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7339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7339U
CN210137339U CN201920351908.5U CN201920351908U CN210137339U CN 210137339 U CN210137339 U CN 210137339U CN 201920351908 U CN201920351908 U CN 201920351908U CN 210137339 U CN210137339 U CN 210137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camera
light
display modul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19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19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7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7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7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及显示模组,所述摄像头包括本体部及凸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凸部,所述凸部包括进光区及围设在所述进光区的非进光区,且所述非进光区位于所述凸部的部分顶面,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至所述进光区的垂直距离最短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内,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间隔设置,所述投影面为垂直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当所述摄像头处于拍摄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能够经所述进光区进入所述摄像头内。该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日趋发展,全面屏手机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此外,为了满足用户的自拍需求,传统的手机往往会设有前置摄像头。传统上为了实现手机的前摄功能,需在手机的正面上开设通孔,以用于采集手机外部的图像。然而,在手机正面上开设通孔将阻碍全面屏的排布,使得移动终端的正面屏占比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屏占比较高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及显示模组,所述摄像头包括本体部及凸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凸部,所述凸部包括进光区及围设在所述进光区的非进光区,且所述非进光区位于所述凸部的部分顶面,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至所述进光区的垂直距离最短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内,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间隔设置,所述投影面为垂直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当所述摄像头处于拍摄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能够经所述进光区进入所述摄像头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本体部及凸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凸部,所述凸部包括进光区及围设在所述进光区的非进光区,且所述非进光区位于所述凸部的部分顶面,所述显示模组在投影面的投影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所述显示模组的周缘与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间隔设置,所述投影面为垂直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图像采集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能够经所述进光区传播至所述摄像头的内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所述显示模组的所述第一边缘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内,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间隔设置,从而既可以保证所述摄像头仍能够正常采集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又可以在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非进光区的重叠部分作为显示区域时,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模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C-C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摄像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电子设备中的显示模组的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以是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设备。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轴,X轴包括正方向和负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轴,Y轴包括正方向和负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轴,Z轴包括正方向和负方向。
请参考图1至图3,电子设备100包括摄像头10及显示模组20。摄像头10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彩色摄像头。摄像头10包括本体部101及凸设于本体部101的凸部102。凸部102具有顶面103。可以理解的是,顶面103为凸部102远离本体部101的一个表面,且顶面103为凸部102中与本体部101距离最远的表面。凸部102包括进光区S1及围设在进光区S1的非进光区S2,且非进光区S2位于凸部102的部分顶面103。显示模组20具有至进光区S1的距离最短的第一边缘L1。请参考图3及图4,第一边缘L1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内,且第一边缘L1与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投影面为垂直于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即Z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指的是:摄像头10具有视场角。在摄像头10的视场角所围成的喇叭状空间区域内,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均能够经该区域传播至进光区S1,因此,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指的是摄像头10的视场角所围成的喇叭状空间区域。在附图3中,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为虚线所包围的喇叭状的空间区域。此外,进光区S1指的是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能够投射至凸部102表面的区域。非进光区S2指的是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无法投射至凸部102表面的区域。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0时,显示模组20的显示面通常面向用户。此时,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即为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即Z轴方向。
