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5574U - 状态指示模块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状态指示模块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5574U
CN210325574U CN201921655891.9U CN201921655891U CN210325574U CN 210325574 U CN210325574 U CN 210325574U CN 201921655891 U CN201921655891 U CN 201921655891U CN 210325574 U CN210325574 U CN 2103255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rod
microswitch
button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58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晓菁
刘振忠
周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Original Assignee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filed Critical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Priority to CN2019216558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55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55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5574U/zh
Priority to AU2020244486A priority patent/AU2020244486B2/en
Priority to EP20306130.4A priority patent/EP3799089B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066Auxiliary contac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00Orthogonal 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or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covered by H01H
    • H01H2300/018Application transfer; between utility and emergency power supp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状态指示模块,用于指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分合闸状态,包括:壳体,其可拆卸地组装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第一微动开关组件,其可拆卸地安装到壳体中,并且包括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的位置指示第一电源的分合闸状态;第二微动开关组件,其可拆卸地安装到壳体中,并且包括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位置指示第二电源的分合闸状态;以及传动组件,其可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并配置为将驱动杆的运动传递到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该状态指示模块便于安装及维修,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而且模块尺寸较小,安装接线方便,根据机构特性可用合闸触发或者分闸触发。

Description

状态指示模块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状态指示模块,还涉及包括该状态指示模块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ATSE)的指示器是与安全相关的功能块,它向使用者指示目前ATSE的触头分合闸状态,如第一电源合闸(S1on)或第二电源合闸(S2on)或不与电源1和电源2相接触的分闸位置(OFF)。指示器包括触头位置的机械指示和电气指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状态指示模块提供触头位置状态的电气指示,它的正确设计也是非常关键的。通常客户需要ATSE提供一个或多个状态指示模块信号以满足客户某些应用需求。
目前,有些状态指示模块把用于指示状态指示模块信号的微动开关放在ATSE产品内部然后用连接器作为接口,这种结构一般维修不便,没有可扩展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状态指示模块,用于指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分合闸状态。其中,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设置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中的彼此平行的第一上驱动杆、第一下驱动杆和第二上驱动杆、第二下驱动杆,当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分闸时,第一上驱动杆和第二下驱动杆位于驱动位置,第一下驱动杆和第二上驱动杆位于初始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上驱动杆和第一下驱动杆位于驱动位置,第二上驱动杆和第二下驱动杆位于初始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上驱动杆和第二下驱动杆位于驱动位置,第一上驱动杆和第一下驱动杆位于初始位置。其中,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包括:壳体,其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第一微动开关组件,其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第一微动开关按钮,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的位置指示所述第一电源的分合闸状态;第二微动开关组件,其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第二微动开关按钮,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位置指示所述第二电源的分合闸状态;以及传动组件,其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壳体,并配置为将驱动杆的运动传递到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微动开关设置在状态指示模块内,便于安装及维修,而且可以根据客户需要以可扩展的方式设置一个或几个状态指示模块,从而输出一个或多个状态指示模块信号,而且状态指示模块尺寸较小,安装接线方便,根据机构特性可用合闸触发或者分闸触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箱可以具有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位于触发位置。也就是说,该状态指示模块可以为合闸触发。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推杆,其在第一下驱动杆的平面上沿第一下驱动杆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一推杆的杆体向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第一摇杆,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一摇杆的杆体向外延伸的第一致动部,第一摇杆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推杆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一复位弹簧,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一摇杆上。