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7650U -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7650U
CN210327650U CN201920758066.5U CN201920758066U CN210327650U CN 210327650 U CN210327650 U CN 210327650U CN 201920758066 U CN201920758066 U CN 201920758066U CN 210327650 U CN210327650 U CN 210327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receiver
middle frame
groove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80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关
温权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80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7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7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7650U/zh
Priority to EP20808855.9A priority patent/EP3972231B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9396 priority patent/WO2020233426A1/zh
Priority to US17/532,107 priority patent/US2022014197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中框和屏组件,中框具有相背设置的前侧面和第四表面,前侧面具有沿着中框的厚度方向依次邻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相对第一表面凹陷,第一表面凹设有凹槽,第二表面设有缺口,且缺口贯穿凹槽的底部,以使中框的缺口形成用于供受话器的声音信号通过的出音通道;屏组件设置于前侧面上,屏组件遮挡缺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屏组件将缺口遮挡住,且在中框的顶部增设凹槽,使得受话器的声音能够传播至外部的同时亦使得用户正视屏组件时,由于缺口被屏组件遮挡住而不会看到受话器的声音信号传播至外部的受话孔,从而使得整个终端设备的视觉效果为看上去无受话孔。

Description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人们希望手机中能够集成更多的器件,以实现更多样化的功能。然而,随着在终端设备内部安装的器件越来越多,使得终端设备的机体也越来越大,从而阻碍了终端设备的轻薄化设置,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组件,所述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盖板,所述盖板具有显示部和凸出部,所述显示部设于所述显示屏上,所述凸出部凸设于所述显示部的一侧,且用于遮挡所述中框之用于供受话器出音的出音孔。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框,所述中框具有相背设置的前侧面,所述前侧面具有沿着所述中框的厚度方向依次邻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凹陷,所述第一表面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凹槽的底部,以使所述中框的缺口形成用于供受话器的声音信号通过的出音通道。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中框和屏组件,所述中框具有相背设置的前侧面,所述前侧面具有沿着所述中框的厚度方向依次邻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凹陷,所述第一表面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凹槽的底部,以使所述中框的缺口形成用于供受话器的声音信号通过的出音通道;所述屏组件设置于所述前侧面上,所述屏组件遮挡所述缺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通过屏组件将缺口遮挡住,且在中框的顶部增设凹槽,使得受话器的声音能够传播至外部的同时亦使得用户正视屏组件时,由于缺口被屏组件遮挡住而不会看到受话器的声音信号传播至外部的受话孔,从而使得整个终端设备的视觉效果为看上去无受话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的中框和屏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a是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的中框的省略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第IV局部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中的中框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沿着A-A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第VIII局部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沿着A-A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8的第VIV局部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的终端设备沿着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的终端设备中能够剖出弹片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100可以为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作为在此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终端设备100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请参照图2,图2是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100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100包括中框1和屏组件2,中框1具有相背设置的前侧面11。如图3和图3a所示,图3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的中框1和屏组件2的分解示意图,图3a是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100的中框1的省略示意图。所述前侧面11具有沿着所述中框1的厚度方向Z依次邻接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且所述第二表面112相对所述第一表面111凹陷,所述第一表面111凹设有凹槽1111,所述第二表面112设有缺口1121,且所述缺口1121贯穿所述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以使所述中框1的缺口1121形成用于供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通过的出音通道;所述屏组件2设置于所述前侧面11上,所述屏组件2遮挡所述缺口1121。可选的,所述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为凹弧面。请一并参照图4,图4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100的第IV局部示意图。凹弧面的设置使得大部分的声音信号S1皆可抵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继而被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外部。另外,凹弧面的设计使得凹槽1111具有槽深较浅的视觉效果,其中,槽深为凹槽1111沿着终端设备100的厚度方向Z的距离。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111的底部1111a还可以为平面。凹槽1111的底部1111a还可以为倾斜面。
