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0807U -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0807U
CN210260807U CN201921266658.1U CN201921266658U CN210260807U CN 210260807 U CN210260807 U CN 210260807U CN 201921266658 U CN201921266658 U CN 201921266658U CN 210260807 U CN210260807 U CN 210260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elevator
counterweight
compensation chain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66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黎伟俊
李观亮
王娜
许志强
刘漫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angri Elevator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angri Elevato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angri Elevator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angri Elevator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66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0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0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0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包括电梯轿厢、对重及补偿机构,补偿机构包括补偿链、调节部及调节控制系统,补偿链分别与电梯轿厢及所述对重相连,补偿链还与调节部相连,调节部与调节控制系统电性相连,调节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部,调节部通过补偿链调节电梯轿厢与对重的重量差。本申请的救援装置可调节对重与电梯轿厢的重量差,无需救援人员进入井道内部手动拉动电梯轿厢,操作简单,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无机房电梯没有机房,减少了建造机房的成本,另外无机房电梯不占用除井道以外的空间,故现在楼宇多采用无机房电梯,无机房电梯在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救援时,需要利用对重和电梯轿厢的重量差,使电梯轿厢上下移动,达到电梯轿厢平层的目的,但是如果出现电梯轿厢重量刚好与对重重量一样的情况,电梯轿厢无法移动,需要救援人员在井道内拉动电梯轿厢打破这种平衡,救援人员在操作时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操作麻烦,效率较低,拖延救援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该救援装置可调节对重与电梯轿厢的重量差,无需救援人员进入井道内部手动拉动电梯轿厢,操作简单,效率较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包括电梯轿厢、对重及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补偿链、调节部及调节控制系统,所述补偿链分别与所述电梯轿厢及所述对重相连,所述补偿链还与所述调节部相连,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调节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所述调节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调节部,所述调节部通过所述补偿链调节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的重量差。
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设有固定架,所述调节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补偿链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部上,所述补偿链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对重底部。
所述调节部为两个,所述电梯轿厢底部及所述对重底部分别设有固定架,一个调节部固定于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固定架上,另一个调节部固定于所述对重底部的固定架上,所述补偿链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调节部上。
所述调节部包括电机、回收转盘、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电机主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相连,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相连,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回收转盘相连,所述回收转盘与所述固定架旋转铰接,所述补偿链与所述回收转盘相连。
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调节抱闸,所述调节抱闸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上,所述调节抱闸抱紧或松开所述第一旋转轴。
所述调节部还包括随行电缆,所述调节控制系统通过随行电缆与所述电机及所述调节抱闸电性相连。
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联轴器,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所述回收转盘上设有固定锁套,所述补偿链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锁套固定于所述回收转盘上。
所述回收转盘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向所述回收转盘中部凹陷的凹槽,所述补偿链盘绕于所述回收转盘的凹槽内。
所述补偿链的重量大于50kg。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用于对于名称的区分,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电梯轿厢与对重通过补偿链相连,补偿链还与调节部相连,调节部通过补偿链调节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差,当电梯发生紧急情况停止运行,且电梯轿厢未运行至平层位置时,若此时对重侧的重量大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则电梯轿厢侧在与对重侧的重量差的牵扯下上行,电梯轿厢运行至上一楼层停靠;若对重侧的重量小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时,则电梯轿厢侧在与对重侧的重量差的牵扯下下行,电梯轿厢运行至下一楼层停靠;若对重侧的重量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相同时,则通过调节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部,通过调节部调节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差,使对重侧的重量大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或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大于对重侧的重量,电梯轿厢在重量差的的牵扯下上行或下行,电梯轿厢运行至上一楼层或下一楼层停靠,救援装置在对重侧与电梯轿厢侧重量相同时,通过调节控制系统及调节部即可调节电梯轿厢与对重的重量差,无需救援人员进入电梯轿厢内部手动拉动电梯轿厢,调节方式简单、安全,且调节效率高。
