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8060U -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8060U
CN210298060U CN201921203938.8U CN201921203938U CN210298060U CN 210298060 U CN210298060 U CN 210298060U CN 201921203938 U CN201921203938 U CN 201921203938U CN 210298060 U CN210298060 U CN 2102980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iron
iron
voice coil
magnetic circuit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039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Ultrasonic A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Ultrasonic A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Ultrasonic A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Ultrasonic A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039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80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80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80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包括音圈、华司、磁铁和U铁件,所述U铁件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音圈、华司和磁铁位于容纳腔中;所述音圈环绕设置在华司和磁铁的外侧,且所述音圈与华司和磁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U铁件包括第一U铁和第二U铁,所述第一U铁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U铁套接在第二U铁的外侧,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散热腔。这种自冷式磁路系统,通过优化U铁结构,使其在内部形成散热腔,并通过开设的通孔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以及增大U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散热,达到磁路快速自冷的效果,有效解决扬声器内部磁隙温度过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器散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电声换能器,扬声器的声输出效率通常都低于2%,这是因为输入电能有90%都转换成扬声器音圈的焦耳热。这些热量会让音圈的温度急剧上升,同时加热了扬声器的整个磁路系统。
现有的扬声器磁路系统中,U铁内部形成容纳腔,并在容纳腔设置有磁铁和华司,同时将音圈套设在磁铁和华司的外部。在扬声器工作时,振动系统振动压缩空气,气流由音圈与磁铁以及华司的间隙进入容纳腔,然后从音圈与U铁的间隙中被带出,从而进行散热。但是由于音圈与U铁的间隙太小,不利于空气的流动,导致热转换速度慢,散热能力差,从而限制了扬声器的耐承受功率和使用寿命。
为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扬声器磁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气流交换和散热功能,以降低扬声器的整体温度,确保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通过优化U铁结构,使其在内部形成散热腔,并通过开设的通孔与外界进行气流交换,以及增大U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散热,达到磁路快速自冷的效果,有效解决扬声器内部磁隙温度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包括音圈、华司、磁铁和U铁件,所述U铁件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音圈、华司和磁铁位于容纳腔中;所述音圈环绕设置在华司和磁铁的外侧,且所述音圈与华司和磁铁之间存在间隙,所述U铁件包括第一U铁和第二U铁,所述第一U铁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U铁套接在第二U铁的外侧,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散热腔;所述音圈、华司、磁铁和U铁件形成一气流通道:气流由音圈与华司和磁铁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之后经过第一U铁与第二U铁的间隙进入散热腔,并通过第二U铁的通孔散发到外界。
在该磁路系统中,在U铁件的第一U铁中,开设了通孔,同时第一U铁与第二U铁形成了散热腔,这样U铁与外部的空气接触面大,散热也相对增大;同时,由于散热腔与通孔的共同作用下,磁路的气流通道增加,磁路透气量增大,可带走磁路中的热量,达到磁路快速自冷的效果。
该磁路系统在原有散热的气流通道基础,还具有一气流通道:气流先由音圈与华司和磁铁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与音圈、华司和磁铁充分接触后,吸收热量,之后经过第一U铁与第二U铁的间隙进入散热腔,并通过第二U铁的通孔散发到外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U铁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垂直部,所述第二U铁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垂直部;所述第一垂直部和第二垂直部均为环状结构,且第一垂直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垂直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垂直部抵接于第一水平部。
第一垂直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垂直部的直径,确保第一U铁和第二U铁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其间隙形成散热腔,透过通孔与外界空气件气流的热交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孔开设于第一垂直部上。