再者,当摄像头10处于拍摄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能够经进光区S1进入摄像头10内。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能够绕过显示模组20,并投射至凸部102的进光区S1内。此时,摄像头10能够采集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并将该外部光线转化形成图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显示模组20的第一边缘L1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内,且第一边缘L1与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从而在保证摄像头10仍能够正常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下,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还能够显著提高。换言之,当显示模组20的第一边缘L1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内,且第一边缘L1与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时,既可以保证显示模组20并不会干扰摄像头10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又可以在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的重叠部分作为显示区域时,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显著提高。
一种实施方式,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显示模组20为显示区。可以理解的是,因为显示模组20的第一边缘L1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内,所以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具有重叠部分。此时,显示模组20的重叠部分为显示区。换言之,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能够显示图像,即用户能够直接在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观看图像。故而,通过将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设置为显示区,从而显著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也可以设置为用于排布显示模组20的导线的区域。此时,在用于排布显示模组20排布导线的其他区域便能够用来作为显示区,即该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也能够相应的提高。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20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全称: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英文简称OLED)显示屏21。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1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即Z轴方向上)的厚度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可选的,OLED显示屏21的厚度为0.03毫米。可以理解的是,OLED显示屏21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使得相较于传统的液晶(英文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英文简称LCD)显示屏,本实施例的OLED显示屏21在厚度上的减薄更容易实现。此外,当将OLED显示屏21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进行减薄,以使显示模组20整体也相应减薄,从而使得第一边缘L1在投影面的投影更靠近进光区S1在投影面的投影,即进一步地增加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的重叠面积,进而将该重叠部分作为显示区时,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具体的,当将OLED显示屏21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减小到0.02毫米时,显示模组20的厚度也将最显著地减薄,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显著地提高。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20也可以包括LCD屏。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20包括第一粘胶25、偏光片26、第二粘胶27、密封件28及散热膜22。偏光片26设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1远离摄像头10的一侧。第一粘胶25设于偏光片26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1的一侧。第二粘胶27、密封件28及散热膜依次层叠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1靠近摄像头10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粘胶25及第二粘胶27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光学胶。此外,密封件28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泡棉。
此外,通过在OLED显示屏21靠近摄像头10的一侧设置散热膜22,可以在OLED显示屏21因工作而产生过多的热量时,散热膜22能够将该热量导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从而显著地降低OLED显示屏21的温度,避免OLED显示屏21工作异常或者发生损坏。可选的,散热膜22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可选的散热膜的厚度在0.03毫米。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粘胶25的厚度在0.1毫米至0.2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偏光片26的厚度在0.14毫米至0.15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粘胶27的厚度在0.08毫米至0.09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密封件28的厚度在0.23毫米至0.24毫米的范围内,所述散热膜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可选的,第一粘胶25的厚度为0.15毫米。偏光片26的厚度为0.147毫米。第二粘胶27的厚度为0.088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模组20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即Z轴方向上)的厚度d1在0.4毫米至0.7毫米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传统的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本实施例通过直接降低显示模组20的整体厚度d1,以使得第一边缘L1在投影面的投影更靠近进光区S1在投影面的投影,即进一步地增加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的重叠面积,以将该重叠部分作为显示区时,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具体的,当将显示模组20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降低到0.4毫米时,第一边缘L1在投影面的投影几乎能够抵持于进光区S1在投影面的投影,从而显著地增加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的重叠面积,以将该重叠部分作为显示区时,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非进光区S2具有远离进光区S1的第二边缘L2。第二边缘L2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d2。第一距离d2在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的是,相较于传统的摄像头与显示模组错开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二边缘L2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最短距离在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之内,使得显示模组20与摄像头10的重叠区域的宽度也相应增加到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之内,从而当将该重叠区域作为显示区时,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也相应地提高。例如,当第二边缘L2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最短距离在0.8毫米时,显示模组20与摄像头10的重叠区域的宽度也将相应增加到0.8毫米,此时,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区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上(即Y轴方向上)也将相应的增加0.8毫米。显然,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显著地提高。
