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6810U - 壳体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46810U
CN210246810U CN201920355138.1U CN201920355138U CN210246810U CN 210246810 U CN210246810 U CN 210246810U CN 201920355138 U CN201920355138 U CN 201920355138U CN 210246810 U CN210246810 U CN 210246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tch
light
boss
camera modul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51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uanhao Wen
温权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51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4681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8642 priority patent/WO202018709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46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46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壳体,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侧面及第一外侧面,第一内侧面用于连接显示屏的侧壁,第一内侧面向第一外侧面凹陷形成第一缺口,第一缺口用于形成透光孔的一部分,透光孔用于供摄像头模组采集外部的光线。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摄像头模组及盖接壳体的显示屏,显示屏的顶侧壁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缺口拼接形成透光孔,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正对透光孔并经过透光孔接收光线。本申请中第一开口占据显示屏的面积减小,进而可以增加显示屏上的显示区的面积,故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Description

壳体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面屏”成为电子设备的发展的一个趋势,然而前置摄像头等电子器件的设置限制了电子设备的全屏化,如何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促进电子设备的“全面屏”发展,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壳体及电子设备,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促进电子设备的“全面屏”发展。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侧面及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用于连接显示屏的侧壁,所述第一内侧面向所述第一外侧面凹陷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形成透光孔的一部分,所述透光孔用于供摄像头模组采集外部的光线。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摄像头模组及盖接所述壳体的显示屏,所述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侧面及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向所述第一外侧面凹陷形成第一缺口,所述显示屏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内侧面,所述显示屏的侧壁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缺口拼接形成透光孔,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正对所述透光孔并经过所述透光孔接收光线。
本申请提供的壳体,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形成透光孔的一部分,以使摄像头模组的镜头能够通过透光孔接收光线以实现拍摄功能,由于摄像头模组的部分镜头可以设于壳体的第一缺口内,因此摄像头模组占据显示屏的区域减少,进而可以增加显示屏上的显示区的面积,故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一缺口及在显示屏上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一开口拼接形成用于供摄像头模组采集光线的透光孔,摄像头模组的一部分镜头可以设于壳体的第一缺口内,摄像头模组的一部分镜头可以设于显示屏的第一开口内,所以摄像头占据显示屏的面积减小,进而可以增加显示屏上的显示区的面积,故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显示屏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壳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提供的一种壳体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在正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壳体在背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摄像头模组的一种组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中摄像头模组的另一种组装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图1为电子设备100的第一视角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任何具备摄像头模组的设备,例如:电话、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本申请中,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解释说明。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向,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向。
请参阅图2及图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拆分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摄像头模组2及盖接所述壳体1的显示屏3。
请参阅图4,所述壳体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侧面12及第一外侧面11。所述第一内侧面12向所述第一外侧面11凹陷形成第一缺口13。请参阅图5,显示屏3具有相对设置的顶侧壁31和底侧壁33、及连接在顶侧壁31与底侧壁33之间的左侧壁34和右侧壁35。所述显示屏3的顶侧壁31连接所述第一内侧面12。所述显示屏3的顶侧壁31具有第一开口32。所述第一开口32与所述第一缺口13拼接形成透光孔30。所述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正对所述透光孔30并经过所述透光孔30接收光线。
