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45627U -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45627U
CN208445627U CN201821127849.5U CN201821127849U CN208445627U CN 208445627 U CN208445627 U CN 208445627U CN 201821127849 U CN201821127849 U CN 201821127849U CN 208445627 U CN208445627 U CN 208445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ing note
note slot
wall
housing unit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78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方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278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45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45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45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防尘组件,中框具有内表面,内表面设有导音槽,防尘组件包括防尘件以及导音槽封板,防尘件连接于导音槽封板,导音槽封板与内表面贴合并覆盖导音槽形成导音通道,防尘件设置于导音通道中。通过由导音槽封板覆盖导音槽形成导音通道,防尘件与导音槽封板连接并设置于导音通道内,可以将尘埃隔绝于中框或导音通道的靠近中框的外表面的部分,防止尘埃进入中框内对元器件造成损害,影响使用效果。同时防尘网不需要额外设置外壳进行固定,使得中框具有直接作为装设件外露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消费型电子产品之一。这些移动终端大多设置有麦克风以及麦克风收音孔等元件或结构,随使用时间的延长,麦克风收音孔内会落入尘埃,造成堵塞,影响收音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以保证移动终端的防尘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中框和防尘组件,中框具有内表面,内表面设有导音槽,防尘组件包括防尘件以及导音槽封板,防尘件连接于导音槽封板,导音槽封板与内表面贴合并覆盖导音槽形成导音通道,防尘件设置于导音通道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麦克风以及上述的壳体组件,麦克风装设于中框内,麦克风的收音模块与导音通道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由导音槽封板覆盖导音槽形成导音通道,防尘件与导音槽封板连接并设置于导音通道内,可以将尘埃隔绝于中框或导音通道的靠近中框的外表面的部分,防止尘埃进入中框内对元器件造成损害,影响使用效果。同时防尘网不需要额外设置外壳进行固定,使得中框具有直接作为装设件外露的可能性。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中框沿A-A线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防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防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中框沿B-B线的剖面图;
图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防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中防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中导音槽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出的壳体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终端)的材料加工和制作工艺的不断进步,将中框直接外露作为装饰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发明人发现,由于现有技术中防尘组件需要通过点胶固定于移动终端外壳和中框之间,当将中框外露时,这种安装方式已完全不能适应装配需求,而如何实现对麦克风等元器件的防尘成为较为紧迫的课题。因此,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a,参阅图1,图2和图3,该壳体组件100a包括中框103和防尘组件20a。中框103具有外表面107和与外表面107相背的内表面108,作为一种示例,请参阅图1,中框103包括边框101和装设件102,其中,边框101围成环形结构,装设件102为板状并与边框101固定或者一体成型,装设件102位于边框101内。其中,中框103的外表面107指中框103的朝向外侧的表面,可用于外露并直接作为装饰面,本实施例中,中框103的外表面107包括边框101的外表面1011。中框103的内表面108指中框103的朝向里侧的表面,用于安装电子设备的电子元器件等,本实施例中,中框103的内表面108包括边框101的内表面1012和装设件102的表面1021。
本实施例中,中框103用于设置麦克风,中框103的内表面108设置有导音槽110,导音槽110由中框103的内表面108凹陷形成。本实施例中,导音槽110由中框103的装设件102的表面1021凹陷形成。导音槽110包括第一端104和与第一端104相对的第二端105,边框101的外表面107设置有收音孔115,导音槽110的第一端104与收音孔115连通,导音槽110向中框103内连续延伸,并在中框103形成第二端105,第二端105用于与麦克风相对应以使经第二端105传导的声波能进入麦克风。具体地,导音槽110开设于装设件102的表面1021,并在装设件102继续延伸形成第二端105。
