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34004U -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734004U
CN210734004U CN201921433476.9U CN201921433476U CN210734004U CN 210734004 U CN210734004 U CN 210734004U CN 201921433476 U CN201921433476 U CN 201921433476U CN 210734004 U CN210734004 U CN 210734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vehicle
head
fixedly connected
mounted rob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3347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吉晨
冉光伟
韩子天
李立标
梁振猷
张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gtong Technology Macau Co Lt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gtong Technology Macau Co Lt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gtong Technology Macau Co Ltd,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gtong Technology Mac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3347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734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734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734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车载机器人包括头部及本体,本体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均包括静端及动端,第一电机的动端与第二电机的静端固定连接,第二电机的动端与第三电机的静端固定连接,第三电机的动端与头部固定连接,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夹角为a,第二电机与第三电机的夹角为b,第三电机与第一电机的夹角为c,a、b、c均大于0°且小于180°。采用相邻电机的静端与动端连接,简化整体结构,各电机位于不同的转动轴线上,减少所占空间,整体体积更小,三个电机配合带动头部运动能实现全方位动作交互。

Description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机器人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背景技术
汽车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很多车载智能应用应运而生,出现了实体型车载机器人产品,这种实体型车载机器人比虚拟角色或屏幕中的虚拟角色更体现智能化和科技感,能配合动作进行交互,交互体验也更佳。但是传统的实体型车载机器人通常存在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而车内的安装位置非常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不仅体积小,而且能实现全方位动作交互。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载机器人,包括头部及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均包括静端及能相对静端转动的动端,所述第一电机的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静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动端与所述第三电机的静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动端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a,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b,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c,其中a、b、c均大于0°且小于180°。
上述车载机器人,通过设置依次连接且位于不同转动轴线上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可安装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头部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的带动下可完成转动及前后、左右摇动的三个自由度运动。相比传统技术,该车载机器人无需设置齿轮传动,直接采用相邻电机的静端与动端连接,简化整体结构,而且各电机位于不同的转动轴线上,空间布置上可以折叠设置,减少所占空间,整体体积更小,三个电机配合带动头部运动能实现全方位动作交互。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a、b、c均为90°。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为空间坐标系Z轴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二电机为空间坐标系Y轴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三电机为空间坐标系X轴所在的方向,所述头部位于第三电机的上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为L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机器人还包括外壳,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让位口,所述头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且通过所述让位口与所述第三电机的动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机器人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第三电机的动端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遮挡部及延伸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三电机的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所述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让位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头部包括壳体、显示屏及摄像头,所述显示屏及摄像头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一种机动车,包括车体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机器人,所述车体的中控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头部伸出所述安装槽。
上述机动车,将车载机器人安装在中控台,本体位于安装槽内不外露,头部伸出且在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的带动下可完成转动及前后、左右摇动的三个自由度运动,三个电机配合带动头部运动能实现全方位动作交互。相比传统技术,该车载机器人无需设置齿轮传动,直接采用相邻电机的静端与动端连接,简化整体结构,而且各电机位于不同的转动轴线上,空间布置上可以折叠设置,使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可安装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减少所占空间,整体体积更小,且头部位于中控台也不会阻挡驾驶员的观察视线,确保驾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机器人(无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机器人(有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头部,110、壳体,120、显示屏,20、本体,210、第一电机,220、第二电机,230、第三电机,240、第一连接件,250、第二连接件,30、外壳,310、让位口,40、第三连接件,410、固定部,420、遮挡部,430、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参照图1、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载机器人,包括头部10及本体20。所述本体20包括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230,所述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均包括静端及能相对静端转动的动端,所述第一电机210的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机220的静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20的动端与所述第三电机130的静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130的动端与所述头部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1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电机220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a,所述第二电机22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三电机130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b,所述第三电机130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210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c,其中a、b、c均大于0°且小于180°。
所述转动轴线是指对应电机的动端相对其静端的旋转中心线,为确定各电机设置的相对位置,转动轴线为一条虚拟的线。
本实施例的车载机器人,通过设置依次顺序连接且位于不同转动轴线上的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使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可安装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相比传统技术,该车载机器人无需设置齿轮传动,直接采用相邻电机的静端与动端连接,简化整体结构,头部10在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的带动下可完成转动及前后、左右摇动的三个自由度运动,而且各电机位于不同的转动轴线上,空间布置上可以折叠设置,减少整体结构所占空间,整体体积更小,三个电机配合带动头部10运动能实现全方位动作交互。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a、b、c均为90°。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彼此相互垂直设置,呈90度顺序折叠连接,占用空间更小。根据实际安装需求或者工作要求,a、b、也可以设置为其他角度,如将a设置为60°等。
具体地,所述第一电机210的转动轴线为空间坐标系Z轴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二电机220为空间坐标系Y轴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三电机130为空间坐标系X轴所在的方向,所述头部10位于第三电机130的上方。当第一电机210的动端转动时,带动第二电机220、第三电机130及头部10绕Z轴转动,从而实现头部10的周向转动;当第二电机220的动端转动时,带动第三电机130及头部10绕Y轴转动,从而实现头部10的前后摇动;当第三电机130的动端转动时,带动头部10绕X轴转动,从而实现头部10的左右摇动。
进一步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20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40与第二连接件250,所述第一连接件24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210和第二电机22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220和第三电机130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10与第二电机220通过第一连接件240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电机210的转动传递至第二电机220,第二电机220与第三电机130通过第二连接件250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电机220的转动传递至第三电机13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40与第二连接件250均为L形,能很好地匹配处于相互垂直的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能起到让位与缩小体积的目的,根据实际需求,所述第一连接件240与第二连接件250也可设置为其他形状,如倾斜杆等。
参照图2,可选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载机器人还包括外壳30,所述本体20设置在所述外壳30内,所述外壳30上开设有让位口310,所述头部10位于所述外壳30的外部且通过所述让位口310与所述第三电机130的动端固定连接。通过外壳30对本体20进行保护,头部10通过外壳30上开设的让位口310伸出,实现显示及交互等功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述的车载机器人还包括第三连接件40,所述第三连接件40的一端与所述头部1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40的另一端与所第三电机130的动端固定连接。头部10和第三电机130通过第三连接件40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三电机130的转动传递至头部10,使头部10与第三电机130之间实现联动。
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件40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410、遮挡部420及延伸部430,所述固定部410与所述第三电机130的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430与所述头部10固定连接,所述遮挡部420用于遮挡所述让位口310。通过遮挡部420420对外壳30的让位口310进行遮挡,避免灰尘、杂质等进入外壳30内,同时起到美观的效果。本实施中所述遮挡部420呈伞状,遮挡部420位于让位口310内,遮挡部420与让位口310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使头部10能保持顺畅转动、左右及前后摇动。
参照图1,可选地,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头部10包括壳体110、显示屏120及摄像头(未示出),所述显示屏120及摄像头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10上。通过显示屏120对各种信息进行显示,也可以在显示屏120使模拟人脸,显示各种表情,增加人机交互体验。通过摄像头可以拍摄驾驶员的实时状态,比如当驾驶员疲劳驾驶时,可以对其进行提醒,还可以通过旋转头部10,通过摄像头对路况进行实时记录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10内部还设有控制组件,用于与显示屏120、摄像头等电器件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还可以与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电性连接,或者控制组件与车辆的中控系统电性连接。壳体上还可以设有麦克风或者喇叭,也可采用车辆自带的麦克风和喇叭与车载机器人连接,司乘人员可以与汽车进行语音交互,通过语音控制汽车进行车窗、车门、空调等,控制导航、音乐等。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动车,包括车体(未示出)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载机器人,所述车体的中控台开设有安装槽(未示出),所述本体20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头部10伸出所述安装槽。
本实施例的机动车,采用将车载机器人安装在中控台,本体20位于安装槽内不外露,对占用极少的中控台空间,适应性强,同时头部10伸出且在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的带动下可完成转动及前后、左右摇动的三个自由度运动,三个电机配合带动头部10运动能实现全方位动作交互。相比传统技术,该车载机器人无需设置齿轮传动,直接采用相邻电机的静端与动端连接,简化整体结构,而且各电机位于不同的转动轴线上,空间布置上可以折叠设置,结构更紧凑,使第一电机210、第二电机220及第三电机130可安装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减少所占空间,整体体积更小,且头部10位于中控台也不会阻挡驾驶员的观察视线,确保驾驶安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车载机器人安装在仪表台的其他位置,满足使用需要同时不影响驾驶员正常观测视线即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及本体,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及第三电机均包括静端及能相对静端转动的动端,所述第一电机的动端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静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动端与所述第三电机的静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动端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a,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b,所述第三电机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的夹角为c,其中a、b、c均大于0°且小于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a、b、c均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线为空间坐标系Z轴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二电机为空间坐标系Y轴所在的方向,所述第三电机为空间坐标系X轴所在的方向,所述头部位于第三电机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均为L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让位口,所述头部位于所述外壳的外部且通过所述让位口与所述第三电机的动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第三电机的动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遮挡部及延伸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三电机的动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头部固定连接,所述遮挡部用于遮挡所述让位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包括壳体、显示屏及摄像头,所述显示屏及摄像头均设置在所述壳体上。
10.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机器人,所述车体的中控台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本体位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头部伸出所述安装槽。
CN201921433476.9U 2019-08-30 2019-08-30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Active CN210734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3476.9U CN210734004U (zh) 2019-08-30 2019-08-30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33476.9U CN210734004U (zh) 2019-08-30 2019-08-30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734004U true CN210734004U (zh) 2020-06-12

