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7703U -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7703U
CN210337703U CN201920960393.9U CN201920960393U CN210337703U CN 210337703 U CN210337703 U CN 210337703U CN 201920960393 U CN201920960393 U CN 201920960393U CN 210337703 U CN210337703 U CN 2103377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noise reduction
reduction system
generator car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03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斌
欧阳成
张雷
李建军
牛辉
宋树军
耿德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ailunzh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Xuzhou Handler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ailunzh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ailunzh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ailunzhe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03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377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77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77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包括厢体,以及设在厢体内的机组,在机组上设有风机,在厢体前端顶部设有下沉式凹槽的进风结构,该进风结构通过水汽分离隔声障与厢体内部相通;在厢体尾端顶部设有上下升降且为四周密封环形结构的环形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与安装在机组尾部的非直线型导风管连接。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厢体上出风结构和进风结构的位置,同时再配合降音和吸音结构使得机组发出的噪声不能逸出,解决目前发电车车厢遇到的通风和噪声相互矛盾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电车的通风降噪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发电车。
背景技术
发电车的机组在工作后需要散热,目前采用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风散热式结构。这种结构存在如下的问题:进出风窗的面积影响到机组散热效果,对于散热来说,面积越大散热越好。但是,当面积变大的同时,噪声也会逐步增强。
目前电源车主要采用的散热方式和结构主要还是:从侧面进风,后面出风;以及从前面进风,后面出风这两种方式。
对于采用侧面进风,后面出风的方式,进风百叶窗设置在车厢的侧面,由于进风窗距离噪声源——机组太近,且内部空间有限,导致噪声无法控制,车厢两侧的噪声较大,而车厢两侧往往是人员操作的位置,长期处在高噪音的环境下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对于目前采用的前进风,后出风方式,进风百叶窗设置在车厢前端面;车厢前端面与驾驶室及导流罩之间间隙较小,受整车高度的影响,进风百叶窗的有效进风面积受到限制,从而影响整车的进风效果,造成发电车的供电可靠性受到影响,对于功率较大的发电车影响更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发电车车厢通风不畅和噪声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现在提出如下的方案: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包括厢体,以及设在厢体内的机组,在机组上设有风机,在厢体前端顶部设有下沉式凹槽的进风结构,该进风结构通过水汽分离隔声障与厢体内部相通;厢体尾端顶部设有上下升降且为四周密封环形结构的环形出风结构,所述出风结构与安装在机组尾部的非直线型导风管连接。
其中,对于所述进风结构和/或水汽分离隔声障的顶部设有相对于厢体的顶部向上隆起的突部,且凹槽顶部靠近水汽分离隔声障的位置设有挡水板。
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风结构包括:在凹槽的后侧壁通过进风窗上的百叶与水汽分离隔声障连接;所述水汽分离隔声障包括;两端贯通的壳体,在壳体内设有若干个向后上方倾斜为锐角β的隔板。
为了进一步要解决排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厢体为水平状态时,所述凹槽底部的导水板为前低后高的固定在凹槽上,在凹槽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排水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在导水板前边沿的排水孔,以及与导水板后边沿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固定在导水板后边沿,另一端往地面方向延伸至厢体底部位置。
其中,凹槽的两侧壁内表面设有吸音隔音材料隔音墙。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中导风管的具体实施结构是:所述导风管是V形结构;导风管前半端设在机组尾部,后半端垂直固定在厢体顶部;所述出风结构包括:U形结构的前翻转挡板,以及卡在前翻转挡板外的U形后翻转挡板;所述前翻转挡板通过固定在前翻转挡板的底部的L形前铰轴与导风管铰接;所述后翻转挡板通过固定在后翻转挡板的底部的L形后铰轴与导风管铰接;所述前铰轴和后铰轴的自由端分别通过前伸缩杆和后伸缩杆与导风管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风管的前半端内部设有若干个与气流方向一致且为降音材质的出风隔声障。