可选的,如图3所示,该中框1为一个框体,其前侧面11与屏组件2连接,其后侧面12与背板连接,从而形成终端设备100封闭的壳体。换言之,前侧面11和后侧面12实质为中框1相背设置的两个形成开口边缘面。其中,中框1的内腔用于容置各种器件,如摄像头、受话器3、电路板,等。中框1还具有连接于前侧面11和后侧面12之间的外侧面13,该外侧面13为弧面,使得整个中框1较为光滑,避免应力集中,又利于用户握持。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中框1还可以为后侧面12与背板一体连接的结构。
如图3所示,第二表面112上设有缺口1121从而在厚度方向Z形成两个开口,为了便于描述,将该两个开口分别定义为第一开口a1和第二开口a2,第一开口a1位于凹槽1111的底部1111a,第二表面112上的第二开口a2靠近屏组件2。屏组件2设置于前侧面11后能够将第二开口a2遮挡住,而由于凹槽1111的存在,第一开口a1并不会被遮挡住。如此,使得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能够从第一开口a1出来并到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上,继而该声音信号S1被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外部,从而实现受话器3的受话功能。
通过屏组件2将缺口1121遮挡住,且在中框1的顶部增设凹槽1111,使得受话器3的声音能够传播至外部的同时亦使得用户如图1所示正视屏组件2时,由于缺口1121被屏组件2遮挡住而不会看到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传播至外部的受话孔,从而使得整个终端设备100的视觉效果为看上去无受话孔。
如图3所示,前侧面11为阶梯面,换言之,第二表面112相对第一表面111沿着中框1的厚度方向Z下沉形成阶梯面。第一表面111可以用于与终端设备100的外侧面13连接,可以理解的,在用户使用终端设备100时,手指能够放在外侧面13上以握住终端设备100。可选的一种实施例中,请一并参照图3和图5,所述终端设备100还具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141和第四表面142,所述支撑板14的第三表面141相对所述第二表面112凹陷,所述缺口1121贯穿所述支撑板14。当屏组件2设置于前侧面11上时,屏组件2的整个显示屏21与第三表面141贴合,屏组件2的盖板22设置于第二表面112上且遮挡所述缺口1121。进一步在终端设备100设置支撑板14,使得该支撑板14的第三表面141能够为终端设备100的显示屏21起到支撑作用。其中,显示屏21的边缘与第三表面141的边缘平齐。盖板22的边缘与、第二表面112与第一表面111连接的边平齐,从而使得中框1将整个屏组件2都收容于其中,在终端设备100受到撞击时,中框1能够对屏组件2起到较佳的保护,从而提高了终端设备1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6,图6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100沿着A-A的剖面示意图。终端设备100还包括受话器3,所述受话器3设于所述支撑板14的第四表面142上,所述受话器3的前音腔对准所述出音通道,当所述受话器3产生声音信号S1时,所述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缺口1121,并经所述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外部。
具体的,如图7所示,图7是图6的第VIII局部示意图。第四表面142与第三表面141相背设置,第四表面142上凸设有收容部1421用以固定受话器3,该收容部1421具有一个内腔,受话器3位于收容部1421内,可以理解的,缺口1121贯穿至第四表面142上,该缺口1121位于第四表面142上的开口定义为第三开口a3,受话器3的前音腔对准第三开口a3,如此,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依次经第三开口a3、第一开口a1、第二开口a2传播至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并被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终端设备100的外部,实现受话器3的受话功能。其中,终端设备100的受话器3有声音信号S1需要传播至外部时,声音信号S1沿着第一方向依次从第三开口a3和第一开口a1中通过,其中沿着第一方向一直传播的声音信号S1会受到盖板22的遮挡,该声音信号S1受到盖板22的遮挡后会绕过障碍物即改变传播方向沿着第二方向进行传播,沿着第二方向进行传播的声音信号S1会到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并被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外部,从而实现受话器3的受话功能。其中,第一方向为终端设备100的厚度方向Z,第二方向为终端设备100的长度方向Y。换言之,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先以厚度方向Z进行传播,继而沿着长度方向Y传播,被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后沿着厚度方向Z传播,如此在用户的耳朵贴设于终端设备100的前侧面11上时,声音信号S1能够沿着厚度方向Z进入用户的耳朵内。其中,需要理解的是,由于声音信号S1会自动绕过障碍物,故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信号S1都是通过以上的途径传播至终端设备100的外部。换言之,可以有部分的声音信号S1在沿着第一方向传播且并未到达盖板22前即到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继而被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终端设备100的外部。
进一步的,如图8和图9所示,图8是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100沿着A-A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图8的第VIV局部示意图。所述第四表面142至所述第二表面112的腔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受话器3的反射结构143,当所述受话器3产生声音信号S1时,所述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经所述反射结构143并穿过所述缺口1121以反射至所述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并经所述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外部。可选的,所述反射结构143为倾斜面。具体的,该反射结构143靠近第一开口a1设置,且其该反射结构143沿着长度方向Y的投影位于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上,换言之,反射结构143将声音信号S1朝着长度方向Y反射时声音信号S1能够到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上。