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34898U -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 Google Patents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34898U
CN210334898U CN201920683696.0U CN201920683696U CN210334898U CN 210334898 U CN210334898 U CN 210334898U CN 201920683696 U CN201920683696 U CN 201920683696U CN 210334898 U CN210334898 U CN 210334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vertical plate
angle lock
sleev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36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克文
李康民
许俊
杨志刚
张云巍
林佳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CIMC Vehicles Group Co Ltd,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836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34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34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3489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包括底座、立板、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第三定位套、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第一推力装置、第二推力装置、前挡板和第三推力装置。通过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和第三定位套,配合第一推力装置和第二推力装置分别从两侧挤压两侧板,实现对两侧板的横向定位。通过在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中分别设置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可以实现对侧板的纵向定位和垂向定位。通过相对底座固定设置前挡板、支撑块和侧挡板,配合第三推力装置将角锁安装板挤压固定于前挡板,实现对角锁安装板的纵向、横向和垂向的定位。从而提高制造精度,便于批量性生产,提高制造效率,节约制造成本,可以满足互换性要求,降低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装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专用车领域,角锁是用于将集装箱在车架上进行固定的装置。为了适应不同的集装箱规格,在专用车的主车架下方设置可以相对主车架前后移动的副车架。副车架从主车架的下方向后伸出后,可延长车架的总体长度,进而适应较大规格的集装箱的装载、固定和运输。
主车架较为贴近集装箱,在主车架上可以直接安装角锁用以固定集装箱。而副车架的高度低于主车架高度,副车架较主车架远离集装箱,因而要在副车架上安装翻转角锁,当翻转角锁向上翻转后,可达到集装箱在副车架上固定的目的。
目前,翻转角锁的组装制造是根据其具体所安装的副车架上的箱型梁上的销孔位置而配套制造相应的翻转角锁,翻转角锁是通过手工划线后根据划线位置将各组成部分拼接后焊接固定。一方面翻转角锁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是配套使用,如果对应某个箱型梁上的角锁坏了,还需要专门为其重新制造翻转角锁,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包括底座、立板、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第一推力装置、第二推力装置、前挡板、支撑块、侧挡板和第三推力装置。
立板竖立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板上开设有分别与翻转角锁的两个侧板上的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分别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套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定位套的两端对所述翻转角锁的两个所述侧板进行横向定位。
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的套孔中和所述第二定位套的套孔中,用于通过与两个所述侧板上的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配合实现对所述侧板的纵向和垂向定位。
第一推力装置和第二推力装置设于底座上,分别位于所述立板的左右两侧,用于将两个所述侧板分别挤压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套和所述第二定位套的两端。
前挡板相对所述底座竖立固定设置且与所述立板大致垂直,用于对所述翻转角锁的角锁安装板进行纵向定位。
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用于通过与所述角锁安装板的底边相配合对所述角锁安装板进行支撑和垂向定位。
侧挡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支撑块的一侧,用于通过与所述角锁安装板的侧边相配合对所述角锁安装板横向限位。
第三推力装置设于底座上且位于所述前挡板的前侧,用于将所述翻转角锁的角锁安装板挤压固定于所述前挡板。
优选地,所述翻转角锁组装工装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立板的顶边,用于对翻转角锁的盖板进行支撑和垂向定位。
优选地,所述立板包括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平行设置且间隔有距离,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上平行贯穿设置,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边和所述第二立板的顶边,所述支撑板还用于保持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板的顶边和所述第二立板的顶边分别与翻转角锁的盖板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边和所述第二立板的顶边相平齐。
优选地,所述前挡板的两侧边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