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第一缺口13及在显示屏3上设置第一开口32,所述第一缺口13和第一开口32拼接形成用于供摄像头模组2采集光线的透光孔30,摄像头模组2的一部分镜头可以设于壳体1的第一缺口13内,摄像头模组2的一部分镜头可以设于显示屏3的第一开口32内,所以摄像头占据显示屏3的面积减小,进而可以增加显示屏3上的显示区的面积,故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具体的,请参阅图1,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具体的,摄像头模组2可以是前置摄像头。请参阅图5,所述显示屏3具有显示区301和包围显示区301的非显示区302,所述显示区301为用于显示电子设备100的操作界面。以图4中的电子设备100的视角为例,所述壳体1可以是保护手机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的边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还可以为保护手机的上、下、左、右四个侧面及背面的外壳。其中,手机的正面是指用户手持手机且面朝手机的显示屏3时显示屏3的外表面。手机的背面为与手机的正面相背的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所述壳体1包括边框15,边框15围接于显示屏3的周侧。边框15包括依次连接的顶边框151、第一侧边框152、底边框153及第二侧边框154。其中,第一内侧面12为顶边框151连接所述显示屏3的顶侧壁31的面。第一外侧面11为顶边框151上与第一内侧面12相对设置的面,也是壳体1的顶面。具体的,所述第一缺口13从第一内侧面12至第一外侧面11延伸,即第一缺口13沿Y轴方向延伸,且第一缺口13在Z轴方向上贯穿顶边框151。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显示屏3的顶侧壁31连接顶边框151的第一内侧面12。显示屏3的顶侧壁31上设有第一开口32。所述第一开口32从顶侧壁31至底侧壁33延伸,即第一开口32沿Y轴方向延伸,且第一开口32在Z轴方向上贯穿显示屏3。所述第一开口32与所述第一缺口13相连通,且第一开口32与第一缺口13拼接形成透光孔30。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经透光孔30采集光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13可以设于底侧壁33,第一开口32可以设于底边框153上,第一开口32与第一缺口13拼接形成透光孔3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13可以设于左侧壁34,第一开口32可以设于第一侧边框152上,第一开口32与第一缺口13拼接形成透光孔3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13可以设于右侧壁35,第一开口32可以设于第二侧边框154上,第一开口32与第一缺口13拼接形成透光孔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光孔3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显示屏3的上边设有多个透光孔30或显示屏3的下边设有多个透光孔30或显示屏3的左边设有多个透光孔30或显示屏3的右边设有多个透光孔30或显示屏3的上、下、左、右四个边上至少两个边上设有透光孔3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透光孔30还可以用于透过投射至人脸识别模组、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等光学器件的光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2可以为小半截圆形,第一缺口13为大半截圆形,第一开口32和第二开口拼接形成圆形的透光孔30,圆形的透光孔30用于收容圆形的镜头或透过光线至圆形的镜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2呈半圆形,第一缺口13呈半圆形,以使第一开口32占据显示屏3的面积进一步地减小,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开口32可以为大半截圆形,第一缺口13为小半截圆形。本申请对于第一开口32与第一缺口13的尺寸不做具体的限定。当然,本申请也不限定透光孔30为圆形孔,透光孔30还可以为方形孔、三角形孔等。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壳体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侧面12及第一外侧面11。所述第一内侧面12用于连接显示屏3的顶侧壁31。所述第一内侧面12向所述第一外侧面11凹陷形成第一缺口13。所述第一缺口13用于形成透光孔30的一部分。所述透光孔30用于供摄像头模组2采集外部的光线。
具体的,请参阅图4,以壳体1应用于手机为例,壳体1包括边框15,边框15包括依次连接的顶边框151、第一侧边框152、底边框153及第二侧边框154。其中,第一内侧面12为顶边框151连接所述显示屏3的顶侧壁31的面。第一外侧面11为顶边框151上与第一内侧面12相对设置的面,也是壳体1的顶面。第一外侧面11可以为弧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13呈半圆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缺口13还可以呈弧形、三角形、矩形等等。第一缺口13形成透光孔30的一部分。第一缺口13可以用于收容部分的摄像头模组2或者用于将光线传导至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
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第一缺口13,第一缺口13形成透光孔30的一部分,以使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能够通过透光孔30接收光线以实现拍摄功能,由于摄像头模组2的部分镜头可以设于壳体1的第一缺口13内或对准壳体1的第一缺口13,因此摄像头模组2占据显示屏3的区域减少,进而可以增加显示屏3上的显示区301的面积,故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请一并参阅图2、图4及图6,所述第一内侧面12开设第二缺口16。所述第二缺口16与所述第一缺口13连通。所述第二缺口16用于收容至少部分的透光盖板4。当外部的光线进入所述壳体1内部时,所述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缺口16和所述第一缺口13,以使光线经过透光盖板4投射至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2、图4及图6,第二缺口16与第一缺口13在Z轴方向上叠加。透光盖板4包括透光盖板本体41和凸出部42,其中,透光盖板本体41可以大致呈矩形,以透过显示屏3发射的光线。第二缺口16用于收容透光盖板4的凸出部42,以使凸出部42设于摄像头模组2上,进而使得凸出部42能够保护摄像头模组2及透过摄像头模组2采集的光线。可以理解的,第二缺口16的内壁与凸出部42的侧壁之间可以通过粘胶连接,以使透光盖板4的凸出部42与壳体1之间的缝隙较小或无缝隙,故而增加电子设备100的防水和密封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及图6,所述第一缺口13在Z轴方向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缺口16在Z轴方向上的正投影内。换言之,第二缺口16的尺寸大于第一缺口13的尺寸。具体的,第二缺口16的内壁和第一缺口13的内壁及连接在第二缺口16的内壁161和第一缺口13的内壁131之间的第一台阶面162形成阶梯面。第一台阶面162可以与X-Y平面平行,第一台阶面162用于支撑所述透光盖板4的凸出部42,以使凸出部42设于所述第二缺口16内。可以理解的,凸出部42与第一台阶面162可以通过粘胶连接,以增加凸出部42与壳体1的连接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缺口13在Z轴方向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所述第二缺口16在Z轴方向上的正投影;或者,所述第一缺口13在Z轴方向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二缺口16在Z轴方向上的正投影重合。
