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9555U -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 Google Patents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9555U
CN210349555U CN201921662587.7U CN201921662587U CN210349555U CN 210349555 U CN210349555 U CN 210349555U CN 201921662587 U CN201921662587 U CN 201921662587U CN 210349555 U CN210349555 U CN 2103495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transformer
magnetic core
coil
transformer according
secondary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258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季红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Bo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Boj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Boji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Boji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6258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95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95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95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线圈及引针,线圈包括磁芯、次级绕组、初级绕组,壳体设置开口,磁芯设置在壳体内,次级绕组的线圈缠绕在磁芯上,次级绕组两端引线分别与对应的引针固定连接,初级绕组为两端分别设有针脚的导体,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分布在磁芯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本实用新型结构优化,省去了两个引针及骨架,简化了装配工序,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互感器是电气系统中常用的器件之一,用于将电路中大电流信号转化为小电流信号,或者高电压信号转化为低电压信号,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
随着工业设备日益精密,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参数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电路中需要布置越来越多的互感器。但是,工业设备体积要求越来越小,对于设备生产者来说,互感器的体积减小,对于设备体积的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
现有技术的互感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01、线圈、骨架03、引针04及热缩管07,线圈包括铁芯02、初级绕组05及次级绕组06,初级绕组05穿过线圈中心后两端固定在骨架03上,次级绕组06与引针04电连接,引针04固定在骨架03上。上述结构的装配流程主要包括:引针04插入骨架03、初级绕组05穿过铁芯02并与骨架03连接、引针04外部套装热缩管07、次级绕组06缠绕在引针04上、引针04与次级绕组06电连接、骨架03及线圈装入壳体01内、浇注绝缘材料。引针04一端与线圈连接,另一端穿过骨架03伸出壳体04外部。
上述操作过程中,引针与次级绕组焊接的位置靠近线圈,焊接温度在240度以上,而线圈能承受的温度低于155度,有烫伤的隐患,焊接用的锡丝中含有助焊剂,焊接加热时,助焊剂受热膨胀容易迸溅到线圈主体上,造成线圈烫伤,严重的造成产品报废。因此,现有技术中将引针加长,尽量保证焊接点远离线圈;另外增加热缩管,热缩管套装在引针外部,热缩管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可减少热量传递到线圈,对防止线圈烫伤有一定效果,但不能提供可靠的保障。为了防止线圈受损,引针伸入壳体内的长度需要适应性加长,直接导致现有技术的互感器整体结构高度较高、体积较大。互感器体积较大,安装在设备上时,设备体积难以进一步缩小,并且,互感器的体积较大,其材料成本相应较高。
另外,为提高工作效率,焊接并不是单个互感器进行焊接,而是将批量产品并排依次放置,然后依次进行焊接。这样也就增加了意外发生的概率,一旦有一个产品放置不稳发生倾倒,其他产品跟随倾倒,未焊接的绕组引线很容易从引针上脱下而大大增加再加工难度,甚至还会造成线圈损坏,形成物料和人工浪费。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互感器的整体装配工艺以及初级绕组安装过程繁琐,因结构很小,安装过程需要十分小心,人工成本较高;
2、互感器的结构设计导致装配时容易发生线圈烫伤的情况,合格率低,且存在质量隐患;
3、互感器整体高度较高、体积较大,难以满足设备体积设计需要;
4、互感器整体的体积较大,生产成较高,难以满足设备日趋小微型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线圈及引针,线圈包括磁芯、次级绕组、初级绕组,壳体设置开口,磁芯设置在壳体内,次级绕组的线圈多匝缠绕在磁芯上,次级绕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引针固定连接。初级绕组为两端分别设有针脚的导体,初级绕组的两端分别分布在磁芯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
上述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初级绕组安装快捷方便,本实用新型简化了结构及装配流程。
所述初级绕组为U形导体,U形导体的两条直边分别分布在磁芯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两条直边之间的横边跨过磁芯。
具体的,壳体中部设有安装通道,安装通道相对于壳体底面凸起,其内部中空,初级绕组的一端沿安装通道穿入磁芯内圆中,安装通道顶面的高度与壳体顶面高度齐平或略低于壳体顶面高度。所述壳体设置固定槽,初级绕组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槽并由固定槽固定。安装通道的形状及固定槽的形状与初级绕组的形状匹配,初级绕组位置由其二者限定。
