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6681U - 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6681U
CN210286681U CN201921039815.5U CN201921039815U CN210286681U CN 210286681 U CN210286681 U CN 210286681U CN 201921039815 U CN201921039815 U CN 201921039815U CN 210286681 U CN210286681 U CN 210286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mechanism
groove
worm wheel
worm
clamping j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398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莫晓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ways Automobile Co Ltd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ways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398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6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6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6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所述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包括:基座,包括一形成于该基座内部的容置空间、一形成于该基座一端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至少暴露出部分所述容置空间;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爪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卡爪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螺纹和第二端面螺纹,所述第一端面螺纹和所述第二端面螺纹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以及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和蜗轮相啮合且分别通过一第一轴承组件和一第二轴承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和锁紧,由此降低车辆在升高作业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或翻覆的风险。

Description

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试制总装和售后返修过程中,车辆需要升高作业。通常使用立柱式举升机上的四个悬臂及其举升托盘支撑车底横梁以将车辆抬高。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立柱式旋转举升托盘为橡胶平面托盘,此类旋转举升托盘结构简单,但无锁定和夹紧功能,车辆易出现因受力不均而倾斜或翻覆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以降低车辆在升高作业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或翻覆的风险。
一种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包括:
基座,包括一形成于该基座内部的容置空间、一形成于该基座一端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至少暴露出部分所述容置空间;
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爪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卡爪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螺纹和第二端面螺纹,所述第一端面螺纹和所述第二端面螺纹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以及
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和蜗轮相啮合且分别通过一第一轴承组件和一第二轴承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基座的侧壁设有与所述蜗杆同轴的第一通孔;所述蜗轮面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同时与所述第一端面螺纹及所述第二端面螺纹相啮合的第三端面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内形成有至少一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爪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二卡爪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轨形成于该凹槽的侧壁或底部,所述开口沿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蜗杆的轴线与所述蜗轮的轴线垂直,所述蜗轮的轴线与所述基座的轴线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两第一轴承座,所述两第一轴承座内分别设有一第一轴承,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第一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两第二轴承座和一从动轴,所述两第二轴承座内分别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蜗轮连接于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第二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还包括一手柄,所述手柄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于所述蜗杆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卡爪的背离所述蜗轮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倒钩,所述第二卡爪的背离所述蜗轮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倒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包括同轴相连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侧壁,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设有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和锁紧,由此降低车辆在升高作业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或翻覆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蜗轮与卡爪及蜗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第二安装座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第二安装座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蜗轮的立体图。
图6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蜗轮的仰视图。
图7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第一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9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以及
图10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与车底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基座
11 第一安装座
12 第二安装座
13 凹槽
14 滑轨
15 开口
151 第一子开口
152 第二子开口
16 第一通孔
2 第一卡爪
21 第一端面螺纹
22 第一滑道
23 第一倒钩
3 第二卡爪
31 第二端面螺纹
32 第二滑道
33 第二倒钩
4 蜗杆
5 蜗轮
51 第三端面螺纹
52 第二通孔
53 沟槽
61 第一轴承座
62 第一轴承
71 第二轴承座
72 第二轴承
73 从动轴
8 手柄
9 橡胶垫