2、当调节部为一个时,调节部固定于电梯轿厢底部,通过调节部调节电梯轿厢侧的重量,使对重侧与电梯轿厢侧产生重量差,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状态,使电梯轿厢上行或下行。
3、调节部还可以为两个,两个调节部分别位于电梯轿厢底部及对重底部,当对重侧与电梯轿厢侧重量相同时,通过电梯轿厢底部的调节部调节电梯轿厢侧的重量,或通过对重底部的调节部调节对重侧的重量,或通过两个调节部同时调节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使电梯轿厢侧的重量重于对重侧的重量,或使对重侧的重量重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使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存在重量差。
4、调节部的电机通过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带动回收转盘转动,补偿链与回收转盘相连,电机转动时带动回收转盘转动将补偿链盘绕于回收转盘上。
5、调节抱闸固定于第一旋转轴上,调节抱闸抱紧第一旋转轴后,第一旋转轴无法转动,从而控制回收转盘固定不会转动,使补偿链固定于回收转盘上,当调节抱闸松开第一旋转轴后,回收转盘因补偿链的重力作用转动释放其上盘绕的补偿链,且调节抱闸松开第一旋转轴后,电机转动即可通过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带动回收转盘转动,回收释放的补偿链。
6、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联轴器使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共同旋转,共同驱动回收转盘的转动。
7、补偿链一端通过固定锁套固定于回收转盘上,固定方式简单牢固。
8、补偿链盘绕于回收转盘的凹槽内,凹槽使补偿链在回收时始终盘绕于回收转盘上,使补偿链不会从回收转盘上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回收转盘与补偿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补偿链盘绕于回收转盘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补偿机构的主机抱闸抱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补偿机构的主机抱闸松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另一回收转盘与补偿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另一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实施例的电梯平衡系数的连续可控动态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梯轿厢;200、对重;300、补偿链;110、第一固定杆;120、第二固定杆;400、电机;500、回收转盘;600、第一旋转轴;700、第二旋转轴;510、固定锁套;520、凹槽;800、调节抱闸;900、联轴器;1000、随行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00、对重200及补偿机构,补偿机构包括补偿链300、调节部及调节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调节控制系统为普通的控制系统,其调节方式及调节方法均为现有技术,补偿链300分别与电梯轿厢100及对重200相连,补偿链300还与调节部相连,调节部与调节控制系统电性相连,调节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部,调节部通过补偿链300调节电梯轿厢100与对重200的重量差,当电梯发生紧急情况(如停电等)停止运行,且电梯轿厢100没有达到平层位置,若此时对重侧的重量大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则电梯轿厢侧在与对重侧的重量差的牵扯下上行,电梯轿厢100运行至上一楼层停靠;若对重侧的重量小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时,则电梯轿厢100侧在与对重侧的重量差的牵扯下下行,电梯轿厢100运行至下一楼层停靠;若对重侧的重量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相同时,则通过调节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部,通过调节部调节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差,使对重侧的重量大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或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大于对重侧的重量,电梯轿厢100在重量差的的牵扯下上行或下行,电梯轿厢100运行至上一楼层或下一楼层停靠,救援装置在对重侧与电梯轿厢侧重量相同时,通过调节控制系统及调节部即可调节电梯轿厢100与对重的重量差,无需救援人员进入电梯轿厢100内部手动拉动电梯轿厢100,调节方式简单、安全,且调节效率高。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部为一个,调节部固定于电梯轿厢100底部,电梯轿厢100底部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与电梯轿厢100底部相连,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杆110及第二固定杆120,调节部固定于固定架上,补偿链300一端固定于调节部上,补偿链300另一端固定于对重200底部,可通过在对重200底部设置固定孔,补偿链300另一端通过固定孔与对重200底部相固定。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调节部调节电梯轿厢侧的重量,使对重侧与电梯轿厢侧产生重量差,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状态,使电梯轿厢100上行或下行。
调节部包括电机400、回收转盘500、第一旋转轴600及第二旋转轴700,电机400固定于固定架的第二固定杆120上,电机主轴与第一旋转轴600相连,第一旋转轴600与第二旋转轴700相连,第二旋转轴700与回收转盘500相连,回收转盘500与固定架的第一固定杆110旋转铰接,补偿链300与回收转盘500相连,回收转盘500的一侧边底部设有固定锁套510,补偿链300一端通过固定锁套510固定于回收转盘500上,回收转盘500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向回收转盘500中部凹陷的凹槽520,补偿链300盘绕于回收转盘500的凹槽520内,盘绕于回收转盘500上的补偿链300的重量大于50kg,电机400转动时通过第一旋转轴600及第二旋转轴700带动回收转盘500转动,回收转盘500转动将盘绕于其上的补偿链300释放,或将补偿链300盘绕于其上,用于回收补偿链300,补偿链300通过固定锁套510固定于回收转盘500上,固定方式简单牢固,凹槽520则使补偿链300在回收时始终盘绕于回收转盘500上,使补偿链300不会从回收转盘500上脱离,如图6所示,回收转盘500还可为圆形结构,圆形结构的回收转盘500底部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锁套510,补偿链300的一端通过固定索道固定。