其中,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下驱动杆向驱动位置运动,接触并驱动第一推杆进行直线运动,同时第一推杆上的第一突出部接触并驱动第一摇杆旋转,同时第一摇杆上的第一致动部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到触发位置;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一下驱动杆向初始位置运动,第一摇杆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通过第一突出部带动第一推杆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在其复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释放位置。并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推杆,其在第二上驱动杆的平面上沿第二上驱动杆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二推杆的杆体向上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第二摇杆,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二摇杆的杆体向外延伸的第二致动部,第二摇杆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推杆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复位弹簧,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二摇杆上。其中,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上驱动杆向驱动位置运动,接触并驱动第二推杆进行直线运动,同时第二推杆上的第二突出部接触并驱动第二摇杆旋转,同时第二摇杆上的第二致动部致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到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二上驱动杆向初始位置运动,第二摇杆在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通过第二突出部带动第二推杆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二微动开关按钮在其复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释放位置。根据该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简单可靠,可实现合闸触发,并且当串联多个状态指示模块时,上一个状态指示模块的推杆的运动可以传递到下一个状态指示模块的推杆。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位于释放位置。也就是说,该状态指示模块可以为分闸触发。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推杆,其在第二下驱动杆的平面上沿第二下驱动杆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一推杆的杆体向下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包括斜面;第一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斜面配合的斜面,使得第一推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一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还包括配置为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的第一致动部;以及第一复位弹簧,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一推杆上。其中,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二下驱动杆向驱动位置运动,接触并驱动第一推杆进行直线运动,通过第一突出部的斜面和第一滑动件的斜面的配合,推动第一滑动件向下滑动,第一滑动件的第一致动部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到触发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二下驱动杆向初始位置运动,第一推杆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以及第一滑动件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的复位力作用下分别回复到释放位置和初始位置。并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推杆,其在第一上驱动杆的平面上沿第一上驱动杆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一推杆的杆体向下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包括斜面;第二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斜面配合的斜面,使得第二推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二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还包括配置为致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第二致动部;以及第二复位弹簧,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二推杆上。其中,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一上驱动杆向驱动位置运动,接触并驱动第二推杆进行直线运动,通过第二突出部的斜面和第二滑动件的斜面的配合,推动第二滑动件向下滑动,第二滑动件的第二致动部致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到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一上驱动杆向初始位置运动,第二推杆在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以及第二滑动件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复位力作用下分别回复到释放位置和初始位置。根据该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简单可靠,可实现分闸触发,并且当串联多个状态指示模块时,上一个状态指示模块的推杆的运动可以传递到下一个状态指示模块的推杆。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包括卡勾,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包括对应的卡槽,所述状态指示模块通过卡勾和卡槽的配合而组装到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状态指示模块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组装简单快捷。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状态指示模块还包括与卡勾对应的卡槽,使得后一个状态指示模块能够组装到前一个状态指示模块,从而能够按用户需求将多个状态指示模块组装到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从而可以可靠地输出多个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分合闸信号。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组件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分别包括接线端子,配置为分别响应于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位置而通过接线输出表示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分合闸状态的信号。可以接线后再把第一微动开关组件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安装到状态指示模块的壳体中,便于接线和维修。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可彼此分离的基部和盖体,当基部和盖体分离时,接线后的第一微动开关组件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能够安装到壳体中。组装简单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包括: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以及附接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的一个或多个根据上述的状态指示模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