优选地,所述翻转角锁组装工装还包括第三定位套,所述立板上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套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轴心、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心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心相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立板的顶边设有凸起,用于止挡限位所述盖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一端均为圆锥形,所述第一定位销上设有限制其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套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定位销上设有限制其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套的环形凸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力装置、所述第二推力装置和所述第三推力装置,均包括固定座、套筒、推杆、手柄和连杆,所述推杆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套筒中,所述手柄铰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手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推杆的尾端,所述连杆通过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的摆动带动所述推杆的伸缩移动。
优选地,所述推杆的头部设有压板。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包括底座、立板、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第一推力装置、第二推力装置、前挡板、支撑块、侧挡板和第三推力装置。通过在底座上固定设置立板,在立板上横向固定设置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配合第一推力装置和第二推力装置分别从两侧挤压两侧板,可对两个侧板从两侧挤压限位至第一定位套的两端和第二定位套的两端,从而实现对两侧板的横向定位。通过在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中分别设置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可以实现对侧板的纵向定位和垂向定位,防止侧板在纵向(可参考前后方向)或垂向(可参考上下方向)移动。两个定位销的设置能够防止侧板绕任何一个定位销发生轴向转动。通过相对底座固定设置前挡板,配合第三推力装置将角锁安装板挤压固定于前挡板,从而实现对角锁安装板的纵向定位。通过设置支撑块和侧挡板可以对角锁安装板进行横向和垂向的定位。从而实现对两个侧板和角锁安装板的精准定位,只要能够保证两个侧板和角锁安装板的位置精度,然后进行焊接,然后在角锁安装板上的角锁安装位置处安装角锁,从而制成的翻转角锁的各主要尺寸/距离参数一定是满足精度要求的。进而,批量生产出来的翻转角锁可以用于同一个副车架上的箱型梁上,翻转角锁用坏后可以随时更换,而不用重新划线制造,相对于划线组装的制造方法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副车架上的箱型梁的相应尺寸/距离参数统一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同一个翻转角锁应用于不同的副车架上,提供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翻转角锁组装工装一个方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方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翻转角锁拆除角锁部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推力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翻转角锁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底座;2、立板;201、第一立板;202、第二立板;203、凸起;3、第一定位套;4、第二定位套;5、第一定位销;6、第二定位销;7、第一推力装置;701、固定座;702、套筒;703、推杆;704、手柄;705、连杆;706、压板;8、第二推力装置;9、前挡板;10、支撑块;11、侧挡板;12、第三推力装置;13、支撑板;14、第三定位套;01、翻转角锁;011、侧板;0111、第一衬套;0112、第二衬套;012、角锁安装板;013、盖板;014、角锁。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申请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申请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定义:与第三推力装置12的推力方向相同和相反的方向为纵向,与第一推力装置7或第二推力装置8的推力方向相同和相反的方向为横向,垂直于上述纵向和横向的方向为垂向。
参照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包括底座1、立板2、第一定位套3、第二定位套4、第一定位销5、第二定位销6、第一推力装置7、第二推力装置8、前挡板9、支撑块10、侧挡板11、第三推力装置12、支撑板13和第三定位套14。其中,底座1优选为板状结构
立板2竖立固定于底座1上,立板2上开设有分别与翻转角锁01的侧板011上的第一衬套0111和第二衬套0112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4均为横截面为圆环形的套筒状。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4分别穿设且固定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中,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4在立板2上固定后,第一定位套3的左右两端和第二定位套4的左右两端是对应平齐的。为增加对侧板011横向定位的可靠性,可在立板2上开设第三定位孔,第三定位套14穿设且固定于第三定位孔,第三定位孔的轴心、第一定位孔的轴心和第二定位孔的轴心相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立板2包括第一立板201和第二立板202,第一立板201和第二立板202平行设置且间隔有距离,从而提高结构强度和对安装在立板2上的其他结构的支撑可靠性。第一立板的顶边和第二立板的顶边分别与翻转角锁01的盖板013形状相适配,可以通过第一立板的顶边和第二立板的顶边支撑盖板013并对盖板013进行限位。为进一步提高对盖板013的限位能力,可以在第一立板201的顶边和第二立板202的顶边尾端设置凸起203。凸起203用以进一步限定盖板013在立板2顶边的位置,防止盖板013沿立板2的顶边滑动。
第一推力装置7和第二推力装置8设于底座1上,分别位于立板2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一推力装置7从左侧将翻转角锁01左侧的侧板挤压到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4的左端,完成对翻转角锁01左侧的侧板的横向定位。通过第二推力装置8从右侧将翻转角锁01右侧的侧板挤压到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4的右端,完成对翻转角锁01右侧的侧板的横向定位。在仅设置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4的情况下,第一推力装置7和第二推力装置8可将推力施加于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4之间的位置,从而使侧板不会因受力不均而发生偏斜。在开设有上述第三定位孔,同时设置第一定位套3、第二定位套4和第三定位套14的情况下,第一推力装置7和第二推力装置8将推力施加于侧板在第一定位套3、第二定位套4和第三定位套14形成的三角区域之间,进而保证在通过推力对侧板进行横向定位时不会发生偏斜。
