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3129U -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3129U
CN210313129U CN201921232021.0U CN201921232021U CN210313129U CN 210313129 U CN210313129 U CN 210313129U CN 201921232021 U CN201921232021 U CN 201921232021U CN 210313129 U CN210313129 U CN 2103131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ast floor
floor slab
penetrating
barrel
buri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320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320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31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31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31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包括筒体、穿设杆及锚固件,筒体贯穿预制楼板,筒体包括预埋于预制楼板内的预埋部和连接于预埋部上端的凸出部,凸出部凸出预制楼板的上表面设置;穿设杆贯穿筒体两端的筒口,并与凸出部连接;锚固件预埋于预制楼板,并与预埋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预埋部和锚固件均预埋于预制楼板内,且锚固件与预埋部固定连接,则提高了筒体在预制楼板内的锚固强度。另外,筒体的预埋部上端连接有凸出预制楼板的上表面的凸出部,穿设杆贯穿筒体的两端的筒口并与凸出部进行连接,则通过吊具与穿设杆连接,以实现一次吊装多块预制楼板的效果。

Description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楼板吊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楼板通常采用塔吊车运输,目前的塔吊车的额定起重量均较大,但是由于现在的预制楼板通过设有桁架钢筋或者预埋吊钩,而使得塔吊车在吊装预制楼板时仍然单块吊装预制楼板,从而造成塔吊车的吊运率不高;或者现在的预制楼板内仅预埋有套筒,通过吊索与套筒两端连接以吊装多块预制楼板,但是仅将套筒预埋于预制楼板内时,套筒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较小,从而套筒的锚固强度较弱,套筒容易从预制楼板内脱出。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预制楼板吊装结构,旨在提高吊运效率,同时提高吊装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包括筒体、穿设杆及锚固件,所述筒体贯穿预制楼板,所述筒体包括预埋于预制楼板内的预埋部和连接于所述预埋部上端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预制楼板的上表面设置;所述穿设杆贯穿所述筒体两端的筒口,并与所述凸出部连接;所述锚固件预埋于所述预制楼板,并与所述预埋部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凸出部开设有贯穿所述凸出部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一穿设孔;所述穿设杆开设有贯穿所述穿设杆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穿设孔与所述第一穿设孔连通;所述预制楼板吊装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二穿设孔。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或者销钉。
可选地,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预制楼板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0mm。
可选地,所述锚固件为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贯穿所述预埋部相对的两侧,并伸出所述预埋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附加钢筋与预制楼板的主钢筋绑扎连接或者焊接;和/或,所述附加钢筋至少设置有两根。
可选地,所述附加钢筋伸出所述预埋部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150mm。
可选地,所述筒口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预制楼板的板面。
可选地,所述预制楼板的底面朝上方凹陷并形成有凹槽,所述筒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贴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3mm。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锚固件和筒体的预埋部预埋于预制楼板内,锚固件与筒体的预埋部固定连接,则使得锚固件提高了筒体在预制楼板内的锚固强度。另外,筒体的预埋部上端连接有凸出部,凸出部凸出预制楼板的上表面设置,且穿设杆贯穿筒体两端的筒口并与凸出部进行连接,以实现穿设杆与筒体的连接效果,如此便可提供穿设杆与筒体的连接空间,便于工人操作;从而便于吊索与穿设杆或筒体连接,以实现一次吊装多块串联连接在一起的预制楼板,提高了吊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在吊装预制楼板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预制楼板 200 筒体
210 凸出部 201 筒口
220 预埋部 300 穿设杆
400 连接件 500 附加钢筋
600 吊索 101 凹槽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楼板100吊装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该预制楼板100吊装结构包括筒体200、穿设杆300及锚固件500,筒体200贯穿预制楼板100,筒体200包括预埋于预制楼板100内的预埋部220和连接于预埋部220上端的凸出部210,凸出部210凸出预制楼板100的上表面设置;穿设杆300贯穿筒体200两端的筒口201,并与凸出部210连接;锚固件500预埋于预制楼板100并与预埋部220固定连接。