进一步地,第一缺口13的轴线可以与第二缺口16的轴线相平行或相重合,以使第一缺口13与第二缺口16关于Y轴对称,提高壳体1的外观的对称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述第一内侧面12为阶梯面。所述第一内侧面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121、第一平面122及第二侧面123。所述第一侧面121和所述第二侧面123与所述第一外侧面11相背设置,且第一侧面121相对于第二侧面123远离第一外侧面11。所述第一侧面121和所述第二侧面123可以与X-Z平面平行。第一平面122可以与X-Y平面平行。具体的,第一平面122可以与第一台阶面162共面,以使第一平面122与第一台阶面162一起支撑透光盖板4,以使透光盖板4安装至壳体1上。进一步地,透光盖板4可以通过粘胶连接第一平面122,增加透光盖板4在壳体1上的安装牢固性。进一步地,透光盖板4的侧壁与第二侧面123可以通过粘胶连接,以使透光盖板4与壳体1之间的间隙较小或无间隙,进而增加电子设备100的防水和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6,所述第一缺口13设于所述第一侧面121上,所述第二缺口16设于所述第二侧面123上。具体的,第一缺口13自第一侧面121朝向第一外侧面11延伸,第二缺口16自第二侧面123朝向第一外侧面11延伸。
可以理解的,请一并参阅图6,第二缺口16的形状与第一缺口13的形状相异。具体的,所述第一缺口13的内壁131呈半圆弧形。所述第一缺口13的内壁131与所述第一侧面121之间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所述第二缺口16的内壁161呈弧形。所述第二缺口16的内壁161与所述第二侧面123之间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可以理解的,所述透光盖板4的凸出部42的形状与第二缺口16相适配。所述透光盖板4的凸出部42的周侧面为弧面,且凸出部42的周侧面与透光盖板本体41的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4,底边框153的内侧面、第一侧边框152的内侧面及第二侧边框154的内侧面皆为阶梯面,以在壳体1的内表面上形成内侧凸台。其中,壳体1的内表面为围接透光盖板4及显示屏3的表面。内侧凸台用于支撑及连接透光盖板4的边缘,以将透光盖板4固定在壳体1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8,所述壳体1还包括支撑板17。所述顶边框151、所述第一侧边框152、所述底边框153及所述第二侧边框154依次围接于所述支撑板17的周侧。所述支撑板17用于支撑显示屏3。所述第一内侧面12设于所述第一顶边框151,所述第一内侧面12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7的一侧边,所述支撑板17设有第三缺口171,所述第三缺口171与所述第一缺口13拼接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摄像头模组2的通孔。
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7,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围接于支撑板17的周侧。所述壳体1的内表面包括顶边框151的第一内侧面12、底边框153的内侧面、第一侧边框152的内侧面及第二侧边框154的内侧面。支撑板17与壳体1的内表面形成下沉槽172,该下沉槽172用于收容和固定显示屏3。下沉槽172的形状与显示屏3的形状相适配,以使显示屏3的顶侧壁31与顶边框151的内侧面连接、显示屏3的底侧壁33与底边框153的内侧面连接、显示屏3的左侧壁34与第一侧边框152的内侧面连接、显示屏3的右侧壁35与第二侧边框154的内侧面连接。可以理解的,支撑板17和壳体1的内表面可以通过模具冲压或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NC)加工而一体成型。具体的,第二侧面123、第一平面122、第一侧面121及支撑板17用于支撑显示屏3的外表面依次连接,形成阶梯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8及图9,所述第一外侧面11凸设形成凸台18。所述凸台18的内部空间用于收容至少部分的所述摄像头模组2,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2透过所述第一缺口13采集光线。
具体的,请参阅图8及图9,第一外侧面11的部分表面背离第一内侧面12凸出以形成凸台18,凸台18的形成使得壳体1的内部空间增大,该增大的内部空间即凸台18的内部空间用于收容摄像头模组2,以使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可以对准透光孔30或者以使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可以设于透光孔30内,进而摄像头模组2透过所述透光孔30采集光线。可以理解的,凸台18与所述第一缺口13沿Y轴方向排列。
通过在第一外侧面11上正对第一缺口13的区域形成凸台18,凸台18能够为摄像头模组2提供收容空间,这样仅仅增加了正对第一缺口13处的顶边框151的宽度,而不会增加顶边框151其他位置的宽度,有效地避免了顶边框151的宽度大幅度地增加,实现电子设备100的窄边框15设计。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0及图11,所述凸台18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凸台面181。所述第一凸台面181为弧面。所述第一凸台面181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的轴向延伸。具体的,第一凸台面181为圆柱弧面。第一凸台面181的中心轴线为经过圆柱面的中心轴的线。第一凸台面181的中心轴线沿Z轴方向延伸。可以理解的,凸台18设于电子设备100的正面,即凸台18相对靠近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3。可以理解的,所述凸台18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顶边框151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或者,所述凸台18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大于顶边框151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