进一步的,如图6及图7所示,显示模组20具有远离摄像头10的第一表面23。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正常使用电子设备100时,第一表面23朝向用户,即用户能够通过第一表面23观看图像。第一边缘L1位于第一表面23。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在第一表面23上具有第三边缘L3。第一边缘L1与第三边缘L3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d3。第二距离d3在0.7毫米至1.0毫米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二距离d3在0.7毫米至1.0毫米的范围之内,以使得第一边缘L1与第三边缘L3之间的黑边区域的宽度在0.7毫米至1.0毫米的范围之内,此时,用户观看电子设备100显示的图像时,电子设备100大致呈现全面屏。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一边缘L1也可以位于显示模组20靠近摄像头10的表面。
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边缘L1为直线状或弧形状。例如:如图7所示,当第一边缘L1为直线状时,显示模组20不必额外开设避让空间,以用于防止显示模组20与摄像头10发生干涉。故而,当第一边缘L1在非进光区S2的投影部分位于非进光区S2时,第一边缘L1显著地靠近于第三边缘L3,从而使得第一边缘L1与第三边缘L3的黑边区域显著地降低,进而当用户观看电子设备100的图像时,电子设备100大致呈全面屏。此外,如图9所示,当第一边缘L1为弧形状时,第一边缘L1将摄像头10的进光区S1部分包围,此时,摄像头10的非进光区S2之间的重叠区域进一步地增加,从而使得摄像头10与显示模组20之间的黑边区域进一步地减小,从而进一步地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屏占比。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中板30及围设在中板30的周缘的边框40。可以理解的是,边框40与中板30不限于通过注塑一体成型。例如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英文全称,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英文简称:CNC)以及压铸工艺分别形成边框40及中板30,再将中板30与边框40拼接形成。显示模组20安装于中板30上。可选的,显示模组20可以通过泡棉胶固定于中板30上,以保证显示模组20的稳定性。再者,摄像头10设于中板30远离显示模组20的一侧。中板30设有通孔31。当摄像头10处于拍摄状态时,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能够经通孔31传播至进光区S1。可选的,通孔31在投影面的投影完全覆盖非进光区S2及进光区S1在投影面的投影,以保证摄像头10在拍摄状态下,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不会与中板30发生相互干涉。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密封件2。可选的,第一密封件2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泡棉。例如,所述第一密封件2也可以为粘胶。第一密封件2的一面粘接在非进光区S2,另一面连接于显示模组20。可以理解的是,当密封件2设于显示模组20与非进光区S2之间时,可以避免外界的水汽或者灰尘进入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此外,由于泡棉具有可压缩性,使得泡棉可以避免显示模组20与中板30发生触碰或者摄像头10与中板30发生触碰,从而避免显示模组20及摄像头10发生损坏。
进一步的,如图2至图4所示,边框40具有内侧面41。边框40包括凸设于内侧面41的承载部42。可选的,承载部42可以通过CNC加工形成,以保证承载部42远离摄像头10的表面的平整性。承载部42具有第四边缘L4。第一边缘L4至进光区S1的垂直距离最短。可以理解的是,第四边缘L4可以是直线状,也可以为弧线状。第四边缘L4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内,第四边缘L4与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承载部42的第四边缘L4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内,第四边缘L4与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从而在保证摄像头10仍能够正常感应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下,还能够显著提高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一致性。换言之,当第四边缘L4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内,第四边缘L4与摄像头1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时,承载部42并不会干扰摄像头10采集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且当将承载部42与非进光区S2的重叠部分作为边框40时,中板30上的通孔31的孔径将显著减小。此时,由于通孔31的孔径较小,使得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一致性较佳。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二密封件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密封件1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泡棉。第二密封件1被挤压在承载部42与非进光区S2之间。此时,通过在承载部42与非进光区S2之间设置泡棉,既可以保证外界的水汽或者灰尘不会经承载部42与摄像头10之间的区域进入,又可以通过泡棉的可压缩性,以避免承载部42与非进光区S2发生磨损。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透明盖板60。透明盖板60设于承载部42远离摄像头10的一面,且透明盖板60将显示模组20及通孔31盖住。可以理解的是,透明盖板60靠近顶面103设置,即凸部102中与透明盖板60距离最短的表面为顶面103。可选的,透明盖板60为有机玻璃。此时,当透明盖板60盖设于承载部42远离摄像头10的一面时,透明盖板60能够将显示模组20及摄像头10密封在电子设备100的内部,从而避免电子设备100的外部水汽或者灰尘进入壳体的内部。此外,当透明盖板60盖住通孔31时,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光线依旧能够透过透明盖板60进入摄像头10,并被镜头11的进光区S1所感应。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及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摄像头支架50。摄像头10的本体部101被摄像头支架50包裹,且凸部102相对摄像头支架50露出。此时,通过本体部101被摄像头支架50包裹,既可以提高摄像头10的牢固度,又避免摄像头10与电子设备100其他部件因发生触碰而导致摄像头10发生损坏。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中板30的远离显示模组20的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32。第一收容槽32连通通孔31,摄像头支架50部分位于第一收容槽32内。可以理解的是,当摄像头支架50部分位于第一收容槽32,可以使得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摄像头10与中板30至少部分重叠,从而省去部分摄像头10占用电子设备100厚度方向上的空间,进而减小电子设备100的厚度,以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薄型化设置。进一步的,通过第一收容槽32的槽壁抵持于摄像头支架50,以有效地对摄像头10进行定位,即避免摄像头10在工作中发生晃动。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边框40设有第二收容槽43。摄像头支架50部分位于第二收容槽43内。可选的,将摄像头支架50的部分侧部固定于第二收容槽43内。此时,由于摄像头10与边框40至少部分重叠,从而省去了部分摄像头10占用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上的空间,进而将省出的空间用于排布其他功能器件,既可以提高电子设备100的空间利用率,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100具备更多的功能。此外,将部分摄像头10设于第二收容槽43内,使得摄像头10的进光区S1更靠近边框40。