通过预埋部220和锚固件500均预埋于预制楼板100内,锚固件500与预埋部220固定连接,从而通过锚固件500提高了预埋部220在预制楼板100内的锚固强度,降低预埋部220从预制楼板100内脱出的可能性。具体地,该锚固件500可以为与筒体200连接的钢筋、与筒体200连接的钢板或者与筒体连接的角钢等。另外,筒体200还包括连接于预埋部220上端的凸出部210,由于凸出部210与预埋部220连接,则在上述预埋部220在预制楼板100内具有较好的锚固强度的基础上,凸出部210与预制楼板100也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筒体200两端分别具有贯穿凸出部210和预埋部220的筒口201,穿设杆300贯穿该筒口201,且与凸出部210连接,则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对预制楼板100进行吊装时,可首先通过穿设杆300与筒体200进行连接,具体地,通过穿设杆300与凸出部210连接,从而便于二者连接时具有一定的连接空间,便于用户对二者进行连接操作。
另外,穿设杆300贯穿筒体200两端的筒口201,则使得吊索600可与穿设杆300的上下两端均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吊索600与预制楼板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进行连接的效果,进而通过吊索600可将多块预制楼板100串联连接在一起进行吊装;或者,穿设杆300与筒体200通过连接件连接,吊索600与该连接件连接,以实现吊索600吊装预制楼板100的效果。
具体地,穿设杆300与凸出部210连接时可通过卡钩连接或者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例如,穿设杆300一端连接有弹性卡钩,凸出部210的侧壁开设有卡槽,卡钩卡入卡槽内,从而实现穿设杆300与凸出部210连接的效果。吊索600与穿设杆300连接的方式也可不作限定,例如吊索600与穿设杆300可通过螺纹连接,或者吊索600与穿设杆300可呈一体的结构等。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提及的“上”、“下”及“底”是相对于吊装过程中,背离地面的一侧为“上”,朝向地面的一侧为“下”或“底”。例如预埋部220的上端是指预埋部220背离地面的一端;预制楼板100的上表面是指预制楼板100背离地面的一侧;预制楼板100的底面是指预制楼板100朝向地面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楼板100面积较大的两个表面可以分别设定为预制楼板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定预制楼板100其他的两个相对的表面(此处不再包括面积较大的两个相对的表面)为预制楼板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锚固件500和筒体200的预埋部220预埋于预制楼板100内,锚固件500与筒体200固定连接,则使得锚固件500提高了筒体200在预制楼板100内的锚固强度。另外,筒体200的预埋部220上端连接有凸出部210,凸出部210凸出预制楼板100的上表面设置,穿设杆300贯穿筒体200两端的筒口201并与凸出部210进行连接,以实现穿设杆300与筒体200的连接效果,如此便可提供连接穿设杆300与筒体200的连接空间,便于工人操作;并且进一步地,吊索600可通过与穿设杆300的两端连接,以实现其与预制楼板100相对的两侧均连接的效果,进而可实现一次吊装多块串联连接在一起的预制楼板100,提高了吊装工具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筒口201的轴线垂直于预制楼板100的板面。
通过将筒口201的轴线垂直预制楼板100的板面设置,则使得穿设杆300垂直预制楼板100的板面设置,从而使得穿设杆300和筒体200的长度无需过长,减少了成本并使得装配过程较为方便;同时吊索600与穿设杆300连接时,吊索600也可与预制楼板100的板面垂直,从而增强了吊装过程中的预制楼板100的稳固性。
具体地,如图2或图3所示,为了实现穿设杆300与凸出部210的侧壁连接的效果,本实施例中,凸出部210开设有贯穿凸出部210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一穿设孔(图中未示出);穿设杆300开设有贯穿穿设杆300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二穿设孔(图中未示出),第二穿设孔与第一穿设孔连通;预制楼板吊装结构还包括连接件400,连接件400穿设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
通过将连接件400穿设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第一穿设孔和第二穿设孔分别开设于凸出部210的侧壁和穿设杆300的侧壁,则该连接件400对穿设杆300在上下方向进行限位,避免穿设杆300在吊装过程中脱离筒体200。具体地,该连接件400可以为螺栓或者销钉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穿设杆300靠近上端的侧壁可凸设有连接环,连接环抵持于凸出部210的上端面,并与凸出部210的上端面连接(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等方式),以实现穿设杆300与凸出部210连接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工人在将穿设杆300与筒体200的凸出部210连接时具有足够的连接空间,定义凸出部210凸出预制楼板100的上表面的高度为H1,H1≥20mm。
如此设置,则一方面便于工人操作,另一方面还可保证凸出部210与穿设杆300连接后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锚固件500为附加钢筋,附加钢筋贯穿预埋部220相对的两侧壁,并伸出预埋部220设置。
具体地,预埋部220开设有贯穿预埋部220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三穿设孔(图中未示出);第三穿设孔的内径与附加钢筋的外径适配设置;附加钢筋贯穿第三穿设孔。通过将第三穿设孔的内径与附加钢筋的外径适配设置,附加钢筋贯穿第三穿设孔,则使得附加钢筋与筒体200在上下方向具有较好的相互限位效果。
进一步地,附加钢筋500与预制楼板100的主钢筋绑扎连接或者焊接。如此设置,则可使得使得附加钢筋500在预埋于预制楼板100的过程中更加稳固,且在吊装预制楼板100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增强附加钢筋500在预制楼板100内的锚固强度,进而提高了筒体200在预制楼板100内的锚固强度,从而减少在吊装过程中筒体200从预制楼板100内脱出以使预制楼板100掉落的情况。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筒体200与预制楼板100连接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附加钢筋500可至少设置有两根。
如图3所示,基于上述附加钢筋500伸出筒体200的方案,为了进一步保证附加钢筋500的强度及附加钢筋500与主钢筋连接的连接空间,本实施例中,附加钢筋500伸出筒体200的长度为L,L≥150mm。例如,附加钢筋500伸出筒体200的长度可以为150mm、mm、250mm、300mm等,可以理解的是,附加钢筋500越长,其越能增强对筒体200的锚固力。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预制楼板100的底面朝上方凹陷并形成有凹槽101,筒体200的下表面与凹槽101的底面贴合设置。