Family

ID=71004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33476.9U Active CN210734004U (zh) 2019-08-30 2019-08-30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734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328116U (zh) 基于实车的沉浸式赛车游戏系统和汽车
JP2014094615A (ja) 車両表示装置
DE102011101808A1 (de)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Bereitstellen einer Nutzerschnittstelle in einem Fahrzeug
CN106128323A (zh) 一种车窗虚拟现实显示系统
CN107433906A (zh) 多功能电子配件
CN105120001A (zh)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车载多媒体hud系统及其显示方法
CN108608943A (zh) 一种消除汽车驾驶室外侧左右后视镜盲区的视频显示装置
JP2019142305A (ja) 車載透過表示装置
CN110356334A (zh) 一种智能座舱系统的人机交互显示方式
CN210734004U (zh) 车载机器人及机动车
CN209821620U (zh) 一种智能座舱域控制器
CN202911636U (zh) 基于全息投影技术的抬头显示系统
CN101612920B (zh) 倒车摄影系统
CN105867640A (zh) 一种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的操控方法及操控系统
CN205997767U (zh) 一种新式汽车后视镜隐藏式多功能行车记录仪
CN112567318B (zh) 运行至少两个由乘员各自戴在头部的显示设备的方法和系统
CN201881977U (zh) 可补充侧视野的车外后视镜
CN214240641U (zh) 车用信息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05113142U (zh) 一种车载遮阳导航装置
CN114435270A (zh) 车辆集成计算机
CN204605659U (zh) 贴敷包被于汽车驾驶室a、c柱消除盲区的视频显示装置
CN106740538A (zh) 一种带有大屏幕电子控制系统的商务汽车
CN203283134U (zh) 一种行车记录仪
CN207869281U (zh) 汽车用全投影幕布及投影设备
CN105974586A (zh) 一种智能眼镜、智能眼镜的操控方法及操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