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21336U - 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21336U
CN210321336U CN201921343994.1U CN201921343994U CN210321336U CN 210321336 U CN210321336 U CN 210321336U CN 201921343994 U CN201921343994 U CN 201921343994U CN 210321336 U CN210321336 U CN 2103213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low
liquid
pip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4399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昱
刘慧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Liny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y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Liny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134399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213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21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2133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属于化工设备领域,用于化工换热,其包括设置于换热箱两端的低温储液箱、高温分布箱,其中低温储液箱分别与低温进液管和低温出液管连接,在低温储液箱上分布有若干低温内管、低温外管构成的换热管路,在高温分布箱的底部设置有高温分布板,高温分布板上分布有若干的高温分布孔;所述高温分布箱与高温储液箱连接,高温分布箱上分布有若干高温分支管,高温分支管位于低温内管内,在高温储液箱上设置有高温进液管,在换热箱的侧面顶部设置有高温出液管。鉴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能够实现换热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简化,降低结构复杂性,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液液换热器,以用于对化工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但是现有的液液换热器的结构多较为复杂,管道弯折回路较多,无论生产还是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较多的问题,成本也相应较高。
如何实现对液液换热器的结构进行简化,且能够提高液液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成为化工设备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其能够实现换热器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的简化,降低结构复杂性,提高换热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中所述的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包括低温进液管、低温出液管、高温进液管、高温出液管,低温进液管、低温出液管、高温进液管、高温出液管分列于换热箱的两端,所述低温进液管与低温储液箱连接,低温储液箱内设置有内管固定板,内管固定板位于低温储液箱的中部,低温出液管位于内管固定板下方的低温储液箱部位;在内管固定板上固定有低温内管进液管,低温内管进液管与低温内管贯通,低温内管与低温外管同轴设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低温内管的内部设置有高温分支管,高温分支管分布于高温分布箱内,高温分布箱与高温进液箱连接,高温进液箱上设置有与之贯通的高温进液管;所述换热箱的上设置有高温出液管。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低温储液箱、高温分布箱分列于换热箱的两端且与换热箱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高温分布箱的内部设置有高温分布板,高温分布板上分布有若干的高温分布孔。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高温分布孔为贯通高温分布板的圆形通孔。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高温进液箱与高温分布箱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密封圈,且在密封圈对应位置的高温进液箱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卡箍。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低温内管进液管的端面高于内管固定板的端面。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低温内管、低温外管的端面与低温储液箱的底面平齐。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低温内管进液管与低温外管、低温内管同轴设置,且低温内管进液管与低温外管、低温内管之间均留有间隙,低温内管的下端固定在低温外管的底部端面上,低温外管的顶部端面与低温储液箱的底面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能够在对液液换热器进行结构简化的同时,提高一定的换热效率和换热质量,保证热量的利用率,且减少了原有换热器的弯折回路结构,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和售后检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中低温储液箱及低温外管的分布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低温外管、低温内管与低温内管进液管、高温分支管的结构及位置示意图。
