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0386U -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 Google Patents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0386U
CN210290386U CN201920036501.3U CN201920036501U CN210290386U CN 210290386 U CN210290386 U CN 210290386U CN 201920036501 U CN201920036501 U CN 201920036501U CN 210290386 U CN210290386 U CN 210290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on
offset
adjusting
elimin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650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洁莉
米艳萍
徐跃华
徐洁媛
楼华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tan New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tan New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tan New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tan New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3650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0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0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03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螺杆与安装槽之间偏差和间隙调节的技术问题。它包括包括调偏榫头,所述的调偏榫头呈圆弧形或圆环形,所述的调偏榫头的壁厚从圆弧形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或从圆环形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所述的调偏榫头任意外圆弧径线两端壁厚之和相等,所述调偏榫头一端设置有限位台。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可以消除安装偏差和间隙的优点。

Description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尤其是涉及一种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背景技术
钢结构、幕墙、电梯安装工程中,锚板和各类转接件,均需要三维调节,现有技术为横槽与竖槽十字交叉连接,以提高安装精度。例如电梯导轨安装精度涉及电梯平稳舒适度,并且随着高速变频电梯的发展,在现有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T10060中,其每2.5米内需设一定支撑转接件,安装偏差5米基准线0.6-1毫米,导轨安装偏差2-3毫米(含导轨产品偏差),精度要求非常高。在现有技术中,预植在混泥土中的螺栓、固定连接在钢结构上的螺栓等连接件均存在因预植孔或安装孔空位偏差导致螺栓安装位置偏差的风险,而导致连接在螺栓等连接件上的安装件位置出现偏差。通常为调节偏差,连接组件上的连接槽槽壁与连接件之间设计间隙,用于调整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的连接件偏差。这种方式会出现尤其是连接件出现松动时,连接组件以及被连接件在连接槽长轴垂直方向上偏移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的连接组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包括调偏榫头,所述的调偏榫头呈圆弧形或圆环形,所述的调偏榫头的壁厚从圆弧形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或从圆环形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所述的调偏榫头任意外圆弧径线两端壁厚之和相等,所述调偏榫头一端设置有限位台。
在上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中,调偏榫头的外圆弧和内圆弧相切呈月牙形。
在上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中,调偏榫头外圆弧设置有沿远离限位台方向向内倾斜收缩的导入斜面。
在上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中,导入斜面延申到调偏榫头外圆面的根部。
在上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中,限位台靠近调偏榫头的一端设置有止转结构。
在上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中,止转结构包括若干各均匀分布在限位台靠近调偏榫头一侧端面的止转齿。
