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41938U - 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41938U CN210241938U CN201920548363.7U CN201920548363U CN210241938U CN 210241938 U CN210241938 U CN 210241938U CN 201920548363 U CN201920548363 U CN 201920548363U CN 210241938 U CN210241938 U CN 2102419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nd
- ring
- air
- guide ring
- guiding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其中,导风圈,包括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环,所述第一导风环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导风环,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环;第三导风环,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环,所述第三导风环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为0.33~0.6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降噪效果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的室外机在工作时,通常具有较大的出风噪音,由于空调多用于人们工作或居住的场所,室外机的出风噪音对人们的影响较大。现有的室外机通常在出风口设置导风圈,利用导风圈导流以降低出风噪音,但目前市面上的导风圈的降噪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导风圈,旨在提升导风圈的降噪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风圈,包括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
第一导风环,所述第一导风环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减小;
第二导风环,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环;
第三导风环,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环,所述第三导风环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
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为0.33~0.66。
可选地,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为0.4~0.6。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环和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导风圈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的比值为0.33~0.66。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环和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导风圈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的比值为0.5~0.6。
可选地,所述第二导风环的内径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恒定。
可选地,在所述导风圈的径向截面上,所述第一导风环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风环的夹角α为30°~60°,和/或所述第三导风环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风环的夹角β为30°~60°。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环和/或所述第三导风环的径向截面呈弧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环与所述第二导风环圆滑过渡;和/或,
所述第三导风环与所述第二导风环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
上述的导风圈;
前面板,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圈安装于所述出风口;
网罩,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以及,
轴流风轮,具有风叶,所述轴流风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导风圈中;
所述风叶到所述网罩的迎风面之间的最小距离S3,与所述风叶的尾缘的自由端到所述轴流风轮轴心线的距离D的比值为0.08~0.14。
可选地,所述风叶的尾缘设有向所述风叶的前缘凹陷的缺口。
可选地,所述网罩包括:
多个固定环,且多个所述固定环同心设置;以及,
多个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连接相邻两所述固定环,多个所述导流片沿所述固定环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导流片在其宽度方向上向前并偏向所述轴流风轮转动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导风圈;或者,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第一导风环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结构,以及所述第三导风环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的结构引导气流的方向渐变,有效缓解了风速和气流方向改变的剧烈程度,有利于减小噪音。当所述S1与所述S2的比值过小时,所述导风圈的第三导风环无法适应所述第一导风环引导后的气流速度,容易使得所述导风圈在出风时发生气流紊乱的现象,从而降低导风圈的降噪效果;当所述S1与所述S2的比值过大时,在保证第一导风环有效导风的前提下,容易使得导风圈的风道过长,容易产生振动,不利于导风圈降噪。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控制在0.33~0.66,具有降噪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风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风圈的径向剖视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轴流风轮、导风圈、前面板和网罩组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空调室外机的前视图;
图5为图3中空调室外机的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空调室外机的轴流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导风圈 | 110 | 第一导风环 |
120 | 第二导风环 | 130 | 第三导风环 |
200 | 前面板 | 210 | 出风口 |
300 | 网罩 | 310 | 固定环 |
320 | 导流片 | 400 | 轴流风轮 |
410 | 风叶 | 411 | 缺口 |
412 | 前缘 | 413 | 尾缘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风圈。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该导风圈100,包括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导风环110,所述第一导风环110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减小;第二导风环120,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环110;第三导风环130,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环120,所述第三导风环130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第三导风环130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 110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为0.33~0.6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导风圈100用于空调室外机的前面板200,设置在所述前面板200的内侧,所述导风圈100形成风道,用于引导室外机的叶轮的出风,能够减小空调室外机出风气流的紊乱程度,有利于减小出风噪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用第一导风环110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减小的结构,以及所述第三导风环130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的结构引导气流的方向渐变,有效缓解了风速和气流方向改变的剧烈程度,有利于减小噪音。