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3152U -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3152U
CN210503152U CN201920793564.3U CN201920793564U CN210503152U CN 210503152 U CN210503152 U CN 210503152U CN 201920793564 U CN201920793564 U CN 201920793564U CN 210503152 U CN210503152 U CN 210503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piece
assembly
positioning plat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35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
余志勇
张利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g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g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g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935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3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3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3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该折叠组件包括通过枢接结构连接的第一折叠件和和第二折叠件,所述第一折叠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当所述第二折叠件转动至与所述转动槽的侧壁抵接时,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最大折叠状态;所述第一折叠件的外壁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转动槽连通,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折叠件的部分侧壁。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折叠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组件通过转动槽和容纳槽的设置实现了大角度范围的折叠,简化了安装步骤,减少了系统虚位,有助于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组件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小管径机臂大角度的折叠。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具有灵巧轻便、可任意悬停的优点,在无人机上搭载诸如照相机、红外成像仪等负载,可以实现在公共安全、航拍侦查以及监视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但是无人机机臂的展开尺寸过大,给无人机的运输与保存带来了困扰,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可折叠的机臂对于提高无人机的便携性有着重要意义。
机臂的可折叠通常采用折叠组件实现,折叠组件一部分与内机臂连接,另一部分与外机臂连接,内机臂与外机臂通过折叠组件的折叠,实现整体尺寸的缩小。但是目前行业内采用的折叠组件多为销轴拔插结构或者其他复杂机构。对于销轴拔插结构,频繁重复的拔插过程容易造成销轴及其附属组件丢失,一旦使用现场没有备用件,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且销轴拔插的方式会有较大的装配间隙,产生系统虚位,影响无人机整体的稳定性。
对于复杂机构的折叠组件,其用于大管径机臂上时可实现的折叠角度范围较大,但复杂机构的折叠组件在小管径机臂上的应用受限。针对小管径机臂,目前超过90°的折叠组件设计均为转轴外置设置,如此,无论机臂处于伸直状态还是折叠状态,转轴部分都裸露在机臂外围,不仅不美观,也占用了较大的空间;而小于90°的转轴内置的折叠组件则对于机臂的折叠缩小无重大意义。
因此,亟待提供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组件,能够完成小管径的机臂大角度折叠的同时,还可保证较小空间的占用和减小系统虚位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其机臂可以大角度折叠,方便无人机的携带和保存。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组件,所述折叠组件包括通过枢接结构连接的第一折叠件和第二折叠件,所述第一折叠件的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当所述第二折叠件转动至与所述转动槽的侧壁抵接时,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最大折叠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叠件的外壁还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转动槽连通,所述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折叠件的部分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折叠件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折叠面;所述第一折叠面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分平面和第二分平面;
