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3985U -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3985U
CN210313985U CN201921320097.9U CN201921320097U CN210313985U CN 210313985 U CN210313985 U CN 210313985U CN 201921320097 U CN201921320097 U CN 201921320097U CN 210313985 U CN210313985 U CN 210313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drying furnace
drying
furnace
heat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200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明
陈斌
邹献余
陈杨杨
夏坤
高岭
贺前锋
杨见博
王猛
汪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ongyuan Environment Energy S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ongyuan Environment Energy S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ongyuan Environment Energy S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ongyuan Environment Energy S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200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3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3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3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包括有上下分层设置的处理系统和供热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内包括有干化炉一、干化炉二和炭化炉,所述供热系统包括有二燃室和生物质燃烧器,所述炭化炉上连通有用于热气内循环的管路二,该管路二连通至管路一,且在管路二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内热气流速以及用于形成热气内循环的负压环境的风机组,所述炭化炉上设置有连通至供热系统的回路管,所述干化炉一和干化炉二的出料仓端口部连通有用于废气处理的除气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风机组产生管路内的负压环境,从而实现了热能的循环使用,在减小了废气排放量的同时也减小了能耗的损失,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化炭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干化炉以及炭化炉多采用分离式布局,无法整合于同一个系统内协同使用,同时在干化炉和炭化炉的运转过程中存在大量热能散失,由于无法实现一体式的整合,导致各个炉体所排出的热量无法合理共用,且排放废弃也无法得到合理处置,上述问题均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克服以上缺陷继续找寻一种使用效率更高的设备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包括有上下分层设置的处理系统和供热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内包括有干化炉一、干化炉二和炭化炉,所述供热系统包括有二燃室和生物质燃烧器;
所述干化炉一和干化炉二并排设置且在其各自的进料仓端口部连通有用于热气内循环的管路一,所述炭化炉上连通有用于热气内循环的管路二,该管路二连通至管路一,且在管路二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内热气流速以及用于形成热气内循环的负压环境的风机组;
所述供热系统连通至处理系统并分别对干化炉一、干化炉二和炭化炉独立供热;
所述炭化炉上设置有连通至供热系统的回路管;
所述干化炉一和干化炉二的出料仓端口部连通有用于废气处理的除气装置。
所述风机组的出气端口连接至管路二,进气端口连接至炭化炉的保温夹层。
所述回路管连接至二燃室内。
所述除气装置包括有分别连接至干化炉一、干化炉二的出料仓端口的除尘装置以及连通该除尘装置的喷淋塔。
所述供热系统设置有两组,一组用于连接干化炉一和干化炉二,另一组用于连接炭化炉并形成热气内循环管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干化炉与炭化炉集成于同一系统中,并通过风机组产生管路内的负压环境,从而实现了热能的循环使用,在减小了废气排放量的同时也减小了能耗的损失,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分层式的结构设计,将供热系统与处理系统上下结构分层,实现了单位面积内的最大利用率,节约了土地资源;
2:通过风机组的合理使用,使得整个管路内形成负压环境,从而达到热气内循环的作用;
3:双干化炉的设计可实现相互协同作用,既可以完成单个炉体的生产,也可同时进行,一旦干化炉其一发生故障,也可有替代炉体继续完成处理,保证了生产效率;
4:干化炉和炭化炉通过管路的循环实现了其热能的传递,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废气排放量;
4:循环管路内设置的风机组可实现对管路内的热气流速控制,进一步实现对炉体内温度的控制,简单实用且高效性;
5:回路管的设置进一步利用了炭化炉内残余的热量,通过供热系统的再吸收实现了热能的循环利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减少了生产成本;
6:通过喷淋塔和除尘装置对废气的吸收,有效的控制了废气的污染问题,做到零污染零排放的环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中:1处理系统、2供热系统、3干化炉一、31进料口一、32管路支线一、33管路支线二、34进料仓、35出料仓、4干化炉二、5炭化炉、51回路管、52出料口、53保温夹层、54进料端、6喷淋塔、61除尘装置、7风机组、71管路二、8物料转运装置、9进料口二、10二燃室、11生物质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包括有上下分层设置的处理系统1和供热系统2,通过分层设置可以有效的提高空间利用率,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作用,所述处理系统1内包括有干化炉一3、干化炉二4和炭化炉5,所述供热系统2包括有二燃室10和生物质燃烧器11。
所述干化炉一3和干化炉二4并排设置且在其各自的进料仓34端口部连通有用于热气内循环的管路一,该管路一包括有连接在干化炉一3上的管路支线一32和连接在干化炉二4上的管路支线二33,所述炭化炉5上连通有用于热气内循环的管路二71,该管路二71连通至管路一,且在管路二7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内热气流速以及用于形成管路内循环的负压环境的风机组7,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本申请的重点保护内容之一在于风机组7的设置可形成热气内循环的管路以及该管路的布置有效的起到了节约热能并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下面针对管路系统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并排设置的干化炉一3和干化炉二4的出料仓上部分别安装有管路支线一32和管路支线二33,该管路支线一32和管路支线二33汇集于一端后通过管路二71连接在风机组7的出风口,同时在风机组4的一侧设置有炭化炉5,炭化炉5套接的保温夹层53连通风机组7的进风口端,同时在炭化炉5的进料端54上设置有回路管51并连通至二燃室10内,需要重点说明的在于,当二燃室10对炭化炉5内供热时,炭化炉5和保温夹层53内的气压升高,与此同时,风机组7启动并使得炭化炉5内形成负压环境,同时炭化炉5内的热气通过回路管51持续不断的向二燃室10内回流,从而达到内循环的作用,由于风机组7的设置,且风机组7的速度可调节,这就使得炭化炉5内的热气循环速度达到可控作用,并最终使得风机组7的出风口处向干化炉一3和干化炉二4内的供热量可调,进一步实现供热控制的目的,传统的干化炉仅能通过二燃室10和生物质燃烧器11对其炉体供热,而本申请可通过炭化炉5以及二燃室10的内循环供热并实现其余热的供给,该种余热不但可用于炭化炉5本身的热量循环供给,同时可对干化炉一3和干化炉二4二次供给,且结合上述的供热系统结构不难发现,供热系统实现了闭环管路的设置,整个系统通过炭化炉5和二燃室10的内循环、余热向干化炉供给以及干化炉的废气排放,使得最终所形成的废气经干化炉的出料仓35汇总并通过除尘装置61和喷淋塔6收集,该种闭环的热气系统可明显降低废气的排放量,有效的提高装置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的,该种风机组7可连接用于控制其内部叶轮转速的控制器,其控制器一般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脉冲源等部件组成,通过预设的编程指令实现对叶轮转速的调整,该种技术手段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阐述说明。
