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9582U - 堵盖孔加工刀具 - Google Patents

堵盖孔加工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9582U
CN210359582U CN201921102655.4U CN201921102655U CN210359582U CN 210359582 U CN210359582 U CN 210359582U CN 201921102655 U CN201921102655 U CN 201921102655U CN 210359582 U CN210359582 U CN 210359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utting edge
processing section
cutting
cut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26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运江
肖丁
任丛岭
郑伟
杜卫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Qingling Isuzu Chongqing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Qingling Isuzu Chongqing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Qingling Isuzu Chongqing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ling Moto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26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9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9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9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刀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堵盖孔加工刀具。包括刀体,刀体上设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加工段铰刀和第二加工段铰刀,第一加工段铰刀包括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对刃,每个第一对刃包括两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包括第一刃带和设置在第一刃带前端的第一刃口;第二加工段铰刀包括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对刃和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分布的圆弧刃,每个第二对刃包括两个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包括第二刃带和设置在第二刃带前端的第二刃口。有益效果是:保证了孔的圆度,圆弧刃起到修光作用,加工孔径稳定,保证了堵盖孔的粗糙度,提高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堵盖孔加工刀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刀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堵盖孔加工刀具。
背景技术
在加工缸体的堵盖工序中,堵盖常常出现堵盖孔粗糙度不良的情况。目前堵盖孔一般是由前工序进行了粗加工钻孔后,再由后一工序进行了精加工完成的。后一工序精加工用的刀具是一把普通合金钻头,只是在钻头的外径设计上要求比较高,但并未考虑后续批量质量加工的稳定性,因此经常出现堵盖孔粗糙度不良、尺寸不稳定、孔的圆度差等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盖孔加工刀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堵盖孔粗糙、尺寸不稳定、圆度差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堵盖孔加工刀具,包括刀体,所述刀体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有第一加工段铰刀和第二加工段铰刀,所述第一加工段铰刀和第二加工段铰刀同轴设置,且第二加工段铰刀的加工孔径大于第一加工段铰刀的加工孔径;
所述第一加工段铰刀包括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对刃,每个第一对刃包括两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包括第一刃带和设置在第一刃带前端的第一刃口;
所述第二加工段铰刀包括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对刃和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分布的圆弧刃,每个所述第二对刃包括两个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包括第二刃带和设置在第二刃带前端的第二刃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刀具采用分段式加工,通过一把刀具一次完成孔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保证了孔的圆度,并且通过设置圆弧刃对孔壁进行压削加工,起到修光作用,加工孔径稳定,保证了堵盖孔的粗糙度,提高产品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刃口的主后角为6°,第一刃口的副后角为15°,第一刃口的顶角为88°~92°,第一刃口主后角的宽度为0.5mm;所述第一刃带的主后角为6°,第一刃带的副后角为20°,第一刃带的宽度为0.6mm~0.8mm。
可选地,所述第二刃口的主后角为6°,第二刃口的副后角为15°,第二刃口主后角的宽度为0.5mm;所述第二刃带的主后角为6°,第二刃带的副后角为20°,第二刃带的宽度为0.6mm~0.8mm。
