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2360B - 轿厢内自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轿厢内自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2360B
CN110482360B CN201910975603.6A CN201910975603A CN110482360B CN 110482360 B CN110482360 B CN 110482360B CN 201910975603 A CN201910975603 A CN 201910975603A CN 110482360 B CN110482360 B CN 110482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cue
rope
driving wheel
car
whee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756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2360A (zh
Inventor
房祥雨
毛鹤同
王佳凡
于春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Yuanda Intellectu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Yuanda Intellectu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Yuanda Intellectu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Yuanda Intellectual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756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23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2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2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2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2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02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梯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轿厢内自救装置,包括救援盒和操作机构,其技术要点是:操作机构包括救援绳、支撑于救援盒中且与救援绳配合的驱动轮组件、与驱动轮组件连接的操作手柄,轿厢内自救装置另设有用来固定于轿厢所在井道底部的定滑轮,救援绳一端利用固定绳头固定于轿厢所在井道顶部,另一端向下绕过所述定滑轮,而后上行穿过救援盒并与井道顶部设置的一个活动绳头连接,或者救援绳两端分别与井道顶部设置的活动绳头连接,活动绳头利用闸线与电梯曳引机的制动器操作杆连接。本装置采用纯机械结构,不受电气系统限制,平层操作简单轻松,轿厢运行距离和方向不受限制。

Description

轿厢内自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救援设备,特别是一种轿厢内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高层建筑最重要的运输工具,但难免有发生故障、困人的情况发生。目前的普遍情况是,当发生困人时只能等到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从外部解困。在这期间,也有不少被困人员等不及,自救不当而造成事故。电梯厂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增加部件的可靠性、增加冗余备份等。也有部分厂家开发了自救装置,但这些方案都是基于电气系统,或需要用到电气部件。当电梯断电或备用电源损坏时,这些系统便无法工作,自救行为无法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CN104030120B公开了一种井道式升降机构自救脱困装置及其操作方法,该方案的优点是完全基于机械传动,不需要电气部分配合。但仍存在如下不足:
1、轿厢移动的距离小,只有1.5米左右的距离。比如商场的层间距比较大,可能达到4-5米左右,轿厢很有可能不能到达平层位置,则无法实现自救。
2、轿厢移动方向只能向上,当轿厢冲顶时无法向下移动到平层位置,则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实现自救。
3、所需操作力量大。该装置动作时曳引机的制动器是闭合状态。轿厢满载时需要人工提起比载重大得多的重量,才能使钢丝绳在曳引轮上打滑。这个重量至少1-2吨,可想而知人为操作的困难程度。遇到极端点的情况,当电梯提升高度很高时(比如100米以上时),而轿厢在最低端时。即使能完全提起轿厢,也不能使钢丝绳在曳引轮上打滑。此时该装置就失去意义了。
4、操作复杂,需要拆卸很多螺栓,增加操作难度。
5、自救装置的手柄位置高,身高较矮的成年人或小孩不能使用。