当所述S1与所述S2的比值过小时,所述导风圈100的第三导风环130 无法适应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引导后的气流速度,容易使得所述导风圈100 在出风时发生气流紊乱的现象,从而降低导风圈100的降噪效果;当所述S1 与所述S2的比值过大时,在保证第一导风环110有效导风的前提下,容易使得导风圈100的风道过长,容易产生振动,不利于导风圈100降噪。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所述第三导风环130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控制在 0.33~0.66,具有降噪效果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风环130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为0.4~0.6。当所述S1与所述S2的比值为0.4~0.6,所述导风圈100的降噪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对S1与S2比值在0.1~1范围内的出风噪音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S1与S2的比值与噪音量的关系
由表1可知,在S1与S2的比值为0.1~0.5的范围内,出风的噪音量随S1与S2的比值增大而减小,在S1与S2的比值为0.5~1.0的范围内,出风的噪音量随S1与S2的比值增大而增大;当S1与S2的比值0.4~0.6时,导风圈 100的降噪效果表现良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和所述第三导风环130 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的高度之和,即S1+S2,与所述导风圈100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的比值为0.33~0.66。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和所述第三导风环130 具有改变气流流向的功能,当S1+S2与所述导风圈100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 的比值过小时,所述导风圈100对气流的引导效果差,气流在所述导风圈100 不稳定,使得导风圈100的降噪效果差;由于所述第一导风环110与所述第三导风环130的引导方向相反,当S1+S2与所述导风圈100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的比值过大时,所述第二导风圈100在其轴向上的长度不足以过度气流从第一导风环110到所述第三导风环130的方向的变化,容易引起导风圈100 内气流紊乱,使得所述导风圈100的降噪效果变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和所述第三导风环130 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导风圈100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 的比值为0.5~0.6。当S1+S2与所述导风圈100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的比值为 0.5~0.6时,所述导风圈100的降噪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对(S1+S2)与H的比值在0.1~1范围内的出风噪音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S1与S2之和与H的比值与噪音量的关系
由表2可知,在S1与S2之和与H的比值为0.1~0.5的范围内,出风的噪音量随S1与S2之和与H的比值增大而减小,在S1与S2的比值为0.5~1.0 的范围内,出风的噪音量随S1与S2之和与H的比值增大而增大;当S1与S2 之和与H的比值0.5~0.6时,导风圈100的降噪效果表现良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导风环120的内径在所述导风圈100轴向上恒定。所述第二导风环120的内径恒定,能够过度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内气流方到所述第三导风环130内气流方向的转变,具有稳定气流的作用,有利于所述导风圈100降噪。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所述导风圈100的径向截面上,所述第一导风环110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风环120的夹角α为 30°~60°,当夹角α过大时,容易使得导风圈100内气流紊乱,当α过小时,所述第一导风环110的引流效果差;将夹角α控制在30°~60°使得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在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的同时,避免气流从所述第一导风环110的自由端到所述第二导风环120内角度变化过大,有利于使得气流在所述导风圈100中更加稳定,从而优化所述导风圈100的降噪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风环130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风环120的夹角β为30°~60°,当夹角β过小时会使得第三导风环130的出风端出风紊乱,当夹角β过大时,所述第三导风环130无法有效引导所述第二导风环120内流出的气流;将夹角β控制在30°~60°使得所述第三导风环130在具有良好的引流效果的同时,使得气流从所述第三导风环130的出风端送出过程更加稳定,有利于提升所述导风圈100的降噪效果。本实施例所述导风圈100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导风环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风环的夹角α为30°~60°;或者是,所述第三导风环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风环的夹角β为30°~60°。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和所述第三导风环130的径向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一导风环110和所述第三导风环130的导风效果好。本实施例所述弧形可以是圆弧形也可以是椭圆弧形。本实施例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导风环的径向截面呈弧形,所述第三导风环的径向截面呈线形;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导风环的径向截面呈线形,所述第三导风环的径向截面呈弧形。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风环110与所述第二导风环120圆滑过渡,使得第一导风环110内的气流稳定流畅地进入所述第二导风环120;所述第三导风环130与所述第二导风环120圆滑过渡,使得所述第二导风环120内的气流稳定流畅地进入所述第三导风环130;所述导风圈100内气流稳定,有利于所述导风圈100降噪。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如图3至图6所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前面板200、网罩300、轴流风轮400和导风圈100,该主导风圈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外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前面板200,设有出风口210,所述导风圈100安装于所述出风口210;网罩300,设置在所述出风口210;以及,轴流风轮400,具有风叶410,所述轴流风轮400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导风圈100中;所述风叶410到所述网罩300的迎风面之间的最小距离S3,与所述风叶的尾缘的自由端到所述轴流风轮轴心线的距离D的比值为0.08~0.14,当S3与D的比值过小时,具有噪音大的缺点,当S3与D的比值过大时,所述出风口210的出风量小。本实施例将S3与D的比值设为0.08~0.14,具有所述出风口210出风量大且出风噪音量小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对S3与D的比值在0.02~0.2范围内的出风噪音和出风量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S3与D的比值与出风量、噪音量的关系