所述引针一端连接在壳体上,另一端伸出壳体外部,次级绕组两端与引针的连接点设置在壳体内部。上述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引针与壳体直接连接,省去了支撑骨架结构,从而简化了整体结构,减小了整体的体积,降低材料成本。
所述次级绕组与引针的连接点高度低于或等于二次绕组顶面高度。壳体内最终需要由绝缘材料浇注,次级绕组线圈与引针的连接点需要由绝缘材料浇注覆盖,线圈磁芯的高度是固定的,壳体高度需要高于线圈高度,连接点设置在线圈高度以下,壳体高度只需高于线圈高度即可满足浇注条件。因此,上述结构可将壳体高度降低到最低。
所述壳体内设置安装台,引针连接在安装台上。安装台设置在磁芯周围,以免增加壳体高度。
所述安装台上开设有固定孔,引针插入固定孔内,固定孔设置为盲孔或通孔,引针高度固定。
所述线圈的中心线与引针平行或成锐角设置,即线圈为卧式布置方式,降低了整体的高度。
所述引针上设有标记装置,线圈引线与引针的连接点设置在标记装置处。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引针与次级绕组固定连接之后,引针再安装到壳体上,或者先安装到壳体上后,再固定连接;因此,引针与次级绕组固定连接的位置由标记装置标记出来,便于工作人员统一固定位置。
所述标记装置为凸起、凹槽或图案标记。
所述壳体侧壁与磁芯的形状相匹配,留有一定的装配间距,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方形壳体,壳体在容纳线圈的同时,做到体积最小化,从而更节省材料成本。
所述壳体内部的空隙浇注环氧树脂或其他电子封装材料。
所述线圈绕组与引针通过电连接方式连接,可选用锡丝焊接的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改进了产品结构,简化了装配工序,安装快捷;
2、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现有技术的骨架结构,不仅简化了结构,减小了结构体积,而且节省了材料成本;
3、本实用新型线圈引线与引针的连接位置设置在线圈顶面以下,可将整体高度降至最小;
4、本实用新型采用线圈卧式结构,结构稳定,并且降低结构高度,满足设备安装要求,降低了设备对高度的要求,另外,壳体相比于现有技术开口较大,在浇注绝缘材料时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将壳体拆分开);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爆炸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图3的仰视图;
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中:
01、壳体;02、铁芯;03、骨架;04、引针;05、初级绕组;06、次级绕组;07、热缩管。
图3至图8中:
1、壳体;11、安装台;12、固定孔;13、安装通道;14、固定槽;
2、引针;21、标记装置;
3、线圈;31、铁芯;32、次级绕组;33、初级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3至图7所示,一种超微型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1、线圈3及引针2,线圈3包括磁芯31、次级绕组32、初级绕组33,壳体1一端设置开口,磁芯31设置在壳体1内,次级绕组32的线圈多匝缠绕在磁芯31上,次级绕组3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引针2通过锡丝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次级绕组32对应两个引针2。
初级绕组33为两端分别设有针脚的导体,具体的,初级绕组33为U形导体,U形导体的两条直边分别分布在磁芯31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两条直边之间的横边跨过磁芯31。
壳体1中部设有安装通道13,安装通道13穿过磁芯31中部,安装通道13相对于壳体1底面凸起,与壳体1一体成型,安装通道13内部中空,安装通道13与磁芯31中心线平行设置,初级绕组33的一端沿安装通道13穿入磁芯31内圆中,安装通道13顶面的高度与壳体1顶面高度齐平。壳体1侧壁外部开设有固定槽14,初级绕组3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槽14,并由固定槽14限制其水平位置。初级绕组33为铜板弯折而成,表面镀锡或镀银,安装通道13的形状及固定槽14的形状与初级绕组33的形状相同,尺寸略大于初级绕组33尺寸。
所述引针2一端连接在壳体1上,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部,次级绕组32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引针2。次级绕组32两端与引针2的连接点设置在壳体1内部,并且次级绕组32与引针2的连接点高度低于磁芯31顶面高度,连接点设置在安装台11之上。本实用新型装配时,引针2首先与线圈次级绕组32焊接,焊接完成后引针2再插入壳体的固定孔12内。
所述壳体1内设置安装台11,引针2连接在安装台11上。具体的,安装台11上开设有固定孔12,引针2插入固定孔12内,固定孔12设置为盲孔或通孔。
所述安装台11设置在磁芯31周围。
所述线圈3的中心线与引针2平行设置,即线圈3为卧式布置方式。
所述引针2上设有标记装置21,次级绕组32与引针2的连接点设置在标记装置21处。标记装置21为凸起结构,将次级绕组32引出线焊接在凸起结构处。
所述壳体1侧壁与磁芯31的形状相匹配,留有一定的装配间距。另外,壳体1侧壁留有安装台11的容纳空间,安装台11上部的壳体1留有容纳次级绕组32与引针2连接点的空间。
所述壳体1内部的空隙浇注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将壳体1与线圈3、引针2之间的空隙填满。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壳体1内设置两个安装台11,未设置安装台的一侧壳体1的侧壁形状与磁芯31形状相同,均为圆弧形。

Claims (12)

