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80436U - 缩管成型模 - Google Patents

缩管成型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80436U
CN210280436U CN201920735357.2U CN201920735357U CN210280436U CN 210280436 U CN210280436 U CN 210280436U CN 201920735357 U CN201920735357 U CN 201920735357U CN 210280436 U CN210280436 U CN 2102804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movable
pore passage
cylindrical
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353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丹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Liqia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Liqi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Liqia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Liqi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353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804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804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804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 Extraction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缩管成型模,包括定模以及多个动模,每个动模上面向定模的端面上均垂直设有成型孔道,成型孔道包括由动模端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状孔道、圆台状孔道以及第二圆柱状孔道,第一圆柱状孔道衔接于圆台状孔道大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第二圆柱状孔道衔接于圆台状孔道小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多个第一圆柱状孔道的内径均相等,多个圆台状孔道的锥角依次增大,多个第二圆台状孔道的内径依次减小,且内径最大的第二圆柱状孔道内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可调芯棒,可调芯棒上靠近第一圆柱状孔道的一端同轴设有圆环状的限位槽。本实用新型的周期短、工作效率高、加工成本低。

Description

缩管成型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缩管成型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一种圆管(圆管的附图标记为1),在圆管的下端需要进行缩管处理,使其管径变小形成缩管区(缩管区的附图标记为200),且在大管径和小管径之间的区域需要进行涨形处理,使其膨胀形成涨形区(涨形区的附图标记为100)。该圆管的实现非常具有难度,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实体管材进行机械加工完成,其成本、周期以及效率都达不到批量生产的要求,为突破此工艺瓶颈,以达到生产需求,我们提出一种缩管成型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缩管成型模,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周期短且工作效率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缩管成型模,包括用于固定圆管的定模以及多个依次与定模进行配套使用的动模,每个所述动模上面向所述定模的端面上均垂直设有成型孔道,所述成型孔道包括由动模端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状孔道、圆台状孔道以及第二圆柱状孔道,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衔接于圆台状孔道大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所述的第二圆柱状孔道衔接于圆台状孔道小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多个所述的动模上的第一圆柱状孔道的内径均相等,多个所述的动模上的圆台状孔道的锥角随动模与定模之间配套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增大,多个所述的动模上的第二圆台状孔道的内径随动模与定模之间配套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减小,且内径最大的第二圆柱状孔道内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可调芯棒,所述的可调芯棒上靠近第一圆柱状孔道的一端设有圆环状的且与可调芯棒同轴布置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布局合理;其通过所述的定模将圆管固定住,再通过多个动模上的成型孔道依次对圆管进行挤压定型,以及可调芯棒上限位槽的限位作用,得以在圆管上形成涨形区以及缩管区,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周期短,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芯棒可沿其轴向滑动匹配于第二圆柱状孔道内,且所述的动模上设有用于调节可调芯棒滑动位置的调节件。其优点是:便于调节所述的限位槽在第二圆柱状孔道内合适的位置,得以对进入第二圆柱状孔道内的圆管进行限位。