综上,现有的电梯内自救装置及方法仍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种种不足的轿厢内自救装置,纯机械结构,不受电气系统限制,平层操作简单轻松,轿厢运行距离和方向不受限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轿厢内自救装置,包括设于轿厢壁的救援盒和操作机构,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救援绳、支撑于救援盒中且与救援绳配合的驱动轮组件、与驱动轮组件连接的操作手柄,所述轿厢内自救装置另设有用来固定于轿厢所在井道底部的定滑轮,所述救援绳一端利用固定绳头固定于轿厢所在井道顶部,另一端向下绕过所述定滑轮,而后上行穿过救援盒并与井道顶部设置的一个活动绳头连接,或者所述救援绳两端分别与井道顶部设置的活动绳头连接,所述活动绳头利用闸线曳引机的制动器操作杆连接。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另设有平层指示带,所述平层指示带穿过救援盒,平层指示带上端与轿厢所在井道顶部固定,下端与轿厢所在井道底部固定,平层指示带朝向轿厢内侧的表面设有平层操作指示标识,用于显示是否平层、到达平层的距离以及轿厢冲顶或蹲底状态下的操作提示。由于设置了平层指示带,解决了轿厢即使到达平层,在轿厢内也无法知道外部情况的问题,通过采用平层指示器可以显示是否平层,距平层距离,如何操作等信息,避免了操作的盲目性,提高自救效率,保障操作安全可靠。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驱动轮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驱动轮组件和右驱动轮组件,左、右驱动轮组件分别与定滑轮左、右两侧的救援绳啮合,左、右驱动轮组件分别由轮轴、设于轮轴上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连接的单向离合器、与单向离合器连接的把手轴组成,所述把手轴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或者所述驱动轮组件的数量为一个,与定滑轮左侧或右侧的救援绳啮合,所述驱动轮组件由轮轴、设于轮轴上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连接的把手轴组成,所述把手轴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盒内对应驱动轮组件位置设有避免救援绳脱离驱动轮组件的挡块。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盒内对应左、右驱动轮组件位置分别设有避免救援绳打滑的左、右涨紧轮组,定滑轮左侧的救援绳夹持于左涨紧轮组的涨紧轮和左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之间,定滑轮右侧的救援绳夹持于右涨紧轮组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之间。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盒外壁对应左、右驱动轮组件位置分别设有水平导向槽,所述水平导向槽内设有导向底座,所述左、右驱动轮组件的轮轴固定于对应的导向底座上,两个水平导向槽的相互远离端分别设有左、右涨紧轮组,定滑轮左侧的救援绳位于左涨紧轮组的涨紧轮与左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之间,定滑轮右侧的救援绳位于右涨紧轮组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之间;
两个导向底座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由中间连杆、分别铰接于中间连杆两端的左连杆和右连杆组成,所述左、右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导向底座铰接,所述中间连杆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手柄轴,所述手柄轴的后端设有与救援盒铰接的转轴;
或两个导向底座与救援盒之间分别设有连杆机构,每个连杆机构由与导向底座铰接的从动连杆、一端与从动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救援盒铰接的主动连杆组成,所述主动连杆端部设有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手柄轴,所述手柄轴的后端设有与救援盒铰接的转轴;
所述救援盒对应连杆机构的位置设有避免连杆机构转动过量的止块。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盒内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串联于电梯曳引机启动回路中,救援盒被打开或操作手柄移位或操作手柄操作驱动轮组件时,所述开关断开,否则开关处于常闭状态。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固定绳头直接与井道顶部的支架连接,所述活动绳头端部设连接块Ⅱ,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Ⅱ,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底面设有供活动绳头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底面与连接块Ⅱ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Ⅱ,所述复位弹簧Ⅱ套装于活动绳头上,连接块Ⅱ顶面与闸线连接,所述闸线分为两股或一股穿过闸线底座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连接,连接块Ⅱ直径大于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上口直径;
