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2315U - 电致发热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电致发热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2315U
CN210292315U CN201921314139.8U CN201921314139U CN210292315U CN 210292315 U CN210292315 U CN 210292315U CN 201921314139 U CN201921314139 U CN 201921314139U CN 210292315 U CN210292315 U CN 2102923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ixing seat
fan
assembly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41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曰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adfa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141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23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23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23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致发热取暖器,包括壳体、发热组件、风扇组件及伸缩管组件,壳体内设置有暖腔,暖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与外壳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一空腔,内壳上设置有通孔,空腔通过通孔与暖腔连通,外壳上设置有穿孔;发热组件设置于空腔内,在通电后发热,发热组件对应通孔设置;风扇组件设置于空腔内,对应通孔设置,发热组件设置于风扇组件与内壳之间;伸缩管组件对应通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于内壳,伸缩管组件至少包括伸缩管,伸缩管内设置有气道,当伸缩管固定于内壳上时,风扇组件及发热组件对应气道的一端设置,以将热气流吹入气道内。电致发热取暖器供暖效果好,且能够实现多功能化。

Description

电致发热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活取暖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致发热取暖器。
背景技术
电加热器常用于向房间和办公室提供热。这样的加热器通常包括薄板金属壳体,在所述壳体中设置的加热元件将电力转换为热,然后热可以通过自然对流被转移到环境空气中。为了最大化加热作用,适当的引导从加热器装置产生的热通常是重要的。于是,已经以各种形式来制造电加热器。
一种已知类型的电加热器为护壁板式加热器,这样的加热器包括细长的壳体,意图在使用时被水平地安置于墙和地板的接合处。另一种已知类型的电加热器具有安装在支撑腿上的相对高的、直立的壳体。被加热的空气可以通过基本上遍及所述直立的壳体的正面而形成的空气出口流出。
在一些变体的设计中,所述直立的壳体还可以在顶部设置有开口以增加热流出的路径。在工作期间,可以相应地通过所述多个开口放热以温暖周围空间。沿多个路径放热的能力可以允许以较快的方式温暖封闭空间(例如房间),但是当仅期望局部加热工作时,这可能不适合。例如,坐在室外的使用者也许仅需要来自前方的局部加热。在这种情况下,浪费的热可以通过设于电加热器上的不用的放热路径而散逸,使用起来较为浪费电能。
CN207674563U专利提供了一种移动取暖器,通过将发热结构设置在外套内,并使外套在相邻发热结构的间隙除可以折叠,从而使移动取暖器可以折叠成多种形状,使热量在折叠形状的空间内局部聚集,通过空气对人体进行供暖。该专利虽然能够实现小范围内的加热供暖,相较传统的电致加热器也更为节能,然而,仍然存在热量散溢的问题,同时加热部件设置在外套内,由于隔着内层布料,热量传递效率不高,取暖效果与耗能相比难以令人满意。
综上,传统的取暖设备供暖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取暖设备供暖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电致发热取暖器。
一种电致发热取暖器,包括壳体、发热组件、风扇组件及伸缩管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暖腔,所述暖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并通过所述开口和外界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一空腔,所述内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暖腔连通,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穿孔与外界连通;
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在通电后发热,所述发热组件对应所述通孔设置,并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组件散发的热量通过所述通孔扩散进所述暖腔内;
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内壳之间;
所述伸缩管组件对应所述通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伸缩管组件至少包括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内设置有气道,当所述伸缩管固定于所述内壳上时,所述风扇组件及所述发热组件对应气道的一端设置,以将热气流吹入气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及风扇固定座,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风扇固定座上,并通过所述风扇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发热组件;