在上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中,止转齿向同一方向倾斜且与所连接的螺杆螺向相反。
在上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中,限位台远离调偏榫块的一侧设置有防松纹。
在上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中,调偏榫头内圆弧呈圆柱形且贯穿限位台。
本采用上述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所述的连接体上设置有连接槽,所述的调偏榫头插设在连接槽中,所述的调偏榫头端部直径小于连接槽宽度,所述的调片榫头根部直径大于连接槽宽度。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当连接螺杆出现偏差时,旋转调偏榫头调节连接螺杆的实际轴线位置,使连接螺杆轴线位于连接槽处于正确位置时的长轴轴线上,消除连接螺杆的位置偏差,使连接槽安装位置正确。
2.利用调偏榫头不同壁厚垫入具有位移偏差的连接螺杆与正确位置的连接槽槽壁之间,消除槽轴之间间隙,防止连接槽在垂直连接槽长轴线方向上出现位移,即限制连接槽任何具有垂直连接槽长轴位移分量的移动。
3.拧紧连接螺栓上的螺母压紧限位台并通过防松纹防止限位台转动,并使限位台上的止转齿嵌入连接体,防止连接体转动。
4.利用八字形连接槽之间互锁,任意一个连接槽出现滑动趋势时,另一个连接槽中连接螺杆阻碍该连接槽向其长轴垂直方向滑动,锁定连接体。
5.在调偏榫头进入连接槽后,螺母进一步并进将调偏榫头根部压入连接槽,调偏榫头受理变形增大与连接槽侧壁摩擦力和阻挡面,进一步防止连接体滑动和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组件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调整原理示意图。
图中,调偏榫头1、限位台2、导入斜面3、止转结构4、止转齿5、螺杆6、连接体7、连接槽8、螺母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包括调偏榫头 1,所述的调偏榫头1呈圆弧形,所述的调偏榫头1的壁厚从圆弧形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所述的调偏榫头1任意外圆弧径线两端壁厚之和相等,所述调偏榫头1一端设置有限位台2。调偏榫头也可以是圆环形,调偏榫头从圆环形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
当螺杆6固定安装后,将连接槽8套装在螺杆6上,或者连接体7固定安装后,将螺杆6插装在连接槽8中,使连接槽8与螺杆6实现间隙预安装。调整连接体7或者螺杆6到设计位置,其中调整连接体7或螺杆6可通过工装夹具定位。再将调偏榫头 6内圆弧套装再螺杆6上,将调偏榫头6整体压入连接槽8与螺杆6之间的间隙。由于螺杆6安装或者连接件7安装再公差允许范围内偏差存在不确定性,外界压力压迫限位台2时,由于调偏榫头1上仅有一条直径两端的壁厚均适应螺杆6与连接槽8两侧的间隙距离,调偏榫头6受螺杆6杆壁和连接槽8槽壁的反作用力旋转,自动寻找合适壁厚以适应螺杆6与连接槽8之间的间隙,在连接槽8与螺杆6之间垫入相应的壁厚,使调偏榫头1的外圆弧分别抵靠在连接槽8的两个槽壁上,消除螺杆6与连接槽8之间的间隙。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可以想到,可以采用其他柱形连接杆代替螺杆6。
也可以在连接槽8与螺杆6间隙预安装后,利用工装夹具限定后装件的最终设计位置,将调偏榫头1内圆弧套装在螺杆6上,在螺杆6螺接上螺母9后拧动螺母9,利用螺母9与限位台2之间的摩檫力和压力驱动调偏榫头1旋转和进入连接槽8,调偏榫头1利用不同壁厚与连接槽8的相对位置变化,改变后装件位移到达工装夹具限定位置,实现偏差调整,同时在驱动后装件移动时,调偏榫头1内圆弧和外圆弧分别抵靠在螺杆6和连接槽8的槽壁上,实现螺杆6和连接槽8之间间隙消除。
连接槽8槽宽为定值,螺杆6直径为定值,当螺杆6插装在连接槽8中时,螺杆6与连接槽8两侧槽壁距离之和为连接槽8 槽宽与螺杆6直径的差值,调片榫头6外圆弧任意直径两端壁厚之和等于连接槽8槽宽与螺杆6直径的差值。当调片榫头1插接入螺杆6与连接槽8之间的间隙后,利用调偏榫头1的壁厚从圆弧形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的特征,调片榫头1壁厚连续变化,具有一处壁厚等于螺杆6和连接槽8一侧侧壁之间间隙,该处壁厚对向壁厚等于螺杆6和连接槽8另一侧侧壁之间间隙。在外力作用下自动寻找与螺杆6和连接槽8之间间隙相等的壁厚垫入螺杆6和连接槽8之间间隙。
调偏榫头1的外圆弧和内圆弧相切呈月牙形。调片榫头1最薄壁厚为0,当螺杆6偏差达到允许偏差最大值时,螺杆6贴靠在连接槽8的槽壁上,螺杆6一侧与连接槽8无间隙,另一侧间隙为螺杆6直径与连接槽8槽宽之差,将调偏榫头1的0壁厚的位置调节到螺杆6与连接槽8抵靠处,调偏榫头1上与0壁厚相对外置的壁厚为最大壁厚,将最大壁厚垫入螺杆6和连接槽8另一侧间隙以消除间隙。例如M12螺杆,连接槽8槽宽为14,螺杆6最大允许偏差为2mm,当螺杆6位于最大偏差位置与连接槽 8槽壁抵靠时,螺杆6和连接槽8只存在一侧间隙,垫入调偏榫头1最大壁厚,消除间隙。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实现间隙消除,减小连接槽8槽宽,留存更多设计空间,同时减小调偏榫头1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调偏榫头1外圆弧设置有沿远离限位台2方向向内倾斜收缩的导入斜面3。有利于调偏榫头1进入链接槽8,提高安装效率,防止在安装过程中,调偏榫头1不容易进入链接槽8,影响安装效率。
优选地,导入斜面3延申到调偏榫头1外圆面的根部。在压力作用下,保证调偏榫头1完全进入链接槽8,且在接入过程中,调偏榫头1与连接槽8平缓变形,利于调偏榫头1压入连接槽8,调偏榫头1与连接槽8变形后由线接触转变为面接触,增大接触面积,且防止连接槽8相对于螺杆6转动。