通过设置第一凸台面181为弧面,凸台18可以形成弧形的内部空间,弧形的内部空间可以匹配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的弧形面,以将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紧密安装在凸台18的内部空间内,从而减少凸台18的内部空间的浪费,尽量减小凸台18的高度,进一步地减小电子设备100的顶边框151的宽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所述第一外侧面11为背离第一内侧面12凸出的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11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凸台面181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外侧面11与所述第一凸台面181相内切。具体的,所述第一外侧面11为圆柱弧面,第一外侧面11的中心轴线沿X轴方向延伸。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外侧面11与所述第一凸台面181相内切,以使凸台18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等于顶边框151在Y轴方向上的宽度,凸台18的设置不会增加顶边框151的宽度,进而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00的窄边框15设计。此外,第一外侧面11与所述第一凸台面181相内切,可以使得第一外侧面11与所述第一凸台面181平滑连接,增加触摸壳体1时的顺滑感。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外侧面11还可以为平面或朝向第一内侧面12凹陷的弧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凸台18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台面181相邻接的第二凸台面182。所述第二凸台面182为平面。所述第二缺口16贯穿所述第二凸台面182,所述第二凸台面182用于与所述透光盖板4的外表面共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壳体1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面11与所述第一内侧面12之间的第一连接面191。所述第一连接面191为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面191用于与所述透光盖板4的外表面共面。具体的,第一连接面191为平面,第一连接面191可以与透光盖板4的外表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平面,以避免透光盖板4突兀地设于壳体1的正面,增加电子设备100的正面的平整性。
具体的,当第一外侧面11设有凸台18时,第二凸台面182可以与第一连接面191共面。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及图13,所述壳体1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面11与所述第一内侧面12之间的第二连接面192。所述第二连接面192与所述第一外侧面11形成平滑的弧面,以增加壳体1的触摸顺滑性。
请参阅图1,当第一外侧面11未设置凸台18时,所述透光盖板4的外表面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面192凹陷或凸出。
请参阅图8,在一实施例中,当第一外侧面11凸设形成凸台18时,第二凸台面182为平面。所述第二凸台面182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面191凸出,且所述第二凸台面182连接于第一凸台面181与第一内侧面12之间。第二凸台面182将第一连接面191分隔成两个部分,分别为第三连接面和第四连接面。第三连接面、第二凸台面182及第四连接面依次沿X轴方向排列。第三连接面与第二凸台面182之间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第四连接面与第二凸台面182之间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以增加壳体1的表面的顺滑度及流畅感。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第二凸台面182可以相对于第二连接面192凹陷。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台18还可以设于第一外侧面11与第一内侧面12之间的连接面上。或者,所述凸台18还可以是其他的形状,例如,方形、半圆形、三角形等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4,支撑板17背离第一内侧面12的一侧设有定位台173,所述定位台173用于定位所述摄像头模组2。所述定位台173内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174。例如,定位孔17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定位孔174的轴线重合。三个定位孔174沿Z轴方向依次相连通。三个定位孔174的尺寸依次增大。最小的定位孔174与透光孔30相连通。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设于至少一个定位孔174内,以将摄像头模组2定位在壳体1上。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以上任意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壳体1。所述透光盖板4包括透光盖板本体41及连接透光盖板本体41的凸出部42。透光盖板本体41可以大致呈矩形,凸出部42设于透光盖板本体41的顶边的中心位置,且凸出部42可以由透光盖板本体41的顶边沿Y轴方向凸出形成。即凸出部42与透光盖板4可以是一体成型。透光盖板本体41设于顶边框151的第二侧面123、第一侧边框152、底边框153及第二侧边框154包围形成的区域内。凸出部42可以为半圆形。凸出部42在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覆盖半个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可以理解的,透光盖板4的外表面为平面,以减少对进入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内的光线的折射。
请参阅图2,所述显示屏3大致呈矩形,显示屏3的顶侧壁31上设有第一开口32,具体的,第一开口32可以为小半圆形,第一缺口13呈大半圆形。第一开口32与第一缺口13拼接形成完整的圆形孔,以形成透光孔30。显示屏3设于顶边框151的第一侧面121、第一侧边框152、底边框153、第二侧边框154及支撑板17形成的下沉槽172内。透光盖板4覆盖在显示屏3上,透光盖板4覆盖第一开口32的区域及凸出部42遮盖透光孔30。可以理解的,第一开口32占据显示屏3的尺寸较小,能够使显示屏3上的显示区301的设计面积较大,增加显示屏3的屏占比。
请参阅图3,摄像头模组2包括镜座21和设于镜座21上的镜头22。镜头22呈圆柱形。镜头22可以设于定位孔174内,以将摄像头模组2定位在壳体1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5,所述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22至少部分设于所述透光孔30内。即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22与显示屏3在Y轴方向上排列。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22更靠近透光盖板4,减少光线进入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22的路径,进而减少光线的损耗,及提高摄像头模组2采集光线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6,所述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22设于所述显示屏3背离所述透光盖板4的一侧。即摄像头模组2的镜头22设于透光孔30外且正对所述透光孔30,以增加摄像头模组2的拍摄视角。