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电致发热片及发热片固定座,所述电致发热片设置于所述发热片固定座上,所述发热片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着所述风扇与所述通孔的连线方向贯穿所述风扇固定座,所述发热片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沿着所述风扇与所述通孔的连线方向贯穿所述发热片固定座,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通槽连通于所述通孔,共同形成一气流传导通道,所述电致发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气流传导通道的一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固定座、过滤棉及过滤网支架,所述过滤网固定座对应所述通孔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过滤网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所述过滤棉设置于所述过滤网支架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发热片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具有透过孔,所述透过孔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过滤网固定座,并连通所述气流传导通道及所述暖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管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当所述伸缩管固定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时,所述气流传导通道连通于所述气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管组件还包括伸缩管固定座,所述伸缩管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管固定座,所述伸缩管固定座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
所述伸缩管固定座包括导风部及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设置于所述导风部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伸缩管,所述导风部的远离所述固定卡环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所述导风部设置有导风口,当所述导风部固定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时,所述导风口连通于所述透过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管组件还包括活动卡环,所述活动卡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卡环,当所述活动卡环固定于所述固定卡环时,所述伸缩管固定于所述活动卡环与所述固定卡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于所述伸缩管的远离所述固定卡环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环时,所述伸缩管被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管组件还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导风部上;
还包括铁网及铁网固定座,所述铁网固定于所述铁网固定座上,所述铁网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所述磁铁对应所述铁网设置,以使所述导风部与所述铁网磁吸附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上设置有一平凹部,所述平凹部由所述内壳向所述暖腔内延伸形成,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平凹部上,所述发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平凹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提手盖,所述提手盖对应所述穿孔设置,并盖合于所述穿孔,所述提手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预设的缝隙。
上述电致发热取暖器,通过将发热组件设置于内壳、外壳之间的空腔内,并在内壳上开设通孔,从而,发热组件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通孔向暖腔扩散,人体部位放置于暖腔内时,即可通过空气对人体进行供暖。同时,在外壳上设置穿孔,并设置风扇组件,由于发热组件对应通孔设置,风扇将发热组件散发的热量吹入到暖腔内,大大提升供暖的效果,同时直接在壳体内开设暖腔的方式,减少了热量的溢散,进一步提升了供暖效果。
进一步,通过设置伸缩管组件,可以将发热组件的热量通过伸缩管导出来,伸缩管伸入鞋子内、被窝内时,可以实现暖鞋、暖被窝的作用,实现了电致发热取暖器的多功能化。特别的,在暖被窝时,由于电致发热取暖器位于被窝外部,不会由于温度过高发生用电危险,安全性较传统的电热毯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的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的另一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的又一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的又一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的伸缩管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的伸缩管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图4至图6,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电致发热取暖器10的结构示意图,电致发热取暖器10包括壳体110及发热组件120,壳体110内设置有暖腔110a,暖腔110a具有至少一个开口110b,并通过开口110b和外界连通,人体部位(如脚部)可以穿过开口110b放入暖腔110a内,发热组件120设置于壳体110内,并在通电后发热,将热量散发到暖腔110a内。
请参阅图2,壳体110可以包括内壳111和外壳113,内壳111与外壳113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空腔110c,内壳111上设置有通孔111a,空腔110c通过通孔111a与暖腔110a连通,发热组件120设置于空腔110c内,对应通孔111a设置,并与内壳111、外壳113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发热组件120散发的热量通过通孔111a扩散到暖腔110a内。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内壳111上设置有一平凹部1112,平凹部1112可以由内壳111向暖腔110a延伸形成,由此,内壳111与外壳113在平凹部1112对应的位置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通孔111a设置于平凹部1112上,发热组件120固定于平凹部1112。