其中,倾斜面为朝着靠近盖板22的方向逐渐倾斜,如此,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在沿着第一方向穿过第三开口a3后,在到达第二开口a2之前会先到达倾斜面,倾斜面能将该声音信号S1的传播方向改变为长度方向Y,即使得到达倾斜面上的大部分声音信号S1沿着长度方向Y传播以到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上,凹槽1111的底部1111a能将该声音信号S1的传播方向改变为厚度方向Z,即使得到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上的大部分声音信号S1沿着厚度方向Z传播至终端设备100的外部,实现受话器3的功能,如此在用户的耳朵贴设于终端设备100的前侧面11上时,声音信号S1能够沿着厚度方向Z进入用户的耳朵内。通过进一步在第四表面142和第二表面112之间设置反射结构143,使得沿着第一方向传播的声音信号S1经过较短的路径即可传播至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上,从而减少了受话器3的损耗,保证了受话器3具有较佳的受话功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结构143还可以可拆卸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142至所述第二表面112的腔壁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反射结构143还可以为朝向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凸起1122的凸弧面。
进一步的,如图3a所示,所述第二表面112凸设凸起1122,所述凸起1122位于所述凹槽1111内,所述凸起1122开设用于供摄像头采集外部的光线的透光孔1122a,如图3所示的所述盖板22具有显示部221和凸出部222,所述显示部221设于所述显示屏21上,所述凸出部222凸设于所述显示部221的一侧,且所述凸出部222覆盖所述凸起1122。可选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凸起1122的外边缘为弧边。具体的,该凸起1122具有圆弧段和分别对称设置于圆弧段一侧的两个延伸段,以使凸起1122大致呈凸坡形。透光孔1122a可以开设于凸起1122的中间位置,从而使得透光孔1122a占据了凸起1122的大部分位置。盖板22的凸出部222形状与凸起1122的形状相匹配。通过在第二表面112上进一步凸设凸起1122,使得该屏组件2的显示区域即盖板22的显示部221内无需开孔,保证了终端设备100的显示区域的完整性。另外,该凸起1122位于凹槽1111内,对该凸起1122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换言之,在终端设备100的前侧面11受撞击时,由于凸起1122位于凹槽1111内而避免与撞击无直接撞击,从而能够保护与凸起1122相贴设的盖板22,进一步提高了终端设备100的可靠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凸起1122还可以为半圆形、梯形、矩形、水滴状,等。
可选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所述凸起1122将所述凹槽1111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缺口112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缺口112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内。具体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大致对称设置于凸起1122的一侧,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部分具有缺口112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缺口1121的数量还可以为两个,一个缺口1121位于第一部分,另一个缺口1121位于第二部分。对应的,受话器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一个受话器3对应一个缺口1121,受话器3与缺口1121的相对位置关系请参照前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如图10所示,图10是图2中的终端设备100沿着B-B线的剖面示意图。终端设备100还包括前摄像组件4,前摄像组件4设于第四表面142上,前摄像组件4中的摄像头对准凸起1122上的透光孔1122a设置,以经该透光孔1122a采集外部的光线,实现拍照摄像的功能。具体的,第四表面142设有用于容置摄像头的镜头的容置部,且透光孔1122a贯穿至容置部在第四表面142上形成第四开口a4,使得摄像组件设于第四表面142上时,摄像头通过对准第四开口a4而能够经透光孔1122a采集外部的光线。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终端设备100还包括弹片5和主板6,所述受话器3经所述弹片5连接至主板6上。可选的,弹片5包括第一弹性片51和第二弹性片52,第一弹性片51的一个端部形成卡勾51a,另一个端部形成凸包51b,卡勾51a勾设于受话器3的侧边缘,凸包51b贴设于受话器3背向前音腔的表面上,第二弹性片52具有弯折连接的第一弹性段521和第二弹性段522,第一弹性段521抵接于凸包51b上,第二弹性段522弯折连接于第一弹性段521上,第二弹性段522贴设于电路板上,从而实现受话器3与主板6之间的电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100还包括压板支架7,所述受话器3经所述压板支架7固定于所述中框1的第四表面142上。具体的,压板支架7朝向电路板的表面开设第一槽和第二槽,该第一槽用于容置受话器3,第二槽用于容置前摄像组件4。在主板6通过螺钉连接于第四表面142上后,压板支架7通过螺钉连接于主板6上,从而使得受话器3和摄像组件能够较佳的固定于终端设备100内。其中,主板6的顶边上设有镂空区域以让受话器3穿过以与第四表面142上的第三开口a3对准,可选的,该镂空区域还可以让前摄像组件4穿过以与第四表面142上的第四开口a4对准,换言之,受话器3和前摄像组件4相邻设置于主板6的镂空区域61内,从而使得主板6通过一个镂空区域即可让受话器3和前摄像组件4皆容置其中。在压板支架7通过螺钉连接于主板6上后,第二弹性片52的第一弹性段521的端部位于第一槽的槽底与凸包51b之间,保证第二弹性片52与第一弹性片51的紧密抵接。通过弹片5实现受话器3与主板6之间的电信号的传输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弹片5和压板支架7的组合将受话器3进一步固定于终端设备100上,使得终端设备100在受到撞击时,受话器3亦不会容易移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终端设备100的可靠性。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在用户的耳朵贴在前表面11上进行通话时,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在沿着第一方向穿过第三开口a3后,在穿过第二开口a2之前会先到达倾斜面,倾斜面能将该声音信号S1的传播方向改变为长度方向Y,即使得到达倾斜面上的大部分声音信号S1沿着长度方向Y传播以到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上,凹槽1111的底部1111a能将该声音信号S1的传播方向改变为厚度方向Z,即使得到达凹槽1111的底部1111a上的大部分声音信号S1沿着厚度方向Z传播至终端设备100的外部,实现受话器3的功能,如此在用户的耳朵贴设于终端设备100的前侧面11上时,声音信号S1能够沿着厚度方向Z进入用户的耳朵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通过屏组件2将缺口1121遮挡住,且在中框1的顶部增设凹槽1111,使得受话器3的声音能够传播至外部的同时亦使得用户正视屏组件2时,由于缺口1121被屏组件2遮挡住而不会看到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传播至外部的受话孔,从而使得整个终端设备100的视觉效果为看上去无受话孔。