请参阅图2及图3,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压板支架5和后盖6。后盖6与显示屏2相对设置,壳体1连接于后盖6和显示屏2之间。压板支架5设于壳体1内。压板支架5位于摄像头模组2与后盖6之间。所述压板支架5用于压合摄像头模组2的镜座21。压板支架5可以固定于壳体1,以对摄像头模组2产生压合力,进而使得摄像头模组2固定于壳体1上。
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电路板7,电路板7设于壳体1内,摄像头模组2电连接电路板7。压板支架5固定于电路板7。
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第一缺口13及在显示屏3上设置第一开口32,所述第一缺口13和第一开口32拼接形成用于供摄像头模组2采集光线的透光孔30,摄像头模组2的一部分镜头22可以设于壳体1的第一缺口13内,摄像头模组2的一部分镜头22可以设于显示屏3的第一开口32内,所以摄像头占据显示屏3的面积减小,进而可以增加显示屏3上的显示区301的面积,故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以上所述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侧面及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用于连接显示屏的侧壁,所述第一内侧面向所述第一外侧面凹陷形成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形成透光孔的一部分,所述透光孔用于供摄像头模组采集外部的光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面开设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缺口连通,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收容至少部分的透光盖板,当外部的光线进入所述壳体内部时,所述光线依次经过所述第二缺口和所述第一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面为阶梯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一平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缺口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缺口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缺口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面凸设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内部空间用于收容至少部分的所述摄像头模组,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透过所述第一缺口采集光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凸台面,所述第一凸台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凸台面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的轴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凸台面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凸台面相内切。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台面相邻接的第二凸台面,所述第二凸台面为平面,所述第二缺口贯穿所述第二凸台面,所述第二凸台面用于与所述透光盖板的外表面共面。
9.如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侧面之间的第一连接面,所述第一连接面为平面,所述第一连接面用于与所述透光盖板的外表面共面。
10.如权利要求2~8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侧面之间的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二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形成平滑的弧面。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呈半圆弧形,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呈弧形,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边框及支撑板,所述边框包括顶边框、第一侧边框、底边框及第二侧边框,所述顶边框、所述第一侧边框、所述底边框及所述第二侧边框依次围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周侧,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显示屏,所述第一内侧面设于所述顶边框,所述第一内侧面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边,所述支撑板设有第三缺口,所述第三缺口与所述第一缺口拼接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通孔。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摄像头模组及盖接所述壳体的显示屏,所述壳体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内侧面及第一外侧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向所述第一外侧面凹陷形成第一缺口,所述显示屏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内侧面,所述显示屏的侧壁具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缺口拼接形成透光孔,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正对所述透光孔并经过所述透光孔接收光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面开设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缺口连通;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透光盖板,所述透光盖板设于所述显示屏上且盖接所述壳体,所述透光盖板的第一侧面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设于所述第二缺口内且覆盖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面为阶梯面,所述第一内侧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一平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相背设置,所述第一缺口贯穿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缺口贯穿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缺口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缺口在所述第一平面上的正投影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面凸设形成凸台,所述凸台的内部空间收容至少部分的所述摄像头模组,以使所述摄像头模组透过所述第一缺口采集光线。