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所述动模上的背向所述定模的端面上设有与可调芯棒同轴布置的且连通于第二圆柱状孔道的安装孔,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于安装孔内,且所述的调节螺栓的螺纹端螺纹连接于可调芯棒上。其优点是:通过调节所述的调节螺栓与安装孔的螺接程度,从而调节限位槽的位置。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对圆管上的缩管区的内孔进行整圆的整形动模,所述整形动模上的面向所述定模的端面上垂直向外设有整形圆柱。其优点是:由于圆管在缩管后,其口径变小变椭圆,通过整形圆柱对其内孔进行整形,使其内孔的圆度达到加工要求。
优选的,所述的整形圆柱上远离整形动模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结构,且第一倒角结构与整形圆柱之间呈圆角过渡。其优点是:由于整形圆柱是作用于圆管上缩管区的内孔内,故整形圆柱的直径,应当和缩管区上的内孔直径匹配;当圆管上缩管区的口径变小变椭圆后,需要进行整形时,若没有第一倒角结构,则整形圆柱难以进入圆管上缩管区的内孔内,从而无法进行整形。
优选的,所述的可调芯棒上靠近圆台状孔道的一端设有第二倒角结构。其优点是:在第二倒角结构的作用下,可调芯棒的端部得以更加容易的进入圆管内,从而使得限位槽发挥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的侧面和动模的端面之间呈圆角过渡。其优点是:避免圆管在进出成型孔道的过程中被划伤。
优选的,所述定模包括上夹模和下夹模,所述的上夹模和下夹模上靠近动模的表面上均设有半圆状通孔,两个所述的半圆状通孔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圆管移动的限位区域。其优点是:通过两个所述的半圆状通孔之间形成的限位区域得以将圆管固定住。
优选的,所述的上夹模和下夹模上靠近动模的表面保持平齐且均平行于动模上靠近定模的表面。其优点是:确保所述的上夹模和下夹模上靠近动模的表面均能与动模上靠近定模的表面相匹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成品的圆管轴切面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定模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动模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动模轴切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整形动模的立体示意图;
图6~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动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整形动模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缩管成型模,包括用于固定圆管1的定模2、多个依次与定模2进行配套使用的动模3(所述的动模3和定模2之间的配套使用是指,定模2固定住圆管1不动,并确保圆管1上需要进行加工的一端外露,动模3向定模2方向运动从而挤压圆管1)以及用于对圆管1上的缩管区200的内孔进行整圆的整形动模7。每个所述动模3上面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均垂直设有成型孔道4,所述成型孔道4包括由动模3端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圆台状孔道42以及第二圆柱状孔道43;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衔接于圆台状孔道42大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所述的第二圆柱状孔道43衔接于圆台状孔道42小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其中,所述的动模3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不局限于此),三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内径均相等,且其具体数值应当与圆管1上涨形区100处的最大外径相匹配;三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a(锥角a,是指圆台的轴截面的两条母线之间的夹角,其值应满足0°<a<180°)随动模3与定模2之间进行配套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增大(当圆台状孔道42沿圆管1的轴线方向作用在圆管1上后,会使得圆管1上的在与圆台状孔道42相挤压的位置发生径向形变,直至圆管1上被挤压的区域的外径与第二圆柱状孔道43的内径相匹配,得以进入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所以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越小,则作用在圆管1上后圆管1径向形变越小,即该形变越容易产生;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越大,则作用在圆管1上后圆管1径向形变越大,即该形变越难以产生);三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第二圆台状孔道43的内径随动模3与定模2之间进行配套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减小,从而在挤压成型的过程中使得圆管1形成的缩管区200的外径逐渐变小,并确保内径尺寸最小的第二圆台状孔道43的内径与成品圆管1上的缩管区200的外径匹配,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缩管区200达到图纸的加工要求;内径最大的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可调芯棒5,所述的可调芯棒5上靠近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一端设有圆环状的且与可调芯棒5同轴布置的限位槽51(所述限位槽51的作用是:如图6所示,当圆管1在圆台状孔道42内发生径向形变从被挤进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从而形成缩管区200,待其继续运动至与限位槽51相匹配后,在限位槽51的作用下,圆管1上的缩管区200无法继续移动,此时,动模3仍然在向定模2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圆管1上在与圆台状孔道42相挤压的位置开始径向膨胀,从而形成涨形区100)。所述整形动模7上的面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垂直向外设有整形圆柱71,由于圆管1在缩管后,其口径变小变椭圆,通过控制所述的整形动模7向定模2方向运动,使得整形圆柱71运动至圆管1上缩管区200的内部,从而对圆管1上缩管区200的内孔进行整圆,使其内孔尺寸达到图纸加工要求;所述的整形圆柱71上远离整形动模7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结构72且第一倒角结构72与整形圆柱71之间呈圆角过渡,由于整形圆柱71是作用于圆管1上缩管区200的内孔内,故整形圆柱71的直径应当和缩管区200上的内孔直径相匹配,所以当圆管1上缩管区200的口径变小变椭圆后,需要进行整形时,若没有第一倒角结构72,则整形圆柱71难以进入圆管1上缩管区200的内孔内,从而无法进行整形。