此时,进光区S1与边框40之间的黑边区域显著减小,从而使得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0时,电子设备100呈现全面屏的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电路板3。电路板3设于中板30远离显示模组20的一侧。电路板3设有避让槽4。摄像头10位于避让槽4内,且显示模组20及摄像头10连接于电路板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电路板3上设置避让槽4,且将摄像头10设于避让槽4内,从而使摄像头10与电路板3具有重叠部分。此时,由于摄像头10与电路板3具有重叠部分,从而省去了部分摄像头10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所占用空间,进而为电子设备100实现薄型化提供可能。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中板30设有加强筋33,且加强筋33位于通孔31的周边。可以理解的是,加强筋33为矩形块。加强筋33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高度低于或者等于承载部42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加强筋33与中板30一体成型。例如,加强筋33可以与中板30一同压铸形成。故而,通过在通孔31的周边设置加强筋33,一方面可以增加中板30的强度,即避免在中板30的通孔31位置处中板30的强度低。另一方面,当加强筋33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高度等于承载部42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高度时,加强筋33也可用于承载透明盖板60,以增加对透明盖板60的支撑力,即避免透明盖板60发生塌陷。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进光区S1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边框40在投影面的投影内。此时,边框40设有避让区域。摄像头10的进光区S1能够经该避让区域采集电子设备100外部的光线。故而,通过设置进光区S1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边框40在投影面的投影内,以使显示模组20大致铺满电子设备100的X-Y平面,从而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全面屏效果。进一步的,边框40的避让区域的周边可以设置突出部,以提高边框40的强度,避免边框40发生断裂。
在一种实施方式,摄像头10也可以为红外摄像头。可以理解的是,红外摄像头为结构光模组的一部分。红外摄像头能够用于接收被反射回的红外激光投射器所发射的红外激光。具体的,红外激光投射器用于根据拍摄主体投射光斑。红外摄像头采集被反射的红外光线。红外摄像头是用于接收被拍摄主体反射回来的红外光线,并通过计算获取被拍摄物体的空间信息即深度图像信息。
请参阅图11至图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200。电子设备200包括摄像头220及显示模组230。摄像头220包括本体部221及凸设于本体部221的凸部222。凸部102具有顶面103。可以理解的是,顶面103为凸部102远离本体部101的一个表面,且顶面103为凸部102中与本体部101距离最远的表面。凸部222包括进光区S1及围设在进光区S1的非进光区S2,且非进光区S2位于凸部102的部分顶面103。显示模组230在投影面的投影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显示模组230的周缘与摄像头22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投影面为垂直于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当电子设备200处于图像采集状态时,电子设备200的外部光线能够经进光区S1传播至摄像头220的内部。进光区S1、非进光区S2及采光区域S3的解释与上述实施例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显示模组230在投影面的投影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显示模组230的周缘与摄像头22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从而在保证摄像头220仍能够正常采集电子设备200的外部光线下,还能够显著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换言之,当显示模组230在投影面的投影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显示模组230的周缘与摄像头22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时,显示模组230并不会干扰摄像头220采集电子设备200的外部光线,且当将显示模组230与摄像头220的重叠部分作为显示区域时,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能够显著提高。
如图12所示,所述显示模组230包括第一部分239。所述第一部分239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非进光区S2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之内。所述第一部分239为显示区。换言之,显示模组230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能够显示图像,即用户能够直接在显示模组230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观看图像。故而,通过将显示模组230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设置为显示区,从而显著地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230与非进光区S2重叠的部分也可以设置为用于排布显示模组230的导线的区域。此时,在用于排布显示模组230排布导线的其他区域便能够用来作为显示区,即该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也能够相应的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电子设备200包括中板211及围设在中板211的周缘的边框212。显示模组230安装于中板211上。摄像头220设于中板211远离显示模组230的一侧。边框212具有内侧面2121。边框212包括凸设于内侧面2121的承载部2122。承载部2122在投影面的投影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承载部2122的周缘与摄像头22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承载部2122在投影面的投影与非进光区S2在投影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承载部2122的周缘与摄像头220的采光区域S3间隔设置,承载部2122并不会干扰摄像头220感应电子设备200的外部光线,且当将承载部2122与摄像头220的重叠部分作为边框212时,摄像头220的非进光区S2无需占用边框212的透光区域,从而使得电子设备200的外观一致性较佳,电子设备200具有较佳的用户使用体验性。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及图14所示,显示模组230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35。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35在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当将OLED显示屏235在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进行减薄,以使显示模组230整体也相应减薄。此时,显示模组230在不会干扰摄像头220采集电子设备200的外部光线下,还能够使得显示模组230在投影面的投影更靠近进光区S1在投影面的投影,即进一步地增加显示模组230与非进光区S2的重叠面积,进而将该重叠部分作为显示区时,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
进一步的,显示模组230包括第一粘胶231、偏光片232、第二粘胶234、密封件236及散热膜237。偏光片232设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35远离摄像头220的一侧。第一粘胶231设于偏光片232远离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35的一侧。第二粘胶234、密封件236及散热膜237依次层叠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235靠近摄像头220一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粘胶231及第二粘胶234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光学胶。此外,密封件236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泡棉。