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凸台面,所述第一凸台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凸台面的中心轴线沿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外侧面为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一凸台面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凸台面相内切。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凸台面相邻接的第二凸台面,所述第二凸台面为与所述透光盖板的外表面共面的平面,所述第二缺口贯穿所述第二凸台面。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侧面与所述第一内侧面之间的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所述第一外侧面形成平滑的弧面,或者,所述连接面为与所述透光盖板的外表面共面的平面。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开口内。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的镜头设于所述显示屏背离所述透光盖板的一侧。
CN201920355138.1U 2019-03-19 2019-03-19 壳体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246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5138.1U CN210246810U (zh) 2019-03-19 2019-03-19 壳体及电子设备
PCT/CN2020/078642 WO2020187096A1 (zh) 2019-03-19 2020-03-10 壳体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5138.1U CN210246810U (zh) 2019-03-19 2019-03-19 壳体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46810U true CN210246810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1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5138.1U Active CN210246810U (zh) 2019-03-19 2019-03-19 壳体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46810U (zh)
WO (1) WO202018709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06026B2 (en) * 2014-02-24 2017-07-11 National Products, Inc. Docking sleeve with electrical adapter
CN109286701A (zh) * 2017-09-18 2019-0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的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CN107613057A (zh) * 2017-10-31 2018-01-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184000B (zh) * 2018-01-26 2020-08-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全面屏和智能终端
CN108323060B (zh) * 2018-02-13 2019-09-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8512959B (zh) * 2018-03-28 2020-08-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87096A1 (zh)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1992B1 (ko) 음향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4022882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key button
CN110431829B (zh) 移动终端
US106022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dui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11405098B (zh) 电子设备
KR20210101462A (ko) 마이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971327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2492129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EP3399730A1 (en) Terminal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734939B1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98950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20200066922A (ko) 카메라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KR20200126570A (ko) 전자부품의 방수구조를 갖는 전자장치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EP432927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05871U (zh) 电子设备
KR20210099264A (ko) 부품 적층 실장 구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0246810U (zh) 壳体及电子设备
US20230371192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mpris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KR20220043665A (ko) 방수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0137339U (zh) 电子设备
KR20200030237A (ko) 밀폐 구조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210120573U (zh) 电子设备
CN111447307A (zh) 电子装置、外接接口部件以及电子系统
US1187154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vapor cham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