图中:1、低温进液管;2、低温储液箱;3、高温出液管;4、换热箱;5、高温分布箱;6、卡箍;7、高温进液箱;8、高温进液管;9、高温分布板;10、高温分布孔;11、高温分支管;12、低温外管;13、低温内管;14、低温内管进液管;15、内管固定板;16、低温出液管;1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位“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或技术方案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包括低温进液管1、低温出液管16、高温进液管8、高温出液管3,低温进液管1、低温出液管16、高温进液管8、高温出液管3分列于换热箱4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进液管1与低温储液箱2连接,低温储液箱2内设置有内管固定板15,内管固定板15位于低温储液箱2的中部,低温出液管16位于内管固定板15下方的低温储液箱2部位;在内管固定板15上固定有低温内管进液管14,低温内管进液管14与低温内管13贯通,低温内管13与低温外管12同轴设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低温内管13的内部设置有高温分支管11,高温分支管11分布于高温分布箱5内,高温分布箱5与高温进液箱7连接,高温进液箱7上设置有与之贯通的高温进液管8;所述换热箱4的上设置有高温出液管3;所述低温储液箱2、高温分布箱5分列于换热箱4的两端且与换热箱4固定连接;所述高温分布箱5的内部设置有高温分布板9,高温分布板9上分布有若干的高温分布孔10;所述高温分布孔10为贯通高温分布板9的圆形通孔;所述高温进液箱7与高温分布箱5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密封圈17,且在密封圈17对应位置的高温进液箱7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卡箍6;所述低温内管进液管14的端面高于内管固定板15的端面;所述低温内管13、低温外管12的端面与低温储液箱2的底面平齐;所述低温内管进液管14与低温外管12、低温内管13同轴设置,且低温内管进液管14与低温外管12、低温内管13之间均留有间隙,低温内管13的下端固定在低温外管12的底部端面上,低温外管12的顶部端面与低温储液箱2的底面固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申请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在本申请中,要实现液液换热功能,包括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为低温装置、高温装置以及用于两者交互的换热装置,下面结合附图1至4,对上述三种装置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原理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结合实施例1能够理解与实现上述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低温装置包括低温进液管1、低温储液箱2、低温出液管16,其中所述的低温进液管1位于低温储液箱2的上端面且与低温储液箱2垂直贯通,低温出液管2位于低温储液箱2的侧面。
在低温储液箱2的内部设置有内管固定板15,内管固定板15将低温储液箱2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低温进液管1进入的低温液体进入到低温储液箱2的上部分,并且通过固定在内管固定板15上的低温内管进液管14进入到低温内管进液管14中。如图2、图3所示,本申请中的低温内管进液管14的顶部端面是要高于内管固定板15的上端面的,也就是说,低温液体需要在内管固定板15的上端面累积到一定高度后才会通过低温内管进液管14的开口进入到其内部。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中所述的低温内管进液管14的内部设置有与之同轴的低温内管13,低温内管13与低温内管进液管14之间留有足够低温液体通过的间隙。在低温内管进液管14与低温外管12之间同轴设置,且低温外管12与低温内管进液管14之间同样理由足够低温液体通过的间隙。当低温液体从低温内管进液管14的开口进入后,会通过上述结构进入到低温外管12与低温内管进液管14之间的间隙,并且从低温外管12顶部的出口进入到内管固定板15分隔的低温储液箱2的下半部分。
本申请中所述的低温出液管16位于低温储液箱2的下半部分并与之贯通,低温液体能够通过低温出液管16流出。
上述段落介绍的是低温液体的流动过程及路径,下面的段落介绍高温液体流动的过程及路径。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高温进液管8位于高温进液箱7的底部端面上并且与高温进液箱7的底部端面垂直,高温液体经过高温进液管8进入到高温进液箱7中并且在高温进液箱7中汇集。
高温进液箱7与高温分布箱5连接,高温分布箱5的内部固定有高温分布板9,高温分布板9上分布有若干圆孔或多边形孔构成的高温分布孔10,高温分布孔10能够允许高温液体通过且能够减少因高温液体压力所造成的液体冲击,使得高温液体能够平缓的进入到高温分支管11中。
上述段落提及的高温分支管11为顶部开口、底部贯通且固定于高温分布箱5上端面的管体,高温分支管11位于低温内管13中,且高温分支管11的顶部端面与低温内管13的上端面之间留有至少10cm的间隙。高温分支管11能够将高温液体送入到低温内管13中,如图4所示,高温分支管11的外径小于低温内管13的内径,因此送入的高温液体会从高温分支管11侧面的间隙流出低温分布管13至高温分布箱5的上端面。
由于高温分布箱5的上端面与换热箱4的外壳之间固定连接,因此高温液体能够在换热箱4的内部汇集,直至从换热箱4侧面顶部的高温出液管3流出。
从上述段落可知,低温液体与高温液体是在换热箱4的内部完成换热的。具体来讲,在本申请中,所述的高温分支管11、低温外管12、低温内管13、低温内管进液管14均位于换热箱4的内部,且通过低温内管13与高温分支管11送入的高温液体进行接触、低温外管12与汇集在换热箱4内部的高温液体接触,实现热量由高温液体向低温液体的传递,从而实现换热。由于流速和上述管道之间间隙的存在,低温液体能够与较多的高温液体实现换热,从而加速低温液体的热量吸收,从而提高换热效率。高温液体的流动路径也说明其能够最大限度提高高温液体与低温液体的换热时间,从而提高换热质量。
