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7778U -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7778U
CN210337778U CN201920600791.XU CN201920600791U CN210337778U CN 210337778 U CN210337778 U CN 210337778U CN 201920600791 U CN201920600791 U CN 201920600791U CN 210337778 U CN210337778 U CN 210337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on
socket
vehicle
display screen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079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锦章
叶方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chuang Smart Technology Co ltd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079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37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7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7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动机构,第一构件具有球头连接件;第二构件具有用于接纳球头连接件的承窝连接件;承窝连接件被构造为允许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彼此可操作地绕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且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旋转轴线位于与球头连接件的球形面相切并以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旋转轴线经过球头连接件的球形面的对径点。当用户操作显示屏,显示屏可以绕旋转轴线相对仪表板作旋转运动,从而调整显示屏到合适的位置并在不受操作时保持相互锁止,以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能够适应不同的驾驶员的视野,以及适应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的观看需求,提高用户观看的舒适性。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及车辆。

Description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显示装置是安装在车辆上,用于显示文字、图像、动画及视频的设备。随着现有车辆在娱乐化和智能化上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使车载显示装置的功能及形式也日趋丰富。可与手机及电脑互联、能与互联网连接的多功能、大尺寸的显示屏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现有设计中,车载显示装置是固定安装在车辆仪表板上,当驾驶人员或乘坐人员观看车载显示装置时,通常需要在特定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观看,才能较为清晰的看到车载显示装置中的内容,对用户造成不便,影响观看体验。且固定式的车载显示装置,会产生对部分驾驶员的视野造成干扰的反射光,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以提高用户观看的舒适性,同时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一种转动机构,包括:
第一构件,具有球头连接件;及
第二构件,具有用于接纳所述球头连接件的承窝连接件;
其中,所述承窝连接件被构造为允许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彼此可操作地绕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且使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
所述旋转轴线位于与所述球头连接件的球形面相切并以所述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所述旋转轴线经过所述球头连接件的球形面的对径点。
上述的转动机构,应用于车载显示装置时,当用户操作例如显示屏,显示屏可以绕前述的旋转轴线相对仪表板作旋转运动,从而调整显示屏到合适的位置并在不受操作时保持相互锁止,以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能够适应不同的驾驶员的视野,以及适应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的观看需求,提高用户观看的舒适性。此外,还可以避免产生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干扰的反射光,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窝连接件被构造为允许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进行预设旋转角度范围内的旋转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旋转角度为60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主体部、所述球头连接件,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球头连接件之间颈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颈部纵长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球头连接件之间;
所述颈部纵长方向的中轴线经过所述球头连接件的球心,且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构件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构件的线束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通道的径向尺寸大于线束的外径;
所述线束通道的径向尺寸自所述第一构件远离所述第二构件的一端至所述第一构件靠近所述第二构件的一端逐渐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线束通道的中轴线经过所述球头连接件的球心,且与所述旋转轴线相互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窝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开的瓣状件;
所述瓣状件被构造为当使彼此靠近或相互连接时,至少两个所述瓣状件形成一个与所述球头连接件相匹配的承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球头连接件锁定在所述承窝连接件内的紧固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球头连接件与所述承窝连接件之间为过盈配合,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借助于所述球头连接件和所述承窝连接件之间的摩擦力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窝连接件还具有贯通所述承窝的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及
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一侧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用于收容固定所述承窝连接件的收容腔;
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收容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开口,以使所述承窝连接件通过进入所述收容腔;所述收容部背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球头连接件借助于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收容腔,以与所述承窝连接件相配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所述承窝连接件的最小径向尺寸。