调节部还包括调节抱闸800,调节抱闸800固定于第一旋转轴600上,调节抱闸800抱紧或松开第一旋转轴600,如图4所示,调节抱闸800抱紧第一旋转轴600后,第一旋转轴600无法转动,从而控制回收转盘500固定不会转动,使补偿链300固定于回收转盘500上,如图5所示,当调节抱闸800松开第一旋转轴600后,回收转盘500因补偿链300的重力作用转动释放其上盘绕的补偿链300,且调节抱闸800松开第一旋转轴600后,电机400转动即可通过第一旋转轴600及第二旋转轴700带动回收转盘500按图中箭头方向所示转动,回收释放的补偿链300,调节部还包括联轴器900,第一旋转轴600与第二旋转轴700之间通过联轴器900连接,联轴器900使第一旋转轴600及第二旋转轴700共同旋转,共同驱动回收转盘500的转动,调节部还包括随行电缆1000,随行电缆1000包括调节抱闸800的控制电缆及电机400的控制电缆,调节控制系统通过随行电缆1000与电机400及调节抱闸800电性相连。
在一实施例中,调节部还可为两个,两个调节部的结构相同,两个调节部分别固定于电梯轿厢100底部及对重200底部,电梯轿厢100底部及对重200底部分别设有固定架,一个调节部固定于电梯轿厢100底部的固定架上,另一个调节部固定于对重200底部的固定架上,补偿链300的两端分别盘绕于两个调节部上,在电梯的初始状态时,可另两个调节部上分别盘绕各大于50kg的补偿链300,当对重侧与电梯轿厢侧重量相同时,通过电梯轿厢100底部的调节部调节电梯轿厢侧的重量,或通过对重200底部的调节部调节对重侧的重量,或通过两个调节部同时调节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使电梯轿厢侧的重量重于对重侧的重量,或使对重侧的重量重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使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存在重量差。
调节部为两个时,两个调节部分别通过随行电缆1000与调节控制系统相连,调节控制系统通过各自的随行电缆1000控制电梯轿厢100底部的调节部或对重200底部的调节部。
上述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在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时可用于紧急救援,如图8所示,该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电梯启动运行;
S20:电梯遇到紧急情况停止运行,电梯轿厢未运行至平层位置,且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重量相同;
S30: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松开,同时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回收连接电梯轿厢与对重的补偿链,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使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存在重量差;
S40:电梯轿厢在重量差的作用下上行或下行达到平层位置后,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抱紧,电梯轿厢停止运行。
电梯在运行时遇到紧急情况(如停电等)停止运行,且电梯轿厢没有运行至平层位置,若此时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存在重量差,则松开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则电梯轿厢在重量差的作用下上行或下行,当电梯轿厢运行至平层位置后则可抱紧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使电梯轿厢停止运行,达到电梯紧急救援的目的;若发生紧急情况时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相同,松开主机抱闸,由于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不存在重量差,电梯轿厢不会上行或下行,则通过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或回收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或对重底部的补偿链,使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被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存在重量差,电梯轿厢在重量差的作用下上行或下行,达到救援的目的,通过远程控制即可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不需要救援人员进入井道底部,降低救援人员的安全风险,远程操作简单迅速,提高救援效率,缩短救援时间。
其中,当调节部固定于电梯轿厢底部,补偿链盘绕于调节部上,该方法的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松开,同时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回收连接电梯轿厢与对重的补偿链,具体为:
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松开;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使电梯轿厢侧重量小于对重侧重量。
紧急救援时,释放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补偿链释放后,电梯轿厢侧的重量会减轻,打破了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电梯轿厢上行实现紧急救援。
当调节部固定于对重底部,补偿链盘绕于调节部上,该方法的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的主机抱闸松开,同时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回收连接电梯轿厢与对重的补偿链,还可具体为:
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松开;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使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大于对重侧的重量。
紧急救援时,释放对重底部的补偿链,补偿链释放后,对重侧的重量会减轻,打破了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电梯轿厢下行实现紧急救援。
当对重底部及电梯轿厢底部均固定有调节部,补偿链的两端分别盘绕于对重底部及电梯轿厢底部的调节部上时,该方法的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松开,同时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回收连接电梯轿厢与对重的补偿链,具体为:
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松开;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同时对重侧回收补偿链,使补偿链盘绕于对重底部;或释放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同时电梯轿厢侧回收补偿链,使补偿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使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小于对重侧的重量。