为了使暖腔110a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内壳111、外壳113中的至少一个由隔热材质制成。例如,外壳113可以由隔热材质制成,内壳111可以有导热材质制成,由此,发热组件120扩散到空腔110c内的热量可以通过内壳111渗透到暖腔110a。或者,内壳111和外壳113均由隔热材质制成。
请参阅图2、图4和图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外壳113上还可以设置有穿孔113a,空腔110c通过穿孔113a与外界连通,电致发热取暖器10还可以包括风扇组件130,风扇组件130设置于空腔110c内,对应通孔111a设置,发热组件120设置于风扇组件130与内壳111之间。通过设置风扇组件130,并使风扇组件130对应发热组件120及通孔111a组件设置,由于风扇组件130处于发热组件120的背离通孔111a的一侧,因而,风扇组件130在工作时,将发热组件120散发的热量吹入到暖腔110a内,增加了发热组件120扩散到暖腔110a内的热量的扩散效率及扩散效果,取暖效果更佳。
风扇组件130至少包括风扇131,风扇131固定于外壳113或者发热组件120上,从而使得风扇131工作时将发热组件120的热量吹入到暖腔110a内。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风扇131固定于发热组件120上。具体的,风扇组件130还可以包括风扇固定座133,风扇131固定于风扇固定座133上,并通过风扇固定座133固定连接于发热组件120。通过设置风扇固定座133,一方面,增加了风扇131与发热组件120的距离,使得风扇131吹出的气流能够带动较大体积的气流进入到暖腔110a内,提高取暖性能,另一方面,也便于风扇131的固定。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穿孔113a、风扇组件130、通孔111a大体处于同一直线上。
请参阅图3,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提手盖140,提手盖140对应穿孔113a设置,并盖合于穿孔113a,提手盖140固定连接于外壳113,且与外壳113之间具有预设的缝隙。由此,一方面,可以防止灰尘落入到空腔110c内,另一方面,由不会影响风扇131的工作时的气流带动。具体的,提手盖140可以通过螺丝与外壳113固定,或者通过磁吸附的方式吸附于外壳113上。
请参阅图4和图6,发热组件120可以包括电致发热片121及发热片固定座123,电致发热片121设置于发热片固定座123上,发热片固定座123固定连接于内壳111、外壳113中的至少一个,由此,电致发热片121被固定。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发热片固定座123固定连接于内壳111,从而使发热组件120固定在内壳111上,风扇组件130固定连接于发热片固定座123,电致发热片121设置于风扇组件130与发热片固定座123之间。
请参阅图6,在具体的实施例中,风扇固定座133上设置有第一通槽133a,第一通槽133a沿着风扇131与通孔111a的连线方向贯穿风扇固定座133,发热片固定座123上设置有第二通槽123a,第二通槽123a沿着风扇131与通孔111a的连线方向贯穿发热片固定座123,第一通槽133a、第二通槽123a连通于通孔111a,共同形成一气流传导通道,电致发热片121设置于第二通槽123a内,风扇131设置于气流传导通道的一端。由此,风扇131在工作时,吹动的气流沿着气流传导通道,直接将电致发热片121的热量吹入到暖腔110a内,极大的避免了热量扩散到空腔110c内。可以理解,风扇固定座133的第一通槽133a的侧壁、发热片固定座123的第二通槽123a的侧壁均密封设置,以避免气流的扩散。
请参阅图5和图6,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过滤组件150,过滤组件150包括过滤网固定座151、过滤棉153及过滤网支架155,过滤网固定座151对应通孔111a设置,并固定连接于内壳111,过滤网支架155固定连接于过滤网固定座151,过滤棉153设置于过滤网支架155与过滤网固定座151之间。例如,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过滤组件150设置于通孔111a内。
可以理解,气流传导通道与暖腔110a之间不设置过滤棉153,以避免过滤棉153阻止热气流通过。
过滤棉153通常具有较大的面积,而电致发热片121及发热片固定座123的体积通常较小,因此,发热组件120可以固定于过滤组件150上。例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过滤网固定座151上对应发热组件120设置有安装部1511,发热片固定座123固定于安装部1511上,安装部1511具有透过孔151a,透过孔151a在厚度方向贯穿过滤网固定座151,并连通气流传导通道及暖腔110a。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安装部1511及透过孔151a均呈喇叭状,以利于气流传导通道内的热气流进入到暖腔110a内。
过滤网支架155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过滤网支架155分别设置透过孔151a的两侧,过滤棉153也对应设置两个,分别对应两个过滤网支架155设置,两个过滤网支架155将两个过滤棉153固定于过滤网固定座151上。由此,透过孔151a的位置没有设置过滤棉153,不会阻挡热量透过过滤组件150。
请参阅图5,图7和图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伸缩管组件160,伸缩管组件160对应通孔111a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于内壳111,伸缩管组件160至少包括伸缩管161,伸缩管161内设置有气道,当伸缩管161固定于内壳111上时,风扇组件130及发热组件120对应气道的一端设置,以将热气流吹入气道内。在图5示的实施例中,伸缩管组件160可拆卸的连接于过滤网固定座151,当伸缩管161固定于过滤网固定座151时,气流传导通道连通于气道。通过设置伸缩管组件160,可以将发热组件120散发的热量经气流传导通道吹入气道内,从而通过伸缩管161将热气流导出来,当伸缩管161的另一端通入鞋子内时,可以实现暖鞋,通过被窝时,可以实现暖被窝的作用,实现了电致发热取暖器10的多功能用途。
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管组件160还包括伸缩管固定座162,伸缩管161固定连接于伸缩管固定座162,伸缩管固定座162可拆卸的连接于过滤网固定座151。由此,即实现了伸缩管组件160的可拆卸固定。