实施例中,所述的可调芯棒5可沿其轴向滑动匹配于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且所述的动模3上设有用于调节可调芯棒5滑动位置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附图中未画出),所述动模3上的背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设有与可调芯棒5同轴布置的且连通于第二圆柱状孔道43的安装孔31,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于安装孔31内,且所述的调节螺栓的螺纹端螺纹连接于可调芯棒5上;通过转动调节螺栓,得以带动可调芯棒5在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滑动,从而调节限位槽51在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的位置。
实施例中,所述的可调芯棒5上靠近圆台状孔道42的一端设有第二倒角结构52,在所述的第二倒角结构52的作用下,可调芯棒5的端部得以更加容易的进入圆管1内,从而使得限位槽51可以发挥作用。
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侧面和动模3的端面之间呈圆角过渡,得以避免圆管1在进出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过程中被划伤。
实施例中,所述定模2包括上夹模21和下夹模22,所述的上夹模21和下夹模22上靠近动模3的表面上均设有半圆状通孔,两个所述的半圆状通孔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圆管1移动的限位区域23,得以将圆管1固定住。
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夹模21和下夹模22上靠近动模3的表面保持平齐且均平行于动模3上靠近定模2的表面,确保所述的上夹模21和下夹模22上靠近动模3的表面均能与动模3上靠近定模2的表面相匹配;如图6所示,当动模3向定模2方向运动后,圆管1上外露于定模2外的一端作用在圆台状孔道42上,圆管1开始产生径向形变,从而形成缩管区200(其管径开始缩小),直至圆管1上的缩管区200进入限位槽51内,从而被抵挡住,此时由于动模3仍然向定模2方向运动,从而使得圆管1上与圆台状孔道42接触的位置开始产生径向膨胀,进而形成涨形区100,直至动模3和定模2上相互靠近的表面相匹配。
工作原理如下:
1、通过前期调试,确定可调芯棒5的最终长度以及挡料位置,从而确保可调芯棒5上限位槽51的位置合适以及定模2夹持固定圆管1的位置合适;
2、把上夹模和下夹模安装入四工位镦包机上;
3、再分别把三个动模3和一个整形动模7按次序装入动模套中;
4、启动机器,按下挡料按钮,机器进入自动操作状态,动模3开始向定模2方向运动,定模2上固定的圆管1的外露一端得以进入第一圆柱状孔道41内,直至与圆台状孔道42抵触后,其开始产生径向形变从而使得管径变小,直至进入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部,在限位槽51的限位下,从而形成缩管区200,且缩管区200无法继续深入第二圆柱状孔道43,从而使得圆管1上与圆台状孔道42抵触的位置开始径向涨形,直至与第一圆柱状孔道41相抵触,从而使得圆管1涨形位置开始径向向内弯曲,从而形成涨形区100;
5、由于三个动模3上的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依次变大(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越小,则作用在圆管1上后圆管1径向形变越小,即该形变越容易产生;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越大,则作用在圆管1上后圆管1径向形变越大,即该形变越难以产生,则可以通过三次成型使得涨形区100上与圆台状孔道42相匹配的面的角度逐渐增加到图纸的要求的角度)且三个动模3上的第二圆柱孔道43的内径依次减小(从而使得缩管区200上的外径可以逐渐减小至图纸要求的尺寸),得以通过三次成型使其最终的尺寸达到图纸要求;最后再通过整形定模7上的整形圆柱71对圆管1上缩管区200的内孔进行整圆(由于在挤压过程中,缩管区200的内孔变小变椭圆),从而使其圆度达到加工要求;连续四工位工作后,产品缩管成型完成,达到图纸要求。
传统加工方式的不足:由于圆管1上缩管区200的管径变化较大,单一的成型无法达到图纸要求,故传统的加工中,通常采购实体原料进行机械加工而成。但是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比管子大好几倍;2、机械类加工成本非常高;3、产出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4、加工周期相对较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2、产出效率高、稳定性好;3、整个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4、生产周期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圆管(1)的定模(2)以及多个依次与定模(2)进行配套使用的动模(3),每个所述动模(3)上面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均垂直设有成型孔道(4),所述成型孔道(4)包括由动模(3)的端面向其内部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圆台状孔道(42)以及第二圆柱状孔道(43),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衔接于圆台状孔道(42)大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所述的第二圆柱状孔道(43)衔接于圆台状孔道(42)小孔径一端且它们之间呈圆角过渡;多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内径均相等,多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