图1是示出从外部观察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括状态指示模块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的分解图。
图2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当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闸时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当第一电源合闸时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当第二电源合闸时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当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分闸时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当第一电源合闸时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当第二电源合闸时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以下通过描述示例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示出从外部观察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括状态指示模块100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一部分的分解图。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包括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本体200、以及附接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本体200的一个或多个状态指示模块100。
图2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参考图2,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包括设置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本体200中的彼此平行的第一上驱动杆201、第一下驱动杆202和第二上驱动杆203、第二下驱动杆204。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上和下是参考图2-9进行描述的,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正常使用使的上下方向正在相反,即与图1的上和下相反。参考图3和图7,当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分闸时,第一上驱动杆201和第二下驱动杆204位于驱动位置(图7所示),第一下驱动杆202和第二上驱动杆203位于初始位置(图3所示)。参考图4和图8,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上驱动杆201(图8所示)和第一下驱动杆202(图4所示)位于驱动位置,第二上驱动杆203(图4所示)和第二下驱动杆204(图8所示)位于初始位置。参考图5和图9,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上驱动杆203(图5所示)和第二下驱动杆204(图9所示)位于驱动位置,第一上驱动杆201(图9所示)和第一下驱动杆202(图5所示)位于初始位置。
返回参考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可以包括壳体110、第一微动开关组件120、第二微动开关组件130。其中,壳体110可以包括可彼此分离的基部111和盖体112,当基部111和盖体112分离时,第一微动开关组件120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130能够安装到基部111中或从基部111分离,也就是说,第一微动开关组件120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130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壳体110中。
参考图2,第一微动开关组件120包括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的位置指示所述第一电源的分合闸状态;第二微动开关组件130包括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的位置指示所述第二电源的分合闸状态。但是,根据状态指示模块100的具体结构的不同,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的释放位置和触发位置可以指示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不同分合闸状态。也就是说,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可以是合闸触发的,也可以是分闸触发的。具体实现的方式将在下文详细描述。
参考图2和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还可以包括传动组件,传动组件可以包括第一传动组件140和第二传动组件150。传动组件可移动地安装到壳体110,并配置为将驱动杆的运动传递到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
返回参考图1,第一微动开关组件120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130可以分别包括接线端子122和132,配置为分别响应于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的位置而通过接线输出表示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分合闸状态的信号。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以及接线端子均设置在第一微动开关组件120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130中,使得可以接线后再把第一微动开关组件120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130安装到状态指示模块100的壳体110中,便于接线和维修。
状态指示模块100可以包括卡勾113,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本体200包括对应的卡槽114,状态指示模块100通过卡勾113和卡槽114的配合而组装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本体200,组装简单快捷。状态指示模块100还包括与卡勾113对应的卡槽114,即与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本体200上的卡槽114相同的卡槽114,使得后一个状态指示模块100能够组装到前一个状态指示模块100,从而能够按用户需求将多个状态指示模块100组装到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本体200。此时,前一个状态指示模块100的推杆用于致动后一个状态指示模块100的推杆,从而将本体200中的驱动杆的运动逐步向后传递。每个状态指示模块100可以输出一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分合闸信息。
下面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具体结构。
<第一实施例>