伸缩管固定座162包括导风部1621及固定卡环1623,固定卡环1623设置于导风部1621的一端,用于固定伸缩管161,导风部1621的远离固定卡环16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滤网固定座151,导风部1621设置有导风口162a,当导风部1621固定于过滤网固定座151时,导风口162a连通于透过孔151a,从而,热气流能够从透过孔151a及导风口162a进入到伸缩管161内。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导风部1621呈喇叭状,以利于将透过孔151a内的热气流导入到伸缩管161内。可以理解,导风口162a的靠近透过孔151a的一端的横截面积大于透过孔151a的靠近导风口162a的一端的横截面积,以利于将热气流完全导入伸缩管161内。
伸缩管组件160还可以包括活动卡环163,活动卡环163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固定卡环1623,当活动卡环163固定于固定卡环1623时,伸缩管161固定于活动卡环163与固定卡环1623之间。例如,活动卡环163与固定卡环1623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实现可拆卸的固定。
请参阅图5,图7和图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伸缩管组件160还可以包括第一固定环164和第二固定环165,第一固定环164、第二固定环165设置于伸缩管161的远离固定卡环1623的一端,第一固定环164与第二固定环165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固定环164固定于第二固定环165时,伸缩管161被第一固定环164和第二固定环165固定。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环164和第二固定环165,可以将伸缩管161固定于预设位置,以避免在暖鞋或暖被窝时由于伸缩管161收缩导致失效。
请参阅图5,图7和图8,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伸缩管组件160还可以包括磁铁166,磁铁166设置于导风部1621上,电致发热取暖器10还包括铁网170及铁网固定座180,铁网170固定于铁网固定座180上,铁网固定座180固定连接于过滤网固定座151,磁铁166对应铁网170设置,以使导风部1621与铁网170磁吸附固定。由此,在装配伸缩管组件160时,可以先利用磁铁166和铁网170的吸附作用固定,再将伸缩管组件160与过滤网固定座151固定,方便了伸缩管组件160的装配。
可以理解,为了增强次吸附力,铁网170可以贴近过滤网固定座151设置,例如,将发热组件120设置于过滤网固定座151上,发热组件120通过铁网固定座180固定连接于过滤网固定座151。
可以理解,电致发热取暖器10,还包括控制电路及与控制电路配套的相关按键开关,现有的控制发热器工作的电路即可以满足本申请各实施例的电致发热取暖器10的电致发热片121的驱动需求。
上述电致发热取暖器10,通过将发热组件120设置于内壳111、外壳113之间的空腔110c内,并在内壳111上开设通孔111a,从而,发热组件120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通孔111a向暖腔110a扩散,人体部位放置于暖腔110a内时,即可通过空气对人体进行供暖。同时,在外壳113上设置穿孔113a,并设置风扇组件130,由于发热组件120对应通孔111a设置,风扇131将发热组件120散发的热量吹入到暖腔110a内,大大提升供暖的效果。同时直接在壳体110内开设暖腔110a的方式,减少了热量的溢散,进一步提升了供暖效果。
进一步,通过设置伸缩管组件160,可以将发热组件120的热量通过伸缩管161导出来,伸缩管161伸入鞋子内、被窝内时,可以实现暖鞋、暖被窝的作用,实现了电致发热取暖器10的多功能化。特别的,在暖被窝时,由于电致发热取暖器10位于被窝外部,不会由于温度过高发生用电危险,安全性较传统的电热毯大大提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发热组件、风扇组件及伸缩管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暖腔,所述暖腔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并通过所述开口和外界连通;
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合围形成一空腔,所述内壳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暖腔连通,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穿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穿孔与外界连通;
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在通电后发热,所述发热组件对应所述通孔设置,并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所述发热组件散发的热量通过所述通孔扩散进所述暖腔内;
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内壳之间;
所述伸缩管组件对应所述通孔设置,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伸缩管组件至少包括伸缩管,所述伸缩管内设置有气道,当所述伸缩管固定于所述内壳上时,所述风扇组件及所述发热组件对应气道的一端设置,以将热气流吹入气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及风扇固定座,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风扇固定座上,并通过所述风扇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发热组件;