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及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动机构;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构件相互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车载显示装置还包括锁紧件,所述显示屏通过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二构件固定连接。
一种转动机构,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及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通过具有旋转轴线的球面副连接至所述第二构件,并能够使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彼此可操作地绕所述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且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
所述旋转轴线位于与所述球面副的球形面相切并以所述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所述旋转轴线经过所述球形面的对径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为仪表板,所述第二部件为显示屏。
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及如上述实施例中的转动机构;
所述第二部件为显示屏。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车载显示装置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车载显示装置的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内容进行说明,以便于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旋转角度:是指一部件绕一旋转轴线转动过程中,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相对的极限位置的旋转角度。例如,在实际应用中,车载显示装置可以从一个极限位置绕一旋转轴线转动到另一极限位置,车载显示装置绕该旋转轴线转动的角度即为旋转角度。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转动机构10用于连接两个部件(本文中称为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例如,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10可以连接显示屏20和仪表板(例如,图1的实施例),此时,第一部件可以为显示屏20或者为仪表板,第二部件可以相应地为仪表板或显示屏20。其中,显示屏20用于显示文字、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功能,还能够通过实现操作控制车内的空调、音响、灯光等娱乐设备交互操作。另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10还可以连接显示屏20和座椅,此时,第一部件可以为显示屏20或座椅,第二部件可以相应地为座椅或显示屏20。
容易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转动机构10还可以用在其他任何需要使用这种转动机构10来连接部件的场合。
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参阅图1~图3,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转动机构10可以包括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第一构件12连接于第一部件,第二构件14连接于第二部件。第一构件12通过具有旋转轴线的球面副连接至第二构件14,并能够使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彼此可操作地绕一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且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例如,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件为显示屏20,第二部件为仪表板,第一构件12的一端连接于显示屏20,第二构件14一端连接于仪表板,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彼此相向的一端通过前述的球面副连接。当用户操作显示屏20,显示屏20可以绕前述的旋转轴线相对仪表板作旋转运动,从而调整显示屏20到合适的位置并在不受操作时保持相互锁止,以在保证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能够适应不同的驾驶员的视野,以及适应主驾驶和副驾驶位的观看需求,提高用户观看的舒适性。进一步地,还可以避免产生对驾驶员的视野造成干扰的反射光,从而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其中,旋转轴线位于与球面副的球形面相切并以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旋转轴线经过该球形面的对径点。应当理解的是,球面副是组成运动副的两个构件能绕一轴线作三个独立的相对转动的运动副,构成球面副的两个构件是以球形面接触。示例地,在任意一个三维空间坐标系中,构成球面副的两个构件可以以X、Y、Z三个方向为轴线作旋转运动,使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拥有三个方向上的旋转自由度。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彼此作转动运动的旋转轴线位于与球面副的球形面相切并以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旋转轴线经过球形面的对径点。也即是说,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在三维坐标系中,仅具有两个方向的上的旋转自由度,经过前述的球形面的对径点的径向方向的旋转自由度被约束。例如,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左右方向为X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为Y方向,上下方向(轴线方向)为Z方向,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在三维坐标系中,在Z方向上的旋转自由度被约束。
特别强调的是,由于该显示屏20兼具显示和交互控制等功能,故其需要通过线束22与仪表板内的车载电源和控制单元相连,因此,在前述的一个方向上的旋转自由度被约束,可以避免因显示屏20的旋转导致的线束22的缠绕,以及线束22两端因旋转导致的连接失效。此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显示屏20的转动过程中,可能会与例如仪表板等元件产生干涉,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限定前述的旋转轴线位于与球面副的球形面相切并以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旋转轴线经过球形面的对径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显示屏20与其他元件干涉造成的不便。
可以理解,在附图1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2连接至仪表板(图未示)上,第二构件14连接至显示屏20上,即第一部件为仪表板,第二部件为显示屏2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2也可以连接至显示屏20,而第二构件14连接至仪表板上,即第一部件为显示屏20,第二部件为仪表板。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是哪个部件并无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可以设置一个如前文所述的转动机构10,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至少两个(例如,两个或者更多个)如前文所述的转动机构10。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设有两个如前文所述的转动机构10,此时即能保证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连接和支撑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下面,将进一步地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
