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6805U -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6805U
CN210286805U CN201921124306.2U CN201921124306U CN210286805U CN 210286805 U CN210286805 U CN 210286805U CN 201921124306 U CN201921124306 U CN 201921124306U CN 210286805 U CN210286805 U CN 2102868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raw water
initial
water
conver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430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祖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430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68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68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68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包括:箱体结构、初始腔室、至少一个转换腔室以及原水腔室;初始腔室内部设有与其侧壁密封相抵以使初始腔室的内部空间间隔为原水初始腔和废水初始腔的间隔部件;初始腔室的上端口附近设置有溢流口用于使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溢流至转换腔室,或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废水初始腔中的废水溢流至转换腔室。本实用新型中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可通过间隔部件的移动使原水初始腔与废水初始腔相互转化,且转换腔室的设置使用于盛放原水的空间在原水过滤完之后可用于盛放废水,在水箱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单次可添加原水的体积增加。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原、废水隔离水箱的净水器。

Description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设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原、废水隔离水箱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净水器原水与废水的分离,一般设置两个相互独立的水箱,一个用于盛放原水,一个用于盛放原水净化之后所产生的废水,由于废水箱在初始状态下为空状态,因此此种设计方式不能合理利用水箱空间。
为了在水箱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单次可过滤原水的体积,现有技术中会在水箱中设置用于收集废水的弹性囊,初始状态下弹性囊处于收缩状态,水箱中全部体积可用于加满原水,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被收集进弹性囊中,随着被过滤的原水体积不断增加,所产生的废水体积不断增加,原水所占空间不断减小,弹性囊逐渐膨胀,并占用原先用于盛放原水的空间,使废水与原水分离,水箱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
但是弹性囊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膨胀和收缩,会影响其使用寿命;另外,为了保证弹性囊具有良好的弹性,弹性囊在膨胀状态下一般厚度较薄,极容易被杂质破坏,造成废水泄漏,使原水过滤过程的可靠性较低。
综上所述,如何在保证可靠性且水箱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水箱单次可添加原水的最大体积,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初始状态下,水箱内部空间可加满原水,随着原水的过滤,所产生的废水可以占用原水所占据的空间,实现原、废水隔离和水箱空间的合理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原、废水隔离水箱的净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包括:
箱体结构、初始腔室、至少一个用于在初始状态下盛放原水、且其内部所述原水过滤完之后用于盛放废水的转换腔室以及仅用于盛放原水的原水腔室;
所述初始腔室内部设有与其侧壁密封相抵以使所述初始腔室的内部空间间隔为用于盛放原水的原水初始腔和用于盛放废水的废水初始腔的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初始腔室内;
所述初始腔室的上端口附近设置有溢流口用于使所述废水初始腔体积增加时所述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溢流至所述转换腔室,或所述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所述废水初始腔中的废水溢流至所述转换腔室;
所述初始腔室、所述转换腔室和所述原水腔室均设置于所述箱体结构内。
优选的,所述初始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废水进入所述废水初始腔的进水阀门,所述转换腔室及所述原水腔室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门。
优选的,包括一个所述转换腔室,所述转换腔室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原水流出的第一出水阀门。
优选的,所述原水初始腔及所述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共同产生的废水的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的容积;所述原水初始腔、所述转换腔室及所述原水腔室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共同产生的废水的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与所述转换腔室的容积之和。
优选的,所述转换腔室包括第一转换腔室和第二转换腔室,所述第一转换腔室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阀门,所述第二转换腔室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阀门。
优选的,所述初始腔室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废水溢出至所述第一转换腔室的第一溢流口和用于使所述废水溢出至所述第二转换腔室的第二溢流口;
且所述第一溢流口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溢流口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换腔室中的原水与所述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的容积;