所述发热组件包括电致发热片及发热片固定座,所述电致发热片设置于所述发热片固定座上,所述发热片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沿着所述风扇与所述通孔的连线方向贯穿所述风扇固定座,所述发热片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沿着所述风扇与所述通孔的连线方向贯穿所述发热片固定座,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通槽连通于所述通孔,共同形成一气流传导通道,所述电致发热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通槽内,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气流传导通道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网固定座、过滤棉及过滤网支架,所述过滤网固定座对应所述通孔设置,并固定连接于所述内壳,所述过滤网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所述过滤棉设置于所述过滤网支架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上对应所述发热组件设置有安装部,所述发热片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具有透过孔,所述透过孔在厚度方向贯穿所述过滤网固定座,并连通所述气流传导通道及所述暖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组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当所述伸缩管固定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时,所述气流传导通道连通于所述气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组件还包括伸缩管固定座,所述伸缩管固定连接于所述伸缩管固定座,所述伸缩管固定座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
所述伸缩管固定座包括导风部及固定卡环,所述固定卡环设置于所述导风部的一端,用于固定所述伸缩管,所述导风部的远离所述固定卡环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所述导风部设置有导风口,当所述导风部固定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时,所述导风口连通于所述透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组件还包括活动卡环,所述活动卡环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卡环,当所述活动卡环固定于所述固定卡环时,所述伸缩管固定于所述活动卡环与所述固定卡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设置于所述伸缩管的远离所述固定卡环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环与所述第二固定环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环时,所述伸缩管被所述第一固定环和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管组件还包括磁铁,所述磁铁设置于所述导风部上;
还包括铁网及铁网固定座,所述铁网固定于所述铁网固定座上,所述铁网固定座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网固定座,所述磁铁对应所述铁网设置,以使所述导风部与所述铁网磁吸附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设置有一平凹部,所述平凹部由所述内壳向所述暖腔内延伸形成,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平凹部上,所述发热组件固定于所述平凹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发热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手盖,所述提手盖对应所述穿孔设置,并盖合于所述穿孔,所述提手盖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且与所述外壳之间具有预设的缝隙。
CN201921314139.8U 2019-08-13 2019-08-13 电致发热取暖器 Active CN2102923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4139.8U CN210292315U (zh) 2019-08-13 2019-08-13 电致发热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4139.8U CN210292315U (zh) 2019-08-13 2019-08-13 电致发热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2315U true CN210292315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1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4139.8U Active CN210292315U (zh) 2019-08-13 2019-08-13 电致发热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23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94143B1 (ko) 히터
JP2013520223A (ja) 温熱機能を有するスプリングタイプマットレス
CN212899063U (zh) 挂脖风扇
US3304625A (en) Portable hair dryer with heaters on both ends of flexible hose
CN109579200B (zh) 运动挂载装置
GB2410684A (en) Hair styling device including a heater and a fan housed within a barrel
CN210292315U (zh) 电致发热取暖器
CN212746669U (zh) 一种带有暖手宝的取暖器
CN211097091U (zh) 脱毛仪
JP4523751B2 (ja) 温風乾燥機
JP2007190319A (ja) ヘアードライヤ
CN215456019U (zh) 便携式吹风机
CN210213195U (zh) 一种带导向装置的加热装置及消毒箱包
US20210231316A1 (en) Multifunctional hand warmer
KR200452868Y1 (ko) 열풍 블로워
JP3208717U (ja) 足元ヒーター
CN215170885U (zh) 风机
CN216953335U (zh) 便携式调温装置
CN212227285U (zh) 可提神驱蚊的送风装置
KR102386193B1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냉-온 선풍기
KR102381960B1 (ko) 의자용 착탈식 냉온풍 공급장치
CN220308603U (zh) 一种吹风机
CN212375576U (zh) 一种烘干机
CN213542608U (zh) 墙暖取暖器
CN217274444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远红外浴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