如附图所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10连接于显示屏20和仪表板之间,第一构件12与仪表板连接,第二构件14与显示屏20连接,用于使显示屏20能够相对仪表板绕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即实现显示屏20针对不同用户(例如,主驾驶和副驾驶,或者不同的驾驶员)的视野进行的适应性的调节。其中,用户还可以通过显示屏20对车载显示装置进行操作。第一构件12具有球头连接件126,第二构件14具有用于接纳该球头连接件126的承窝连接件142,该承窝连接件142被构造为允许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彼此可操作地绕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且使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旋转轴线位于与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形面相切并以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旋转轴线经过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形面的对径点。
球头连接件126可以可拆卸地插入承窝连接件142中。承窝连接件142可以被认为是一个颚,其包括本体1422及设于本体1422上的至少两个被开口分开的瓣状件1424,开口位于瓣状件1424的两侧。瓣状件1424被构造为当使彼此靠近或相互连接时,至少两个瓣状件1424形成一个与球头连接件126相匹配的承窝。进一步地,该承窝连接件142还具有贯穿本体1422以贯通承窝的通孔(图未标),该通孔用于线束22穿过与显示屏20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构件14还包括用于将球头连接件126锁定在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内的紧固件144。具体地,该紧固件144呈未封闭的环状,其套设于瓣状件1424外侧,从而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在紧固件144的抱紧力的作用下,瓣状件1424彼此靠近或相连,从而将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限制在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中,并使二者不能相对运动。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承窝连接件142具有多个内、外表面大致呈球形的瓣状件1424,在不受紧固件144的约束时,瓣状件1424侧边之间形成开口,瓣状件1424朝向球头连接件126的端部之间界定出可供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插入的开口。当紧固件144套设于瓣状件1424外侧,瓣状件1424被抱紧而彼此靠近或相连时,瓣状件1424的内表面界定出直径和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的直径大致相等的球形空腔,瓣状件1424的端部可限制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从承窝中脱离。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球头连接件126被认为是凸连接部件,对于承窝连接件142,则被认为是凹连接部件。
一些实施例中,球头连接件126与承窝连接件142过盈配合,以使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当球头连接件126插入承窝连接件142中,瓣状件1424可以抱紧于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从而限制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相互转动。当用户操作旋转显示屏20时,外力传递至第二构件14并克服瓣状件1424与球头连接件126之间的抱紧力,使显示屏20和第二构件14可以相对第一构件12和仪表板作相应的转动运动。另一些实施例中,球头连接件126和承窝连接件142亦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例如,具体地,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上设有多个凹坑,对应地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内设有与凹坑相配的卡扣。当球头连接件126插入承窝连接件142中时,前述的至少一个卡扣扣入球头连接件126的多个凹坑中的至少一个凹坑内,该球头连接件126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被锁定在一个旋转位置上。
可以理解,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的形状优选是球形,但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亦可以采用其他形状例如是卵形,在此不作限定,但能够实现前述的旋转自由度和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保持锁止的目的即可。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2包括主体部122、球头连接件126,以及位于主体部122和球头连接件126之间颈部124。主体部122可以呈板状,用于与仪表板固定连接,颈部124的截面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或其他形状。如此,可以增加球头连接件126和主体部122之间的间距,使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可尽可能多的插入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中,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此外,还增大了显示屏20和仪表板之间的间距,有利于实现显示屏20相对仪表板的转动调节。进一步地,颈部124纵长地连接于主体部122和球头连接件126之间,颈部124垂直于主体部122,颈部124纵长方向的中轴线经过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形面的对径点,且与旋转轴线垂直。具体到实施例中,颈部124的截面为圆形,颈部124的一端垂直连接于主体部122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与球头连接件126连接,颈部124的中轴线与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形面的对径点共线,且垂直于旋转轴线。这样,该转动结构可以为轴对称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显示屏20相对仪表板转动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此外,该转动结构还可以使显示屏20绕旋转轴线在相反的两个方向上转动的角度相等,以保证主驾驶和副驾驶均可以具有一个良好的视野。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构件12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构件12的线束通道128。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线束通道128贯穿主体部122、颈部124及球头连接件126,用以将与显示屏20连接的电源线、信号线引入仪表板内部,从而与电源和控制单元连接。进一步地,线束通道128的中轴线经过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心,且与旋转轴线相互垂直,这样在显示屏20的转动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线束22发生弯折、拉扯和缠绕,造成接触不良。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线束通道128的中轴线还与颈部124的中轴线重合,如此,使线束22沿直线延伸,避免弯折,进一步地避免线束22发生拉扯和缠绕。