为了更好让导风管排水,所述导风管的前半端底部设有导风斜坡,在导风斜坡的底部设有导水孔。
一种使用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的发电车,所述发电车车厢包括:使用本实用新型中通风降噪系统的厢体;所述发电车车厢的前部高度大于后部高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厢体上出风结构和进风结构的位置,同时再配合降音和吸音结构使得机组发出的噪声不能逃逸出,解决目前发电车车厢遇到的通风和噪声相互矛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中,1厢体,12突部,13凹槽,131导水板,132排水管,133隔音墙,2进风结构,21进风窗,211百叶,22挡水板,23水汽分离隔声障,231壳体;232隔板,3出风结构,31前翻转挡板、31.1前伸缩杆、311前铰轴,312前盖板,32后翻转挡板、32.1后伸缩杆,321后铰轴,34导风管,341导风斜坡,342导水孔,35出风隔声障,4驾驶室,5导流罩,6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包括厢体1,以及设在厢体1内的机组6,在机组6上设有风机,风机可以强制让气流从厢体1前端进入,从后端排出。在厢体1前端顶部设有下沉式凹槽13的进风结构2,该进风结构2通过水汽分离隔声障23与厢体2内部相通。其中凹槽13的凹槽13的两侧壁内表面设有吸音隔音材料隔音墙133;并且凹槽13底部的导水板131为前低后高的固定在凹槽13上,在凹槽13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排水装置,这里的前低后高是相对于厢体1为水平状态时而言的;其中排水装置包括设在导水板131前边沿的排水孔,以及与导水板131后边沿连接的排水管132;所述排水管132一端固定在导水板131后边沿,另一端往地面方向延伸至厢体1底部位置。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汽分离隔声障23包括:两端贯通的壳体231,在壳体231内设有若干个向后上方倾斜为锐角β的隔板232。
为了便于气流从进风结构2处进入,在所述进风结构2和/或水汽分离隔声障23的顶部设有相对于厢体1的顶部向上隆起的突部12,且凹槽13顶部靠近水汽分离隔声障23的位置设有挡水板22。并且在凹槽13的后侧壁通过进风窗21上的百叶211与水汽分离隔声障23连接;
在厢体1尾端顶部设有上下升降且为四周密封环形结构的环形出风结构3,所述出风结构3与安装在机组6尾部的非直线型导风管34连接。对于导风管34的结构来说,可以是如下的结构:
所述导风管34是V形结构;导风管34前半端设在机组6尾部,后半端垂直固定在厢体1顶部,其中导风管34的前半端内部设有若干个与气流方向一致且为降音材质的出风隔声障35;出风结构3包括:U形结构的前翻转挡板31,以及卡在前翻转挡板31外的U形后翻转挡板32。
如图1和图2所示,当出风结构3排气体时,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两个U形结构的前翻转挡板31和后翻转挡板32互相重合构成一个方形朝上的排气筒。
为了便于控制前翻转挡板31和后翻转挡板32旋转开合与关闭,所述前翻转挡板31通过固定在前翻转挡板31的底部的L形前铰轴311与导风管34铰接。所述后翻转挡板32通过固定在后翻转挡板32的底部的L形后铰轴321与导风管34铰接;所述前铰轴311和后铰轴321的自由端分别通过前伸缩杆31.1和后伸缩杆32.1与导风管34铰接。其中前伸缩杆31.1和后伸缩杆32.1是液压伸缩杆,并且液压伸缩杆与带有压力的液压油相通。
同样的,为了更好的排水,在所述导风管34的前半端底部设有导风斜坡341,在导风斜坡341的底部设有导水孔342。
工作原理:
如图3所示,厢体1在车辆停止需要工作时,需要依次先伸出后伸缩杆32.1,把后翻转挡板32先竖直架设,然后在伸长前伸缩杆31.1前伸缩杆,让前翻转挡板31竖直架设。让前翻转挡板31和后翻转挡板32互相配合构成方形朝上的出风结构3。
当启动机组6上的风机后,风机会抽吸进风结构2处的空气,再经过给机组6散热后,从出风结构3排出。具体气体的流动轨迹如图1所示:
处在厢体1顶端的空气在风机的作用下,先进入凹槽13内;然后随着风机的作用,气流穿过百叶211冲击到带有倾斜锐角的隔板232上。其中,安装在凹槽13两侧吸音材料的隔音墙133起到吸收因为气体流动的声音,还可以吸收从厢体1机组6内逃逸出的噪声。
气流穿过水汽分离隔声障23时,由于隔板232是带有锐角倾斜的,因此气流会预先冲击厢体1顶部,让冷空气从厢体1顶部进去风机内,有利于机组6的散热。同时,隔板232的作用从降噪角度来说,因为是倾斜设置,可以直接阻挡机组6发出的噪声,防止从机组6直接逃逸;从水汽分离角度来说,隔板232的作用可以防止进去凹槽13内的水汽往厢体1内弥漫,如果存在集聚的水汽,水汽会在隔板232上集聚,然后顺着隔板232滑落。
本实用新型通过多种降噪装置,通过在厢体1前端封堵住机组6的噪声,防止噪声扩散,同时还解决了厢体1前端进气不便的问题。
为了配合凹槽13和水气分离隔声障23,实现更好的通风和隔声,当风机把带有热量的气流吹到导风管34上时,热风和噪声会先经过出风隔声障35,把噪声吸收一部分,然后在导风管34上导风斜坡341的作用下,对于噪声实现更进一步的削减,并且对热风的流向作出调整。
由于前翻转挡板31和后翻转挡板32在翻转后构成往上延伸的出风结构3,因此,机组6内的噪声和热风只会经过出风口接触3处释放,不会影响厢体1周围操作员的工作。
在机组6停止工作,车辆需要行驶时,需要先收回前伸缩杆31.1,使前翻转挡板31平贴在厢体1顶部,然后收回后伸缩杆32.1,让后翻转挡板32平贴在厢体1顶部。
车辆在行驶中,如果有水进入凹槽13内,由于凹槽13内的排水孔和排水管132排出。
若有水进去导风管34内,这些水也会沿着导风斜坡341滑落到导风管34底部,然后从导水孔342排出。
整车的技术特征,充分利用底盘大梁前后高度差,做出的车厢前高后低,整车状态下,前后高度基本一致,在不影响整车通过性的情况下,增加了车厢前部内部空间,为前部进风窗面积增加提供支撑。
在实际中,由于发电车底盘的高度是前低后高;为更充分的利用车盘底部的高度,在利用本实用新型中通风降噪系统的基础上,车厢的特征可以是前部高度大于后部高度。
具体来说,当车厢前部的高度大于后部时,再把车厢装在汽车底盘时,车厢前部大于后部的高度差可以补偿到车辆底盘的落差,确保整个车辆的顶端相对于地面大致处于同一水平面。而前部大于后部的高度差同时也会本系统带来好处:让进风窗21和水汽分离隔声障23的高度等大,这种变化对大功率机组6较多的热量散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Claims (10)