由表3可知在S3/D的值为0.02~0.2的范围内,出风量和噪音量随S3/D 的值增大而减小,当S3/D的值为为0.08~0.014时,能够保障出风量的同时,使得噪音量较小。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所述风叶410的尾缘413 设有向所述风叶410的前缘412凹陷的缺口411。所述前缘412为所述风叶 410在所述轴流叶轮转动方向的前端的边缘,所述尾缘413为所述风叶410在所述轴流叶轮转动方向的后端的边缘。缺口411的设置可以降低风叶410尾缘413处的引风面与背风面的压力差,避免背风面的气流发生倒流现象,防止气流在所述风叶410的尾缘413形成附着涡,有利于减小了轴流风轮400 转动时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网罩300包括:多个固定环310,且多个所述固定环310同心设置;以及,多个导流片320,所述导流片320连接相邻两所述固定环310,多个所述导流片320沿所述固定环 310周向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导流片320的设置在相邻两所述固定环310 之间,且所述导流片32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固定环310连接,导流片320的另一端与另一个固定环310连接。所述导流片320有利于使得所述出风口210 处的出风更加有序稳定,有利于减小气流出风时产生的噪音。本实施例所述网罩300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是,所述网罩包括固定框和连在在所述固定圈内的透风网,所述透风网包括横杆和连接所述横杆竖杆。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片320在其宽度方向上向前并偏向所述轴流风轮400转动方向延伸,使得所述导流片320的导流方向与所述轴流风轮400产生的气流方向接近,避免气流与所述导流片320 的角过大而导致导流片320上产生湍流。所述导流片320具有导流效果好的优点,使得气流出风稳定,有利于减小噪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导风圈100,该主导风圈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器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方案,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是,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外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导风圈,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出风方向依次设置的:
第一导风环,所述第一导风环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减小;
第二导风环,连接所述第一导风环;
第三导风环,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环,所述第三导风环的内径在出风方向上逐渐增大;
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为0.33~0.6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1,与所述第一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S2的比值为0.4~0.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环和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导风圈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的比值为0.33~0.6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环和所述第三导风环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的高度之和,与所述导风圈在其轴向上的高度H的比值为0.5~0.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风环的内径在所述导风圈轴向上恒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风圈的径向截面上,所述第一导风环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风环的夹角α为30°~60°,和/或所述第三导风环两端的连线与所述第二导风环的夹角β为30°~6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环和/或所述第三导风环的径向截面呈弧形。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导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环与所述第二导风环圆滑过渡;和/或,
所述第三导风环与所述第二导风环圆滑过渡。
9.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导风圈;
前面板,设有出风口,所述导风圈安装于所述出风口;
网罩,设置在所述出风口;以及,
轴流风轮,具有风叶,所述轴流风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导风圈中;
所述风叶到所述网罩的迎风面之间的最小距离S3,与所述风叶的尾缘的自由端到所述轴流风轮轴心线的距离D的比值为0.08~0.14。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叶的尾缘设有向所述风叶的前缘凹陷的缺口。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包括:
多个固定环,且多个所述固定环同心设置;以及,
多个导流片,所述导流片连接相邻两所述固定环,多个所述导流片沿所述固定环周向间隔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片在其宽度方向上向前并偏向所述轴流风轮转动方向延伸。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导风圈;或者,包括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48363.7U CN210241938U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48363.7U CN210241938U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41938U true CN210241938U (zh) | 2020-04-03 |
Family
ID=69968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48363.7U Active CN210241938U (zh) | 2019-04-19 | 2019-04-19 | 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4193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1134A (zh) * | 2021-05-21 | 2022-11-2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圈与电控盒总成、天花机和空调器 |
-
2019
- 2019-04-19 CN CN201920548363.7U patent/CN21024193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71134A (zh) * | 2021-05-21 | 2022-11-22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导风圈与电控盒总成、天花机和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506211B2 (en) | Counter-rotating fan | |
CN101925783B (zh) | 空气调节机 | |
CN105509280B (zh) | 空气整流装置及空调器 | |
JPWO2011141964A1 (ja) | 軸流送風機 | |
JP2006233886A (ja) | プロペラファン | |
CN114110758B (zh) | 一种新风模块、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1441977B (zh) | 一种轴流风叶、风机组件及其空调器 | |
CN210241938U (zh) | 导风圈、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 |
CN108426318A (zh) | 风道结构及空调器 | |
US20170003038A1 (en) | Air-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 |
CN111271780A (zh) | 一种出风格栅及空调室外机 | |
JPH07247999A (ja) | 多翼ファン | |
CN214661053U (zh) | 导流式轴流风轮及具有其的轴流风机 | |
CN212130847U (zh) | 一种轴流风叶、风机组件及其空调器 | |
CN214945081U (zh) | 一种超低噪音高效轴流风机 | |
CN212274121U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出风格栅 | |
CN209012125U (zh) | 轴流风轮和暖风机 | |
CN104728162B (zh) | 贯流风叶 | |
CN214063377U (zh) | S型轴流叶型及具有其的轴流风轮 | |
CN211290477U (zh) | 一种蜗舌结构及其空调器 | |
CN107436007B (zh) | 一种轴流式静音空调扇 | |
CN111536075A (zh) | 一种通风机的叶片及其轴流通风机 | |
CN206071946U (zh) | 离心风叶、空调装置和风机系统 | |
CN209129934U (zh) | 气体整流结构、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 | |
CN217582574U (zh) | 叶轮、混流风机及风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