或固定绳头端部设连接块Ⅰ,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Ⅰ,凹槽状绳头底座Ⅰ的底面设有供固定绳头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Ⅰ的底面与连接块Ⅰ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Ⅰ,所述复位弹簧Ⅰ套装于固定绳头上,连接块Ⅰ直径大于凹槽状绳头底座Ⅰ的上口直径,所述活动绳头端部设连接块Ⅱ,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Ⅱ,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底面设有供活动绳头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底面与连接块Ⅱ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Ⅱ,所述复位弹簧Ⅱ套装于活动绳头上,连接块Ⅱ顶面与闸线连接,所述闸线分为两股或一股穿过闸线底座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连接,连接块Ⅱ直径大于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上口直径。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两个活动绳头的顶端共同连接一个连接块Ⅲ,井道顶部对应两个活动绳头分别设有凹槽状绳头底座Ⅲ,每个凹槽状绳头底座Ⅲ的底面与连接块Ⅲ之间分别设有复位弹簧Ⅲ,每个复位弹簧Ⅲ分别套装于对应的活动绳头上,连接块Ⅲ顶面与闸线连接,所述闸线分为两股或一股穿过闸线底座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连接,连接块Ⅲ底面设有插入两个凹槽状绳头底座Ⅲ之间的导轨。
上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为传动带轮或传动链轮,所述救援绳为与传动带轮啮合的传动带或与传动链轮啮合的传动链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自救装置的运行完全不用电气系统配合,纯机械化装置,因此当停电状态下也可操作,控制轿厢到达平层位置。
2、本自救装置驱动轿厢的运行方向和运行距离不受限制,可以从井道的最底端行进到最顶端。
3、自救操作简单,同时配合电梯原有的曳引轮、设于曳引轮上的钢丝绳和对重使用,平层操作所需力量小,大人、小孩都可以操作。
4、救援盒可以放至轿厢下部,方便身高低的人群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实施例1);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救援盒内结构示意图(操作前);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救援盒内结构示意图(操作时);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左驱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固定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活动绳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活动绳头与一组制动器操作杆的连接示意图(操作前);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活动绳头与一组制动器操作杆的连接示意图(操作时);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平层指示带的分段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救援盒内开关与曳引机启动回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驱动轮组件在救援盒内的布局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活动绳头与二组制动器操作杆(并联)的连接示意图(操作前);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活动绳头与二组制动器操作杆(并联)的连接示意图(操作时);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驱动轮组件在救援盒内的布局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活动绳头与二组制动器操作杆(串联)的连接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驱动轮组件在救援盒内的布局示意图(操作前);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驱动轮组件在救援盒内的布局示意图(操作时);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5采用两个活动绳头与制动器操作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驱动轮组件在救援盒内的布局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6采用两个活动绳头与制动器操作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驱动轮组件在救援盒内的布局示意图(操作前);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驱动轮组件在救援盒内的布局示意图(轿厢上行操作时)。