第一定位销5和第二定位销6分别穿设于第一定位套3的套孔中和第二定位套4的套孔中,第一定位销5与侧板011上的第一衬套0111配合,第二定位销6与第二衬套0112配合,一方面实现对侧板011的纵向和垂向定位,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侧板011发生转动。具体实施中,纵向可以是前后方向,垂向可以是上下方向。也即,通过第一定位销5和第二定位销6分别与侧板011上的第一衬套0111和第二衬套0112相配合而实现对侧板011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限位,并限制侧板011不可绕第一定位销5或第二定位销6转动,进而对侧板011进行精确定位。
参照图2,第一定位销5的一端和第二定位销6的一端均为圆锥形,从而便于快速插入第一定位套3的套孔中和第二定位套4的套孔中。第一定位销5上设有限制其穿过第一定位套3的环形凸起,第二定位销6上设有限制其穿过第二定位套4的环形凸起。在将侧板011定位到立板2上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第一定位销5上的环形凸起和第二定位销6上的环形凸起将将侧板011快速推压立板2上,提高对侧板011的定位和夹紧效率。
支撑板13固定于立板的顶边,通过支撑板13对翻转角锁01的盖板013进行支撑和垂向定位。在上述立板2包括第一立板201和第二立板202的情况下,支撑板13固定于第一立板201的顶边和第二立板202的顶边,支撑板13还用于保持第一立板201与第二立板202之间的相对位置。支撑板13可并列设置多个,一方面提高对盖板013支撑的可靠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第一立板201与第二立板202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保证相对位置精度。
支撑板13可设置为,其顶面与第一立板201的顶边和第二立板202的顶边相平齐,进而在第一立板201的顶边和第二立板202的顶边分别与翻转角锁01的盖板013形状相适配的情况下,支撑板13与第一立板201的顶边和第二立板202的顶边共同对盖板013进行支撑和定位。
前挡板9相对底座1竖立固定设置且与立板2相垂直,用于对翻转角锁01的角锁安装板012进行纵向定位。立板2包括第一立板201和第二立板202的情况下,前挡板9的两侧边分别固定于第一立板201和第二立板202,从而提高前挡板9、第一立板201和第二立板202的连接结构强度和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支撑块10固定在底座1上,支撑块10的顶边与角锁安装板012的底边相配合,从而对角锁安装板012进行支撑和垂向定位。侧挡板11固定在底座1上,位于支撑块10的一侧,侧挡板11的侧边与角锁安装板012的侧边相配合对角锁安装板012横向限位。第三推力装置12设于底座1上且位于前挡板9的前侧,第三推力装置12向角锁安装板012施加推力,从而将翻转角锁01的角锁安装板012挤压固定于前挡板9。从而实现,角锁安装板012在翻转角锁组装工装上的纵向、横向和垂向的精准定位夹持。
参照图4,第一推力装置7、第二推力装置8和第三推力装置12,均包括固定座701、套筒702、推杆703、手柄704和连杆705,推杆703可伸缩地穿设于套筒702中,手柄704铰接于固定座701,连杆705的一端铰接于手柄704,连杆705的另一端铰接于推杆703的尾端,连杆705通过手柄704相对于固定座701的摆动带动推杆703的伸缩移动。推杆703的头部设有压板706,压板706能够分散推杆703在工件表面的推力,使受力更为均匀。
下面以其中一种夹紧方法,来介绍本申请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对工件的定位夹紧过程:
参照图1至图5,先用第一定位销5和第二定位销6分别穿入翻转角锁01的左侧板的第一衬套0111内和第二衬套0112内,完成第一定位销5和第二定位销6与第一衬套0111和第二衬套0112的预配合。然后,将第一定位销5和第二定位销6分别穿入第一定位套3和第二定位套4的套孔中,向另一侧推第一定位销5和第二定位销6使侧板在第一定位销5和第二定位销6的环形凸起的推力作用下贴靠在第一定位套3、第二定位套4、第三定位套14的左端,然后通过第一推力装置7推出推杆,将左侧板进行压紧固定,从而完成对左侧板的横向、纵向以及垂向定位夹紧。
将盖板013以合适的位置放置于支撑板13上,并通过立板2顶边尾端的凸起203进行定位。然后,将翻转角锁01的右侧板从第二立板202的右侧对应配合第一定位销5和第二定位销6贴紧在第一定位套3、第二定位套4和第三定位套14的左端。以同样的方式,通过第二推力装置8对右侧板进行压紧固定。盖板013被夹在左侧板和右侧板的顶边之间。从而完成对右侧板以及盖板013的夹紧定位。
角锁安装板012紧贴前挡板9放置,并通过支撑块10进行支撑和底部定位,通过侧挡板11的侧边进行横向定位。然后,通过第三推力装置12将角锁安装板012夹紧固定在前挡板9上,从而完成角锁安装板012的纵向、横向和垂向定位夹紧。
通过以上方法将翻转角锁座体的各部分进行精确定位夹紧后,就可以通过焊接等工艺成为一体结构,最后在角锁安装板012的预设位置上安装上角锁014,即制成规格符合统一标准具备互换性的翻转角锁。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申请,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申请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立板,竖立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板上开设有分别与翻转角锁的两个侧板上的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相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第一定位套和第二定位套,分别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中,通过所述第一定位套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定位套的两端对所述翻转角锁的两个所述侧板进行横向定位;
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的套孔中和所述第二定位套的套孔中,用于通过与两个所述侧板上的第一衬套和第二衬套分别配合实现对两个所述侧板的纵向和垂向定位;
第一推力装置和第二推力装置,设于底座上,分别位于所述立板的左右两侧,用于将两个所述侧板分别挤压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套和所述第二定位套的两端;
前挡板,相对所述底座竖立固定设置,且与所述立板大致垂直,用于对所述翻转角锁的角锁安装板进行纵向定位;
支撑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用于通过与所述角锁安装板的底边相配合对所述角锁安装板进行垂向定位;
侧挡板,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位于所述支撑块的一侧,用于通过与所述角锁安装板的侧边相配合对所述角锁安装板横向限位;