为了保证高温进液箱7与高温分布箱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在本申请中采用了耐高温的密封圈17作为两者之间的密封连接件,且在高温进液箱7的外部设置有卡箍6进一步增加两者的连接稳定性。

Claims (8)

1.一种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包括低温进液管(1)、低温出液管(16)、高温进液管(8)、高温出液管(3),低温进液管(1)、低温出液管(16)、高温进液管(8)、高温出液管(3)分列于换热箱(4)的两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进液管(1)与低温储液箱(2)连接,低温储液箱(2)内设置有内管固定板(15),内管固定板(15)位于低温储液箱(2)的中部,低温出液管(16)位于内管固定板(15)下方的低温储液箱(2)部位;在内管固定板(15)上固定有低温内管进液管(14),低温内管进液管(14)与低温内管(13)贯通,低温内管(13)与低温外管(12)同轴设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低温内管(13)的内部设置有高温分支管(11),高温分支管(11)分布于高温分布箱(5)内,高温分布箱(5)与高温进液箱(7)连接,高温进液箱(7)上设置有与之贯通的高温进液管(8);所述换热箱(4)的上设置有高温出液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储液箱(2)、高温分布箱(5)分列于换热箱(4)的两端且与换热箱(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分布箱(5)的内部设置有高温分布板(9),高温分布板(9)上分布有若干的高温分布孔(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分布孔(10)为贯通高温分布板(9)的圆形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进液箱(7)与高温分布箱(5)的连接部位处设置有密封圈(17),且在密封圈(17)对应位置的高温进液箱(7)的外表面上安装有卡箍(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内管进液管(14)的端面高于内管固定板(15)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内管(13)、低温外管(12)的端面与低温储液箱(2)的底面平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用液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内管进液管(14)与低温外管(12)、低温内管(13)同轴设置,且低温内管进液管(14)与低温外管(12)、低温内管(13)之间均留有间隙,低温内管(13)的下端固定在低温外管(12)的底部端面上,低温外管(12)的顶部端面与低温储液箱(2)的底面固定。
CN201921343994.1U 2019-08-19 2019-08-19 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21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3994.1U CN210321336U (zh) 2019-08-19 2019-08-19 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43994.1U CN210321336U (zh) 2019-08-19 2019-08-19 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21336U true CN210321336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30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4399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321336U (zh) 2019-08-19 2019-08-19 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21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85877U (zh) 一种制氢系统中气液分离一体化装置
CN105953620A (zh)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CN210321336U (zh) 化工用液液换热器
CN201412818Y (zh) 一种硫酸装置低温位热回收的蒸汽发生器
CN203790598U (zh) 降膜式蒸发器
CN203798211U (zh) 石墨列管式吸收器
CN210193456U (zh) 一种从含氨废水中回收硫酸铵的系统
CN213202873U (zh) 一种低温乳化炸药复合油相的冷凝器
CN204535445U (zh) 一种蒸发冷凝器
CN102921829A (zh) 散热鳍片与热管的连接方法
CN210154144U (zh) 油冷贮液装置
CN205679099U (zh) 一种串联高效浮头式换热器
CN206724734U (zh) 一种高效快速冷凝器
CN104864733A (zh) 一种蒸氨塔塔顶壳管式冷凝器
CN220413551U (zh) 一种混合气冷却型氢氧发生器
CN206401427U (zh) 一种配酸系统
CN219181916U (zh) 一种数据中心背板式液冷系统节能控制装置
CN221051577U (zh) 一种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系统用的气体冷凝装置
CN204594296U (zh) 热交换管、热交换模块、热交换器
CN209819896U (zh) 锅炉换热组件
CN203772049U (zh) 一种蒸氨塔塔顶壳管式冷凝器
CN216005269U (zh) 一种用于核电厂锅炉的除氧器
CN203483904U (zh) 一种冷凝装置
CN201918244U (zh) 多回路换热器
US20220375634A1 (en) Main heat and waste heat integrated thermal exchanger for small nuclear rea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4

Termination date: 202008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