图中:1.固定绳头、2.救援绳、3.平层指示带、4.轿厢、5.救援盒、6.左驱动轮组件、601.轮轴、602.驱动轮、603.单向离合器、604.把手轴、7.定滑轮、8.右驱动轮组件、801.轮轴、802.驱动轮、803.单向离合器、804.把手轴、9.活动绳头、10.闸线、11.钢丝绳、12.曳引轮、13.对重、14.操作手柄、15.通孔、16.开关、17.救援盒盖板、18.支架、19.连接块Ⅰ、20.凹槽状绳头底座Ⅰ、21.复位弹簧Ⅰ、22.连接块Ⅱ、23.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4.复位弹簧Ⅱ、25.闸线底座、26.操作杆、27.曳引机、28.挡块、29.左涨紧轮组、30.右涨紧轮组、31.水平导向槽、32.水平导向槽、33.导向底座、34.导向底座、35.中间连杆、36.左连杆、37.右连杆、38.手柄轴、39.止块、40.连接块Ⅲ、41.凹槽状绳头底座Ⅲ、42.凹槽状绳头底座Ⅲ、43.复位弹簧Ⅲ、44.复位弹簧Ⅲ、45.导轨、46.从动连杆、47.主动连杆、48.手柄轴、49.止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10所示,该轿厢内自救装置,包括设于轿厢4侧壁的救援盒5和操作机构。
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救援绳2、支撑于救援盒5中且与救援绳2配合的驱动轮组件、与驱动轮组件连接的操作手柄14。所述自救装置另设有用来固定于轿厢4所在井道底部的定滑轮7,所述救援绳2一端利用固定绳头1固定于轿厢4所在井道顶部,另一端向下绕过所述定滑轮7,而后上行穿过救援盒5并与井道顶部设置的一个活动绳头9连接,参见图1。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轮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驱动轮组件6和右驱动轮组件8,左、右驱动轮组件6、8分别与定滑轮7左、右两侧的救援绳2啮合。左驱动轮组件6由轮轴601、设于轮轴601上的驱动轮602、与驱动轮602连接的单向离合器603、与单向离合器603连接的把手轴604组成,所述把手轴604用于与操作手柄14连接;右驱动轮组件8由轮轴801、设于轮轴801上的驱动轮802、与驱动轮802连接的单向离合器803、与单向离合器803连接的把手轴804组成,所述把手轴804用于与操作手柄14连接,参见图2、图3、图4。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602和驱动轮802为传动带轮或传动链轮,所述救援绳2为与传动带轮啮合的传动带或与传动链轮啮合的传动链条。
本实施例中,单向离合器603、803保证驱动轮只能顺时针转动,以防止救援时方向转反。或者,也可以防止因开闸过快致使电梯快速溜车,曳引机制动器突然闭合,电梯的惯性带动操作手柄转动,造成的伤人风险。为此,左、右驱动轮组件中也可加入扭矩限制器,防止转动的力过大对设备的影响,也可以防止电梯的惯性力过大反馈到操作手柄处。
所述固定绳头1直接与井道顶部的支架18连接;或固定绳头1端部设连接块Ⅰ19,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Ⅰ20,凹槽状绳头底座Ⅰ20的底面设有供固定绳头1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Ⅰ20的底面与连接块Ⅰ19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Ⅰ21,所述复位弹簧Ⅰ21套装于固定绳头1上,连接块Ⅰ19直径大于凹槽状绳头底座Ⅰ20的上口直径,参见图5。当救援绳2发生松驰时,复位弹簧Ⅰ21可以使其重新涨紧,以免救援绳在驱动轮上跳槽、偏离中心等情况发生。
所述活动绳头9端部设连接块Ⅱ22,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底面设有供活动绳头9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底面与连接块Ⅱ2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Ⅱ24,所述复位弹簧Ⅱ24套装于活动绳头9上,连接块Ⅱ22顶面与闸线10连接,所述闸线10穿过闸线底座25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26(一组制动器操作杆)连接,连接块Ⅱ22直径大于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上口直径,参见图6、图7、图8。
该自救装置另设有平层指示带3,所述平层指示带3穿过救援盒5,上端与轿厢4所在井道顶部固定,下端与轿厢4所在井道底部固定,平层指示带3朝向轿厢4内侧的表面由上至下均匀设有平层操作指示标识,用于显示是否平层或者显示距离上层、下层的距离,以及轿厢冲顶或蹲底状态下的操作提示(参见图9)。救援盒5上、下端分别开设通过平层指示带3的通孔15,打开救援盒盖板17时,会看到平层指示带3,方便观察。
所述救援盒5内设有开关16,所述开关16串联于电梯曳引机27启动回路中,救援盒5被打开或操作手柄14移位或操作手柄14操作驱动轮组件时,所述开关16断开,否则开关16处于常闭状态。本实施例中,开关16安装于救援盒5中,开关16触点与救援盒盖板17接触,当救援盒盖板17关闭时,开关接通,电梯正常运行。救援时,先打开救援盒盖板17,这时开关16断开,电梯曳引机27启动回路也断开,主接触器KM断开,曳引机27断电,从而避免救援期间突然来电曳引机突然转动。此开关16也可安到其它位置,比如安装到操作手柄14的存放处,检测到操作手柄14拿出来就断开曳引机27启动回路,或者检测到操作手柄14接入到驱动轮组件时动作。
工作原理:
工作前,电梯原有的曳引轮12、设于曳引轮12上的钢丝绳11和对重13工作正常,钢丝绳11一端连接对重13,另一端与轿厢4顶部连接正常。
情况1:当电梯轻载时困人,将操作手柄14连接救援盒5中右驱动轮组件8,顺时针摇动操作手柄14,则定滑轮7右侧的救援绳2向下移动,带动活动绳头9使其顶部的闸线10动作,闸线10使制动器松开。因为此时轿厢4是轻载,对重13侧要比轿厢4侧重(对重的质量=轿厢质量+K*额定载重, K 在0.4~0.5之间取值),整个轿厢系统要向对重侧移动,对重13就会拉着轿厢4上行。这时轿厢4带着救援盒5也上行,活动绳头9的复位弹簧24会复位,拉着救援绳2重新涨紧,曳引机制动器闭合,但继续转动操作手柄14,曳引机制动器会再次松开,操作者需要不断转动操作手柄14,直到平层,平层指示带3在轿厢4未平层时,会显示距上、下平层的距离,操作者根据此信息操作即可,到达平层时,平层指示带3上会显示已平层。由于所有的曳引机制动器是摩擦结构的,当救援绳2拉动曳引机制动器时,制动器不会完全打开。当制动器的摩擦力略小于曳引轮两侧的张力时,轿厢4就会运动,轿厢4运行速度是缓慢的。