所述第二折叠件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折叠面,所述第二折叠面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三分平面和第四分平面;
当所述第二折叠件转动至与所述转动槽的侧壁抵接时,所述第一分平面与所述第三分平面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平面与所述第四分平面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叠件的端部设有两个支撑凸台;所述第二折叠件的端部设有转动凸台,所述转动凸台通过转轴转动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凸台之间;
所述转动凸台能够容纳于所述转动槽内,并与所述转动槽的侧壁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折叠件外围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折叠件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
当所述第一折叠件与所述第二折叠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紧固件朝向所述第一折叠件运动,并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的螺纹配合设于所述第一折叠件与所述第二折叠件连接处的外围。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折叠件的外围设有定位凸台;所述紧固件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台阶,所述定位凸台的端面能够与所述定位台阶的阶梯面相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的内壁上还设有校准台阶,所述校准台阶设于所述定位台阶与所述内螺纹之间,所述紧固件的内径依次经由所述校准台阶、所述定位台阶后逐渐减小;当所述紧固件运动至要与所述第一折叠件进行螺纹配合时,所述定位凸台位于所述校准台阶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折叠件上设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凸出所述第一折叠件的端面设置;所述第二折叠件上设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凸出所述第二折叠件的端面设置;
当所述第一折叠件与所述第二折叠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凹槽,另一个设有凸起,当所述第一定位板与所述第二定位板抵接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卡合。
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组件通过转动槽和容纳槽的设置实现了大角度范围的折叠,无需使用传统的销轴进行频繁的拔插,简化了安装步骤;同时折叠组件的安装间隙小,减少了系统虚位,有助于提高无人机飞行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组件结构简单,尤其适用于小管径机臂大角度的折叠,简化了制作成本,也减少了过多空间的占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处于紧固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面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折叠组件处于最大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折叠件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折叠件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折叠件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折叠件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C-C面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第一折叠件;11-第一封闭板;12-支撑凸台;13-转动槽;14-容纳槽;15-第一折叠面;151-第一分平面;152-第二分平面;16-第一定位板;161-凹槽;17-外螺纹;
2-第二折叠件;21-第二封闭板;22-转动凸台;23-第二定位板;231-凸起;24-定位凸台;25-第二折叠面;251-第三分平面;252-第四分平面;26-减重通槽;
3-转轴;
4-紧固件;41-内螺纹;42-定位台阶;43-校准台阶;44-垫圈槽;45-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折叠组件,如图1-5所示,包括两个折叠件和一个紧固件4,具体地,两个折叠件包括通过枢接结构连接的第一折叠件1和第二折叠件2。当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处于展开状态时,紧固件4套设于第一折叠件1和第二折叠件2连接处的外围,防止二者发生相互转动;松开紧固件4,使紧固件4远离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的连接处设置,则第二折叠件2可相对于第一折叠件1转动一定角度,完成折叠。
为了实现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的相对转动,以达到折叠状态,上述枢接结构包括转轴3,转轴3设于其中一个折叠件上,另一个折叠件转动连接至转轴3上,进而实现两个折叠件的相对转动。本实施例中,设置转轴3安装于第一折叠件1上,第二折叠件2绕转轴3相对于第一折叠件1发生转动。