10 车底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蜗轮与卡爪及蜗杆的连接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第二安装座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第二安装座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蜗轮的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蜗轮的仰视图。图7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中第一安装座的立体图。图8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的第一视角的爆炸图。图9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的第二视角的爆炸图。
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所述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包括:基座1、第一卡爪2、第二卡爪3、蜗杆4和蜗轮5。所述基座1包括一形成于该基座1内部的容置空间、一形成于该基座1一端的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底部设有开口15,所述开口15至少暴露出部分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卡爪2和第二卡爪3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凹槽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爪2的第一端设有第一端面螺纹21,所述第二卡爪3的第一端设有第二端面螺纹31,所述第一端面螺纹21和所述第二端面螺纹31通过所述开口15伸入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蜗杆4和蜗轮5相啮合且分别通过一第一轴承62组件和一第二轴承72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基座1的侧壁设有与所述蜗杆4同轴的第一通孔16;所述蜗轮5面向所述开口15的一端设有同时与所述第一端面螺纹21及所述第二端面螺纹31相啮合的第三端面螺纹51,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卡爪2和所述第二卡爪3作相向或反向的等距直线运动,且可以实现反向自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旋转蜗杆4以收紧卡爪,然后将所述卡爪插入车底横梁10的通孔中,再张开所述卡爪,由此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和锁紧,进而可以降低车辆在通过举升机进行升高作业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或翻覆的风险。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3内形成有两条滑轨14,所述滑轨14沿所述凹槽1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爪2设有与所述滑轨14相配合的第一滑道22,所述第二卡爪3设有与所述滑轨14相配合的第二滑道32。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凹槽13内也可以仅形成一条滑轨14,或者两条以上滑轨14,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所述滑轨14用以限定所述第一卡爪2和所述第二卡爪3的打开或闭合的位移路径。
进一步地,继续参阅图1-4,所述滑轨14可以形成于该凹槽13的侧壁,所述开口15沿所述滑轨14的延伸方向设置。相应的,所述第一滑道22与所述第二滑道32则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卡爪2与所述第二卡爪3的侧壁。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滑轨14也可以形成于该凹槽13的底部(图中未示出),此时所述第一滑道22与所述第二滑道32则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卡爪2与所述第二卡爪3的底部。当所述开口15沿所述滑轨14的延伸方向设置时,可以确保所述第一卡爪2和第二卡爪3在所述开口15的有效范围内顺利相向或反向移动。所述开口15实际上限定了所述第一卡爪2和所述第二卡爪3沿所述滑轨14可移动的空间。
如图2所示,所述滑轨14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端面螺纹51的最大外径。由于所述第一卡爪2和所述第二卡爪3相对设置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端面螺纹21和所述第二端面螺纹31与所述蜗轮5的第三端面螺纹51相连,因此,所述第三端面螺纹51的最大外径决定了所述第一卡爪2和所述第二卡爪3所能张开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卡爪2与所述第二卡爪3张开的距离越大,所述第一端面螺纹21和所述第二端面螺纹31与所述蜗轮5的第三端面螺纹51啮合部分就越少,此时如果所述滑轨14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三端面螺纹51的最大外径,很容易导致所述第一卡爪2与所述第二卡爪3产生晃动,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如图8和9所示,所述蜗杆4的轴线与所述蜗轮5的轴线垂直,所述蜗轮5的轴线与所述基座1的轴线重合。此时,蜗杆4外周的螺旋部与蜗轮5侧壁的齿状结构啮合,通过旋转蜗杆4可以带动蜗轮5稳定的旋转,蜗轮5在稳定旋转的过程中,设于其端部的第三端面螺纹51随之旋转,进而,由于第一端面螺纹21和第二端面螺纹31与该第三端面螺纹51相啮合,而所述滑轨14和开口15又限定了所述第一卡爪2与所述第二卡爪3的移动轨迹和范围,使得所述卡爪仅能沿所述滑轨14在所述开口15内作相向或反向的等距直线运动,且可以实现反向自锁。
如图7和8所示,所述第一轴承62组件包括两第一轴承座61,所述两第一轴承座61内分别设有一第一轴承62,所述蜗杆4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第一轴承62。所述第一轴承座61用以固定所述第一轴承62,进而为所述蜗杆4的稳定旋转提供支撑。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轴承72组件包括两第二轴承座71和一从动轴73,所述两第二轴承座71内分别设有一第二轴承72,所述蜗轮5连接于从动轴73,所述从动轴73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第二轴承72。所述第二轴承座71用以固定所述第二轴承72,进而为所述从动轴73的稳定旋转提供支撑。进一步地,所述蜗轮5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52,所述第二通孔52与所述从动轴73过盈配合。为了使所述从动轴73与所述蜗轮5的连接更加稳定,可在所述第二通孔52的内壁设置一沟槽53,同时在所述从动轴73的外壁设一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沟槽53相配合。由此使得所述从动轴73可以有效从动于所述蜗轮5的旋转。所述沟槽53的长度可以小于所述第二通孔52的深度,也可以等于所述第二通孔52的深度,此处不予限定。
如图1、2、8、9和10所示,所述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还可以包括一手柄8,所述手柄8的一端为手把,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6连接于所述蜗杆4的一端。由此可以通过旋转所述手柄8而带动所述蜗杆4旋转,所述蜗杆4的旋转可以带动所述蜗轮5旋转,而所述蜗轮5的旋转则可促使所述卡爪沿所述滑轨14在所述开口15内作相向或反向的直线运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卡爪还可以由电机驱动或者液压驱动,其原理与本实施例中的手柄8驱动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爪2的背离所述蜗轮5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倒钩23,所述第二卡爪3的背离所述蜗轮5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倒钩33。所述倒钩可以插入车底横梁10的通孔,以在垂直所述车底横梁10的方向上卡住该车底横梁10,进一步降低车辆在升高作业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或翻覆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包括同轴相连的第一安装座11和第二安装座12,所述第一通孔16形成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的侧壁,所述凹槽13形成于所述第二安装座12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座11的一端。进一步地,如图4和7所示,两所述第一轴承座61均包括一第一固定部和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2,用以共同固定所述第一轴承62。另外,一所述第二轴承座7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的中心,另一所述第二轴承座71设于所述凹槽13的底部且将所述开口15平分为第一子开口151和第二子开口15,以使所述第一卡爪2与所述第二卡爪3分别在所述第一子开口151和第二子开口152的范围内活动。