通过将筒体200的下表面与凹槽101的底面贴合设置,则可避免筒体200的下表面凸出预制楼板100的底面,从而有利于对预制楼板100进行后续的砂浆的抹平效果,并可增强筒体200与预制楼板100的附着力。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较好的砂浆抹平效果,定义凹槽101的深度为H2,H2≥3mm。例如凹槽101的深度可以为3mm、4mm或者5mm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贯穿预制楼板,所述筒体包括预埋于预制楼板内的预埋部和连接于所述预埋部上端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预制楼板的上表面设置;
穿设杆,所述穿设杆贯穿所述筒体两端的筒口,并与所述凸出部连接;
锚固件,所述锚固件预埋于所述预制楼板,并与所述预埋部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开设有贯穿所述凸出部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一穿设孔;所述穿设杆开设有贯穿所述穿设杆相对的两侧壁的第二穿设孔,所述第二穿设孔与所述第一穿设孔连通;所述预制楼板吊装结构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设所述第一穿设孔和所述第二穿设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或者销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预制楼板的上表面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0mm。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件为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贯穿所述预埋部相对的两侧壁,并伸出所述预埋部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钢筋与预制楼板的主钢筋绑扎连接或者焊接;和/或,所述附加钢筋至少设置有两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钢筋伸出所述预埋部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150mm。
8.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口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预制楼板的板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的底面朝上方凹陷并形成有凹槽,所述筒体的下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贴合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预制楼板吊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或者等于3mm。
CN201921232021.0U 2019-07-31 2019-07-31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Active CN2103131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2021.0U CN210313129U (zh) 2019-07-31 2019-07-31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32021.0U CN210313129U (zh) 2019-07-31 2019-07-31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3129U true CN210313129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27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32021.0U Active CN210313129U (zh) 2019-07-31 2019-07-31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31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2488A (zh) * 2020-05-29 2020-07-31 抚州玉茗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全预制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2488A (zh) * 2020-05-29 2020-07-31 抚州玉茗远大建筑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全预制楼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13129U (zh)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CN210313110U (zh) 吊装结构
CN210827998U (zh) 一种地下车库双t板
CN210313130U (zh) 预制楼板吊装结构
CN216615806U (zh) 一种成孔灌注桩
CN211813046U (zh) 一种π型钢混组合桥梁钢梁的吊装装置
CN21533052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墙体
CN212670961U (zh) 一种便于稳定吊装的预制楼板
CN210482997U (zh) 一种四联u卡
CN209907909U (zh) 一种型钢悬挑梁下撑装置
CN211949530U (zh) 一种爬架用吊点桁架
CN215857714U (zh) 一种吊筋重复使用装置
CN214614730U (zh) 一种建筑施工剪力墙t型水平连接结构
CN211338533U (zh) 一种吊装劈腿板
CN212387549U (zh) 一种新型三角式扁担梁
CN215716412U (zh) 一种预制网肋板固定结构
CN218879192U (zh) 一种预应力叠合楼板限位固定板
CN212712345U (zh) 一种t梁钢筋整体吊装装置
CN210828000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楼板
CN212292483U (zh) 一种新型可调节的梁式吊具
CN213268452U (zh) 一种ppvc空间模块c型钢连接件
CN212806550U (zh) 一种刚玉耐火预制件
CN214739124U (zh) 一种可靠高强度预制叠合板
CN212715617U (zh) 高强度墙体结构
CN214531877U (zh)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施工用建筑模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No. 3 (Residence Declaration)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