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屏组件2,该屏组件2包括显示屏21和盖板22,所述盖板22具有显示部221和凸出部222,所述显示部221设于所述显示屏21上,所述凸出部222凸设于所述显示部221的一侧,且用于遮挡所述中框1之用于供受话器3出音的出音孔。具体的,出音孔对应为前述终端设备100实施例中的第二表面112上的第二开口a2,该屏组件2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前述终端设备100实施例中提及的屏组件2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屏组件2通过在盖板22上进一步设置凸出部222,使得屏组件2的显示区域即盖板22的显示部221内无需开孔,保证了屏组件2的显示区域的完整性。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框1,该受话器3设于所述支撑板14的第四表面142上,所述受话器3的前音腔对准所述出音通道,当所述受话器3产生声音信号S1时,所述受话器3的声音信号S1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缺口1121,并经所述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外部。具体的,该中框1的具体结构请参照前述终端设备100实施例中提及的中框1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中框1通过在第一表面111上凹设有凹槽1111,从而使得即使第二表面112上的缺口1121被遮挡,受话器3的声音依然能够经该凹槽1111的底部1111a反射至终端设备100的外部。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和屏组件,所述中框具有相背设置的前侧面,所述前侧面具有沿着所述中框的厚度方向依次邻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凹陷,所述第一表面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凹槽的底部,以使所述中框的缺口形成用于供受话器的声音信号通过的出音通道;所述屏组件设置于所述前侧面上,所述屏组件遮挡所述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具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支撑板的第三表面相对所述第二表面凹陷,所述缺口贯穿所述支撑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受话器,所述受话器设于所述支撑板的第四表面上,所述受话器的前音腔对准所述出音通道,当所述受话器产生声音信号时,所述受话器的声音信号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缺口,并经所述凹槽的底部反射至外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腔壁上设有朝向所述受话器的反射结构,当所述受话器产生声音信号时,所述受话器的声音信号经所述反射结构并穿过所述缺口以反射至所述凹槽的底部,并经所述凹槽的底部反射至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为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为凹弧面。
7.如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盖板,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第三表面上,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所述盖板遮挡所述缺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表面凸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凸起开设有用于供摄像头采集外部的光线的透光孔,所述盖板具有显示部和凸出部,所述显示部设于所述显示屏上,所述凸出部凸设于所述显示部的一侧,且所述凸出部覆盖所述凸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将所述凹槽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缺口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缺口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外边缘为弧边。
11.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弹片和主板,所述受话器经所述弹片连接至所述主板。
12.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压板支架,所述受话器经所述压板支架固定于所述中框的第四表面上。
13.一种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具有相背设置的前侧面,所述前侧面具有沿着所述中框的厚度方向依次邻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二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凹陷,所述第一表面凹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缺口,且所述缺口贯穿所述凹槽的底部,以使所述中框的缺口形成用于供受话器的声音信号通过的出音通道。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为凹弧面。
15.一种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屏组件包括显示屏和盖板,所述盖板具有显示部和凸出部,所述显示部设于所述显示屏上,所述凸出部凸设于所述显示部的一侧,且用于遮挡屏组件所设置于的中框上的用于供受话器出音的出音孔。
CN201920758066.5U 2019-05-23 2019-05-23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Active CN210327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8066.5U CN210327650U (zh) 2019-05-23 2019-05-23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EP20808855.9A EP3972231B1 (en) 2019-05-23 2020-05-09 Screen assembly, middle frame, and terminal device
PCT/CN2020/089396 WO2020233426A1 (zh) 2019-05-23 2020-05-09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US17/532,107 US20220141970A1 (en) 2019-05-23 2021-11-22 Screen assembly, frame, and terminal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8066.5U CN210327650U (zh) 2019-05-23 2019-05-23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7650U true CN210327650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9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8066.5U Active CN210327650U (zh) 2019-05-23 2019-05-23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1970A1 (zh)
