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8215U - 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 Google Patents

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8215U
CN210318215U CN201921040124.7U CN201921040124U CN210318215U CN 210318215 U CN210318215 U CN 210318215U CN 201921040124 U CN201921040124 U CN 201921040124U CN 210318215 U CN210318215 U CN 2103182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metal hard
oil
wall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401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单振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Aluminum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Aluminium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Aluminiu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401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82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82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82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甩油轴承座机构,用于承接辊子且两者可相对转动,包括轴承座,用于与所述辊子的一个游离端对接;注油组件,包括开设在轴承座上并用于将润滑油导引至所述辊子与所述轴承座结合处的注油孔;密封组件,包括多个金属硬密封件和软密封件,所述金属硬密封件沿所述辊子的周向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金属硬密封件的外壁与所述轴承座的内壁抵接,所述软密封件的内壁与所述辊子的外壁抵接、外壁与所述金属硬密封件内壁抵接。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采用金属硬密封和软密封相结合的复合式密封方式,有效防止润滑油甩出。

Description

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工业装配领域,具体的是一种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在轧机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位于中间处的道次,轧机的轧制速度快。轧机的辊子与轴承座之间连接,通常对辊子采用干油润滑,但是由于辊子的速度高的原因,润滑油易甩出轴承座,对辊子上作业的产品造成污染,从而影响后道工序的正常工作。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甩油轴承机构,其采用金属硬密封和软密封相结合的复合式密封方式,有效防止润滑油甩出。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甩油轴承座机构,用于承接辊子且两者可相对转动,包括:
轴承座,用于与所述辊子的一个游离端对接;
注油组件,包括开设在轴承座上并用于将润滑油导引至所述辊子与所述轴承座结合处的注油孔;
密封组件,包括多个金属硬密封件和软密封件,所述金属硬密封件沿所述辊子的周向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金属硬密封件的外壁与所述轴承座的内壁抵接,所述软密封件的内壁与所述辊子的外壁抵接、外壁与所述金属硬密封件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软密封件包括分别与所述辊子和金属硬密封件形状配合的聚氨酯软板。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硬密封件沿所述辊子的周向方向均布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金属硬密封件的端部之间能相互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硬密封件可采用铝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铝的厚度在1.7-2.3㎜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上开设有润滑油存储空腔,所述存储空腔用于与所述辊子与所述轴承座结合处连通以承接润滑油。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空腔包括溢流存储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注油孔的开口端和所述存储空腔的抽出端位于同于侧壁上,且所述注油孔的开口端位于所述所述存储空腔的抽出端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的外围靠近所述辊子的侧壁上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的用于覆盖所述轴承座的此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硬密封件和所述软密封件均与所述辊子同轴设置。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轴承座,能够对辊子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且能够保证所述辊子绕其自身轴线相对所述轴承座转动,保证所述辊子正常的轧制工序;
2、本申请通过设置的金属硬密封件和软密封件,金属硬密封件的设置,首先其具有较好的硬度,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形状不易变形,进而保证密封效果的高效性;通过软密封件的设置,由于其与辊子接触,通过软性材料的设置,一方面对所述辊子的摩擦性较小,延长所述辊子的使用寿命,也减小热量产生避免对润滑油的性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其与金属硬密封件的配合,采用复合式密封方式,能够间接保证其在工作中的相对稳定性,进而保证其密封效果较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辊子;2、轴承座;3、注油孔;4、金属硬密封件;5、软密封件;6、存储空腔;7、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防甩油轴承座2机构,用于承接辊子1且两者可相对转动,包括:轴承座2、注油组件和密封组件。其中,所述轴承座2用于与所述辊子1的一个游离端对接。所述注油组件包括开设在轴承座2上并用于将润滑油导引至所述辊子1与所述轴承座2结合处的注油孔3。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多个金属硬密封件4和软密封件5,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沿所述辊子1的周向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的外壁与所述轴承座2的内壁抵接,所述软密封件5的内壁与所述辊子1的外壁抵接、外壁与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内壁抵接。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所述轴承座2能够对辊子1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且能够保证所述辊子1绕其自身轴线相对所述轴承座2转动,保证所述辊子1正常的轧制工序。通过金属硬密封件4的设置,首先其具有较好的硬度,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形状不易变形,进而保证密封效果的高效性;通过软密封件5的设置,由于其与辊子1接触,通过软性材料的设置,一方面对所述辊子1的摩擦性较小,延长所述辊子1的使用寿命,也减小热量产生避免对润滑油的性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其与金属硬密封件4的配合,采用复合式密封方式,能够间接保证其在工作中的相对稳定性,进而保证其密封效果较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辊子1可选用于铝箔轧机的熨平辊,其整体呈圆柱状,且其两端部均对应设置有轴承座2机构。结合图可知,所述熨平辊水平设置,且其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熨平辊的端部与所述轴承座2内的轴承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软密封件5包括分别与所述辊子1和金属硬密封件4形状配合的聚氨酯软板。具体地,所述软密封件5整体呈圆环状且套设在所述熨平辊。优选地,所述聚氨酯软板的端部靠近所述熨平辊处能够与所述轴承的内圈侧壁抵接,以实现对轴承内润滑有的密封。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沿所述辊子1的周向方向均布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的端部之间能相互抵接。具体地,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包括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且所述第一弧形块和所述第二弧形块的端部能够抵接形成具有一密封环状结构以和所述软密封件5抵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块和第二弧形块远离所述熨平辊的外壁端部处能够与所述轴承的外圈抵接,以实现对轴承内润滑有的密封,进而配合所述软密封件5实现对轴承座2内的润滑油进行全密封。