情况2:轿厢满载时,操作手柄14连接救援盒中左驱动轮组件6,顺时针摇动操作手柄14,也会同样带动活动绳头9向下行。曳引机松闸后,由于轿厢重,轿厢4就会向下行到达平层。
情况3:轿厢半载时,操作手柄14可以连接救援盒中左、右驱动轮组件6、8中任意一个。例如连接右驱动轮组件8,顺时针摇动操作手柄14,直到活动绳头的连接块Ⅱ22卡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上。这时制动器不会继续张开,以免损坏制动器。这时制动器完全打开时,由于轿厢4与对重13是平衡状态电梯不会自行运动。继续摇动操作手柄14, 轿厢4在驱动轮802的带动下,顺着救援绳2向上运动。
情况4:当电梯轻载冲顶时,由于不能继续向上运行。可以根据平层指示带3的提示(参见图9),将操作手柄14与左驱动轮组件6连接,使轿厢下行。此时由于对重比轿厢重,故摇动起来会比较费力,可通过驱动轮的直径及操作手柄的长度来平衡力及效率的关系。
情况5:当电梯满载蹲底时,则根据平层指示带3的提示(参见图9),将操作手柄14与右驱动轮组件8连接,使轿厢上行。
无论本申请列举的哪种情况,当拆除手柄的瞬间制动器未闭合时,轿厢处于自由状态,会自由下落或上升。由于有对重的存在,此时的加速度会比较小,经过计算及对电梯的实测该值不会超过1m/s2,远达不到自由落体的9.8 m/s2。由于拆除手柄的瞬间,救援绳解除了手柄传送的负载,救援绳在活绳头的复位弹簧和制动器自带压缩弹簧复位力的作用下会迅速的复位,使制动器闭合实现制动,该闭合时间不会超过0.5s。在此时间内,通过计算轿厢的移动距离不会超过12.5mm。因此,也不会对安全性有影响。另,具体设计时会考虑活动绳头的复位弹簧Ⅱ24的刚度及行程,以满足要求。
实施例2
如图11-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绳2与左、右驱动轮组件6、8的驱动轮602、802相切,同时救援盒5内对应左、右驱动轮组件6、8位置设有避免救援绳2脱离驱动轮的挡块28。所述活动绳头9端部设连接块Ⅱ22,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底面设有供活动绳头9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底面与连接块Ⅱ2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Ⅱ24,所述复位弹簧Ⅱ24套装于活动绳头9上,连接块Ⅱ22顶面与闸线10连接,所述闸线10分为两股分别穿过闸线底座25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26(二组制动器操作杆并联)连接。
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如图14、图15所示,该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盒5内对应左、右驱动轮组件6、8位置分别设有避免救援绳2打滑的左、右涨紧轮组29、30,定滑轮7左侧的救援绳2夹持于左涨紧轮组29的涨紧轮和左驱动轮组件6的驱动轮之间,定滑轮7右侧的救援绳2夹持于右涨紧轮组30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8的驱动轮之间。左、右涨紧轮组29、30分别由两个涨紧轮组成,以增大驱动轮的牵引力。
所述活动绳头9端部设连接块Ⅱ22,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底面设有供活动绳头9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底面与连接块Ⅱ2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Ⅱ24,所述复位弹簧Ⅱ24套装于活动绳头9上,连接块Ⅱ22顶面与闸线10连接,所述闸线10穿过闸线底座25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26(二组制动器操作杆串联)连接。
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16、图17所示,该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盒5外壁对应左、右驱动轮组件6、8位置分别设有水平导向槽31、32,所述水平导向槽31、32内设有导向底座33、34,所述左、右驱动轮组件6、8的轮轴固定于对应的导向底座33、34上,两个导向底座33、34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由中间连杆35、分别铰接于中间连杆35两端的左连杆36和右连杆37组成,所述左、右连杆36、37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导向底座33、34铰接,所述中间连杆35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方形的手柄轴38,所述手柄轴38的后端设有与救援盒5铰接的转轴。两个水平导向槽31、32的相互远离端分别设有左、右涨紧轮组29、30,定滑轮7左侧的救援绳2位于左涨紧轮组29的涨紧轮与左驱动轮组件6的驱动轮之间,定滑轮7右侧的救援绳2位于右涨紧轮组30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8的驱动轮之间。左、右涨紧轮组29、30分别由两个涨紧轮组成,以增大驱动轮的牵引力。