可选地,所述圆弧刃包括直线型结构的刃口和弧形结构的刃带,所述圆弧刃的刃带宽度为1.3mm~1.5mm,圆弧刃的刃带半径为6mm,圆弧刃的副后角为20°。
可选地,所述第二切削刃的数量为两个,且相邻第二切削刃通过圆弧刃隔开,所述第二切削刃和圆弧刃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两个所述圆弧刃的加工轨迹位于同一圆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切削刃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采用上述可选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了加工质量的稳定,减少换刀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选地,还包括刀柄,所述刀体的后端与刀柄前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且刀体前端和刀柄后端设有同轴设置的中心孔。
可选地,所述刀体采用钨钢合金材料制造而成,所述刀柄由钢制造而成。
可选地,所述刀体上设有用于第一加工段铰刀和第二加工段铰刀共同排屑的沟槽。
采用上述可选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中心孔使得刀具可以复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堵盖孔加工刀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堵盖孔加工加工刀具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A的剖视图。
零件标号说明
1 第一加工段铰刀;
11 第一刃口;
12 第一刃带;
2 第二加工段铰刀;
21 第二刃口;
22 第二刃带;
23 圆弧刃;
3 刀柄;
4 中心孔,
5 焊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包括刀体,刀体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有第一加工段铰刀1和第二加工段铰刀1,第一加工段铰刀1和第二加工段铰刀2同轴设置,保证了刀具的同轴度。刀体上设有用于第一加工段铰刀1和第二加工段铰刀2共同排屑的沟槽,结构简单、排屑方便,避免铁屑不规则混排影响孔壁的加工粗糙度。第二加工段铰刀2的加工孔径D2大于第一加工段铰刀1的加工孔径D1,第二加工段铰刀2的加工孔径D2比第一加工段铰刀11的加工孔径D1大1mm~2mm,采用分段加工,使得堵盖孔由半精加工到精加工平稳过渡,刀具切削轻快,减少刀具加工余量,避免积屑瘤产生,保证了加工质量。刀体的长度H2和第一加工段铰刀1的长度H1根据工件加工孔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避免形成干涉即可,刀体的长度H2为极易加工段铰刀的长度H1与第二加工段铰刀2的长度之和。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加工段铰刀11包括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对刃,每个第一对刃包括两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切削刃,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第一对刃,即设有四个第一切削刃,四个第一切削刃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结构对称,加工受力平稳。第一切削刃包括沿刀体轴向设置的第一刃带12和设置在第一刃带12前端的第一刃口11,第一刃口11和第一刃带12均为直线型结构。第一刃口11的主后角α1可以为6°,第一刃口11的副后角β1可以为15°,第一刃口11的顶角γ可以为88°~92°,例如顶角γ为90°,第一刃口主后角的宽度M1可以为0.5mm。第一刃带12的主后角α3可以为6°,第一刃带12的副后角β3可以为20°,第一刃带12的宽度M3可以为0.6mm~0.8mm。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加工段铰刀2包括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对刃和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分布的圆弧刃23,每个第二对刃包括两个第二切削刃。圆弧刃23包括沿刀体轴向设置的弧形结构的刃带和设置在弧形刃带前端的直线型结构的刃口,圆弧刃23的刃口采用直线型结构,圆弧刃23的刃带采用弧形结构,设置该结构的圆弧刃实现工件的有效修光。在本实施例中,设有1个第二对刃和2个圆弧刃23,即设有两个第二切削刃,相邻的第二切削刃之间通过圆弧刃23隔开,第二切削刃和圆弧刃23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两个圆弧刃23的加工轨迹位于同一圆上,第二加工段铰刀的结构分布均匀,提高加工时的平稳性。第二切削刃包括第二刃带22和设置在第二刃带22前端的第二刃口21,第二刃口21和第二刃带22均为直线型结构。第二刃口21的主后角α2可以为6°,第二刃口22的副后角β2可以为15°,第二刃口主后角的宽度M2可以为0.5mm。第二刃带22的主后角α4可以为6°,第二刃带22的副后角β4可以为20°,第二刃带22的宽度M4可以为0.6mm~0.8mm。圆弧刃23的刃带宽度M5可以为1.3-1.5mm,圆弧刃23的刃带半径R可以为6mm,圆弧刃23的副后角β5可以为20°,圆弧刃的弧形刃带采用合理的宽度能够对加工工件进行有效的修光,同时又避免阻力过大造成切削不轻快。第二切削刃起挤削作用,承担主要切削加工,圆弧刃起压削作用,承担次要切削加工和修光,第二切削刃和圆弧刃共同配合实现堵盖孔的精加工,保证了孔壁的粗糙度。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刀具还包括刀柄3,刀体的后端与刀柄3前端通过铜焊的焊接方式固定连接,焊接处5可以采用90°V型焊,操作简单,保证了刀具的质量。刀体前端和刀柄后端设有同轴设置的中心孔4,通过设置中心孔4便于刀具重复修磨,保证了刀具的质量。其中,刀具的各切刃以面D、E为基准,切刃跳动在0.02mm以内,外周跳动在0.02以内,保证了刀具的质量,从而保证了刀具的加工精度。刀体采用钨钢合金材料制造而成,例如K10,刀柄3由钢制造而成,例如40Cr,保证刀具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刀具通过采用一体式分段结构的刀具对堵盖孔逐步加工,并且通过各个刀刃相互配合使得刀具能够轻快的加工堵盖孔,保证了加工质量,改善了堵盖孔的孔壁粗糙度,使得加工尺寸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体,所述刀体由前端至后端依次设有第一加工段铰刀和第二加工段铰刀,所述第一加工段铰刀和第二加工段铰刀同轴设置,且第二加工段铰刀的加工孔径大于第一加工段铰刀的加工孔径;