图2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1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参考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第一传动组件140可以包括第一推杆141,其在第一下驱动杆202的平面上沿第一下驱动杆202的驱动方向延伸(可在图3-5中更清楚的看到),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110,包括从第一推杆141的杆体向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411。第一推杆141的邻近第一下驱动杆202的端部为弧形形状,从而第一下驱动杆202的直线形端部便于与第一推杆141的弧形端部接触,并将第一下驱动杆202的直线运动传递到第一推杆141,推动第一推杆141进行直线运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第一传动组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一摇杆142,第一摇杆142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110。第一摇杆142可以包括从第一摇杆142的杆体向外延伸的第一致动部1421,第一致动部1421配置为当第一摇杆142处于致动位置时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当第一摇杆142处于初始位置时释放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第一摇杆142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推杆141的延伸方向。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第一传动组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一复位弹簧143,其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一摇杆142上。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复位弹簧143为扭簧,配置为向第一摇杆142施加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弹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第二传动组件150的结构与第一传动组件140类似,包括:第二推杆151,其在第二上驱动杆203的平面上沿第二上驱动杆203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110,包括从第二推杆151的杆体向上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511;第二摇杆152,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110,包括从第二摇杆152的杆体向外延伸的第二致动部1521,第二摇杆152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推杆151的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复位弹簧153,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二摇杆152上。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3-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原理。
首先参考图3,此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分闸,因此第一上驱动杆201和第二下驱动杆204位于驱动位置,第一下驱动杆202和第二上驱动杆203位于初始位置。由于第一推杆141在第一下驱动杆202的平面上沿第一下驱动杆202的驱动方向延伸,即与第一下驱动杆202对齐,而第一下驱动杆202位于初始位置,因此第一推杆141未被推动而处于初始位置,从而第一摇杆142和其上的第一致动部1421也处于初始位置,使得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处于释放位置,输出第一电源分闸的信号。同理,由于第二推杆151在第二上驱动杆203的平面上沿第二上驱动杆203的驱动方向延伸,即与第二上驱动杆203对齐,而第二上驱动杆203位于初始位置,因此第二推杆151未被推动而处于初始位置,从而第二摇杆152和其上的第二致动部1521也处于初始位置,使得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处于释放位置,输出第二电源分闸的信号。
从图3参考到图4,此时第一电源从分闸变为合闸,因此第一下驱动杆202从初始位置运动到驱动位置。与此同时,第一下驱动杆202接触并驱动与第一下驱动杆202对齐的第一推杆141进行直线运动,第一推杆141上的第一突出部1411接触并驱动第一摇杆142旋转,第一摇杆142上的第一致动部1421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到触发位置,即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被压下,输出第一电源合闸的信号。此外,由于第二电源仍然分闸,第二上驱动杆203仍然处于初始位置,因此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未被致动,输出第二电源分闸的信号。
从图4参考到图5,此时第二电源从分闸变为合闸,因此第二上驱动杆203从初始位置运动到驱动位置。与此同时,第二上驱动杆203接触并驱动与第二上驱动杆203对齐的第二推杆151进行直线运动,第二推杆151上的第二突出部1511接触并驱动第二摇杆152旋转,第二摇杆152上的第二致动部1521致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到触发位置,即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被压下,输出第二电源合闸的信号。此外,由于第一电源从合闸变为分闸,第一下驱动杆202从驱动位置运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一摇杆142在第一复位弹簧143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通过第一突出部1411带动第一推杆141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被松开并在其复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释放位置,输出第一电源分闸的信号。
从图5返回参考到图3,第二电源从合闸变为分闸,第二上驱动杆203从驱动位置运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二摇杆152在第二复位弹簧153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通过第二突出部1511带动第二推杆151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被松开并在其复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释放位置,输出第二电源分闸的信号。此外,由于第一电源仍然分闸,第一下驱动杆202仍然处于初始位置,因此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未被致动,输出第一电源分闸的信号。
由于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位于触发位置,因此,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为合闸触发的形式。
<第二实施例>