左、右驱动轮组件6、8均可分别随导向底座33、34沿水平导向槽31、32移动,电梯正常运行时左、右驱动轮组件6、8的驱动轮脱离救援绳2,当需要自救时,先用操作手柄14转动中间连杆35的手柄轴38,带用中间连杆35旋转,再通过左、右连杆36、37驱动两个导向底座33、34在对应的水平导向槽31、32内反向滑动,从而将左、右驱动轮组件6、8分别推向左、右涨紧轮组29、30,使定滑轮7右侧的救援绳2夹持于右涨紧轮组30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8的驱动轮之间,定滑轮7左侧的救援绳2夹持于左涨紧轮组29的涨紧轮与左驱动轮组件6的驱动轮之间,增大包角,增加牵引力。所述救援盒5对应连杆机构的位置设有止块39,以避免连杆机构转动过量。
其他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如图18、图19所示,该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绳2两端分别与井道顶部设置的两个活动绳头9连接,所述活动绳头9利用闸线10与井道顶部曳引机的制动器连接。本实施例中,由于两个绳头都采用活动绳头9,无论定滑轮7哪侧的救援绳2动作,都可以使制动器的操作杆26动作。所述驱动轮组件的数量为一个,与定滑轮7左侧或右侧的救援绳2啮合,所述驱动轮组件由轮轴、设于轮轴上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连接的把手轴组成,所述把手轴用于与操作手柄14连接。由于驱动轮组件需要正反转,因此不能安装单向离合器,这时可能会有轿厢4的惯性力过大反馈到操作手柄14处的风险。救援盒5内对应驱动轮组件的位置设有避免救援绳2脱离驱动轮的挡块28。
两个活动绳头9的顶端共同连接一个连接块Ⅲ40,井道顶部对应两个活动绳头9分别设有凹槽状绳头底座Ⅲ41、42,每个凹槽状绳头底座Ⅲ的底面与连接块Ⅲ40之间分别设有复位弹簧Ⅲ43、44,每个复位弹簧Ⅲ分别套装于对应的活动绳头9上,连接块Ⅲ40顶面与闸线10连接,所述闸线10穿过闸线底座25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26连接,连接块Ⅲ40底面设有插入两个凹槽状绳头底座Ⅲ41、42之间的导轨45。
其他同实施例2。
实施例6
如图20所示,该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绳2两端分别与井道顶部设置的两个活动绳头9连接,所述活动绳头9利用闸线10与井道顶部曳引机的制动器连接。
每个活动绳头9端部设连接块Ⅱ22,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底面设有供活动绳头9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23的底面与连接块Ⅱ2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Ⅱ24,所述复位弹簧Ⅱ24套装于活动绳头9上,连接块Ⅱ22顶面与闸线10连接,两股闸线10分别穿过各自的闸线底座25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26连接。
其他同实施例5。
实施例7
如图21、图22所示,该轿厢内自救装置,所述救援盒5外壁对应左、右驱动轮组件6、8位置分别设有水平导向槽31、32,所述水平导向槽31、32内分别设有导向底座33、34,所述左、右驱动轮组件6、8的轮轴固定于对应的导向底座33、34上,两个水平导向槽31、32的相互远离端分别设有左、右涨紧轮组29、30,定滑轮7左侧的救援绳位于左涨紧轮组29的涨紧轮与左驱动轮组件6的驱动轮602之间,定滑轮7右侧的救援绳位于右涨紧轮组30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8的驱动轮802之间。
两个导向底座33、34与救援盒5之间分别设有连杆机构,每个连杆机构由从动连杆46、一端与从动连杆46铰接另一端与救援盒5铰接的主动连杆47组成,所述主动连杆47端部设有用于与操作手柄14连接的方形的手柄轴48,所述手柄轴48的后端设有与救援盒5铰接的转轴。所述救援盒5对应连杆机构的位置设有避免连杆机构转动过量的止块49。
本实施例中,左驱动轮组件6用于轿厢下行控制,右驱动轮组件8用于轿厢上行控制,左、右涨紧轮组29、30中分别有一个涨紧轮上设有单向离合器,该涨紧轮旋转方向均为逆时针。
当轿厢满载需要上行时,先将操作手柄14与右侧的手柄轴48连接,利用连杆机构驱动右驱动轮组件8的驱动轮802向右涨紧轮组30靠近,将救援绳2夹持于右涨紧轮组30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8的驱动轮802之间,然后再利用操作手柄14驱动驱动轮802顺时针旋转,打开制动器,因为是满载,制动器打开时轿厢会因为重力向下运行。如果没有在涨紧轮组中设单向离合器,轿厢下行的力会突然由操作手柄承担,如果操作人员未准备好,会有危险;由于在涨紧轮组中设置了单向离合器,制动器打开轿厢下行时,会带动单向离合器顺时针旋转,这时离合器会卡死,轿厢下行的力就不会传递到操作手柄上。不断摇动操作手柄使轿厢上行时,单向离合器是逆时针旋转,不会影响轿厢运动。
当轿厢冲顶需要下行时,先将操作手柄14与左侧的手柄轴48连接,利用连杆机构驱动左驱动轮组件6的驱动轮602向左涨紧轮组29靠近,将救援绳2夹持于左涨紧轮组29的涨紧轮和左驱动轮组件6的驱动轮602之间,然后再利用操作手柄14驱动驱动轮602顺时针旋转,打开制动器,实现轿厢下行。
其他同实施例4。

Claims (10)

1.一种轿厢内自救装置,包括设于轿厢壁的救援盒和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救援绳、支撑于救援盒中且与救援绳配合的驱动轮组件、与驱动轮组件连接的操作手柄,所述轿厢内自救装置另设有用来固定于轿厢所在井道底部的定滑轮,所述救援绳一端利用固定绳头固定于轿厢所在井道顶部,另一端向下绕过所述定滑轮,而后上行穿过救援盒并与井道顶部设置的一个活动绳头连接,或者所述救援绳两端分别与井道顶部设置的活动绳头连接,所述活动绳头利用闸线与曳引机的制动器操作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另设有平层指示带,所述平层指示带穿过救援盒,平层指示带上端与轿厢所在井道顶部固定,下端与轿厢所在井道底部固定,平层指示带朝向轿厢内侧的表面设有平层操作指示标识,用于显示是否平层、到达平层的距离以及轿厢冲顶或蹲底状态下的操作提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驱动轮组件和右驱动轮组件,左、右驱动轮组件分别与定滑轮左、右两侧的救援绳啮合,左、右驱动轮组件分别由轮轴、设于轮轴上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连接的单向离合器、与单向离合器连接的把手轴组成,所述把手轴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