紧急救援时,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同时对重侧的调节部回收补偿链,通过减轻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同时增加对重侧的重量,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或释放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同时电梯轿厢侧的调节部回收补偿链,通过减轻对重侧的重量同时增加电梯轿厢侧的重量,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
当对重底部及电梯轿厢底部均固定有调节部,补偿链的两端分别盘绕于对重底部及电梯轿厢底部的调节部上时,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松开,同时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回收连接电梯轿厢与对重的补偿链,还可具体为:
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松开;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同时释放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且电梯轿厢底部释放的补偿链的重量大于对重底部释放的补偿链的重量,使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小于对重侧的重量;或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同时释放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且电梯轿厢底部释放的补偿链的重量小于对重底部释放的补偿链的重量,使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大于对重侧的重量。
紧急救援时,同时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及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且令电梯轿厢底部释放的补偿链的重量大于对重底部释放的补偿链的重量,使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小于对重侧的重量;或令电梯轿厢底部释放的补偿链的重量小于对重底部释放的补偿链的重量,使电梯轿厢侧的重量大于对重侧的重量,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
在步骤电梯轿厢在重量差的作用下上行或下行达到平层位置后,电梯主控系统控制电梯主机的主机抱闸抱紧,电梯轿厢停止运行后,还包括: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回收释放的补偿链,回收的补偿链与释放的补偿链重量相同,使电梯轿厢恢复至正常运行状态。
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和/或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大于50kg,优选的为,在电梯轿厢底部盘绕大于50kg的补偿链,同时在对重底部盘绕大于50kg的补偿链。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系统,包括:
电梯轿厢,电梯轿厢与电梯主机相连,电梯主机上设有主机抱闸;
对重,与电梯轿厢相连;
电梯主控系统,与电梯主机及主机抱闸相连,主机抱闸抱紧电梯主机时,电梯轿厢停止,主机抱闸松开电梯主机时,电梯轿厢在与对重的重量差的作用下上行或下行;
补偿链,其两端分别与电梯轿厢及对重相连,
调节部,固定于电梯轿厢底部和/或对重底部,补偿链盘绕于调节部上,调节部回收/释放补偿链;
调节控制系统,与调节部电性相连,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调节部上补偿链的回收及释放,打破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重量平衡,使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存在重量差,电梯轿厢在重量差的作用下上行或下行达到平层位置。
调节部还包括电机、回收转盘、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轴及调节抱闸,电机主轴与第一旋转轴相连,调节抱闸设于第一旋转轴上,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第二旋转轴与回收转盘相连,回收转盘与电梯轿厢底部或对重底部旋转铰接,补偿链与回收转盘相连,补偿链盘绕于回收转盘上,补偿链盘绕于回收转盘上,当需要紧急救援时,松开调节抱闸,补偿链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即可从回收转盘上释放,或通过电机带动第一旋转轴、第二旋转后,进而带动回收转盘转动释放补偿链;松开调节抱闸,同时通过电机带动回收转盘转动即可回收补偿链。
该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电梯主控系统电性相连,显示装置上显示补偿链的释放重量,当需要回收补偿链使电梯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时,通过显示装置即可确定需要回收的补偿链的重量。
电梯的平衡系数:k=(w-p)/qh,其中p指电梯轿厢的自重,w是对重的重量,qh是轿厢的额定载荷,上述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还可用于电梯平衡系数的连续可控动态调整,如图9所示,该电梯平衡系数的连续可控动态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电梯启动运行;
S60:实时检测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并将该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电梯主控系统,实时检测对重侧的总重量,并将该对重侧的总重量的数据信息传输至电梯主控系统;
S70:对比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若电梯轿厢侧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不相同,则调节电梯轿厢侧和/或对重侧的补偿链,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
电梯在正常运行时,当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时,电梯的运行功率最低,电梯曳引机的提拉力最小,电梯运行最为平稳,电梯运行时,曳引机的钢丝绳在对重侧及轿厢侧的长度会发生变化,电梯轿厢内不断有乘客出入,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实时检测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及对重侧的总重量,根据检测的结果调节电梯轿厢侧的补偿链和/或对重侧的补偿链,进而实时调节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和/或对重侧的总重量,使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在电梯运行过程中实时连续动态调整电梯的平衡系数,使电梯始终处于最佳工况,使电梯平稳运行,降低电梯启动的能量消耗,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同时可增加电梯的钢丝绳和曳引机的摩擦力,避免钢丝绳打滑,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同时可降低电梯紧急刹车的冲击力。
在电梯运行时,当电梯满载或电梯内乘客人数较多时,步骤若电梯轿厢侧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不相同,则调节电梯轿厢侧和/或对重侧的补偿链,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具体包括:
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大于对重侧的总重量;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电梯轿厢底部的调节部,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减少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
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大于对重侧的总重量,可通过调节控制系统控制调节部,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通过减轻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动态调节电梯的平衡系数。
当电梯满载或电梯内乘客人数较多时,若电梯轿厢侧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不相同,则调节电梯轿厢侧和/或对重侧的补偿链,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具体还包括:
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大于对重侧的总重量;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电梯轿厢底部的调节部,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减少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同时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对重底部的调节部,回收补偿链,并将回收的补偿链盘绕于对重底部,增加对重侧的总重量,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
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大于对重侧的总重量,还可通过调节控制系统释放盘绕于电梯轿厢侧的补偿链,同时对重底部的调节部回收补偿链,减少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同时增加对重侧的总重量。
当电梯处于空载或人数较少时,若电梯轿厢侧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不相同,则调节电梯轿厢侧和/或对重侧的补偿链,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具体包括:
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小于对重侧的总重量;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对重底部的调节部,释放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减少对重侧的总重量,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
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小于对重侧的总重量,通过调节控制系统释放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通过减轻对重侧的总重量,动态调整电梯的平衡系数。
当电梯处于空载或人数较少时,电梯轿厢侧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不相同,则调节电梯轿厢侧和/或对重侧的补偿链,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具体还包括:
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小于对重侧的总重量;
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对重底部的调节部,释放盘绕于对重底部的补偿链,增加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同时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轿厢底部的调节部,回收补偿链,并将回收的补偿链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
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小于对重侧的总重量,还可通过调节控制系统控制释放盘绕于对重侧的补偿链,同时控制电梯轿厢侧的调节部回收补偿链,在减少对重侧的总重量的同时增加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
电梯轿厢静止时,或电梯轿厢底部的补偿链释放完毕,或对重底部的补偿链释放完毕,调节控制系统远程控制电梯轿厢底部的调节部及对重底部的调节部暂停。
在电梯初始状态时,电梯轿厢底部盘绕的补偿链大于50kg,对重底部盘绕的补偿链也大于50kg,在电梯初始状态时,电梯轿厢底部盘绕的补偿链大于50kg,对重底部盘绕的补偿链也大于50kg,将补偿链储备于电梯轿厢底部及对重底部,便于电梯轿厢侧及对重侧的重量调节。
本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梯平衡系数的连续可控动态调整系统,包括电梯轿厢及对重,电梯轿厢与对重相连,还包括:
补偿链,其两端分别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及对重底部;
称重装置,称重装置为两个,两个称重装置分别位于电梯轿厢上及对重上,电梯轿厢上的称重装置用于实时检测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并将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传输至电梯主控系统,对重底部的称重装置用于实时检测对重侧的总重量,并将对重侧的总重量传输至电梯主控系统;
电梯主控系统,与称重装置相连,接收称重装置传输的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及对重侧的总重量,并对比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并将对比结果传输至调节控制系统;
调节控制系统,与电梯主控系统相连,调节控制系统接收电梯主控系统传输的对比结果,并根据对比结果调节电梯轿厢侧和/或对重侧的补偿链,直至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
该系统还包括调节部,调节部为两个,两个调节部分别固定于电梯轿厢底部及对重底部,补偿链的两端分别盘绕于电梯轿厢底部的调节部上及对重底部的调节部上,两个调节部分别与调节控制系统电性相连,调节部包括电机、回收转盘、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电机主轴与第一旋转轴相连,第一旋转轴上设有调节抱闸,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第二旋转轴与回收转盘相连,回收转盘与电梯轿厢底部或对重底部旋转铰接,补偿链与回收转盘相连,补偿链盘绕于回收转盘上。
该系统的称重装置实时检测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及对重侧的总重量,便于及时根据检测结果调节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及对重侧的总重量,且在调节过程中可实时检测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及对重侧的总重量,确保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与对重侧的总重量相同,称重装置将检测的电梯轿厢的总重量及对重侧的总重量传输至电梯主控系统,与电梯主控系统相连的调节控制系统根据电梯轿厢的总重量及对重侧的总重量,对电梯轿厢侧及对重侧的重量进行调节,使电梯轿厢侧及对重侧的重量调节更加准确。