通孔可以设置在第一垂直部上,可以是侧面上,或者是第一垂直部与第二水平部相接处,通孔的开设可有效增加散热通道,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水平部在与第二垂直部的相接处开设有槽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垂直部在底部设置有缺口。
第一水平部上方的槽体,以及第二垂直部的缺口,互相配合,有利于热气流从第二U铁的内部及时散发到散热腔中,进而散发到外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水平部从第二垂直部的上方向外侧延伸,并与第一垂直部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根据散热需求以及外形的设计需要,通孔可以设置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其排布方式也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基于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冷式磁路系统,开设有通孔的第一U铁与第二U铁间形成散热腔,有效增加气流通道,并快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同时,增大U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散热,达到磁路快速自冷的效果,有效解决扬声器内部磁隙温度过高导致退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爆炸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气流通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热量散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爆炸分解图,图2和图3则分别给出了本实施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侧视图和剖视图,结合参考图1~图3,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包括音圈1、华司2、磁铁3和U铁件4。作为扬声器的热源,音圈1环绕设置在华司2和磁铁的外侧,在工作过程中,音圈由于振动产生热量。U铁件4为分体式的组件结构,其包括第一U铁41和第二U铁42,且第一U铁41套接在第二U铁42的外侧;在第二U铁42的内部则形成了U铁件4的容纳腔43,音圈1、华司2和磁铁3均位于容纳腔43中,具体为,磁铁3位于容纳腔43的上方,而华司2又叠加在磁铁3的上方。
由图3可知,在音圈1的内侧,其与华司2和磁铁3之间存在间隙;而在音圈1的外侧,其与第二U铁42之间也存在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U铁41是开设有通孔411的,而且由于第一U铁41是非紧密地与第二U铁42套接在一起,二者之间存在间隙,该间隙则为散热腔44。具体来说,是音圈产生的热量通过气流的带动,从间隙中进入U铁的容纳腔43,并进一步进入散热腔44;由于第一U铁41开设了通孔411,第一U铁41与第二U铁42形成的散热腔44的气流将通过通孔411散发到外界,这样U铁件与外部的空气接触面大,散热也相对增大。关于热量散发的气流通道,下文将会进一步介绍。
请进一步参考图1和图3,第一U铁41包括第一水平部412和第一垂直部413,第一U铁41具有碗状或杯状结构,其截面为U形。而第二U铁42则包括第二水平部421和第二垂直部422。
在第一U铁41中,第一水平部412为底面,环状的第一垂直部413位于第一水平部412的上方;第一垂直部413与第一水平部41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通过粘接或其他连接方式使二者固定在一起。
在第二U铁42中,第二水平部421从第二垂直部422的上方向外侧延伸,即第二水平部421为顶面,环状的第二垂直部422位于第二水平部421的下方;同样地,第二水平部421与第二垂直部42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通过粘接或其他连接方式使二者固定在一起。
关于第一U铁41与第二U铁42的连接结构,首先,由图1可知第一垂直部413的直径是大于第二垂直部422的直径,这样第一U铁41才套设在第二U铁42的外部,使二者的间隙形成散热腔44,确保留有足够的散热空间,透过通孔411与外界空气件气流的热交换。
在通孔411的设置上,本实施例的通孔411是设置在第一垂直部413上,即第一U铁41的侧面上的圆形通孔,以及第一垂直部与第二水平部相接处的半圆形通孔。根据散热的需求以及外形的设计需要,通孔还可以设置为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图形等其他形状,其排布方式也可根据需求进行设置。
在第一U铁与第二U铁套接后,第二垂直部422抵接于第一水平部412的上方,第二水平部421则盖在第一垂直部413上方。
进一步地,为了气流的顺利流动,第一水平部412在与第二垂直部422的相接处开设有槽体414;与此同时,第二垂直部在底部设置有缺口423。
这样,第一水平部412上方的槽体414,以及第二垂直部422的缺口423互相配合,有利于热气流从第二U铁42的内部散发到散热腔44中,进而散发到外界。
在本实施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中,通过设置散热腔44与通孔411,使磁路的气流通道增加,进而磁路透气量增大,可带走磁路中的热量,达到磁路快速自冷的效果。
实施例2
图4为给出了本实施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气流通道示意图,由图4可知,在扬声器工作工程中,振动系统带动音圈1作上下往复运动并压缩空气形成气流,音圈产生热量,同时,在音圈1与华司2和磁铁3之间的间隙中,气流由A处进入磁路系统,之后分别分为三路气流通道交换到外界,具体是:
(1)进入容纳腔43,然后从音圈1与第二U铁42之间的间隙B处散发出去;
(2)进入容纳腔43,经过第二垂直部422的缺口423,以及第一水平部412的槽体414进入散热腔44,最后从第一垂直部413与第二水平部421相接处的半圆形通孔,即C处散发出去;
(3)进入容纳腔43,经过第二垂直部422的缺口423,以及第一水平部412的槽体414进入散热腔44,最后从第一垂直部413侧面上的圆形通孔,即D处散发出去。
即,(2)和(3)为本自冷式磁路系统特有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由音圈、华司、磁铁和U铁件形成,总体来说,气流由音圈与华司和磁铁之间的间隙A进入容纳腔43,之后经过第一U铁与第二U铁的间隙(缺口423和槽体414)进入散热腔44,并通过第二U铁的通孔(半圆形通孔C和圆形通孔D)散发到外界。
图5给出了本实施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的热量散发示意图,由图5可知,扬声器内部产生的热量最后传导到第一U铁41和第二U铁42上,一方面在侧面M处,热量通过第二水平部、第一垂直部以及通孔散发;另一方面在N处,热量通过第一水平部将热量散发出去。由于开设了通孔,第一U铁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面积增大,更有利于热量散发。