所述第一加工段铰刀包括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对刃,每个第一对刃包括两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切削刃,所述第一切削刃包括第一刃带和设置在第一刃带前端的第一刃口;
所述第二加工段铰刀包括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对刃和至少一个沿刀体圆周方向分布的圆弧刃,每个所述第二对刃包括两个第二切削刃,所述第二切削刃包括第二刃带和设置在第二刃带前端的第二刃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刃口的主后角为6°,第一刃口的副后角为15°,第一刃口的顶角为88°~92°,第一刃口主后角的宽度为0.5mm;所述第一刃带的主后角为6°,第一刃带的副后角为20°,第一刃带的宽度为0.6mm~0.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刃口的主后角为6°,第二刃口的副后角为15°,第二刃口主后角的宽度为0.5mm;所述第二刃带的主后角为6°,第二刃带的副后角为20°,第二刃带的宽度为0.6mm~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刃包括直线型结构的刃口和弧形结构的刃带,所述圆弧刃的刃带宽度为1.3mm~1.5mm,圆弧刃的刃带半径为6mm,圆弧刃的副后角为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削刃的数量为两个,且相邻第二切削刃通过圆弧刃隔开,所述第二切削刃和圆弧刃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弧刃的加工轨迹位于同一圆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削刃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切削刃沿刀体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刀柄,所述刀体的后端与刀柄前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且刀体前端和刀柄后端设有同轴设置的中心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采用钨钢合金材料制造而成,所述刀柄由钢制造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盖孔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体上设有用于第一加工段铰刀和第二加工段铰刀共同排屑的沟槽。
CN201921102655.4U 2019-07-15 2019-07-15 堵盖孔加工刀具 Active CN210359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655.4U CN210359582U (zh) 2019-07-15 2019-07-15 堵盖孔加工刀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655.4U CN210359582U (zh) 2019-07-15 2019-07-15 堵盖孔加工刀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9582U true CN210359582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71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2655.4U Active CN210359582U (zh) 2019-07-15 2019-07-15 堵盖孔加工刀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9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51870B1 (ko) 회전 절삭 공구와 가변 폭의 부 릴리프 표면을 갖는 회전 절삭 공구용 가역 절삭 인서트
JP2012518549A (ja) 切削加工用の回転工具及び切削インサート
CN103157836A (zh) 用于板类零件加工的正反倒角钻头
US11400524B2 (en) Dril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drilled product
CN203281947U (zh) 用于板类零件加工的正反倒角钻头
CN206677204U (zh) 一种粗精一体化镗孔组合刀具
CN106363217A (zh) 整体叶盘流道开粗平装错齿变切宽盘铣刀具
CN210359582U (zh) 堵盖孔加工刀具
CN204735726U (zh) 高效复合可转位的单排齿皮带轮成形刀具
CN101837477A (zh) 镗刀及采用该镗刀的镗削加工方法
CN110560783A (zh) 一种铰滚组合成型刀
CN106112083A (zh) 一种深孔端面环槽成形刀
CN108176896B (zh) 用于高精密深孔加工的挤光铰刀
CN110695374A (zh) 一种凹槽切削加工方法
CN206010028U (zh) 管子端口内削薄的专用铰刀
CN210702774U (zh) 不锈钢高效率铣削刀具
CN110871343B (zh) 镜面加工方法及镜面加工刀具
CN208214420U (zh) 一种钻倒铣一体成型铣刀
CN105234438A (zh) 端面环形深窄槽加工刀具
CN207873285U (zh) 一种用于高精密深孔加工的挤光铰刀
CN215698058U (zh) 一种焊接刀具组件
CN205733028U (zh) 一种八面单齿皮带轮槽刀
CN211804053U (zh) 一种用于高硬材料加工的铣刀
CN214815177U (zh) 一种平衡轴壳加工球面的刀具
CN216502583U (zh) 一种同时加工孔与槽的成型铣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