本实施例中,由于导音槽110的形成,中框103包括位于导音槽110中的导音内壁111,为了便于声音的传播,导音内壁111优选为光滑内壁,并且导音内壁111沿直线延伸设置,这样声音在通过导音槽110时,不会因与导音内壁111的碰撞而损失能量,保证收音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导音内壁111也可以经一次弯折或变向,或者,经多次弯折或变向。当导音内壁111的弯折次数越少,更利于声音传播,避免声音能量在多次碰撞过程中耗散。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框103还设有安装部120,安装部120用于固定防尘组件20a。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20包括设于导音内壁111的安装槽120a,安装槽120a连通导音槽110,以使防尘组件20a可通过安装槽120a固定于导音槽110内。且安装槽120a的延伸方向与导音槽110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本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导音槽110均贯通中框103的内表面108(也即装设件102的表面1021),且导音槽110的横截面为矩形。导音内壁111包括第一内壁112,第二内壁113以及第三内壁114,第三内壁114连接于第一内壁112和第二内壁113之间,第一内壁112和第二内壁113相对设置。安装槽120a包括设于第一内壁112的第一安装槽121和设于第二内壁113上的第二安装槽122。安装槽120a同样贯通中框103的内表面108。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防尘组件20a可以从安装槽120a在中框103的内表面形成的开口直接插入安装槽120a内,利于生产装配。
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20a设置于第一内壁112的第一安装槽121和设于第二内壁113的第二安装槽122刚好延伸至第三内壁114所在平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音槽110的横截面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腰圆形等各种形状。此时,第一内壁112、第二内壁113以及第三内壁114既可以是平面壁也可以是曲面壁。同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槽121、第二安装槽122均可以是矩形槽、燕尾槽、“T”型槽、“L”型槽的任意一种。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20a可以只在第一内壁112或第二内壁113设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槽121和第二安装槽122可以仅贯穿内表面108,但不连通导音槽110。
为了便于安装防尘组件20a,中框103的内表面设置有装配槽124,导音槽110于装配槽124内部的一部分凹陷而成。
防尘组件20a设置于导音槽110,用于封闭导音槽110形成导音通道106以及防止尘埃通过导音槽110进入中框103的内部。参阅图4和图5,防尘组件20a包括防尘件200a和导音槽封板240,其中导音槽封板240为平面板状,导音槽封板240与中框103的内表面108(装设件102的表面1021)贴合。导音槽封板240完全覆盖导音槽110,以使第二端105能与麦克风导通。导音槽封板24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内壁114的宽度,以使导音槽封板240能在导音槽110的宽度方向对导音槽110形成密封。导音槽封板240可与导音槽110围成导音通道106。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边框101和装设件102是一体连接的,导音通道106从第一端104至第二端105延伸并与进音孔115连通均是连续的,不存在间断。这样,外部声音可以直接从进音孔115经第一端104导入至导音槽110,经导音槽110传导后,直接从第二端105导出至麦克风,即:外部声音不经其他元件传导,直接从进音孔115经第一端104进入导音槽110内,并且不经其他元件传导,直接从第二端105传导至麦克风。
本实施例中,导音槽封板240的与第二端105对应的部分开设有导音孔241,导音孔241贯穿导音槽封板240并与导音槽110连通。防尘件200a设置于导音通道106中,参阅图1和图4,防尘件200a的数量可以是一块、两块或两块以上。本实施例中,防尘组件20a仅包括一块防尘件200a,防尘件200a设置于导音槽110的靠近第一端104的位置。即防尘件200a位于导音槽110的靠近收音孔115的二分之一范围内。即防尘件200a至第一端104的距离小于防尘件200a至第二端105的距离。这样设置,可以使得防尘件200a距离收音孔115的距离缩短,一方面减小尘埃进入导音槽110的距离以及数量,另一方面将尘埃隔离在离麦克风更远的位置,进一步减小可能对麦克风等组件的损伤。防尘件200a包括过滤部210a以及与过滤部210a连接的固定部220a,固定部220a的结构与安装槽120a配合。固定部220a包括第一固定部221a和第二固定部222a,固定部220a嵌入安装槽120a并与安装槽120a配合连接。具体地,第一固定部221a嵌入第一安装槽121;第二固定部222a嵌入第二安装槽122内。过滤部210a设置有多个滤孔230,滤孔230贯穿防尘件200a并用于供声音通过。滤孔230包括但不限于是圆孔、矩形孔、腰型孔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孔或其组合。
防尘件200a包括但不限于由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其中滤孔230的目数例如为20-100目之间,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滤孔230的孔径也可以是其他数值。导音槽封板240包括但不限于由金属、塑料等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导音槽封板240为塑胶板,防尘件200a由金属材质制成,防尘件200a和导音槽封板240通过模内注塑工艺一体结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部210a的靠近收音孔115的表面可以设置由防静电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层,以防止过滤部210a生成静电,对空气中的尘埃形成吸附作用,将尘埃吸入导音槽110内。当然,过滤部210a的远离收音孔115的表面也可以选择性的设置防静电层。其中,防静电层可以由塑料制成,例如PVC、PE、PVDF、PET、PC等。防静电层可与过滤部210a通过一体成型或粘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20a也可以只设置于第一内壁112或第二内壁113中的一者,即:安装槽120a仅包括第一安装槽121或第二安装槽122。此时,固定部220a的结构相应的与安装槽120a相匹配即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槽120a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与导音槽110的延伸方向垂直,此时防尘件200a可以相对于导音槽110的延伸方向倾斜一定角度,同样能起到防尘的效果。