综上,在本实施例的自冷式磁路系统中,开设有通孔的第一U铁与第二U铁间形成散热腔,有效增加气流通道,并快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同时,增大U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好地进行散热,达到磁路快速自冷的效果,有效解决扬声器内部磁隙温度过高导致退磁的问题。
以上内容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包括音圈、华司、磁铁和U铁件,所述U铁件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音圈、华司和磁铁位于容纳腔中;所述音圈环绕设置在华司和磁铁的外侧,且所述音圈与华司和磁铁之间存在间隙,其特征在于,
所述U铁件包括第一U铁和第二U铁,所述第一U铁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U铁套接在第二U铁的外侧,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并形成散热腔;
所述音圈、华司、磁铁和U铁件形成一气流通道:气流由音圈与华司和磁铁之间的间隙进入容纳腔,之后经过第一U铁与第二U铁的间隙进入散热腔,并通过第二U铁的通孔散发到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冷式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铁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第一垂直部,所述第二U铁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第二垂直部;所述第一垂直部和第二垂直部均为环状结构,且第一垂直部的直径大于第二垂直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垂直部抵接于第一水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冷式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开设于第一垂直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冷式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部在与第二垂直部的相接处开设有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冷式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垂直部在底部设置有缺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冷式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部从第二垂直部的上方向外侧延伸,并与第一垂直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自冷式磁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半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多边形。
CN201921203938.8U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Active CN2102980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3938.8U CN210298060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03938.8U CN210298060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8060U true CN210298060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1050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03938.8U Active CN210298060U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80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186A (zh) * 2020-11-25 2021-01-19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186A (zh) * 2020-11-25 2021-01-19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909015A (en) Self-cooled loudspeaker
JP6200118B1 (ja) スピーカモジュール
CN104902358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06100427U (zh) 扬声器单体
US20030081808A1 (en) Loudspeaker having cooling system
WO2004017677A3 (en) Subwoofer
CN105263091B (zh) 扬声器模组
CN101321410A (zh) 扬声器
US7634101B2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loudspeaker having internal heat sink and vented top plate
US11937061B2 (en) Audio transducer with forced ventilation of motor and method
CN108616795A (zh) 一种主动制冷的扬声器
CN210298060U (zh)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CN1319412C (zh) 扬声器系统及其冷却装置
CN208079387U (zh) 一种高强磁铝铁硼中音喇叭
CN205081965U (zh) 扬声器模组
US20210029460A1 (en) Speaker box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2312290A (zh) 一种自冷式磁路系统
CN215809178U (zh) 一种空调控制器外壳散热结构
CN209330391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盆架及全频扬声器
CN210327973U (zh) 一种磁路系统
JP6930056B2 (ja) 自己冷却ラウドスピーカ
CN205830009U (zh) 磁路系统以及扬声器
CN207802361U (zh) 一种扬声器
CN107994277B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预充均衡装置
CN210605601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