限位台2靠近调偏榫头1的一端设置有止转结构4。止转结构4包括若干各均匀分布在限位台2靠近调偏榫头1一侧端面的止转齿5。在外力作用下,调偏榫头1压入连接槽8,同时压迫止转结构4与连接体7压紧。止转齿5被压入镶嵌进连接件7表面,使限位台2与连接件7固定连接,防止调偏榫头1与连接槽8发生相对转动,改变连接槽8与螺杆的相对位置,使调偏失效。同时防止连接槽8相对螺杆6转动,使螺杆6与连接槽8的相对位置只发生在连接槽8的长轴轴线上。止转结构4还可以是若干个突出于限位台2的三角凸块或者齿条。
优选地,止转齿5向同一方向倾斜且与所连接的螺杆6螺向相反。所述的限位台2远离调偏榫头1的一侧设置有防松纹。螺母9通过防松纹与限位台8固定位置,同时,限位台2通过与螺杆6螺向相反的止转齿5与连接体固定连接,使得螺母9不能反向旋出,达到螺母9紧固防松的作用,且进一步防止止转齿5与连接件7脱离使连接槽8转动。
调偏榫头1内圆弧呈圆柱形且贯穿限位台2,供螺杆6穿过调偏榫头1和限位台2,连接螺母9同时调偏榫头1的内圆弧与螺杆6同心且内圆弧直径与螺杆6直径相等,将螺杆6的轴线先转化成调偏榫头1外圆弧的轴心线。
本采用上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 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体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槽8,其中至少有两个连接槽8呈八字形排布,所述的调偏榫头1插设在连接槽8中,所述的调偏榫头1端部直径小于连接槽8宽度,所述的连接槽8中设置有的螺杆6且螺杆6穿过调偏榫头1,所述的螺杆6上设置有螺母9,所述螺母9压靠在限位台2上。
当螺杆6为前装件时,两个螺杆6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墙、梁或钢架结构等上,由于安装孔开孔位置偏差,螺杆6具有安装误差。再将连接件7通过连接槽8安装到螺杆6上,两个互呈八字排布的连接槽8套接在螺杆6上,再将调偏榫头1套接在螺杆6上,利用螺母9与螺杆6螺接的关系,拧动螺母9将调偏榫头1压入连接槽8中,在调偏榫头1上仅有一条直径两端的壁厚适应螺杆6与连接槽8之间的两个间隙距离,调偏榫头1根据螺杆6与连接槽8之间的间隙,自动寻找对应厚度垫入螺杆6与连接槽8之间的间隙并消除间隙并转化螺杆6 的轴心线为调偏榫头1的外圆弧的轴心线调节螺杆偏差,消除连接件7的安装误差。同时,限位台2上的止转齿5嵌入连接体7上,阻止连接槽8与螺杆6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使连接槽8只能沿其长轴轴线滑动。又由于两个连接槽8长轴轴线互呈八字形,当一个连接槽8 具有移动趋势时,另一个连接槽8阻碍其移动,实现连接件7与螺杆 6固定连接。
当连接件7为前传件时,连接件7固定位置,由于连接件7的安装误差。将螺杆6插接到连接件7中,再将调偏榫头1套接在螺杆6 上,利用螺母9将调偏榫头1压入连接槽8中,旋转调偏榫头1,调偏榫头1外圆弧与连接槽8贴靠调偏榫头1外圆弧轴心线始终位于连接槽8的长轴轴线上,由于调偏榫头1的内圆弧与外圆弧不同心,旋转调偏榫头1时调偏榫头1的内圆弧轴心线位置改变,当调偏榫头1的内圆弧轴心线旋转结合平移到螺杆6设计位置时,调偏榫头1的内圆弧带动螺杆6达到正确设计位置。锁紧螺母9将限位板2压靠在连接件7上,锁固连接螺杆6。当两个螺杆6固定连接到被连接件上后,位置固定,此时两个互呈八字的连接槽8形成榫接,螺杆6受力具有移动趋势时,两个螺杆6之间距离获得变大趋势,被连接件阻止螺杆6之间距离变大,使的螺杆6不能在连接槽8中移动,确保被连接件不发生位移。
优选地,所述的调片榫头1根部直径大于连接槽8宽度,在螺母 9的压迫下,调偏榫头1的根部被压入连接槽8,造成调偏榫头1或连接槽8产生变形,将点接触转化成面接触,增大连接面,进一步阻碍连接件7转动。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调偏榫头1、限位台2、导入斜面3、止转结构4、止转齿5、螺杆6、连接体7、连接槽8、螺母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包括调偏榫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偏榫头(1)呈圆弧形或圆环形,所述的调偏榫头(1)的壁厚从圆弧形的两端向中间逐渐增厚或从圆环形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厚,所述的调偏榫头(1)任意外圆弧径线两端壁厚之和相等,所述调偏榫头(1)一端设置有限位台(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偏榫头(1)的外圆弧和内圆弧相切呈月牙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偏榫头(1)外圆弧设置有沿远离限位台(2)方向向内倾斜收缩的导入斜面(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入斜面(3)延申到调偏榫头(1)外圆面的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台(2)靠近调偏榫头(1)的一端设置有止转结构(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转结构(4)包括若干各均匀分布在限位台(2)靠近调偏榫头(1)一侧端面的止转齿(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转齿(5)向同一方向倾斜且与所连接的螺杆(6)螺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台(2)远离调偏榫头(1)的一侧设置有防松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偏榫头(1)内圆弧呈圆柱形且贯穿限位台(2)。