具体地,如图8-9所示,第一折叠件1为圆管状结构,其一端设有完全敞开式开口,另一端通过第一封闭板11形成半封闭式开口;第一封闭板11可选地设置为与第一折叠件1一体化成型,以提高第一折叠件1的整体强度。如图10-11所示,第二折叠件2也为圆管状结构,其一端设有完全敞开式开口,另一端通过第一封闭板21形成半封闭式开口;与第一折叠件1相同,第二封闭板21可选地设置为与第二折叠件2一体化成型,以提高第二折叠件2的整体强度。
第一封闭板11上沿着第一折叠件1的轴线方向设有两个支撑凸台12,两个支撑凸台1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分别为第一支撑凸台和第二支撑凸台;第二封闭板21上沿着第二折叠件2的轴线方向设有转动凸台22,转动凸台22上开设有供转轴3穿过的通孔。具体实施时,转动凸台22设于两个支撑凸台12之间的空间内,转轴3依次穿过第一支撑凸台、转动凸台22的通孔和第二支撑凸台,转动凸台22能够相对于支撑凸台12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的相对转动。本实施例的折叠组件采用固定转轴式折叠,转轴3与转动凸台22的通孔之间、转动凸台22与支撑凸台12之间的配合间隙控制在0.03-0.08mm,其中优选为0.05mm,保证转动顺滑的同时,减少由于间隙过大造成的系统虚位,也避免了沿折叠件轴线方向上的位移,提高应用该折叠组件的装置的稳定性。为提高折叠组件的整体强度,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凸台12垂直设置于第一封闭板11上,且与第一封闭板11采用一体化成型;转动凸台22也垂直设置于第二封闭板21上,且与第二封闭板21也采用一体化成型。
本实施例中,支撑凸台12可选地为支撑耳座,支撑耳座上设有通孔,两个支撑耳座上的通孔的轴线相互重合;转动凸台22可选地为连接耳座,连接耳座的通孔轴线与支撑耳座的通孔轴线能够重合;为了提高连接耳座、支撑耳座与对应的折叠件的连接强度,提高转轴3的承载能力,支撑耳座与连接耳座均采用楔形结构设计。转轴3可选地为轴套螺钉。
如图9所示,为了实现第二折叠件2相对于第一折叠件1较大范围的折叠,第一折叠件靠近两个支撑凸台12的侧壁上设有转动槽13,用于容纳转动凸台22,为转动凸台22提供活动空间,消除转动凸台22转动的阻碍。转动槽13贯穿第一折叠件1的侧壁设置,并与两个支撑凸台12之间的空间相连通。当第二折叠件2绕转轴3折叠至转动凸台22与转动槽13的侧壁抵接时,第二折叠件2处于最大折叠状态,第二折叠件2相对于第一折叠件1折叠的最大角度范围为130°-140°,本实施例中最大的折叠角度可选地设为135°。
此外,受折叠件尺寸的限制,当转动凸台22大角度转动至转动槽13内时,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的外壁之间会发生干涉,为了消除折叠件外壁之间的干涉,如图7和图9所示,在第一折叠件1位于转动槽13一侧的外壁上开设有容纳槽14,且容纳槽14与转动槽13连通,当转动凸台22在转动槽13内活动时,容纳槽14可用于容纳第二折叠件2的部分侧壁,以免发生干涉。
本实施例中,容纳槽14开设于第一折叠件1的外壁上,并在第一折叠件1的外壁上形成了第一折叠面15,如图9所示,第一折叠面15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分平面151与第二分平面152,其中,第一分平面151与第一折叠件1的轴线呈夹角设置,第二分平面152与第一折叠件1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相应地,在第二折叠件2位于转动凸台22一侧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折叠面25,如图11所示,第二折叠面25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三分平面251和第四分平面252,其中第三分平面251与第二折叠件2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第四分平面252与第二折叠件2的轴线呈夹角设置;如图6-7所示,当第二折叠件2绕转轴3折叠至转动凸台22与转动槽13的侧壁抵接时,第二折叠件2处于最大折叠状态,此时,第一分平面151与第三分平面251相互平行设置,且具有微小的间隙,第二分平面152与第四分平面252平行相互平行设置,且具有微小的间隙。上述折叠面的设置保持了折叠组件在折叠状态时的美观,尽量地减小了容纳槽14与转动槽13的开槽尺寸,提高了折叠件的强度,减少了系统虚位,保证了折叠组件的紧凑性。
本实施例中,由于最大的折叠角度可选地设为135°,则第一分平面151可选地设置为相对于第一折叠件1轴线呈135°角度设置,第一分平面151与第二分平面152之间的角度也为135°;第四分平面252可选地设置为相对于第二折叠件2轴线呈135°角度设置,第三分平面251与第四分平面252之间的角度也为135°。
由上可知,通过第二折叠件2相对于第一折叠件1的转动,能够实现折叠组件的折叠与展开动作;当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的轴线重合时,折叠组件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此时第一折叠件1的半封闭式开口于第二折叠件2的半封闭式开口相对设置,并实现连通,同时第一折叠面15和第二折叠面25相互远离;当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的轴线呈一定角度设置时,折叠组件则处于折叠状态,二者的半封闭式开口相互远离,同时第一折叠面15和第二折叠面25相互靠近。