1.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壳体(1)、线圈(3)及引针(2),其特征在于,线圈(3)包括磁芯(31)、次级绕组(32)、初级绕组(33),磁芯(31)设置在壳体(1)内,次级绕组(32)的线圈缠绕在磁芯(31)上,次级绕组(3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引针(2)固定连接,初级绕组(33)为两端分别设有针脚的导体,初级绕组(33)的两端分别分布在磁芯(31)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绕组(33)为U形导体,U形导体的两条直边分别分布在磁芯(31)的内圆内侧及外圆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部设有安装通道(13),安装通道(13)相对于壳体(1)底面凸起,其内部中空,初级绕组(33)的一端沿安装通道(13)穿入磁芯(31)内圆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设置固定槽(14),初级绕组(33)的一端穿过固定槽(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针(2)一端连接在壳体(1)上,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部,次级绕组(32)两端与引针(2)的连接点设置在壳体(1)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32)与引针(2)的连接点高度低于或等于次级绕组(32)顶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安装台(11),引针(2)连接在安装台(1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11)上开设有固定孔(12),引针(2)插入固定孔(1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3)的中心线与引针(2)平行或成锐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针(2)上设有标记装置(21),次级绕组(32)与引针(2)的连接点设置在标记装置(21)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装置(21)为凸起、凹槽或图案标记。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绕组(32)引线与引针(2)通过电连接的方式连接。
CN201921662587.7U 2019-09-29 2019-09-29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Active CN2103495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2587.7U CN210349555U (zh) 2019-09-29 2019-09-29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2587.7U CN210349555U (zh) 2019-09-29 2019-09-29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9555U true CN210349555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783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2587.7U Active CN210349555U (zh) 2019-09-29 2019-09-29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95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6114A (zh) * 2022-08-10 2022-09-09 杭州正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结构及其封装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36114A (zh) * 2022-08-10 2022-09-09 杭州正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结构及其封装工艺
CN115036114B (zh) * 2022-08-10 2022-11-08 杭州正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电流互感器二次引线结构及其封装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68108U (zh) 骨架、内绝缘盖及变压器
CN104795226A (zh) 骨架、内绝缘盖、变压器及变压器的制造方法
CN107481838B (zh) 具有初级线圈的开关变压器组件及开关电源
CN210349555U (zh) 超微型电流互感器
CN204578339U (zh) 一种开关电源
CN210349551U (zh) 超微型互感器
CN210743763U (zh) 互感器骨架
JP3174593U (ja) 積木組合せ式ハイパワー変圧器
CN215731263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贴片电感器
CN212625003U (zh) 一种多组绕线新型贴片电感
EP3800652A1 (en) Inductor core and inductor device
CN210575464U (zh) 一种线圈骨架及电感器
JP3088788U (ja) 変圧器のコイルボビン
CN210668052U (zh) 一种贴片新型电感
CN218384878U (zh) 一种电感式接近开关的装配结构
CN212136229U (zh) 一种互感器
CN220604472U (zh) 一种骨架变压器结构及变压器
CN210668051U (zh) 一种贴片新型电感
CN215527430U (zh) 新结构贴片电感器
CN210575465U (zh) 一种线圈骨架及变压器
CN210837383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和变压器
CN215342251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工字形电感
CN214505215U (zh) 一体集成伺服器变压器
CN218568625U (zh) 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
CN213340053U (zh) 一种简易可插接式电流互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06, Type D, Building 2, Luneng Kangqiao Development Center, No. 18, North Second Ring Road, Weijiazhuang, Tianqiao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Patentee after: Jinan Boji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06, Type D, Building 2, Luneng Kangqiao Development Center, No. 18, North Second Ring Road, Weijiazhuang, Tianqiao District, Jin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0,000

Patentee before: JINAN BOJING ELECTRON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