EP (1) EP3972231B1 (zh)
CN (1) CN210327650U (zh)
WO (1) WO202023342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0216A (zh) * 2020-06-02 2020-10-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0233426A1 (zh) * 2019-05-23 2020-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WO2022105307A1 (zh) * 2020-11-18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12130B2 (en) * 2008-04-01 2012-02-07 Apple Inc. Receiver acoustic system
CN101442572B (zh) * 2008-12-03 2011-12-28 捷开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话筒隐蔽式结构的手机装置
KR101376623B1 (ko) * 2012-02-17 2014-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7168464A (zh) * 2017-05-11 2017-09-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09327566A (zh) * 2017-07-31 2019-02-1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声音通道制造方法
CN107528944A (zh) * 2017-09-08 2017-12-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
CN107508939A (zh) * 2017-09-11 2017-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通信设备
CN207266244U (zh) * 2017-09-30 2018-04-2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导音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07734092B (zh) * 2017-10-12 2019-09-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7819992U (zh) * 2017-12-26 2018-09-04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听筒及手机
CN108322575B (zh) * 2018-04-16 2021-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924304B (zh) * 2018-07-16 2019-08-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274790A (zh) * 2018-09-27 2019-0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209823798U (zh) * 2019-03-19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显示屏组件和盖板
CN210327650U (zh) * 2019-05-23 2020-04-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3426A1 (zh) * 2019-05-23 2020-11-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CN111770216A (zh) * 2020-06-02 2020-10-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2105307A1 (zh) * 2020-11-18 2022-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41970A1 (en) 2022-05-05
WO2020233426A1 (zh) 2020-11-26
EP3972231A1 (en) 2022-03-23
EP3972231A4 (en) 2022-06-29
EP3972231B1 (en)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27650U (zh)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US7228158B2 (en) Portable terminal capable of providing stereo sound
US9124348B2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 microphone sound hole and speaker sound hole disposed on the same plane
CN110324448B (zh) 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KR100888835B1 (ko) 휴대 단말 장치
KR100910197B1 (ko) 단자 및 휴대 단말 장치
EP2675140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the same
US7197345B2 (en) Replaceable sliding cover unit for folder in folder-type portable phone
KR100689486B1 (ko) 공명 공간을 이용하는 폴더형 휴대 단말기의 스피커 장치
KR100973624B1 (ko) 휴대 무선 단말기
CN111641740B (zh) 电子设备
KR100758824B1 (ko) 절첩식 정보 처리 장치
KR100743005B1 (ko) 휴대 단말 장치
JP2011205494A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209964100U (zh) 移动终端及安装驱动模组
CN110113460B (zh) 电子设备
CN209805871U (zh) 电子设备
CN210120573U (zh) 电子设备
US20080113695A1 (en) Keypad assembly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208445627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KR100663553B1 (ko) 카메라 렌즈 어셈블리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20060003066A (ko)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용 확장 안테나 지지체
CN110324470B (zh)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10138917B (zh) 移动终端
KR20070094013A (ko) 슬라이드식 휴대 전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