在防尘件200a装入安装槽120a内后,防尘件200a与安装槽120a可以以过盈配合或者通过点胶形成粘胶层的方式固定。需要说明的是,防尘组件20a的固定方式还有很多种,其还可以通过粘结、焊接、过盈配合、卡接、一体成型等方式直接固定于导音槽110中;或者,采用其他的安装部120对防尘组件20a进行固定。例如,在导音内壁111设置朝向导音槽110方向伸出的凸块,通过凸块与防尘件200a配合形成连接,进而固定防尘组件20a。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a可以应用于如图14所示的电子设备10,例如移动终端。应用时,导音孔241可用于电子设备10的麦克风300(m i c)等元件连通,为麦克风300导音。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b,参阅图6-8,本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0b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安装槽120b以及防尘件200b的结构不同,其他部分的结构均相同,相同部分可具体参阅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导音内壁111包括第一内壁112,第二内壁113以及第三内壁114,第三内壁114连接于第一内壁112和第二内壁113之间,第一内壁112和第二内壁113相对设置。安装槽120b包括设于第一内壁112上的第一安装槽121、设于第二内壁113上的第二安装槽122以及设于第三内壁114上的第三安装槽123,其中第一安装槽121、第二安装槽122以及第三安装槽123均连通。
相应的,防尘件200b的结构参阅图9,防尘件200b为大致的矩形板,防尘件200b的固定部220b沿过滤部210b的边缘设置,固定部220b包括第一固定部221、第二固定部222以及第三固定部223,在安装时,第一固定部221嵌入第一内壁112的第一安装槽121,第二固定部222嵌入第二内壁113的第二安装槽122,第三固定部223嵌入第三内壁114的第三安装槽123。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防尘件200b在加工时,滤孔230通过冲压或注塑等方式进行加工,加工时最外侧的滤孔230与边缘仍有一定距离(即第一固定部221、第二固定部222和第三固定部223),此时通过将第一固定部221、第二固定部222和第三固定部223嵌入安装槽120b内,使得防尘件200b的过滤部210b完全处于导音槽110的截面范围内,即:使得导音槽110的截面范围内的滤孔230所占比表面积增大,更利于声音从滤孔230通过,尽可能的减少声音在与防尘件200b的碰撞过程中损失能量。既保证防尘效果,也避免声音能量损耗,提高收音效果。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c,该壳体组件100c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0a的区别在于:导音槽封板240c并未完全封闭导音槽110,使得导音槽110的靠近第二端105的部分露出,并用于与麦克风进行导通。相同部分参阅第一实施例即可。
具体的,参阅图10,该壳体组件100c包括中框103,中框103包括边框101和装设件102,装设件102上开设有装配槽124,其中导音槽110形成于装配槽124内。导音槽封板240c沿导音槽11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导音槽110的长度,当导音槽封板240c嵌入装配槽124时,导音槽110的对应第二端105的一部分露出,并用于与麦克风导通,这样导音槽封板240c上不必开设导音孔,节省加工工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音槽110露出的部分可用泡棉密封,并在泡棉上开孔与麦克风导通。此时还可以在导音槽110露出的部分设置内层防尘网以进一步防尘。
本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100c,同样能实现防尘功能,防止尘埃落入麦克风内。同时相比于第一实施例,导音槽封板240c的结构更为简单,易于加工。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组件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防尘件20d与导音槽110的连接结构不同,相同部分参阅第一实施例即可。
具体地,参阅图11和图12,防尘件20d具有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第一侧面201与第一内壁112相对,第二侧面202与第二内壁113相对,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设有第一卡合部251,第一卡合部251由多个凹孔构成,多个凹孔间隔设置。第一内壁112和第二内壁113设有第二卡合部124,第二卡合部124由弹性凸点制成,弹性凸点与凹孔相配合。装配时,第一卡合部251与第二卡合部124配合连接,即弹性凸点一一对应的嵌入凹孔内形成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251和第二卡合部124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例如:在第一侧面201设置多根防滑纹作为第一卡合部251,在第一内壁112设置多根防滑槽作为第二卡合部124。
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装配时,只需将第一卡合部251与第二卡合部124对准装入即可,操作更为简便。
在其他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侧面201和第二侧面202开槽作为第一卡合部251,在导音内壁111上设置凸块或其他结构作为第二卡合部252,通过第一卡合部251和第二卡合部252配合连接实现固定。
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组件100e,与第一实施例相比,结构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导音槽110不沿直线延伸,而在导音槽110延伸过程中形成变向,相同部分可参阅第二实施例。
参阅图13,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防尘组件20e的结构,防尘组件20e包括导音槽封板240e以及防尘件200e,其中,防尘件200e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中的防尘件200b的结构相同。导音槽封板240包括第一部分242和第二部分243,其中第一部分242是平直的且与第二部分243连接,第二部分243相对于第一部分242弯折,第一部分242和第二部分243共面设置并均可与中框103的内表面贴合。装配时,第一部分242与导音槽110的靠近第一端104的部分对应,第二部分243与导音槽110的靠近第二端105的部分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的导音槽110采用弯折式设计,这种设置方式使得麦克风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空间大小进行调整,使用不同的装配需求,使壳体组件100e的适用性更强。具体的,导音槽110包括连通的第一导音槽1101以及第二导音槽1102,第一导音槽1101沿收音孔115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二导音槽1102相对第一导音槽1101弯折,其中第一部分242覆盖第一导音槽1101,第二部分243覆盖第二导音槽1102,防尘件200e连接于第一部分242并位于导音槽110的第一导音槽1101。相对于将防尘件200e设置于导音槽110的第二导音槽1102,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防止尘埃受防尘件200e的阻挡后,积在导音槽110的弯折部分,不易从导音槽110经进音孔115脱出,影响麦克风的长时间使用。
