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39830U -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9830U
CN210239830U CN201920995099.1U CN201920995099U CN210239830U CN 210239830 U CN210239830 U CN 210239830U CN 201920995099 U CN201920995099 U CN 201920995099U CN 210239830 U CN210239830 U CN 210239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valve body
connecting hole
thermostat assembl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950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peng Bai
白宇鹏
Jian Liu
刘健
Lixia Wang
王丽霞
Teng Liu
刘腾
Kongjun Dai
代空军
Jianxiong Wang
王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950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9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9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98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本实用新型在阀体和阀门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在小循环过程中通过密封结构保证了阀体内壁和阀门之间的密闭性,避免了冷却液由阀门与阀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泄漏,保证发动机快速升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能够使密封圈同时与阀体内壁和阀门接触,使冷却液不会从密封圈与阀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以及密封圈与阀门之间的接触面泄漏,而且整个螺钉的任何部位均不会与密封圈接触,保证了密封圈正对阀体内壁及阀门的两个侧面均保持平整,确保阀体内壁和阀门之间的密闭性。

Description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节温器主要靠蜡包的物理特性—热胀冷缩来控制节温器的开启和关闭,节温器具有两个工作过程,分别为大循环过程和小循环过程,其中大循环过程指的是在冷却液的温度上升至第一预设温度时,小循环出口被关闭,大循环出口被打开,冷却液通过大循环出口进入散热器进行降温。小循环过程指的是在冷却液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小循环出口被打开,大循环出口被关闭,以实现发动机的快速预热起动。
然而在小循环过程中,由于阀门与阀体之间的密封效果不佳,部分冷却液通过大循环出口进入散热器,导致发动机降温,从而降低发动机的预热速度,使发动机起动时间延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能够保证小循环过程中阀门和阀体之间的密封效果,避免冷却液通过大循环出口进入散热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阀体和阀门,所述阀体上设有大循环出口,所述阀门能够在所述阀体内移动并抵接于所述阀体内壁以关闭所述大循环出口;所述阀体内壁和所述阀门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
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内壁设有环形槽;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夹设于所述环形槽内,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轴向两端均露出在所述密封圈外;
螺钉穿过所述密封结构并螺纹连接于所述阀体内壁或所述阀门,使所述螺钉的螺钉帽抵接于所述支撑板。
作为上述节温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中心通孔且使所述第一连接孔露出在所述密封圈外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轴向贯穿所述密封圈。
作为上述节温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开口槽呈U形。
作为上述节温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的轴向两端面上分别设有正对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径。
作为上述节温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分布的紧固孔,所述紧固孔内设有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其轴向两端的所述密封圈。
作为上述节温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紧固孔中心轴线与所述支撑板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中心轴线与所述支撑板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作为上述节温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由不锈钢制成。
作为上述节温器总成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圈由三元乙丙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的节温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阀体和阀门之间设置密封结构,在小循环过程中,通过密封结构保证了阀体内壁和阀门之间的密闭性,避免了冷却液由阀门与阀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泄漏,保证发动机快速升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结构,能够使密封圈同时与阀体内壁和阀门接触,使冷却液不会从密封圈与阀体内壁之间的接触面以及密封圈与阀门之间的接触面泄漏,而且整个螺钉的任何部位均不会与密封圈接触,保证了密封圈正对阀体内壁以及阀门的两个侧面均保持平整,继而确保阀体内壁和阀门之间的密闭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
1、阀体;2、阀门;
3、密封结构;31、密封圈;310、环形槽;311、开口槽;312、连接筋;32、支撑板;321、第一连接孔;322、紧固孔;33、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节温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阀体1和阀门2,阀体1上设有大循环出口,阀门2能够在阀体1内移动并抵接于阀体1内壁以关闭大循环出口;阀体1内壁和阀门2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3。在小循环过程中,通过密封结构3保证了阀体1内壁和阀门2之间的密闭性,避免了冷却液由阀门2与阀体1内壁之间的结接触面泄漏,保证发动机快速升温。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结构3包括密封圈31和支撑板32,密封圈31上设有中心通孔,中心通孔内壁设有环形槽310,支撑板32夹设于环形槽310内。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环形槽310为圆环状,相应地,支撑板32也呈圆环状。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板3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21,第一连接孔321的轴向两端均露出在密封圈31外;螺钉33穿过密封结构3并螺纹连接于阀体1内壁或阀门2,使螺钉33的螺钉帽抵接于支撑板32。上述密封结构3可以仅设于阀体1内壁,也可以仅设于阀门2上,也可以在阀体1内壁和阀门2上均设置密封结构3,在此不再限定。优选地,本实施例将密封结构3设于阀体1内壁,阀体1内壁设有与螺钉33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采用上述密封结构3,能够使密封圈31同时与阀体1内壁和阀门2接触,使冷却液不会从密封圈31与阀体1内壁之间的接触面以及密封圈31与阀门2之间的接触面之间泄漏,而且整个螺钉33的任何部位均不会与密封圈31接触,保证了密封圈31正对阀体1内壁以及阀门2的两个侧面均保持平整,继而确保阀体1内壁和阀门2之间的密闭性。