1.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包括厢体(1),以及设在厢体(1)内的机组(6),在机组(6)上设有风机,其特征在于:在厢体(1)前端顶部设有下沉式凹槽(13)的进风结构(2),该进风结构(2)通过水汽分离隔声障(23)与厢体(1)内部相通;在厢体(1)尾端顶部设有上下升降且为四周密封环形结构的环形出风结构(3),所述出风结构(3)与安装在机组(6)尾部的非直线型导风管(3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2)和/或水汽分离隔声障(23)的顶部设有相对于厢体(1)的顶部向上隆起的突部(12),且凹槽(13)顶部靠近水汽分离隔声障(23)的位置设有挡水板(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2)包括:在凹槽(13)的后侧壁通过进风窗(21)上的百叶(211)与水汽分离隔声障(23)连接;
所述水汽分离隔声障(23)包括;两端贯通的壳体(231),在壳体(231)内设有若干个向后上方倾斜为锐角β的隔板(2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厢体(1)为水平状态时,所述凹槽(13)底部的导水板(131)为前低后高的固定在凹槽(13)上,在凹槽(13)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排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装置包括设在导水板(131)前边沿的排水孔,以及与导水板(131)后边沿连接的排水管(132);所述排水管(132)一端固定在导水板(131)后边沿,另一端往地面方向延伸至厢体(1)底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凹槽(13)的两侧壁内表面设有吸音隔音材料隔音墙(13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34)是V形结构;导风管(34)的前半端设在机组(6)尾部,后半端垂直固定在厢体(1)顶部;
所述出风结构(3)包括:U形结构的前翻转挡板(31),以及卡在前翻转挡板(31)外的U形后翻转挡板(32);
所述前翻转挡板(31)通过固定在前翻转挡板(31)的底部的L形前铰轴(311)与导风管(34)铰接;
所述后翻转挡板(32)通过固定在后翻转挡板(32)的底部的L形后铰轴(321)与导风管(34)铰接;
所述前铰轴(311)和后铰轴(321)的自由端分别通过前伸缩杆(31.1)和后伸缩杆(32.1)与导风管(34)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34)的前半端内部设有若干个与气流方向一致且为降音材质的出风隔声障(3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34)的前半端底部设有导风斜坡(341),在导风斜坡(341)的底部设有导水孔(342)。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的发电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车的车厢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中通风降噪系统的厢体(1);
所述发电车车厢的前部高度大于后部高度。
CN201920960393.9U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Active CN2103377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0393.9U CN21033770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0393.9U CN21033770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7703U true CN210337703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90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0393.9U Active CN210337703U (zh) 2019-06-25 2019-06-25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77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705A (zh) * 2019-06-25 2019-08-16 徐州海伦哲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705A (zh) * 2019-06-25 2019-08-16 徐州海伦哲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0934B (zh) 一种低噪声车载电站
CN210337703U (zh)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CN107791924A (zh) 一种翼展式电源车
CN207510285U (zh) 一种翼展式电源车
CN211500799U (zh) 一种拖车电站降噪舱体
CN211500798U (zh) 一种低噪音汽车电站舱体
CN210223552U (zh) 制氧机排氮消音降温盒
CN210483890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进风结构
CN100417886C (zh) 空气冷却组件的静音设备
CN105584433B (zh) 降噪通风结构及其电源车
CN110126705A (zh) 一种发电车通风降噪系统及发电车车厢
KR102513827B1 (ko) 방음터널 제연/배연 환기장치
CN211819643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静音防护箱体结构
CN212529447U (zh) 一种方舱式电源车的排风结构
CN209822275U (zh) 一种通风隔声罩
CN203403953U (zh) 一种静音型柴油发电机组的机箱结构
EP3561380B1 (en) Air exhausting mechanism for mobile illuminating lighthouse
JPH0232502Y2 (zh)
CN105927361A (zh) 一种推移式柴油发电机组
CN216734284U (zh) 一种轨道车辆主动废排连接结构
CN218479856U (zh) 电动轮矿用自卸车驱动系统冷却风道消音器
JP4991476B2 (ja) 車輌用制御装置の冷却構造
CN212656895U (zh) 移动照明车
CN212838082U (zh) 一种防雨降噪散热一体式模块
CN215621618U (zh) 一种应急电源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