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可采用铝材料制成,所述铝的厚度在1.7-2.3㎜之间。此处铝材的设置,一方面其具有预设要求的金属硬度,密封效果好且不易腐蚀;另一方面其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与轴承座2配合,例如便于实现铆接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2上开设有润滑油存储空腔6,所述存储空腔6用于与所述辊子1与所述轴承座2结合处连通以承接润滑油。优选地,所述存储空腔6包括溢流存储空腔6。此处所述的溢流存储空腔6用于收集所述轴承旋转后残留的液压油。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油孔3的开口端和所述存储空腔6的抽出端位于同于侧壁上,且所述注油孔3的开口端位于所述所述存储空腔6的抽出端的上方。通过注油孔3的设置,所述轴承座2可在不拆卸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注油孔3能够直接将液压油导引至所述轴承处,从而避免后续拆卸安装的劳动量,也避免后续拆卸安装后各结构配合的精准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座2的外围靠近所述辊子1的侧壁上设置有护罩7,所述护罩7的用于覆盖所述轴承座2的此侧壁。优选地,所述护罩7的形状与所述轴承座2的外侧壁形状相似,且在垂直于所述辊子1轴线的平面内,所述护罩7的截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轴承座2的外侧壁截面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和所述软密封件5均与所述辊子1同轴设置。上述的设置方式,配合并关于所述辊子1的轴线对称设置,一方面能够保证位于所述辊子1两侧的所述金属硬密封件4和所述软密封件5的部分各自的接触面积和受力近似,另一方面便于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防甩油轴承座机构,用于承接辊子且两者可相对转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轴承座,用于与所述辊子的一个游离端对接;
注油组件,包括开设在轴承座上并用于将润滑油导引至所述辊子与所述轴承座结合处的注油孔;
密封组件,包括多个金属硬密封件和软密封件,所述金属硬密封件沿所述辊子的周向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金属硬密封件的外壁与所述轴承座的内壁抵接,所述软密封件的内壁与所述辊子的外壁抵接、外壁与所述金属硬密封件内壁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密封件包括分别与所述辊子和金属硬密封件形状配合的聚氨酯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密封件沿所述辊子的周向方向均布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金属硬密封件的端部之间能相互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密封件可采用铝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的厚度在1.7-2.3㎜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开设有润滑油存储空腔,所述存储空腔用于与所述辊子与所述轴承座结合处连通以承接润滑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空腔包括溢流存储空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的开口端和所述存储空腔的抽出端位于同于侧壁上,且所述注油孔的开口端位于所述存储空腔的抽出端的上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的外围靠近所述辊子的侧壁上设置有护罩,所述护罩的用于覆盖所述轴承座的此侧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甩油轴承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密封件和所述软密封件均与所述辊子同轴设置。
CN201921040124.7U 2019-07-05 2019-07-05 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Active CN2103182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0124.7U CN210318215U (zh) 2019-07-05 2019-07-05 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40124.7U CN210318215U (zh) 2019-07-05 2019-07-05 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8215U true CN210318215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8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40124.7U Active CN210318215U (zh) 2019-07-05 2019-07-05 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82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73642B1 (en) Wind turbine generator with bearing system and seal
US8740462B2 (en) Seal assembly
CN210318215U (zh) 防甩油轴承座机构
US3480342A (en) Shaft journals
CN115822495A (zh) 一种用于井眼修整工具的密封液体润滑滚轮装置
CN102506065A (zh) 一种冲压外圈滚针轴承
CN205132375U (zh) 一种小方坯连铸机铸坯导向装置支撑辊
CN213206311U (zh) 一种具有润滑散热结构的轴承
CN211474346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油滑环
CN112739467A (zh) 一种轴承座组件、使用了轴承座组件的精轧机鼓形齿接轴和用于鼓形齿接轴的平衡装置
CN209990780U (zh) 一种设有密封结构的圆锥滚子轴承
CN202371003U (zh) 一种冲压外圈滚针轴承
CN207989563U (zh) 一种新型轧辊轴承内圈内径螺旋油槽
CN201228726Y (zh) 背衬轴承
CN216077985U (zh) 一种可充分润滑的轴承
CN201802759U (zh) 背衬轴承
CN216951278U (zh) 一种高密封防尘式滚动轴承
JP2020051448A (ja) 旋回軸受のシール構造および旋回軸受
EP4027029A1 (en) Bearing seat assembly
CN219159089U (zh) 一种水轮发电机组导轴承防油污装置
CN219692027U (zh) 一种集成轮毂单元
CN216478440U (zh) 一种螺旋弹簧轴承密封结构
CN215673209U (zh) 一种带油封结构的轴承
CN203836207U (zh) 一种台阶轴机械密封装置
CN218670237U (zh) 一种耐磨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Luyang Nijiabang Road 269, Zhoush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Aluminu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Luyang Nijiabang Road 269, Zhoush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ALUMINIU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