或者所述驱动轮组件的数量为一个,与定滑轮左侧或右侧的救援绳啮合,所述驱动轮组件由轮轴、设于轮轴上的驱动轮、与驱动轮连接的把手轴组成,所述把手轴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盒内对应驱动轮组件位置设有避免救援绳脱离驱动轮组件的挡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盒内对应左、右驱动轮组件位置分别设有避免救援绳打滑的左、右涨紧轮组,定滑轮左侧的救援绳夹持于左涨紧轮组的涨紧轮和左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之间,定滑轮右侧的救援绳夹持于右涨紧轮组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盒外壁对应左、右驱动轮组件位置分别设有水平导向槽,所述水平导向槽内设有导向底座,所述左、右驱动轮组件的轮轴固定于对应的导向底座上,两个水平导向槽的相互远离端分别设有左、右涨紧轮组,定滑轮左侧的救援绳位于左涨紧轮组的涨紧轮与左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之间,定滑轮右侧的救援绳位于右涨紧轮组的涨紧轮和右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之间;
两个导向底座之间设有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由中间连杆、分别铰接于中间连杆两端的左连杆和右连杆组成,所述左、右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导向底座铰接,所述中间连杆的中部设有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手柄轴,所述手柄轴的后端设有与救援盒铰接的转轴;
或两个导向底座与救援盒之间分别设有连杆机构,每个连杆机构由与导向底座铰接的从动连杆、一端与从动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救援盒铰接的主动连杆组成,所述主动连杆端部设有用于与操作手柄连接的手柄轴,所述手柄轴的后端设有与救援盒铰接的转轴;
所述救援盒对应连杆机构的位置设有避免连杆机构转动过量的止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救援盒内设有开关,所述开关串联于电梯曳引机启动回路中,救援盒被打开或操作手柄移位或操作手柄操作驱动轮组件时,所述开关断开,否则开关处于常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绳头直接与井道顶部的支架连接,所述活动绳头端部设连接块Ⅱ,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Ⅱ,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底面设有供活动绳头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底面与连接块Ⅱ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Ⅱ,所述复位弹簧Ⅱ套装于活动绳头上,连接块Ⅱ顶面与闸线连接,所述闸线分为两股或一股穿过闸线底座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连接,连接块Ⅱ直径大于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上口直径;
或固定绳头端部设连接块Ⅰ,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Ⅰ,凹槽状绳头底座Ⅰ的底面设有供固定绳头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Ⅰ的底面与连接块Ⅰ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Ⅰ,所述复位弹簧Ⅰ套装于固定绳头上,连接块Ⅰ直径大于凹槽状绳头底座Ⅰ的上口直径,所述活动绳头端部设连接块Ⅱ,井道顶部设凹槽状绳头底座Ⅱ,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底面设有供活动绳头穿过的通孔,所述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底面与连接块Ⅱ之间设有复位弹簧Ⅱ,所述复位弹簧Ⅱ套装于活动绳头上,连接块Ⅱ顶面与闸线连接,所述闸线分为两股或一股穿过闸线底座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连接,连接块Ⅱ直径大于凹槽状绳头底座Ⅱ的上口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活动绳头的顶端共同连接一个连接块Ⅲ,井道顶部对应两个活动绳头分别设有凹槽状绳头底座Ⅲ,每个凹槽状绳头底座Ⅲ的底面与连接块Ⅲ之间分别设有复位弹簧Ⅲ,每个复位弹簧Ⅲ分别套装于对应的活动绳头上,连接块Ⅲ顶面与闸线连接,所述闸线分为两股或一股穿过闸线底座与曳引机制动器的操作杆连接,连接块Ⅲ底面设有插入两个凹槽状绳头底座Ⅲ之间的导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厢内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组件的驱动轮为传动带轮或传动链轮,所述救援绳为与传动带轮啮合的传动带或与传动链轮啮合的传动链条。