第六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以移动终端为例,参阅图14,该电子设备10包括:麦克风300、PCB310、泡棉320以及壳体组件,此外还包括显示屏、摄像头、处理器(图均未示出)等其他组件,其中显示屏、摄像头、处理器等其他组件的结构、连接关系并不属于本申请的核心,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现有技术即可实现,在此不做赘述。
请继续参阅图14,壳体组件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壳体组件100e的结构完全相同,相关结构可具体参阅第二实施例。
其中,壳体组件100e包括中框103和防尘组件20e,中框103包括边框101和装设件102,中框103内设置有导音槽110,防尘组件20b包括导音槽封板240以及防尘件200e,导音槽封板240覆盖导音槽110形成导音通道106,导音通道106从外表面向中框103内连续延伸,并在第二端105与麦克风导通。具体地,在装配时,在装设件102的表面铺设泡棉320覆盖导音槽封板240。泡棉320设置通孔321并用于与麦克风300的收音模块对应连通。进一步的,在泡棉320和导音槽110之间铺设有防尘网并覆盖通孔321。为了更好的固定导音槽封板240以及泡棉320,装设件102的表面形成装配槽124,用于安装导音槽封板240、泡棉320和内层防尘网330。
麦克风300具有收音模块(图未示),并整体固定设置于PCB 310上,PCB 310为板状结构,其上设置有连通孔311,泡棉320的形状与PCB310大致相同,为平面板式结构,泡棉320上设置有通孔321。内层防尘网330为多孔的网状结构,可以由纤维、塑料、金属等材质构成,其主要用于对进入麦克风300的通道进行二次防尘,防止细小的尘埃进入麦克风300内对麦克风300造成损伤。因此其形状与收音模块的进音孔匹配即可,本实施例中,内层防尘网330的形状与泡棉320的形状大致相同。
装配时,泡棉320以及PCB 310依次层叠设置于装配槽124内,泡棉320对导音槽110的开口形成密封,连通孔311、通孔321的位置与收音模块的进音孔的位置重合对应,并与导音槽110的靠近第二端105的部分连通,当声音从收音孔115进入导音通道106内后,经防尘组件20e上的滤孔230向第二端105传播,并通过导音孔241、通孔321、连通孔311进入麦克风300中,完成收音。在此过程中,外界的尘埃进入导音槽110内后,被防尘组件20e阻挡过滤,即使尘埃透过滤孔230,也会被防尘网阻挡,并且由于通孔321、连通孔311以及收音模块的进音孔的轴线方向与导音槽110的延伸方向呈大致的垂直关系,即使尘埃从滤孔230透过,在其运动到第二端105时,会与导音内壁111碰撞减速,失去进一步透过防尘网进入麦克风300的动力。
本实施例中的导音槽110、防尘组件20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请参阅第五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公开的壳体组件均可以应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除可以是手机外,也可以是平板电脑、PC、智能手表等其他移动终端或者其他的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通过直接在导音槽110内设置防尘组件20e,且导音通道106连续延伸,不需要再设置额外的部件用于设置防尘组件20可以使得中框103的外表面可以直接外露作为移动终端的装饰面,为移动终端实现轻薄化提供了可能性。
本申请实施所指移动终端可以是平板电脑等各种手持设备。作为在本文中使用的“通信终端”(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以及/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框,所述中框具有内表面,所述内表面设有导音槽;
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防尘件以及导音槽封板,所述防尘件连接于所述导音槽封板,所述导音槽封板与所述内表面贴合并覆盖所述导音槽形成导音通道,所述防尘件设置于所述导音通道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具有外表面,所述导音槽朝向所述外表面延伸并贯穿所述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还设有安装部,所述防尘件包括过滤部以及与所述过滤部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固定部配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位于所述导音槽中的导音内壁,所述安装部包括设于所述导音内壁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连通所述导音槽并贯通所述内表面,所述固定部嵌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内壁包括第一内壁,第二内壁以及第三内壁,所述第三内壁连接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之间,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中的至少一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相对所述过滤部弯折,所述安装部设于所述导音内壁,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导音内壁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一内壁相对,所述第二侧面与第二内壁相对,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内壁和所述第二内壁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配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槽封板覆盖所述导音槽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槽封板设有导音孔,所述导音孔贯穿导音槽封板并与导音槽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槽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防尘件至所述第一端的距离小于所述防尘件至所述第二端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槽封板和所述内表面之间通过粘胶层粘结。