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完全展开时,二者轴线恰好重合,同时避免第二折叠件2展开过度,发生朝向第一折叠件1半封闭式开口的反向折叠,在第一折叠件1的半封闭式开口端设有第一定位板16,第一定位板16位于半封闭式开口端未设置第一封闭板11的一侧设置;第一定位板16凸出第一折叠件1的端面设置,第一定位板16可选地为第一折叠件1的部分管壁沿着第一折叠件1的轴线延伸形成;第二折叠件2的半封闭式开口端设有第二定位板23,第二定位板23位于半封闭式开口端未设置第二封闭板21的一侧设置;第二定位板23凸出第二折叠件2的端面设置,第二定位板23可选地为第二折叠件2的部分管壁沿着第二折叠件2的轴线延伸形成。如图2所示,当第二折叠件2转动至两个折叠件的轴线相互重合时,第一定位板16与第二定位板23抵接,进而阻止了第二折叠件2的进一步转动,防止展开过度。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板16上设有凹槽161,第二定位板23上设有凸起231,当第一定位板16与第二定位板23抵接时,凸起231恰好卡接于凹槽161中,起到进一步定位第一折叠件1和第二折叠件2的作用,保证了二者的轴线相互重合;同时,两个定位板通过卡接方式咬合,增大了接触面积,进一步分担了转轴3的受力。比如:当折叠组件处于竖直状态时,折叠件中的某一个必然要承受其上方的另一个折叠件由于重力产生的压力,如此设置可以使得第二折叠件2与第一折叠件1之间的作用力能够分布于第一定位板16与第二定位板23的接触面上,减小了转轴3的承压,有利于提高整个折叠件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时,凹槽可设于第二定位板23上,而在第一定位板16上设置凸起,或采用其他卡接结构,只要在折叠组件的展开状态下,第一定位板16与第二定位板23能够完成咬合即可。此外,当转动凸台22的侧壁与支撑凸台12的侧壁之间有一定间隙时,若没有上述凸起231与凹槽161的咬合,两个折叠件展开后很容易发生相对偏移,导致错位,使折叠件的轴线不能精确对准,因此上述凸起231与凹槽161的咬合还可以起到限制两个折叠件之间发生错位的作用。
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完全展开后,为保持二者始终处于展开状态,防止发生第二折叠件2发生相对折叠,将上述紧固件4设于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连接处的外围。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通过螺纹结构设于折叠件的外围。具体地,如图12-14所示,紧固件4为内部中空的圆管状结构,其两端均设有完全敞开式开口,紧固件4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41,相应地,在两个折叠件的其中一个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7,通过内螺纹41与外螺纹17的配合,紧固件4紧设于折叠件连接处的外围。本实施例中,外螺纹17可选地设置于第一折叠件1的外壁上,内螺纹41设置于紧固件4靠近一端开口处的内壁上,且紧固件4设置内螺纹41的一端靠近第一折叠件1设置,未设置内螺纹41的一端远离第一折叠件1设置。如图5所示,折叠时,紧固件4套设于第二折叠件2的外围;如图3-4所示,紧固时,紧固件4沿着折叠件的轴线朝向第一折叠件1滑动,当内螺纹41与外螺纹17相互配合咬合时,紧固件4的管体恰好设于两个折叠件连接处的外围,实现了折叠件展开后的固定,同时也覆盖住了裸露在外的转轴3、转动凸台22和支撑凸台12等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螺纹结构可选地采用梯形宽螺纹,更加耐磨损,提高了折叠组件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的外螺纹17设于第一折叠件1靠近第一折叠面15处,且其高度与长度设计均要保证当第二折叠件2以最大角度折叠时,外螺纹17与第二折叠件2的外壁不会发生干涉。此外,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组件是采用固定转轴式折叠,转轴3与转动凸台22之间的间隙控制在了较小的范围内,同时凸起231和凹槽161的咬合也减小了两个折叠件之间可能发生的相对偏移,因此两个折叠件之间的系统虚位有所减少,减轻了紧固件4锁紧后对螺纹的负载,提高整个折叠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紧固件4与折叠件的螺纹配合过度,使得紧固件4向第一折叠件1过度移动,以至不能完全覆盖折叠件连接处的外围,紧固件4与折叠件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如图4和14所示,具体地,第二折叠件2的外围上设有定位凸台24,定位凸台24靠近第二折叠件2的半封闭式开口端设置;紧固件4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台阶42,定位台阶42靠近紧固件4未设有内螺纹41的一端设置,当紧固件4移动至定位凸台24的端面与定位台阶42的阶梯面相抵接时,定位凸台24能够阻挡紧固件4的进一步移动,防止紧固件4与第一折叠件1的过度咬合。为了缓冲定位凸台24与定位台阶42之间的硬性接触,上述定位台阶42与定位凸台24上均设有倒角。
由于紧固件4的内径较第二折叠件2的外径大,因此紧固件4与第二折叠件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导致紧固件4在安装使用时会发生微小的晃动和偏移,为了保证紧固件4与折叠件螺纹配合时的同心度,防止发生错纹、绞合现象,紧固件4的内壁上设有校准台阶43,校准台阶43设于定位台阶42与内螺纹41之间,紧固件4的内径依次经由校准台阶43、定位台阶42后逐渐减小。如图4所示,当紧固件4移动至要与第一折叠件1进行螺纹配合时,定位凸台24恰好处于校准台阶43处,由于紧固件4的内径在校准台阶43处发生减小,使得在后续的螺纹配合中紧固件4与折叠件的同心度得到进一步校准和调节,进一步保证了对折叠件的紧固。校准台阶43可选地也设有倒角。
进一步地,由于上述定位凸台24为凸出第二折叠件2的外壁设置,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使定位凸台24靠近第一折叠件1设置,进而缩小紧固件4的整体尺寸,提高折叠组件操作的灵活性,如图11所示,将第二折叠面25的第三分平面251设于定位凸台24上,第四分平面252设于第二折叠件2位于定位凸台24和转动凸台22之间的外壁上,折叠组件处于最大折叠角度时,定位凸台24上的第三分平面251恰好与第一折叠件1上的第一分平面15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定位凸台24与转动凸台22之间的第四分平面252恰好与第一折叠件1的第二分平面152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凸台12、转动凸台22以及转轴3都是设置于相应折叠件的端面处的,且容纳槽14、第一折叠面15以及第二折叠面25的设置均是以折叠件的自身侧壁结构为依托实现的,因此在进行折叠以及展开过程中,上述部件都不存在裸露于折叠件外围的现象,减小了对空间的占用;尤其是当紧固件4紧固两个折叠件时,上述部件均被紧固件4所覆盖,保持不裸露,提高了折叠组件的整体的美观性。