一些实施例中,线束通道128的径向尺寸大于线束22的外径,线束通道128的径向尺寸自第一构件12远离第二构件14的一端至第一构件12靠近第二构件14的一端逐渐增大,具体到实施例中,即线束通道128的径向尺寸自主体部122至球头连接件126逐渐增大。例如,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线束通道128的截面为圆形,线束通道128的内径自主体部122至球头连接件126逐渐增大,使线束22与线束通道128的内壁之间保持安全间隙。需要指出,由于仪表板是固定的,而显示屏20在相对仪表板转动的过程中,线束22在显示屏20的牵扯下容易与线束通道128内壁发生摩擦或挤压,使线束22相对线束通道128内壁静止,从而使显示屏20继续转动过程中线束22与显示屏20的连接处造成断开或接触不良。而将线束通道128的内径自主体部122至球头连接件126设置为逐渐增大,从而尽可能避免线束22在靠近显示屏20的部分与线束通道128内壁接触。如此,保证了线束22的连接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为保证连接可靠性,当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被限制于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时,无论瓣状件1424构成的球形面是连续(瓣状件1424彼此相连)的或者是不连续的,瓣状件1424构成的球形面应当是至少覆盖了插入承窝连接件142中的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的50%的表面,也即球头连接件126和承窝连接件142被允许在至少2π的球面度的范围内旋转。换言之,当瓣状件1424被紧固件144约束彼此相连时,瓣状件1424构成的球形面应当至少覆盖的球面弧度大于180度,这样,可以保证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与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连接的可靠性,且具有较大的旋转角度。但当该转动机构10用于调节显示屏20相对仪表板的转动,则若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之间的旋转角度过大,则会导致连接于第二构件14上的显示屏20与仪表板或其他部件产生干涉,因此,承窝连接件142被构造为允许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之间进行预设旋转角度范围的旋转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球面度是立体角的计量单位,面积为半径平方(r2)的球表面对对径点的张角等于1球面度,以整个球面为例,整个球面的面积为4πr2,所以整个球面具有4π球面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之间的旋转角度为60度。这样,可以保证连接于第二构件14上的显示屏20与仪表板不产生干涉。例如,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屏20的转动过程中具有初始位置以及绕旋转轴线转动中沿相反的方向转动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当显示屏20位于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形面的对径点的连线(直径)与显示屏20相垂直;当显示屏20位于第一极限位置,即是显示屏20相对初始位置沿一方向旋转30度,当显示屏20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显示屏20相对初始位置沿相反的方向旋转30度。
可以理解,当该转动机构10用于连接其他的部件,预设旋转角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承窝连接件142还包括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用于约束球头连接件126,以使所述第一构件12和所述第二构件14在预设旋转角度范围内的旋转运动。具体地,该限位结构为自瓣状件1424朝向球头连接件126的端部延伸的唇部1426,该唇部1426可在转动过程中与第一构件12的颈部124配合限位,从而使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可在预设角度范围内旋转。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包括设于球头连接件126的凹坑以及对应地设于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内并与凹坑相配的卡扣,当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相对转动超过预设角度范围,则卡扣可与凹坑配合,从而阻止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继续相对转动。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还可以为设于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内的楔形面,当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相对转动超过预设角度范围,则楔形面与球头连接件126的球头配合,依靠该楔形面与球头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阻止第一构件12和第二构件14继续相对转动。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车载显示装置的A-A向的截面示意图。
参阅图3~图5,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构件14还包括安装支架146,承窝连接件142装设于安装支架146。进一步地,安装支架146包括支架本体1462及设于支架本体1462一侧的收容部1464,收容部1464具有用于收容固定承窝连接件142的收容腔,支架本体1462背离收容部1464的一侧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图未标),以使承窝连接件142通过进入收容腔。收容部1464背离支架本体1462的一侧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第二开口,球头连接件126借助于第二开口进入收容腔,以与承窝连接件142相配合。其中,第二开口的尺寸小于承窝连接件142的最小径向尺寸,以防止承窝连接件142、紧固件144从第二开口脱离。
在组装过程中,首先将承窝连接件142通过第一开口置于收容腔内,并将球头连接件126穿过第二开口与承窝连接件142的承窝配合。然后将紧固件144抱紧于瓣状件1424的外侧,以限制球头连接件126脱离,接着通过螺钉将承窝连接件142锁紧于支架本体1462,最后将支架本体1462与显示屏20固定连接。如此,将承窝连接件142限制于支架本体1462和显示屏20之间,并利用收容部1464避免紧固件144脱离,从防止球头连接件126与承窝连接件142相分离,保证该转动机构10的连接可靠性。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装置100,该车载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屏20及上述实施例中的转动机构10,显示屏20与第二构件14相互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显示屏20与第二构件14为可拆卸地连接,如此便于拆装和维修。
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车载显示装置100可以安装于仪表板上,由车载电源提供电力,显示屏20不仅兼具显示文字、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功能,还能够通过操作控制车内的空调、音响、灯光等娱乐设备的中控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车载显示装置100还可以为至少具备前述的显示功能并应用于车辆的显示设备。例如,该车载显示装置100可以安装于座椅、方向盘或车辆的A柱、扶手箱等任何可以适用的位置,在此不作限定。此外,以中控屏为例,由于该车载显示装置100兼具显示和交互控制等功能,因此其需要通过线束22与仪表板内的车载电源和控制单元相连,该线束22包括与显示屏20连接的电源线和信号线。
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载显示装置100。
具体地,该车辆可以是燃油车,即依靠内燃机驱动的车辆,亦可以是电动车,即依靠电池和电机提供动力驱动的车辆,当然,该车辆还可以是混动车辆,例如插电混动车辆,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构件,具有球头连接件;及
第二构件,具有用于接纳所述球头连接件的承窝连接件;
其中,所述承窝连接件被构造为允许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彼此可操作地绕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且使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
所述旋转轴线位于与所述球头连接件的球形面相切并以所述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所述旋转轴线经过所述球头连接件的球形面的对径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窝连接件被构造为允许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之间进行预设旋转角度范围内的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预设旋转角度为6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包括主体部、所述球头连接件,以及纵长地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球头连接件之间颈部;