所述第一转换腔室、所述原水初始腔以及所述第二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与所述第一转换腔室的容积之和;
所述第一转换腔室、所述原水初始腔、所述第二转换腔室以及所述原水腔室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所述第一转换腔室与所述第二转换腔室的容积之和。
优选的,所述原水腔室与所述第二转换腔室的顶部连通,且所述初始腔室上部设置有方便加入所述原水的漏斗状结构,且所述漏斗状结构与所述初始腔室连通。
优选的,所述间隔部件为活塞,且所述活塞沿所述初始腔室的高度方向可移动设置。
一种净水器,包括用于盛放原水及废水的水箱、用于过滤所述原水的过滤系统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水箱及所述过滤系统的主体结构,所述水箱为上述任一项所提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间隔部件通过移动设置的方式实现废水初始腔与原水初始腔空间体积的转化,废水初始腔与原水初始腔空间转化过程的可靠性提高,避免了频繁更换零部件的麻烦。
转换腔室的设置使用于盛放原水的空间与用于盛放废水的空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水箱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使水箱的布局更加合理,空间利用率提高,且通过在箱体结构内设置初始腔室、转换腔室及原水腔室可以增加水箱结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包括:箱体结构、初始腔室、至少一个用于在初始状态下盛放原水、且其内部原水过滤完之后用于盛放废水的转换腔室以及仅用于盛放原水的原水腔室;初始腔室内部可滑动的设置有间隔部件,间隔部件与初始腔室的侧壁密封相抵,以使初始腔室的内部空间被间隔为用于盛放原水的原水初始腔和用于盛放废水的废水初始腔;
初始腔室的上端口附近设置有溢流口用于使废水初始腔体积增加时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溢流至转换腔室,或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废水初始腔中的废水溢流至转换腔室;
初始腔室、转换腔室和原水腔室均设置于箱体结构内。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原水进行过滤时,可以使间隔部件移动至废水初始腔体积为零的位置,向原水初始腔、转换腔室及原水腔室中加满原水,开始原水过滤;首先通过控制设备使转换腔室中的原水流出,对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进行过滤,随着原水的不断过滤,所产生的废水不断增加,废水通过进水阀门进入废水初始腔,使得间隔部件向上移动,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增加,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由溢流口溢流至转换腔室,直至转换腔室与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过滤完成;则控制原水腔室中的原水流出并进行过滤,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入废水初始腔,并经溢流口溢流至转换腔室,直至原水腔室中的原水过滤完成。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向内部空间加满原水,原水在过滤的过程中,废水初始腔中废水的增加推动间隔部件向原水初始腔的方向移动,间隔部件的移动使原水初始腔与废水初始腔相互转化,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增加、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减小;且转换腔室中在初始状态下可以用于盛放原水,当其内部原水过滤完之后,可以用于盛放废水,在水箱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单次可添加原水的体积增加,不需要为了储存废水而减少原水的单次添加量,避免多次重复添加原水的操作;实现了水箱空间体积的合理设置及充分利用。
另外,间隔部件的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囊不需要反复收缩和膨胀,使水箱的可靠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原、废水隔离水箱的净水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原、废水隔离水箱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漏斗状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活塞的正视图。
图1-3中:
1为初始腔室、11为进水阀门、12为第一溢流口、13为第二溢流口、 2为转换腔室、21为第一出水阀门、22为第二出水阀门、3为原水腔室、 31为第三出水阀门、4为活塞、5为漏斗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可以在初始状态在箱体结构内部加满原水,随着原水的不断过滤,原来用于盛放原水的空间可以转化为用于盛放废水的空间,使箱体结构的空间得到合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原、废水隔离水箱的净水器。
请参考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原、废水隔离水箱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漏斗状结构的正视图;图3为活塞的正视图。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包括:
箱体结构、初始腔室1、至少一个用于在初始状态下盛放原水、且其内部原水过滤完之后用于盛放废水的转换腔室2以及仅用于盛放原水的原水腔室3;
初始腔室1内部设有与其侧壁密封相抵以使初始腔室1的内部空间间隔为用于盛放原水的原水初始腔和用于盛放废水的废水初始腔的间隔部件;当原水初始腔内注入原水时间隔部件向废水初始腔方向移动以使原水初始腔的容积增大、废水初始腔的容积减小;当废水初始腔内被注入废水时间隔部件向原水初始腔方向移动以使废水初始腔容积增大、原水初始腔容积减小;间隔部件可滑动的设置于初始腔室1中;
初始腔室1的上端口附近设置有溢流口用于使废水初始腔体积增加时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溢流至转换腔室2,或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废水初始腔中的废水溢流至转换腔室2;
初始腔室1、转换腔室2和原水腔室3均设置于箱体结构内。