如图4和14所示,本实施例中,紧固件4未设置内螺纹41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垫圈槽44,垫圈槽44内安装有垫圈,垫圈可以减少紧固件4转动过程中与折叠件的碰撞磨损,保护折叠组件;垫圈可选地为硅胶垫圈,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紧固件4与折叠件之间的硬性摩擦。
如图12所示,紧固件4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多个防滑槽45,多个防滑槽45在紧固件4的外壁呈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其外壁呈凹凸不平的结构设计,增大了紧固件4拧动时的摩擦力,有利于提高紧固件4的安装与拆卸速度。
本实施例的折叠组件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主要包括了第一折叠件1、第二折叠件2和紧固件4三个零部件,三个零部件配合使用,无需拆卸,避免了出现零部件丢失的情况,降低了制作和使用成本。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组件可用于无人机机臂的折叠使用,但并不仅限于无人机的机臂领域,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折叠的场合和设备上,下面以在无人机机臂上的使用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无人机的机臂分为外机臂和内机臂,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折叠组件能够实现内机臂和外机臂的相互折叠,进而减小无人机的占用体积,方便携带和储存。具体地,内机臂与第一折叠件1和第二折叠件2的其中一个安装固定,外机臂则与另一个折叠件进行安装固定,进而通过该折叠组件实现了内机臂和外机臂的相互折叠。机臂与折叠件的自由端固接,连接方式可选为螺钉连接、铆接、螺纹连接或卡接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铆接连接。当折叠件与机臂的连接采用铆接连接时,铆钉能够凸出折叠件的外壁一定高度,设置该高度大于紧固件4端面处的内径;如此,当紧固件4在折叠件外围滑动时,凸出的铆钉能够阻挡紧固件4的滑动,从而限定了紧固件4的滑动范围,使紧固件4无法从折叠件上脱离,避免了紧固件4容易脱落、造成零部件丢失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的折叠组件适用于小管径机臂的折叠,并可以达到130-140°的折叠角度。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折叠件的内径可选地设为25mm,能够满足与25mm外径尺寸的机臂进行连接,解决了小管径的机臂无法进行大角度折叠的问题。
由于折叠件均为中空的结构设计,当第一折叠件1与第二折叠件2处于展开状态时,二者的半封闭式开口相互连通,无人机的线材能够通过半封闭式开口穿过两个折叠件与无人机的控制设备相连,避免了线材裸露,保护线材的同时也美化了无人机的外观;当折叠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由于线材是设于半封闭式开口的开口处的,因此封闭板上的结构并不会影响线材的放置与使用,线材的穿设也不会影响封闭板上的结构。
进一步地,折叠件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减重通槽26,在不影响折叠组件完成折叠功能的同时,可以尽量减轻这件组件的整体重量,进而减小无人机的负重,提高无人机的机动性。图10示意出了第二折叠件2上靠近完全敞开式开口端的设置的多个减重通槽26,减重通槽26在第二折叠件2的外壁呈周向均匀分布。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通过枢接结构连接的第一折叠件(1)和第二折叠件(2),所述第一折叠件(1)的侧壁上开设有转动槽(13),当所述第二折叠件(2)转动至与所述转动槽(13)的侧壁抵接时,所述折叠组件处于最大折叠状态;
所述第一折叠件(1)的端部设有两个支撑凸台(12);所述第二折叠件(2)的端部设有转动凸台(22),所述转动凸台(22)通过转轴(3)转动设于两个所述支撑凸台(12)之间;
所述转动凸台(22)能够容纳于所述转动槽(13)内,并与所述转动槽(13)的侧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件(1)的外壁上还开设有容纳槽(14),所述容纳槽(14)与所述转动槽(13)连通,所述容纳槽(14)用于容纳所述第二折叠件(2)的部分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4)在所述第一折叠件(1)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折叠面(15);所述第一折叠面(15)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分平面(151)和第二分平面(152);
所述第二折叠件(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折叠面(25),所述第二折叠面(25)包括呈夹角设置的第三分平面(251)和第四分平面(252);
当所述第二折叠件(2)转动至与所述转动槽(13)的侧壁抵接时,所述第一分平面(151)与所述第三分平面(251)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分平面(152)与所述第四分平面(252)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折叠件(2)外围的紧固件(4);所述紧固件(4)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41);所述第一折叠件(1)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17);