12.根据权利要求2-11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音槽封板为塑胶封板。
13.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具有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过滤部的朝向所述外表面的表面设置有防静电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具有与所述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所述导音通道贯穿所述外表面形成收音孔,所述导音槽包括连通的第一导音槽以及第二导音槽,所述第一导音槽沿所述收音孔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音槽相对所述第一导音槽弯折,所述防尘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音槽。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麦克风以及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所述麦克风装设于所述中框内,所述麦克风的收音模块与所述导音通道连通。
CN201821127849.5U 2018-07-16 2018-07-16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445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7849.5U CN208445627U (zh) 2018-07-16 2018-07-16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7849.5U CN208445627U (zh) 2018-07-16 2018-07-16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45627U true CN208445627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86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7849.5U Active CN208445627U (zh) 2018-07-16 2018-07-16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456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0302A (zh) * 2019-08-28 2019-11-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
CN111885183A (zh) * 2020-07-28 2020-11-0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介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0302A (zh) * 2019-08-28 2019-11-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
CN111885183A (zh) * 2020-07-28 2020-11-0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介质
CN111885183B (zh) * 2020-07-28 2023-04-07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家电设备、控制方法和计算机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53874B2 (en) Display cover and case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124348B2 (en) Mobile terminal having a microphone sound hole and speaker sound hole disposed on the same plane
EP2945397A1 (en) Speaker module for mobile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having duct radiation structure
US20040184632A1 (en) Acoustic transducer module
US20080298627A1 (en) Water resistant audio module
KR20080006594A (ko) 음향 변환기 모듈
CN108650345B (zh) 移动终端
US6975740B2 (en) Waterproof acoustic structure applicable in conjunction with speaker
CN109040385B (zh) 一种终端
CN111107212B (zh) 防尘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445627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965538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67990A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717165A (zh) 通信设备的显示器盖
CN210327650U (zh) 屏组件、中框和终端设备
US9877097B2 (en) Slim-tunnel wind port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139680B (zh) 电子设备
CN107566930A (zh) 终端设备及其麦克风的声音传导组件、导音件
US10819835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7493530A (zh) 终端设备及其麦克风的声音传导组件、导音件
US20230199356A1 (en) Speaker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00034416A1 (en) Receiving structure for speaker
CN107396219B (zh) 终端设备及其麦克风的声音传导组件、导音件
CN219875987U (zh) Mic密封装配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7643638U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