图6是示出从下方观察的、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一部分以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参考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第一传动组件140可以包括第一推杆141,其在第二下驱动杆204的平面上沿第二下驱动杆204的驱动方向延伸(可在图7-9中更清楚的看到),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110。第一推杆141的邻近第一下驱动杆202的端部为弧形形状,从而第一下驱动杆202的直线形端部便于与第一推杆141的弧形端部接触,并将第一下驱动杆202的直线运动传递到第一推杆141,推动第一推杆141进行直线运动。第一推杆141包括从第一推杆141的杆体向下突出的第一突出部1411,第一突出部1411包括斜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第一传动组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一滑动件144,第一滑动件144在上下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110。第一滑动件144包括与第一推杆141的第一突出部1411的斜面配合的斜面,使得第一推杆14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一滑动件144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运动。第一滑动件144还包括配置为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的第一致动部14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第一传动组件140还可以包括第一复位弹簧143,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一推杆141上。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复位弹簧143为压缩弹簧,配置为向第一推杆141施加使其恢复到初始位置的弹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第二传动组件150的结构与第一传动组件140类似,包括:第二推杆151,其在第一上驱动杆201的平面上沿第一上驱动杆201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110,包括从第一推杆141的杆体向下突出的第二突出部1511,第二突出部1511包括斜面;第二滑动件154,在上下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110,包括与所述第二突出部1511的斜面配合的斜面,使得第二推杆15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二滑动件154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还包括配置为致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的第二致动部1521;以及第二复位弹簧153,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二推杆151上。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与第一实施例相比,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传动组件140和第二传动组件150的相对位置相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微动开关组件120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130的相对位置也相反。
下面参考图7-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原理。
首先参考图7,此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分闸,因此第一上驱动杆201和第二下驱动杆204位于驱动位置,第一下驱动杆202和第二上驱动杆203位于初始位置。由于第一推杆141在第二下驱动杆204的平面上沿第二下驱动杆204的驱动方向延伸,即与第二下驱动杆204对齐,而第二下驱动杆204位于驱动位置,因此第一推杆141被推动而处于致动位置,从而通过第一突出部1411的斜面和第一滑动件144的斜面的配合,第一滑动件144被第一推杆141推动而向下运动到致动位置,第一滑动件144的第一致动部1421也处于致动位置,使得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处于触发位置,输出第一电源分闸的信号。同理,由于第二推杆151在第一上驱动杆201的平面上沿第一上驱动杆201的驱动方向延伸,即与第一上驱动杆201对齐,而第一上驱动杆201位于致动位置,因此第二推杆151被推动而处于致动位置,从而第二突出部1511的斜面和第二滑动件154的斜面的配合,第二滑动件154被第二推杆151推动而向下运动到致动位置,第二滑动件154的第二致动部1521也处于致动位置,使得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处于触发位置,输出第二电源分闸的信号。
从图7参考到图8,此时第一电源从分闸变为合闸,第二下驱动杆204从驱动位置运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一推杆141在第一复位弹簧143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以及第一滑动件144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的复位力作用下分别回复到释放位置和初始位置,输出第一电源合闸的信号。此外,由于第二电源仍然分闸,第一上驱动杆201仍然处于驱动位置,因此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仍然被致动,处于触发位置,输出第二电源分闸的信号。
从图8参考到图9,此时第二电源从分闸变为合闸,第一上驱动杆201从驱动位置运动回到初始位置。第二推杆151在第二复位弹簧153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以及第二滑动件154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的复位力作用下分别回复到释放位置和初始位置,输出第二电源合闸的信号。此外,由于第一电源从合闸变为分闸,第二下驱动杆204从初始位置运动到驱动位置,第二下驱动杆204接触并驱动与第二下驱动杆204对齐的第一推杆141进行直线运动,从而通过第一突出部1411的斜面和第一滑动件144的斜面的配合,第一滑动件144被第一推杆141推动而向下运动到致动位置,第一滑动件144的第一致动部1421向下按压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到触发位置,输出第一电源分闸的信号。
从图9返回参考到图7,第二电源从合闸变为分闸,第一上驱动杆201从初始位置运动到驱动位置,第一上驱动杆201接触并驱动与第一上驱动杆201对齐的第二推杆151进行直线运动,从而通过第二突出部1511的斜面和第二滑动件154的斜面的配合,第二滑动件154被第二推杆151推动而向下运动到致动位置,第二滑动件154的第二致动部1521向下按压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到触发位置,输出第二电源分闸的信号。此外,由于第一电源仍然分闸,第二下驱动杆204仍然处于驱动位置,因此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仍然被致动,处于触发位置,输出第一电源分闸的信号。
由于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121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131位于释放位置,因此,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为分闸触发的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微动开关设置在状态指示模块100内,便于安装及维修,而且可以根据客户需要以可扩展的方式设置一个或几个状态指示模块100,从而输出一个或多个状态指示模块信号,而且状态指示模块100尺寸较小,安装接线方便,根据机构特性可用合闸触发或者分闸触发。
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状态指示模块100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各种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100 状态指示模块
110 壳体
111 基部
112 盖体
113 卡勾
114 卡槽
120 第一微动开关组件
121 第一微动开关按钮
122 接线端子
130 第二微动开关组件
131 第二微动开关按钮
132 接线端子
140 第一传动组件
141 第一推杆
1411 第一突出部
142 第一摇杆
1421 第一致动部
143 第一复位弹簧
144 第一滑动件
150 第二传动组件
151 第二推杆
1511 第二突出部
152 第二摇杆
1521 第二致动部
153 第二复位弹簧
154 第二滑动件
200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
201 第一上驱动杆
202 第一下驱动杆
203 第二上驱动杆
204 第二下驱动杆

Claims (10)