在净水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原水进行过滤时,向原水初始腔、转换腔室2和原水腔室3中加满原水,加水过程中,间隔部件向废水初始腔的方向移动至初始腔室1的底部,优选的,原水初始腔中加入原水的体积等于初始腔室1的总容积,开始原水过滤:首先通过控制设备使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流出,对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进行过滤,随着原水的不断流出,原水过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的体积增加,废水进入废水初始腔,间隔部件向原水初始腔的方向移动,使得用于盛放废水的废水初始腔的体积增加,原水初始腔的体积减小,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经溢流口溢流至转换腔室2,直至转换腔室2与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过滤完成;控制原水腔室 3中的原水流出并过滤,所产生的废水经废水初始腔由溢流口溢流至转换腔室2,直至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完成。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向内部空间加满原水,原水在过滤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不断增加,废水由进水阀门11进入废水初始腔,使间隔部件向原水初始腔的方向移动,以使原水初始腔的体积转化为废水初始腔的体积,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增加、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减小;且转换腔室2中在初始状态下可以用于盛放原水,当其内部原水过滤完之后,可以用于盛放废水,在水箱总体积不变的情况下,使单次可添加原水的体积增加,避免多次重复添加原水的操作;实现了水箱空间体积的合理设置及充分利用。
另外,间隔部件的设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囊不需要反复收缩和膨胀,使水箱的可靠性提高。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间隔部件可以是设置于初始腔室1内部的密封滑块,通过密封滑块的移动,可以使初始腔室1内部空间被划分为两部分,且两部分空间呈彼消我长的相互转化状态,但是此两部分空间的总容积不变。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原水初始腔与废水初始腔二者的容积随着间隔部件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但是二者的总容积始终等于初始腔室1的容积,在初始状态下,废水初始腔的容积为零,原水初始腔中加满原水的体积等于初始腔室1的容积,原水初始腔的体积为零时,废水初始腔的体积等于初始腔室1的容积。
初始腔室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废水进入的进水阀门11,转换腔室2 及原水腔室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门。
检测机构检测到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通过控制设备使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由出水阀门流出,对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进行过滤,并使原水腔室3中原水过滤之后所产生的废水由进水阀门11流入废水初始腔,或进入废水初始腔后由溢流口溢流至转换腔室2,直至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完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包括一个转换腔室2,转换腔室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原水流出的第一出水阀门21。
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控制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流出,并进行过滤,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产生的废水由进水阀门11进入废水初始腔,随着过滤的进行,所产生的废水不断增加,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增加,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减小,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由溢流口溢流至转换腔室2,优选的,原水初始腔及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共同产生的废水的体积小于等于初始腔室1的容积;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使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由第三出水阀门31流出并过滤。过滤之后产生的废水由进水阀门11进入废水初始腔,直至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过滤完成,继续控制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完成;优选的,原水初始腔、转换腔室2及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共同产生的废水的体积小于等于初始腔室1与转换腔室2的容积之和。在使用的过程中,原水初始腔的容积可以转化为废水初始腔的容积,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可以用于盛放废水,使水箱的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优选的,可以使初始腔室1的容积、转换腔室2的容积、原水腔室3 的容积之比为:初始腔室1的容积:转换腔室2的容积:原水腔室3的容积=1:1:2,例如,当水箱的总容积为5L时,初始腔室1的容积为1.25L,转换腔室2的容积为1.25L,原水腔室3的容积为2.5L。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转换腔室2包括第一转换腔室和第二转换腔室,第一转换腔室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阀门21,第二转换腔室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阀门22;且初始腔室1设置有用于使废水溢出至第一转换腔室的第一溢流口12和用于使废水溢出至第二转换腔室的第二溢流口13;且第一溢流口12的高度低于第二溢流口13的高度。
使用的过程中,首先控制第一转换腔室中的原水由第一出水阀门21流出并进行过滤,第一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由进水阀门11流入废水初始腔,随着过滤之后废水的不断增加,间隔部件向原水初始腔的方向移动,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增加,原水初始腔的体积不断减小,使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经第一溢流口12溢流至第一转换腔室,直至第一转换腔室与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过滤完成,则继续控制第二转换腔室中的原水由第二出水阀门22流出并过滤,所产生的废水经进水阀门11进入废水初始腔或进入废水初始腔后由第一溢流口12溢流至第一转换腔室,直至检测装置检测到第二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完成;继续控制原水腔室3 中的原水由第三出水阀门31流出并过滤,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进水阀门11进入废水初始腔,当废水初始腔水满时则由溢流口溢流至第一转换腔室或第二转换腔室,直至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完成。