进入干化炉一3和干化炉二4内热气用于其炉体内部的反应,同时排出的废气通过其出料仓35的上部连接除尘装置61排出,并结合除尘装置6的使用进一步起到对废气的吸收,有效的控制了废气的污染问题,做到零污染零排放的环境要求。本实施例所述的喷淋塔6和除尘装置61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装置,应用于本申请的控制系统中起到除尘以及对废气吸收的作用。
所述供热系统2连通至处理系统1并分别对干化炉一3、干化炉二4和炭化炉5独立供热,独立供热可进一步提高热量的优化供给。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下分层设置的处理系统和供热系统,所述处理系统内包括有干化炉一、干化炉二和炭化炉,所述供热系统包括有二燃室和生物质燃烧器;
所述干化炉一和干化炉二并排设置且在其各自的进料仓端口部连通有用于热气内循环的管路一,所述炭化炉上连通有用于热气内循环的管路二,该管路二连通至管路一,且在管路二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内热气流速以及用于形成热气内循环的负压环境的风机组;
所述供热系统连通至处理系统并分别对干化炉一、干化炉二和炭化炉独立供热;
所述炭化炉上设置有连通至供热系统的回路管;
所述干化炉一和干化炉二的出料仓端口部连通有用于废气处理的除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的出气端口连接至管路二,进气端口连接至炭化炉的保温夹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路管连接至二燃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气装置包括有分别连接至干化炉一、干化炉二的出料仓端口的除尘装置以及连通该除尘装置的喷淋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系统设置有两组,一组用于连接干化炉一和干化炉二,另一组用于连接炭化炉并形成热气内循环管路。
CN201921320097.9U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Active CN210313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0097.9U CN210313985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20097.9U CN210313985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3985U true CN210313985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2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20097.9U Active CN210313985U (zh) 2019-08-14 2019-08-14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39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775A (zh) * 2019-08-14 2019-10-18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CN114477709A (zh) * 2022-02-25 2022-05-13 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堵塞的重金属污泥炭化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42775A (zh) * 2019-08-14 2019-10-18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CN114477709A (zh) * 2022-02-25 2022-05-13 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堵塞的重金属污泥炭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87758B (zh) 一种高温焚烧低温催化废气处理利用系统
CN210313985U (zh)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CN102660447B (zh) 酿酒废料综合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方法
CN102219346A (zh) 一种利用余热产生高温循环空气的污泥烘干及处理系统
CN110567263A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源头控制及末端治理系统
CN110342775A (zh) 一种污泥干化炭化干化炉供热控制系统
CN107551754B (zh) 一种有机废气吸附装置的再生控制系统和再生控制方法
CN210718577U (zh) 一种烘干生产线及废气处理热回收系统
CN212390877U (zh) 一种纺织印染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07247834U (zh) 兰炭烘干系统
CN206247299U (zh) 一种无烟节能环保生物质锅炉
CN202109741U (zh) 一种利用余热产生高温循环空气的污泥烘干及处理系统
CN202158733U (zh) 真空炉
CN209484621U (zh) 一种废气燃烧蓄热模块化处理装置
CN203857273U (zh) 用于染整生产的蒸汽梯级供热系统
CN204085162U (zh) 一种蓄热式燃气加热炉装置
CN207881214U (zh) 有机热载体炉
CN111807364A (zh) 可移动小型化生物质连续蒸汽活化方法及活化机
CN207716938U (zh)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
CN106166779A (zh) 一种木材热改性处理设备
CN111792645A (zh) 可移动小型化生物质连续热裂解炭化活化的方法及一体机
CN106182282A (zh) 一种木材热改性处理方法
CN205603492U (zh) 一种玉米淀粉加工中管束干燥机顶部废热利用装置
CN220159629U (zh) 建筑石膏生产用尾气处理装置
CN212450656U (zh) 可移动小型化生物质连续蒸汽活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966, Qimen Road, Baohe District, Hefei, Anhui Province, 230009

Patentee after: ANHUI TONGYUAN ENVIRONMENT ENERGY SAV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856, Jinzhai South Road, Baohe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41

Patentee before: ANHUI TONGYUAN ENVIRONMENT ENERGY SAV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