CN201910975603.6A 2019-10-15 2019-10-15 轿厢内自救装置 Active CN110482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5603.6A CN110482360B (zh) 2019-10-15 2019-10-15 轿厢内自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75603.6A CN110482360B (zh) 2019-10-15 2019-10-15 轿厢内自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2360A CN110482360A (zh) 2019-11-22
CN110482360B true CN110482360B (zh) 2020-01-21

Family

ID=68544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75603.6A Active CN110482360B (zh) 2019-10-15 2019-10-15 轿厢内自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236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7338A (ja) * 1991-10-08 1993-04-20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脱出装置
CN2265360Y (zh) * 1996-07-22 1997-10-22 王秋楠 电梯安全脱困机构
CN100390039C (zh) * 2005-03-31 2008-05-28 王秋楠 升降机或电梯解困装置
JP2012184042A (ja) * 2011-03-03 2012-09-27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2358544B (zh) * 2011-08-30 2013-09-11 昆山通祐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自救装置
CN202687711U (zh) * 2012-06-29 2013-01-23 林澄海 电梯设备
CN104444678B (zh) * 2013-09-14 2017-04-26 陈欢欢 一种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
CN203593489U (zh) * 2013-09-14 2014-05-14 陈欢欢 一种电梯安全与同步自救装置
CN105819310B (zh) * 2016-05-20 2018-03-27 陕西小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手动自救缓降功能的双曳引驱动电梯
CN208135687U (zh) * 2018-04-11 2018-11-23 中奥电梯有限公司 手动升降轿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2360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3515B2 (en) Elevator apparatus
KR101974760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US20150202469A1 (en) Non-winding type high-storey rescue lift
US11434107B2 (en) Rope-climbing self propelled elevator system
CN208166318U (zh) 一种电梯防坠装置
KR20020030119A (ko) 트랙션 시브 엘리베이터 제동을 위한 방법, 트랙션 시브엘리베이터 및 비상 동력 공급 사용
US20150083527A1 (en) Back-up brake system of lifts
JPH01162690A (ja) リフト
CN109179134B (zh) 结合广告及电梯防坠提示的装置
JP201224611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非常止め試験方法
US11261056B2 (en) Elevator safety actuator systems
KR101783323B1 (ko) 리프트 낙하 방지장치
JP201100621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乗客救出装置
CN109071167A (zh) 用于释放电梯的操控制动器的装置
CN110482360B (zh) 轿厢内自救装置
JP4862296B2 (ja) エレベータの検査方法
EP2679531B1 (en) Elevator with moveable rope suspension point
RU2444471C2 (ru) Система аварийного торможения кабины лифта
US20100018810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216235506U (zh) 一种电梯防倾斜的双层轿厢上梁
US20210284499A1 (en) Method for releasing safety gears, and a stalling detector
WO2014200122A1 (ko) 상시동작형 엘리베이터용 안전제동장치
CN109952262B (zh) 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的检查方法
CN100357168C (zh) 电梯装置
CN108584637B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