可以使第一转换腔室中的原水与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初始腔室1的容积;第一转换腔室、原水初始腔以及第二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初始腔室 1与第一转换腔室的容积之和;第一转换腔室、原水初始腔、第二转换腔室以及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初始腔室 1、第一转换腔室与第二转换腔室的容积之和。
优选的,原水初始腔与第一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所产生的废水刚好把初始腔室1灌满,第二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产生的废水刚好把第一转换腔室灌满,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所产生的废水刚好把第二转换腔室灌满;使初始腔室1的容积:第一转换腔室的容积:第二转换腔室的容积:原水腔室3的容积=1:1:2:4,例如,箱体结构内部总容积为5L的情况下,根据原水在过滤过程中所产生废水的比率,可以使初始腔室1的容积为0.625L,第一转换腔室的容积为0.625L,第二转换腔室的容积为1.25L,原水腔室3的容积为2.5L;当然此处只是按照常用的原水与废水的比率进行的体积划分,若更换原水净化的方式或者更换原有的净化设备可能会改变原水与废水的比率,因此具体体积的划分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能够更方便的向箱体结构中加入原水,可以使原水腔室3与第二转换腔室的顶部连通,且初始腔室1上部设置有方便加入原水的漏斗状结构5,漏斗状结构5与初始腔室1连通。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加入原水时,可以直接向漏斗状结构5中加入原水,由于漏斗状结构5与初始腔室1连通,因此原水会经漏斗状结构5 直接进入初始腔室1,又因为初始腔室1设置有第一溢流口12和第二溢流口13,因此原水会溢出至第一转换腔室和第二转换腔室,且第二转换腔室与原水腔室3连通,因此原水会由第二转换腔室溢流至原水腔室3。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密封的端盖,端盖与漏斗状结构5连接。
优选的,间隔部件为活塞4,且活塞4沿初始腔室1的高度方向可移动设置;活塞4可以为圆柱状活塞,初始腔室1内部设置有用于与圆柱状活塞配合的圆柱状腔室,活塞4在圆柱状腔室中上下运动,以实现原水初始腔与废水初始腔之间的转换。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由于原水过滤之后所产生的废水体积小于原先原水的体积,因此初始腔室1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废水初始腔的体积小于初始腔室1的容积;转换腔室2的数量至少为1个,当转换腔室2的数量为1 个时,则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产生的废水与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产生的废水的总体积小于或等于初始腔室1的总容积;当转换腔室2为2个、3个或多个时,例如转换腔室2的数量为N,N为大于2 的正整数,转换腔室2中以及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均过滤完之后所产生的废水总体积小于等于初始腔室1的容积与N-1个转换腔室2的总容积之和,其中N-1个转换腔室2是指除去原水最后一个被过滤的转换腔室2之外的其它转换腔室2,且任意一个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用于盛放废水的初始腔室1或前一转换腔室2处于未满或刚好满的状态。
除了上述原、废水隔离水箱,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原、废水隔离水箱的净水器,该净水器包括用于盛放原水及废水的水箱、用于过滤原水的过滤系统以及用于安装水箱及过滤系统的主体结构,且水箱为上述任一项所提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该净水器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优选的,可以通过净水器内设置的电磁感应开关来控制优先设置为电磁阀的第一出水阀门21、第二出水阀门22、第三出水阀门31以及进水阀门11的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在原水过滤完时及时将废水倒掉,对原水进行补充,可以在原水腔室3中设置有用于检测原水水位的缺液传感器以及在缺液状态下报警提示的报警设备,缺液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报警设备连接。
报警设备可以是蜂鸣器也可以是报警灯,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优选的,缺液传感器设置于原水腔室3的底部。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转换腔室和第二转换腔室、第一出水阀门21、第二出水阀门22和第三出水阀门31、第一溢流口 12和第二溢流口13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只是为了对不同技术特征的术语进行区别,其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方案里面提及的溢流口可以是在初始腔室1的壁上开设的流通口或孔,或者是直接为初始腔室1的壁顶部临近转换腔室2 的端口,对于两个转换腔室2的情况例如可以将该初始腔室1的壁顶部临近转换腔室2的端口的高度设置为不等高等方式实现先后顺序溢流,在此对溢流口不做具体结构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溢流的目的即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结构、初始腔室(1)、至少一个用于在初始状态下盛放原水、且其内部所述原水过滤完之后用于盛放废水的转换腔室(2)以及仅用于盛放原水的原水腔室(3);
所述初始腔室(1)内部设有与其侧壁密封相抵以使所述初始腔室(1)的内部空间间隔为用于盛放原水的原水初始腔和用于盛放废水的废水初始腔的间隔部件;所述间隔部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初始腔室(1)内;
所述初始腔室(1)的上端口附近设置有溢流口用于使所述废水初始腔体积增加时所述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溢流至所述转换腔室(2),或所述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完之后所述废水初始腔中的废水溢流至所述转换腔室(2);