圆台状孔道(42)的锥角随动模(3)与定模(2)之间配套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增大,多个所述的动模(3)上的第二圆台状孔道(43)的内径随动模(3)与定模(2)之间配套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减小,且内径最大的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连接有与其形状相匹配的可调芯棒(5),所述的可调芯棒(5)上靠近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一端设有圆环状的且与可调芯棒(5)同轴布置的限位槽(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芯棒(5)可沿其轴向滑动匹配于第二圆柱状孔道(43)内,且所述的动模(3)上设有用于调节可调芯棒(5)滑动位置的调节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螺栓,所述动模(3)上的背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设有与可调芯棒(5)同轴布置的且连通于第二圆柱状孔道(43)的安装孔(31),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于安装孔(31)内,且所述的调节螺栓的螺纹端螺纹连接于可调芯棒(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圆管(1)上的缩管区(200)的内孔进行整圆的整形动模(7),所述整形动模(7)上的面向所述定模(2)的端面上垂直向外设有整形圆柱(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整形圆柱(71)上远离整形动模(7)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结构(72),且第一倒角结构(72)与整形圆柱(71)之间呈圆角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调芯棒(5)上靠近圆台状孔道(42)的一端设有第二倒角结构(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圆柱状孔道(41)的侧面和动模(3)的端面之间呈圆角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模(2)包括上夹模(21)和下夹模(22),所述的上夹模(21)和下夹模(22)上靠近动模(3)的表面上均垂直向其内部设有半圆状通孔,两个所述的半圆状通孔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圆管(1)移动的限位区域(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缩管成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夹模(21)和下夹模(22)上靠近动模(3)的表面保持平齐且平行于动模(3)上靠近定模(2)的表面。
CN201920735357.2U 2019-05-21 2019-05-21 缩管成型模 Active CN2102804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5357.2U CN210280436U (zh) 2019-05-21 2019-05-21 缩管成型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35357.2U CN210280436U (zh) 2019-05-21 2019-05-21 缩管成型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80436U true CN210280436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70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35357.2U Active CN210280436U (zh) 2019-05-21 2019-05-21 缩管成型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804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91599B2 (ja) 延伸フローフォーミング成形の方法及び装置
CN204320835U (zh) 数据接口的金属外壳及加工设备
CN105290160A (zh) 一种钛合金筒形旋压件的校形装置
CN105170854B (zh) 管形件局部加厚成形装置及其方法
CN206316303U (zh) 结合齿轮小齿圈径向楔压模
CN105945201A (zh) 基于分体组合拆模装置的带内环杯形件的成形模具及方法
CN210280436U (zh) 缩管成型模
SU640681A3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образовани концевого раструба на трубе из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CN201020481Y (zh) 用于生产高精度石油泵铜合金管的挤压装置
CN204338600U (zh) 锥形管冷挤压成形装置
CN206373294U (zh) 一种组合式胀形机工装
CN211515609U (zh) 一种定径模具
CN101157098A (zh) 缩管成型模具
CN206316297U (zh) 薄壁筒内壁一道径向内环成形模
CN210907441U (zh) 一种内外变径管件的成型模具组件
CN104439011A (zh) 一种石油钻杆加厚端成形凸模及其应用
RU48287U1 (ru) Штамп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олых деталей с отводами
CN201140233Y (zh) 缩管成型模具
CN106001364A (zh) 薄壁筒内壁一道径向内环成形模
CN107335768A (zh) 结合齿轮小齿圈径向楔压模
CN108080434B (zh) 一种阶梯深孔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及冲压模具
CN218611062U (zh) 一种实现钢管内槽加工的模具
CN220560113U (zh) 一种钢管胀形校形装置
CN205763437U (zh) 圆管件对挤扩径装置
CN203541125U (zh) 带有笼式脱料管的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