此外,通过在OLED显示屏21靠近摄像头10的一侧设置散热膜237,可以在OLED显示屏21因工作而产生过多的热量时,散热膜237能够将该热量导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从而显著地降低OLED显示屏21的温度,避免OLED显示屏21工作异常或者发生损坏。可选的,散热膜237在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可选的散热膜237的厚度在0.03毫米。
进一步的,在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粘胶231的厚度在0.1毫米至0.2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偏光片232的厚度在0.14毫米至0.15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粘胶234的厚度在0.08毫米至0.09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密封件236的厚度在0.23毫米至0.24毫米的范围内,所述散热膜237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可选的,第一粘胶231的厚度为0.15毫米。偏光片232的厚度为0.147毫米。第二粘胶234的厚度为0.088毫米。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显示模组230在电子设备200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d1在0.4毫米至0.7毫米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显示模组230整体的厚度d1减薄,使得显示模组230在投影面的投影更靠近进光区S1在投影面的投影,从而使得显示模组230与非进光区S2的重叠面积进一步地增加,进而将该重叠部分作为显示区时,可以进一步的提高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
进一步的,显示模组20具有至进光区S1的垂直距离最短的第一边缘L1。非进光区S2具有远离进光区S1的第二边缘L2。第二边缘L2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2,第一距离d2在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之内。例如,当第二边缘L3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最短距离在0.8毫米时,显示模组230与摄像头220的重叠区域的宽度也将相应增加到0.8毫米,此时,电子设备200的显示区在电子设备200的长度方向(即Y轴方向)上也将相应的增加0.8毫米。显然,电子设备200的屏占比也将显著地提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其他部分可参阅前述电子设备100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是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及显示模组,所述摄像头包括本体部及凸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凸部,所述凸部包括进光区及围设在所述进光区的非进光区,且所述非进光区位于所述凸部的部分顶面,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至所述进光区的垂直距离最短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在投影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内,且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间隔设置,所述投影面为垂直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当所述摄像头处于拍摄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能够经所述进光区进入所述摄像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粘胶、偏光片、第二粘胶、密封件及散热膜,所述偏光片设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远离所述摄像头的一侧,所述第一粘胶设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粘胶、所述密封件及所述散热膜依次层叠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靠近所述摄像头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粘胶的厚度在0.1毫米至0.2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偏光片的厚度在0.14毫米至0.15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粘胶的厚度在0.08毫米至0.09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密封件的厚度在0.23毫米至0.24毫米的范围内,所述散热膜的厚度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在0.4毫米至0.7毫米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非进光区具有远离所述进光区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在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远离所述摄像头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边缘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三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与所述第三边缘的最短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在0.7毫米至1.0毫米的范围之内。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缘为直线状或弧线状。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板及围设在所述中板的周缘的边框,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中板上,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中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中板设有通孔,当所述摄像头处于拍摄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能够经所述通孔传播至所述进光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被挤压在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非进光区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具有内侧面,所述边框包括凸设于所述内侧面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具有第四边缘,所述第四边缘至所述进光区的垂直距离最短,所述第四边缘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内,且所述第四边缘与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间隔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被挤压在所述承载部与所述非进光区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透明盖板,所述透明盖板设于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摄像头的一面,且所述透明盖板将所述显示模组及所述通孔盖住。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摄像头支架,所述本体部被所述摄像头支架包裹,所述凸部相对所述摄像头支架露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的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面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连通所通孔,所述摄像头支架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设有第二收容槽,所述摄像头支架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
17.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中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电路板设有避让槽,所述摄像头位于所述避让槽内,且所述显示模组及所述摄像头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18.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设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位于所述通孔的周边。
