比如110BYG550B-SAKRMA型;
所述第一齿轮35为直齿轮,通过键紧配在电机34上;
所述外套体36通过锻打坯料,机加工而成,外形为“T”形,与第一座体32之间穿入螺栓连接,用于定位轴承37;
所述轴承37采用单列圆锥滚子轴承,能够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结构的可靠性较好;
所述内套体38通过锻打坯料,机加工而成,外形为阶梯形,与轴承37按照正常公差紧配,与第一板2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并且外圆上还留有外螺纹段,用于与锁紧螺母310连接,压紧所述第二齿轮39和所述轴承37;
所述第二齿轮39为直齿轮,与内套体38之间通过键连接;
实施时,电机34动作,由第一齿轮35和第二齿轮39,联动内套体38,机械手本体10和升降部20同时在360°范围内旋转角度,使得机械手本体10的旋转范围较广;
具体来说,在安装时,升降缸体22组合好后,与第二板23连接;导向件24的一部分与第二板23连接,另一部分与第一板21连接,之后将第一板21与升降缸体22连接,并且导向件24配合好,形成升降部20;将外套体36,轴承37和内套体38组合后,通过外套体36与第一座体32之间连接,将电机34与第一座体32之间连接,将第一齿轮35与电机34连接,将第二齿轮39与内套体38连接,并且与第一齿轮35啮合,再将第三板31与第一座体32连接,形成旋转部30;之后将升降部20和旋转部30连接,再将机械手本体10连接到升降部20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实施时,通过设置有升降部20,升降缸体22能够上下动作,从而能够联动机械手本体10上下移动位置;通过设置有旋转部30,电机34动作,由于第一齿轮35和第二齿轮39啮合,联动内套体38,使得机械手本体10和升降部20同时在360°范围内旋转角度;实现了机械手本体10能够多方向送料,送料范围相对较广,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绝对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包括一机械手本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升降部(20),连接在所述机械手本体(10)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本体(10)上下移动位置;
以及一旋转部(30),连接在所述升降部(20)的底部,用于带动所述机械手本体(10)旋转角度;
其中,所述升降部(20)包括一第一板(21),用于与所述旋转部(30)连接;
一升降缸体(22),连接在所述第一板(21)上;
一第二板(23),连接在所述升降缸体(22)顶部,用于连接所述机械手本体(10);
以及两个导向件(24),连接在所述第一板(21)和所述第二板(23)之间,并且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缸体(22)两侧;
其中,所述旋转部(30)包括一第三板(31),连接在地基上;
一第一座体(32),连接在所述第三板(31)上,并且与所述第三板(31)之间形成腔体(33);
一电机(34),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32)上,具有一第一齿轮(35),所述第一齿轮(35)设置在所述腔体(33)内;
一外套体(36),连接在所述第一座体(32)上,用于定位两个轴承(37);
以及一内套体(38),一端与所述第一板(21)的下表面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轴承(37),用于连接一第二齿轮(39),所述第二齿轮(39)通过至少两个锁紧螺母(310),连接在所述内套体(38)上,并且在所述腔体(33)内,与所述第一齿轮(35)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缸体(22)包括一第二座体(221),具有一第一气口(221-1),连接在所述第一板(21)的上表面上;
一第一套体(222),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座体(221)上,具有一第二气口(222-1);
一第一密封挡套(223),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套体(222)的另一端中;
一第二密封挡套(224),与所述第一套体(222)的外圆连接,用于压住所述第一密封挡套(223);
以及一活塞杆(225),一端通过一活塞(226)与所述第一套体(222)的内壁配合,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密封挡套(223),与所述第二板(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体(222)上还设置排气阀(22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24)包括一第三座体(241),连接在所述第二板(23)上;一第二套体(242),连接在所述第三座体(241)上;以及一导向轴(243),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板(21)上,另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套体(242)中,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套体(242)滑动。
CN201921205303.1U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Active CN210361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5303.1U CN210361312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5303.1U CN210361312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1312U true CN210361312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47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5303.1U Active CN210361312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1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3198C (zh) 一种管材内高压成形时减小导向区摩擦的装置
EP2808480B1 (en) Self-aligning pipe gripping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204002818U (zh) 一种用于超大直径顶管掘进机的模块化拼装壳体
CN106837725A (zh) 二维轴向柱塞泵
CN111236840B (zh) 一种导斜器锚定工具
CN210361312U (zh) 一种鱼尾板生产用的机械手
CN103939427A (zh) 一种压力机用双动伺服增压缸
CN103821467B (zh) 一种自动钻机用液压动力卡盘
CN202767685U (zh) 一种提拉式联动锁
CN205744896U (zh) 重型自由锻造油压机回转台用轴承结构
CN204893398U (zh) 一种立式装缸机
CN206562977U (zh) 二维轴向柱塞泵
CN201030466Y (zh) 双柱管端电焊坡口切割机
CN201386532Y (zh) 防喷器盖液动抽拉式双闸板防喷器
CN201776462U (zh) 一种新型滚压功能镗刀杆
CN203362810U (zh) 一种广场舞台led屏幕专用转盘轴承
CN105840736A (zh) 一种新型轨道回转驱动装置
CN202082295U (zh) 一种轴承内圈
CN210240180U (zh) 多级油缸
CN214393004U (zh) 焊接工装定位销结构
CN111422765A (zh) 一种起重设备用回转支承装置
CN102794470A (zh) 一种新型镗刀杆的结构
CN203254161U (zh) 一种回转工作台锁紧机构
CN101787861B (zh) 油管钳专用多联扭矩控制阀
CN219754960U (zh) 一种倒推式多级液压油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