所述颈部纵长方向的中轴线经过所述球头连接件的球心,且与所述旋转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构件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一构件的线束通道,所述线束通道的径向尺寸大于线束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通道的径向尺寸自所述第一构件远离所述第二构件的一端至所述第一构件靠近所述第二构件的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通道的中轴线经过所述球头连接件的球心,且与所述旋转轴线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窝连接件具有至少两个分开的瓣状件;
所述瓣状件被构造为当使彼此靠近或相互连接时,至少两个所述瓣状件形成一个与所述球头连接件相匹配的承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球头连接件锁定在所述承窝连接件内的紧固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支架本体;及
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一侧的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用于收容固定所述承窝连接件的收容腔;
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收容部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开口,以使所述承窝连接件通过进入所述收容腔;所述收容部背离所述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球头连接件借助于所述第二开口进入所述收容腔,以与所述承窝连接件相配合。
10.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机构;
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二构件相互连接。
11.一种转动机构,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
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及
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构件通过具有旋转轴线的球面副连接至所述第二构件,并能够使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彼此可操作地绕所述旋转轴线作转动运动,且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在不受操作的状态下能够保持锁止于任一旋转位置;
所述旋转轴线位于与所述球面副的球形面相切并以所述球形面的对径点为切点的平面上,且所述旋转轴线经过所述球形面的对径点。
12.一种车载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及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动机构;
所述第二部件为显示屏。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及12所述的车载显示装置。
CN201920600791.XU 2019-04-29 2019-04-29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Active CN210337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0791.XU CN210337778U (zh) 2019-04-29 2019-04-29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0791.XU CN210337778U (zh) 2019-04-29 2019-04-29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7778U true CN210337778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0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0791.XU Active CN210337778U (zh) 2019-04-29 2019-04-29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777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808A (zh) * 2019-04-29 2019-08-06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CN114822244A (zh) * 2022-03-25 2022-07-29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方向调节的车载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91808A (zh) * 2019-04-29 2019-08-06 广汽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CN114822244A (zh) * 2022-03-25 2022-07-29 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可多方向调节的车载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37778U (zh)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CN111137222B (zh) 具有旋转球定位功能的后座娱乐托架
CN110091808A (zh)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JP5769164B2 (ja) 車載機器接続用アダプタ
US20220090728A1 (en) Mount assembly
US6352433B2 (en) Instrument panel mounting structure
CN204936960U (zh) 一种后视镜固定连接架
EP3780296B1 (en) Display terminal for vehicle and vehicle
CN110816423A (zh) 车辆、显示装置及转动机构
US11673515B2 (en) Articulated stand for hold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JP6769635B2 (ja) 車載機器接続用アダプタ
JP7217548B2 (ja) 車載機器接続用アダプタ
CN218949056U (zh) 一种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
CN211442162U (zh) 车辆、显示装置及转动机构
KR100477524B1 (ko) 자동차용 엘시디 모니터 장착용 홀더
CN220315093U (zh) 转向车辆及其转向管柱
CN220996297U (zh) 一种车载电动翻转装置
CN217503276U (zh) 一种应用于车载显示系统的多轴模组及车载显示系统
CN220884258U (zh) 一种车载翻转结构
KR200290309Y1 (ko) 자동차용 엘시디 모니터의 힌지장치
CN217381275U (zh) 一种可双向选择并可插拔的转轴装置
CN210503152U (zh)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CN210734004U (zh)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JP6643556B2 (ja) 車載機器接続用アダプタ
CN105799604A (zh) 用于车载显示器的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before: Hechuang Smar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Hechuang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No.106 Fengze East Road,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elf compiled Building 1) x1301-e4538 (cluster registration) (JM)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Auto Weilai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