1.一种状态指示模块,用于指示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分合闸状态,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设置在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中的彼此平行的第一上驱动杆、第一下驱动杆和第二上驱动杆、第二下驱动杆,当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分闸时,第一上驱动杆和第二下驱动杆位于驱动位置,第一下驱动杆和第二上驱动杆位于初始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上驱动杆和第一下驱动杆位于驱动位置,第二上驱动杆和第二下驱动杆位于初始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上驱动杆和第二下驱动杆位于驱动位置,第一上驱动杆和第一下驱动杆位于初始位置,
其中,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包括:
壳体,其可拆卸地组装到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
第一微动开关组件,其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第一微动开关按钮,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的位置指示所述第一电源的分合闸状态;
第二微动开关组件,其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壳体中,并且包括第二微动开关按钮,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位置指示所述第二电源的分合闸状态;以及
传动组件,其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壳体,并配置为将驱动杆的运动传递到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位于触发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第一推杆,其在第一下驱动杆的平面上沿第一下驱动杆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一推杆的杆体向上突出的第一突出部;
第一摇杆,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一摇杆的杆体向外延伸的第一致动部,第一摇杆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一推杆的延伸方向,以及
第一复位弹簧,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一摇杆上,
其中,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下驱动杆向驱动位置运动,接触并驱动第一推杆进行直线运动,同时第一推杆上的第一突出部接触并驱动第一摇杆旋转,同时第一摇杆上的第一致动部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到触发位置;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一下驱动杆向初始位置运动,第一摇杆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通过第一突出部带动第一推杆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在其复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释放位置,
并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第二推杆,其在第二上驱动杆的平面上沿第二上驱动杆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二推杆的杆体向上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第二摇杆,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二摇杆的杆体向外延伸的第二致动部,第二摇杆的旋转轴线垂直于第二推杆的延伸方向;以及
第二复位弹簧,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二摇杆上,
其中,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上驱动杆向驱动位置运动,接触并驱动第二推杆进行直线运动,同时第二推杆上的第二突出部接触并驱动第二摇杆旋转,同时第二摇杆上的第二致动部致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到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二上驱动杆向初始位置运动,第二摇杆在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通过第二突出部带动第二推杆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二微动开关按钮在其复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释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其特征在于,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位于释放位置;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位于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位于释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第一推杆,其在第二下驱动杆的平面上沿第二下驱动杆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一推杆的杆体向下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包括斜面;
第一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斜面配合的斜面,使得第一推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一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还包括配置为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的第一致动部;以及
第一复位弹簧,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一推杆上,
其中,当第一电源分闸时,第二下驱动杆向驱动位置运动,接触并驱动第一推杆进行直线运动,通过第一突出部的斜面和第一滑动件的斜面的配合,推动第一滑动件向下滑动,第一滑动件的第一致动部致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到触发位置;当第一电源合闸时,第二下驱动杆向初始位置运动,第一推杆在第一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一微动开关按钮以及第一滑动件在第一微动开关按钮的复位力作用下分别回复到释放位置和初始位置,
并且,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第二推杆,其在第一上驱动杆的平面上沿第一上驱动杆的驱动方向延伸,在延伸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从第一推杆的杆体向下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包括斜面;
第二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安装到壳体,包括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斜面配合的斜面,使得第二推杆在其延伸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能够转换为第二滑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还包括配置为致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第二致动部;以及
第二复位弹簧,配置为将复位弹力作用在第二推杆上,