第三推力装置,设于底座上,位于所述前挡板的前侧,用于将所述翻转角锁的角锁安装板挤压固定于所述前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立板的顶边,用于对翻转角锁的盖板进行支撑和垂向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包括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平行设置且间隔有距离,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在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上平行贯穿设置,所述支撑板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边和所述第二立板的顶边,所述支撑板还用于保持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的相对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边和所述第二立板的顶边分别与翻转角锁的盖板形状相适配,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边和所述第二立板的顶边相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的两侧边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二立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定位套,所述立板上开设有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套穿设且固定于所述第三定位孔,所述第三定位孔的轴心、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轴心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轴心相平行且不在同一平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的顶边设有凸起,用于止挡限位所述盖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一端均为圆锥形,所述第一定位销上设有限制其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套的环形凸起,所述第二定位销上设有限制其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套的环形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力装置、所述第二推力装置和所述第三推力装置,均包括固定座、套筒、推杆、手柄和连杆,所述推杆可伸缩地穿设于所述套筒中,所述手柄铰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手柄,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推杆的尾端,所述连杆通过所述手柄相对于所述固定座的摆动带动所述推杆的伸缩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翻转角锁组装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的头部设有压板。
CN201920683696.0U 2019-05-14 2019-05-14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334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3696.0U CN210334898U (zh) 2019-05-14 2019-05-14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3696.0U CN210334898U (zh) 2019-05-14 2019-05-14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34898U true CN210334898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81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3696.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0334898U (zh) 2019-05-14 2019-05-14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348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6507A (zh) * 2019-05-14 2019-08-02 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6507A (zh) * 2019-05-14 2019-08-02 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CN110076507B (zh) * 2019-05-14 2024-05-07 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7578B2 (en) Hanger beam assembly
CN210334898U (zh)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CN203791793U (zh) 一种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工装
CN110076507B (zh) 翻转角锁组装工装
CN104588948B (zh)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前车架组装工装及组装方法
CN215545988U (zh) 一种搅拌车底架定位焊接装置
CN217890727U (zh) 一种用于内门架下横梁总成的定位工装
CN210099372U (zh) 一种客车乘客门下横梁焊接定位工装
CN203495477U (zh) 车厢总拼工装
CN104999210A (zh) 电动轿车车架焊接工装
CN109396824B (zh) 专用车前车架的组装台
CN105171200A (zh) 电动轿车车架焊接方法
CN112091514A (zh) 叉车车体焊接工装
CN213615036U (zh) 一种举升门焊接工装
CN218112832U (zh) 一种汽车前部外观功能尺寸一体式工装
CN216882483U (zh) 汽车左挡泥板支架总成焊接工装
CN103480999A (zh) 车厢总拼工装
CN215747465U (zh) 车架焊接固定装置
CN213969712U (zh) 挖掘机用夹轨器的焊接工装
CN216576296U (zh) 一种箱体加工固定组件
CN214641342U (zh) 门扇铰页焊接定位工装
CN215091635U (zh) 一种挖掘机前机架部件的焊接工装
CN212599966U (zh) 一种车体诱导轮支架护罩附座焊接定位装置
CN220050618U (zh) 一种车辆前墙拼装夹具
CN217074585U (zh) 一种汽车前机罩一体式轻量化装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1

Address after: 523208 Jinwo section of Shuixiang Avenue, Wangniudu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ji Vehicle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208 Jinwo section of Shuixiang Avenue, Wangniudun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IMC SPECIAL VEHICL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ongji Vehicle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INA INTERNATIONAL MARINE CONTAINERS (GROUP)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0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