所述初始腔室(1)、所述转换腔室(2)和所述原水腔室(3)均设置于所述箱体结构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腔室(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废水进入所述废水初始腔的进水阀门(11),所述转换腔室(2)及所述原水腔室(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阀门(21、22、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所述转换腔室(2),所述转换腔室(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原水流出的第一出水阀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初始腔及所述转换腔室(2)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共同产生的废水的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1)的容积;所述原水初始腔、所述转换腔室(2)及所述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之后所共同产生的废水的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1)与所述转换腔室(2)的容积之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腔室(2)包括第一转换腔室和第二转换腔室,所述第一转换腔室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水阀门(21),所述第二转换腔室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水阀门(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腔室(1)设置有用于使废水溢出至所述第一转换腔室的第一溢流口(12)和用于使所述废水溢出至所述第二转换腔室的第二溢流口(13);
且所述第一溢流口(12)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溢流口(13)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换腔室中的原水与所述原水初始腔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1)的容积;
所述第一转换腔室、所述原水初始腔以及所述第二转换腔室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1)与所述第一转换腔室的容积之和;
所述第一转换腔室、所述原水初始腔、所述第二转换腔室以及所述原水腔室(3)中的原水过滤过程中产生废水的总体积小于等于所述初始腔室(1)、所述第一转换腔室与所述第二转换腔室的容积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腔室(3)与所述第二转换腔室的顶部连通,且所述初始腔室(1)上部设置有方便加入所述原水的漏斗状结构(5),且所述漏斗状结构(5)与所述初始腔室(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部件为活塞(4),且所述活塞(4)沿所述初始腔室(1)的高度方向可移动设置。
10.一种净水器,包括用于盛放原水及废水的水箱、用于过滤所述原水的过滤系统以及用于安装所述水箱及所述过滤系统的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为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提到的原、废水隔离水箱。
CN201921124306.2U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Active CN2102868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4306.2U CN210286805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4306.2U CN210286805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6805U true CN210286805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10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4306.2U Active CN210286805U (zh) 2019-07-17 2019-07-17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680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827A (zh) * 2019-07-17 2019-09-13 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8827A (zh) * 2019-07-17 2019-09-13 莱克电气绿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1829968C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промывки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х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ых систем из труб малого диаметра
CN210286805U (zh)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CN106186196B (zh) 净水机水箱中原水与浓水的隔离结构
WO2021007995A1 (zh) 一种原、废水隔离水箱及净水器
CN104771068A (zh) 用于净饮机的水箱及净饮机
WO2021007996A1 (zh) 一种水箱及具有该水箱的净水器
CN104564917A (zh) 能根据液压自动转换滤筒的两级液体过滤器
CN203749213U (zh) 用于净饮机的水箱及净饮机
CN215232370U (zh) 一种方便维修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215249730U (zh) 净水装置
CN107997582B (zh) 净饮机的移动水箱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1733292A (zh) 清洗液循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385755U (zh) 一种双排水阀系统
CN203408531U (zh) 一种自压反冲洗过滤装置
CN213037541U (zh) 智能化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
CN102327707B (zh) 利用水位差进行反冲洗的水过滤装置及其反冲洗方法
CN212818271U (zh) 一种化工萃取分离装置
CN215326863U (zh) 一种低氘水的净化灌装装置
CN213492312U (zh) 一种过滤系统
CN104496058A (zh) 净水设备
CN214714526U (zh) 一种甲苯水溶液分相器
CN217068398U (zh) 一种城市污水处理用立式超滤膜
CN103615439A (zh) 一种用于液压站内循环的过滤装置及过滤方法
CN203516300U (zh) 能根据液压自动转换滤筒的两级液体过滤器
CN212383251U (zh) 一种高效多级过滤一体式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