当所述第一折叠件(1)与所述第二折叠件(2)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紧固件(4)朝向所述第一折叠件(1)运动,并通过所述内螺纹(41)和所述外螺纹(17)的螺纹配合设于所述第一折叠件(1)与所述第二折叠件(2)连接处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叠件(2)的外围设有定位凸台(24);所述紧固件(4)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台阶(42),所述定位凸台(24)的端面能够与所述定位台阶(42)的阶梯面相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的内壁上还设有校准台阶(43),所述校准台阶(43)设于所述定位台阶(42)与所述内螺纹(41)之间,所述紧固件(4)的内径依次经由所述校准台阶(43)、所述定位台阶(42)后逐渐减小;当所述紧固件(4)运动至要与所述第一折叠件(1)进行螺纹配合时,所述定位凸台(24)位于所述校准台阶(43)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件(1)上设有第一定位板(16),所述第一定位板(16)凸出所述第一折叠件(1)的端面设置;所述第二折叠件(2)上设有第二定位板(23),所述第二定位板(23)凸出所述第二折叠件(2)的端面设置;
当所述第一折叠件(1)与所述第二折叠件(2)处于完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板(16)与所述第二定位板(23)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16)与所述第二定位板(23)中的其中一个设有凹槽(161),另一个设有凸起(231),当所述第一定位板(16)与所述第二定位板(23)抵接时,所述凸起(231)与所述凹槽(161)卡合。
9.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
CN201920793564.3U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Active CN210503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3564.3U CN210503152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3564.3U CN210503152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3152U true CN210503152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7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3564.3U Active CN210503152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3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7031A (zh) * 2019-05-29 2019-08-16 北京大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7031A (zh) * 2019-05-29 2019-08-16 北京大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CN110127031B (zh) * 2019-05-29 2024-05-24 北京大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159508B1 (en) Locking mechanism for a battery pack, quick-swap support frame assembly and electric vehicle
CN210503152U (zh)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US20200096247A1 (en) Lock catch, heat preservation plate assembly and refrigerator
WO2018152909A1 (zh) 云台装置及无人机
CN210377234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360°双转轴同步转动装置
CN205872438U (zh) 一种可折叠的机臂和无人机
CN105658002A (zh) 通信设备机箱
CN110619824A (zh) 一种led显示屏模块的快速拼接结构
US20190004405A1 (en) Holding case for installing handset add-on lens, handset external lens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handset installation case
CN212647190U (zh) 一种可拆卸结构及眼镜
CN110127031B (zh) 一种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CN210337778U (zh)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WO2019029387A1 (zh) 飞行器及其机臂组件和机架
CN201391539Y (zh) 枢纽器
CN212637885U (zh) 一种机臂可折叠的旋翼无人机
WO2020057115A1 (zh) 一种机臂折叠组件及无人机
WO2020000677A1 (zh) 无人机及其机架
CN214304837U (zh) 一种一体式笔记本电脑转轴
CN103818324A (zh) 一种汽车及其车门护板螺钉闷盖
CN218993175U (zh) 一种反射镜支架结构及前组合灯
CN213083505U (zh) 折叠机构及具有该折叠机构的无人机
CN218064335U (zh) 显示设备
CN210157268U (zh) 一种行车摄像机
CN217023569U (zh) 翻盖组件与焊接设备
CN218316530U (zh) 相机安装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