其中,当第二电源分闸时,第一上驱动杆向驱动位置运动,接触并驱动第二推杆进行直线运动,通过第二突出部的斜面和第二滑动件的斜面的配合,推动第二滑动件向下滑动,第二滑动件的第二致动部致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到触发位置;当第二电源合闸时,第一上驱动杆向初始位置运动,第二推杆在第二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第二微动开关按钮以及第二滑动件在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复位力作用下分别回复到释放位置和初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模块包括卡勾,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包括对应的卡槽,所述状态指示模块通过卡勾和卡槽的配合而组装到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模块还包括与卡勾对应的卡槽,使得后一个状态指示模块能够组装到前一个状态指示模块,从而能够按用户需求将多个状态指示模块组装到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组件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分别包括接线端子,配置为分别响应于第一微动开关按钮和第二微动开关按钮的位置而通过接线输出表示所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分合闸状态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可彼此分离的基部和盖体,当基部和盖体分离时,接线后的第一微动开关组件和第二微动开关组件能够安装到壳体中。
10.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以及
附接到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本体的一个或多个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状态指示模块。
CN201921655891.9U 2019-09-30 2019-09-30 状态指示模块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Active CN2103255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5891.9U CN210325574U (zh) 2019-09-30 2019-09-30 状态指示模块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AU2020244486A AU2020244486B2 (en) 2019-09-30 2020-09-30 State indicating module and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
EP20306130.4A EP3799089B1 (en) 2019-09-30 2020-09-30 State indicating module and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ing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5891.9U CN210325574U (zh) 2019-09-30 2019-09-30 状态指示模块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5574U true CN210325574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3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5891.9U Active CN210325574U (zh) 2019-09-30 2019-09-30 状态指示模块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799089B1 (zh)
CN (1) CN210325574U (zh)
AU (1) AU2020244486B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3936A (zh) * 2021-11-09 2022-04-29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一种旋转式、多角度解锁到位信号触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21678A (en) * 1976-01-19 1977-05-03 Automatic Switch Company Automatic transfer switch
CN106783284B (zh) * 2015-11-24 2018-12-21 施耐德电气工业公司 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06877854U (zh) * 2017-03-31 2018-01-12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08142045U (zh) * 2018-05-04 2018-11-23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双电源转换开关及其切换机构
CN209071158U (zh) * 2019-01-10 2019-07-05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的指示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244486B2 (en) 2022-03-10
EP3799089A1 (en) 2021-03-31
AU2020244486A1 (en) 2021-04-15
EP3799089B1 (en) 2023-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5937B2 (en) Dimmer switch
EP2023365A3 (en)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with contact on mechanism
US5701110A (en) Circuit breaker accessory module
US6456185B1 (en) Push-button switch with overload protection
US6552644B2 (en) Safety press-button switch
US6215378B1 (en) Circuit breaker with dual function test button remote from test circuit
US3676630A (en) Integrated lighted push button switch device
EP1643529B1 (en) Rocker switch with trip indication
CN210325574U (zh) 状态指示模块和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WO2001069632A3 (en) Auxiliary switch mounting configuration for use in a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US3109901A (en) Snap acting electrical switch
EP1296343B1 (en) Switch, in particular battery cutout switch for vehicles and the like
US6476337B2 (en) Auxiliary switch actuation arrangement
KR100461682B1 (ko) 슬라이더 작동 스위치
CN212659457U (zh) 开关组件及接线端子连接器
CN111161963B (zh) 用于紧急停止装置的带有安全附件解决方案的开关组件
US3045501A (en) Alternate action switch mechanism
JP2009134950A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付き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US6717085B2 (en) Press-button switch
JP2022019696A (ja) 双安定リレー用の機械的操作アセンブリ及び双安定リレーアセンブリ
US5253230A (en) Alarm clock with a switch button asembly
JP2814012B2 (ja) 電流制御用のスイツチ装置
GB1462691A (en) Circuit breaker
US7330091B2 (en) Electronic type protective relay
CN211629007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及信号反馈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