当然,两所述第一轴承座61可以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只要能起到固定所述第一轴承的作用即可。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两所述第一轴承座61须与所述第一通孔16同轴设置,以便所述蜗杆与外部的手柄或转轴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座12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座11的一端设有橡胶垫9。在举升机托起车辆的过程中,所述橡胶垫9不但可以避免车底横梁10受到磨损,还可以增加所述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与车辆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车辆在升高作业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或翻覆的风险。所述橡胶垫9的表面还可以设有凸起的图案,以进一步增加所述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与车辆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
图10是图1所示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与车底横梁10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的卡爪设计精巧,可适配各类车型。该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可以采用通用螺纹安装接口以螺接固定于举升机的悬臂,可适用于各种举升机,安装与操作均较为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和锁紧,由此降低车辆在升高作业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倾斜或翻覆的风险。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包括一形成于该基座内部的容置空间、一形成于该基座一端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至少暴露出部分所述容置空间;
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相对设置且与所述凹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卡爪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卡爪的第一端分别设有第一端面螺纹和第二端面螺纹,所述第一端面螺纹和所述第二端面螺纹通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容置空间;以及
蜗杆和蜗轮,所述蜗杆和蜗轮相啮合且分别通过一第一轴承组件和一第二轴承组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基座的侧壁设有与所述蜗杆同轴的第一通孔;所述蜗轮面向所述开口的一端设有同时与所述第一端面螺纹及所述第二端面螺纹相啮合的第三端面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形成有至少一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卡爪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二卡爪设有与所述滑轨相配合的第二滑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形成于该凹槽的侧壁或底部,所述开口沿所述滑轨的延伸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的轴线与所述蜗轮的轴线垂直,所述蜗轮的轴线与所述基座的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组件包括两第一轴承座,所述两第一轴承座内分别设有一第一轴承,所述蜗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第一轴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承组件包括两第二轴承座和一从动轴,所述两第二轴承座内分别设有一第二轴承,所述蜗轮连接于从动轴,所述从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第二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手柄,所述手柄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于所述蜗杆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爪的背离所述蜗轮的第二端设有第一倒钩,所述第二卡爪的背离所述蜗轮的第二端设有第二倒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同轴相连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通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侧壁,所述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背离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一端设有橡胶垫。
CN201921039815.5U 2019-07-05 2019-07-05 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Active CN210286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9815.5U CN210286681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39815.5U CN210286681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6681U true CN210286681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100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39815.5U Active CN210286681U (zh) 2019-07-05 2019-07-05 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66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5532906A (ja) 車両内装部品用の鉛直方向に調節可能なアームレスト組立体
CN108100058B (zh) 叉臂托举式牵引车
EP3643866A1 (en) Fastening arrangement for vehicle sliding door
CN210286681U (zh) 举升机用托盘锁紧机构
US10766427B2 (en) Vehicle ladder rack assembly
CN115534653A (zh) 一种电动重卡电池箱锁紧装置总成
GB2348385A (en) Machining centre, tool support, tool changer, coupling device and pallet changer
CN107757287B (zh) 汽车的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7757285B (zh) 汽车的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控制方法
CN107757288B (zh) 汽车的悬架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控制方法
JP3370602B2 (ja) リフトトラックのロードホイール支持装置
CN211592567U (zh) 定位销、定位装置及运输车
KR20200118740A (ko) 캠핑용 컨테이너의 로딩 및 언로딩 장치부품
CN111115501B (zh) 一种驮背车端部底架的举升装置
JP6607642B2 (ja) リアバンパ装置
KR101934975B1 (ko) 차량의 적재함 구조
CN111186452A (zh) 一种驮背车托部的举升装置
KR101955639B1 (ko) 카캐리어의 상부 데크 낙하방지장치
CN215157647U (zh) 一种升降装置和具有其的集装箱
JP4753891B2 (ja) 積荷移動装置
CN216185336U (zh) 一种油桶搬运车用锁紧装置
KR200356214Y1 (ko) 캠핑용 컨테이너의 로딩 및 언로딩 장치
CN216787964U (zh) 对中组件、回转装置及车库
CN217072251U (zh) 螺帽固定机构及智能拆装机器人
JPH06115360A (ja)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保持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3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401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