10.一种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的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体(7)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槽(8),至少有两个连接槽(8)呈八字形排布,所述的调偏榫头(1)插设在连接槽(8)中,所述的调偏榫头(1)端部直径小于连接槽(8)宽度,所述的调片榫头(1)根部直径大于连接槽(8)宽度,所述的连接槽(8)中设置有的螺杆(6)且螺杆(6)穿过调偏榫头(1),所述的螺杆(6)上设置有螺母(9),所述螺母(9)压靠在限位台(2)上。
CN201920036501.3U 2019-01-09 2019-01-09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Active CN210290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6501.3U CN210290386U (zh) 2019-01-09 2019-01-09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6501.3U CN210290386U (zh) 2019-01-09 2019-01-09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0386U true CN210290386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59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6501.3U Active CN210290386U (zh) 2019-01-09 2019-01-09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03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4419A (zh) * 2020-11-27 2021-08-24 浙江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开环式吸振锁圈的紧固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94419A (zh) * 2020-11-27 2021-08-24 浙江斯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开环式吸振锁圈的紧固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27598B2 (ja) ねじ部品システム
CN210290386U (zh) 消除轴槽间隙的调偏榫块及其连接组件
US8931990B2 (en) Pierce nut and use thereof
CN106382295B (zh) 一种多重防松螺母
EP2016298B1 (en) Pierce nut and use thereof
CN106907567B (zh) 一种型材强化连接结构件
US3266363A (en) Nuts with load distributing threads
CN106560635A (zh) 锁紧装置、转动体、动力设备及锁紧装置的设计方法
CN211102711U (zh) 一种便于更换转盘的中空旋转平台
CN110331784B (zh) 八字形斜长槽连接组件及其斜槽锁固连接组件
CN205630309U (zh) 双平面磨床主轴用蜗轮蜗杆驱动装置
CN205798618U (zh) 一种同步齿轮线切割对齿的加工工装
CN215334247U (zh) 一种机械调节丝杆螺母防松锁紧机构
CN214602135U (zh) 一种可调节的螺旋铣刀
CN210316003U (zh) 转接角码及其八字形斜长槽连接组件
CN210525759U (zh) 一种半环抱闸式连接的锁模油缸
CN113814464B (zh) 一种涡轮盘斜树形榫槽拉削变形控制组件及拉削工艺
CN219101834U (zh) 一种内锁式插销螺套
CN203751450U (zh) 高精度齿轮零件的制齿辅助装置
CN213331990U (zh) 一种防松脱螺母
CN111396436A (zh) 一种密齿防松螺栓螺母组件
US9309784B2 (en) Positioning arrangement having adjustable alignment constraint for low pressure stream turbine inner casing
CN218518210U (zh) 一种用于预燃室下部结构加工定位的安装装置
CN210333810U (zh) 厚壁焊管焊接的焊管挤压装置
CN109677999B (zh) 一种绕线机用自动循环变轨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Jieli

Inventor after: Mi Yanping

Inventor after: Xu Yuehua

Inventor after: Xu Jieyuan

Inventor after: Lou Hualong

Inventor before: Xu Jieli

Inventor before: Mi Yanping

Inventor before: Xu Yuehua

Inventor before: Xu Jieyuan

Inventor before: Lou Hual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