两个调节部分别与调节控制系统电性相连,通过调节控制系统即可远程控制调节部,补偿链的两端分别盘绕于两个调节部的回收转盘上,调节控制系统通过松开对重侧的调节部的调节抱闸,同时旋转电机即可释放或回收补偿链,调节控制系统通过松开电梯轿厢侧的调节部的调节抱闸,同时旋转电机即可释放或回收补偿链,调节控制系统通过旋转电机即可动态调整电梯轿厢侧及对重侧的补偿链。
在该实施例中,电梯轿厢侧与对重侧的初始的平衡系数为0.45。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梯轿厢、对重及补偿机构,所述补偿机构包括补偿链、调节部及调节控制系统,所述补偿链分别与所述电梯轿厢及所述对重相连,所述补偿链还与所述调节部相连,所述调节部与所述调节控制系统电性相连,所述调节控制系统控制所述调节部,所述调节部通过所述补偿链调节所述电梯轿厢与所述对重的重量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底部设有固定架,所述调节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所述补偿链一端固定于所述调节部上,所述补偿链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对重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为两个,所述电梯轿厢底部及所述对重底部分别设有固定架,一个调节部固定于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固定架上,另一个调节部固定于所述对重底部的固定架上,所述补偿链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调节部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包括电机、回收转盘、第一旋转轴及第二旋转轴,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架上,电机主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相连,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相连,所述第二旋转轴与所述回收转盘相连,所述回收转盘与所述固定架旋转铰接,所述补偿链与所述回收转盘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调节抱闸,所述调节抱闸固定于所述第一旋转轴上,所述调节抱闸抱紧或松开所述第一旋转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还包括随行电缆,所述调节控制系统通过随行电缆与所述电机及所述调节抱闸电性相连。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还包括联轴器,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转盘上设有固定锁套,所述补偿链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锁套固定于所述回收转盘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转盘顶部及底部分别设有向所述回收转盘中部凹陷的凹槽,所述补偿链盘绕于所述回收转盘的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链的重量大于50kg。
CN201921266658.1U 2019-08-05 2019-08-05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Active CN210260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6658.1U CN210260807U (zh) 2019-08-05 2019-08-05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6658.1U CN210260807U (zh) 2019-08-05 2019-08-05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0807U true CN210260807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16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6658.1U Active CN210260807U (zh) 2019-08-05 2019-08-05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0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75104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調速機
EP2016015B1 (en)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hoisting roping of an elevator
US9227815B2 (en) Selective elevator braking during emergency stop
KR10197476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5253752A (zh) 用于驱动电梯的方法
JP201224611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非常止め試験方法
JP407988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止め試験装置
US6966409B2 (en) Backup power device for elevator
CN210260807U (zh)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JP201100621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客救出装置
JP5074917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非常停止点検装置及び非常停止点検方法
CN104583108A (zh) 电梯设备
CN109952262B (zh)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检查方法
CN201334287Y (zh) 一种安装轮辐式负荷传感器的钢丝绳测控装置
CN204873350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215338663U (zh) 一种电梯马达扭矩测试设备
CN110482360B (zh) 轿厢内自救装置
CN212195934U (zh) 一种跳伞塔安全牵引装置
JP589872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調速機システム
JP2019077533A (ja) 非常停止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
JP6890722B2 (ja) エレベータ調速機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7055256A (zh) 一种系统化电梯保险装置
JP680034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コンペンセーション装置
US20190270615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CN116648418A (zh) 升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