19.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位于所述边框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内。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模组及摄像头,所述摄像头包括本体部及凸设于所述本体部的凸部,所述凸部包括进光区及围设在所述进光区的非进光区,且所述非进光区位于所述凸部的部分顶面,所述显示模组在投影面的投影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所述显示模组的周缘与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间隔设置,所述投影面为垂直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的平面,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图像采集状态时,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光线能够经所述进光区传播至所述摄像头的内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位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内,所述第一部分为显示区。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中板及围设在所述中板的周缘的边框,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中板上,所述摄像头设于所述中板远离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所述边框具有内侧面,所述边框包括凸设于所述内侧面的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在投影面的投影与所述非进光区在所述投影面的投影部分重叠,且所述承载部的周缘与所述摄像头的采光区域间隔设置。
23.如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在0.02毫米至0.04毫米之间。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粘胶、偏光片、第二粘胶、密封件及散热膜,所述偏光片设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远离所述摄像头的一侧,所述第一粘胶设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的一侧,所述第二粘胶、所述密封件及所述散热膜依次层叠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靠近所述摄像头一侧。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粘胶的厚度在0.1毫米至0.2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偏光片的厚度在0.14毫米至0.15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粘胶的厚度在0.08毫米至0.09毫米的范围内,所述密封件的厚度在0.23毫米至0.24毫米的范围内,所述散热膜的厚度在0.02毫米至0.04毫米的范围内。
26.如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在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上的厚度在0.4毫米至0.7毫米的范围内。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至所述进光区的垂直距离最短的第一边缘,所述非进光区具有远离所述进光区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在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内。
CN201920351908.5U 2019-03-19 2019-03-19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0137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1908.5U CN210137339U (zh) 2019-03-19 2019-03-1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1908.5U CN210137339U (zh) 2019-03-19 2019-03-19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7339U true CN210137339U (zh) 2020-03-10

Family

ID=69702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1908.5U Active CN210137339U (zh) 2019-03-19 2019-03-19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73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2101A (zh) * 2020-03-30 2020-07-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120835A (zh) * 2021-11-30 2022-03-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2101A (zh) * 2020-03-30 2020-07-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120835A (zh) * 2021-11-30 2022-03-0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120835B (zh) * 2021-11-30 2023-11-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1466B (zh) 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JP5609466B2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当該面光源装置に用いるフレーム
RU2713397C1 (ru) Модуль отображения lcd и мобильный терминал
US20220377163A1 (en) Decorating Assembly,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813341B1 (en) Terminal
KR20140111503A (ko) 카메라 모듈을 포함하는 전자장치
CN108418910B (zh) 电子装置
WO2018177279A1 (zh) 背光结构和显示装置
CN210137339U (zh) 电子设备
CN112492129B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KR102544906B1 (ko) 전자 기기,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어셈블리 및 커버 플레이트
CN111308784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96589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8989501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7465861B (zh) 复合盖板、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8885507B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及移动终端
JP7228713B2 (ja) モバイル端末及びミドルフレーム
JP723670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090060707A (ko) 액정디스플레이(lcd) 모듈 및 그를 구비한 단말기
JP2013187456A (ja) 防水構造
EP4060387A1 (en) Backlight apparatus,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82914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iddle frame thereof
WO2020259279A1 (zh) 用于摄像头模组的光阑罩、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2301990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10279747A1 (en) Display panel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