具体地,如图2至图5所示,密封圈31上设有开口朝向中心通孔且使第一连接孔321露出在密封圈31外的开口槽311,开口槽311轴向贯穿密封圈31。本实施例中,上述开口槽311呈U形,但开口槽311并不仅限于U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孔321设有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孔321沿支撑板32的周向均匀分布。优选地,上述开口槽311设有三个,相应地,第一连接孔321也设有三个,三个第一连接孔321沿支撑板32周向等间隔分布。
图6是图1中I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4和图6所示,支撑板32上设有沿其周向分布的多个紧固孔322,每个紧固孔322内通过硫化的形式形成有连接筋312,连接筋3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其轴向两端的密封圈31,使连接筋312和密封圈31形成为一体结构,防止支撑板32在密封圈31内晃动。优选地,上述紧固孔322中心轴线与支撑板32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孔321中心轴线与支撑板32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支撑板32由不锈钢制成,密封圈31由三元乙丙橡胶制成,阀体1为铸铝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上述的节温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使第一连接孔321露出密封圈31的结构不同。具体地,密封圈31的轴向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用于穿设螺钉33的第一连接孔321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的孔径均大于第一连接孔321的孔径,且大于螺钉33的螺钉帽的最大外径,使整个螺钉33不会接触密封圈31的任何部位。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Claims (10)

1.一种节温器总成,包括阀体(1)和阀门(2),所述阀体(1)上设有大循环出口,所述阀门(2)能够在所述阀体(1)内移动并抵接于所述阀体(1)内壁以关闭所述大循环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壁和所述阀门(2)的接触面之间设有密封结构(3),所述密封结构(3)包括:
密封圈(31),所述密封圈(31)上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内壁设有环形槽(310);
支撑板(32),所述支撑板(32)夹设于所述环形槽(310)内,所述支撑板(3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21),所述第一连接孔(321)的轴向两端均露出在所述密封圈(31)外;
螺钉(33)穿过所述密封结构(3)并螺纹连接于所述阀体(1)内壁或所述阀门(2),使所述螺钉(33)的螺钉帽抵接于所述支撑板(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1)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中心通孔且使所述第一连接孔(321)露出在所述密封圈(31)外的开口槽(311),所述开口槽(311)轴向贯穿所述密封圈(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311)呈U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1)的轴向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321)同轴设置的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的孔径均大于所述第一连接孔(321)的孔径,且大于所述螺钉(33)的螺钉帽的最大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2)上设有多个沿其周向分布的紧固孔(322),所述紧固孔(322)内设有连接筋(312),所述连接筋(31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其轴向两端的所述密封圈(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孔(322)中心轴线与所述支撑板(32)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连接孔(321)中心轴线与所述支撑板(32)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2)由不锈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节温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1)由三元乙丙橡胶制成。
9.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节温器总成。
10.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1920995099.1U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Active CN210239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5099.1U CN210239830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95099.1U CN210239830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9830U true CN210239830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88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95099.1U Active CN210239830U (zh) 2019-06-28 2019-06-28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98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9830U (zh) 一种节温器总成、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US5722556A (en) Reserve tank cap having easily manufactured integral overflow passage and reserve tank
CN213270352U (zh) 一种蜗壳风机及油烟机
CN205986499U (zh) 具有直冷结构的电机
CN112678273B (zh) 一种管中管灌装瓶封底加热机构
CN216811873U (zh) 一种调温器座的密封结构
CN109268125B (zh) 一种节温器及其密封方法
CN208408874U (zh) 一种电极快速制冷的冷水循环装置
CN219606204U (zh) 一种阀门组件、散热器及车辆
CN216447006U (zh) 一种柴油机节温器上盖
CN217652823U (zh) 一种两级开启节温器、发动机及车辆
CN219102202U (zh) 一种超高温角式阀门
CN215703833U (zh) 一种便于进行快速降温的手机壳生产用模具
CN219796925U (zh) 一种可适用不同海水温度的动力装置的冷却系统
CN213459350U (zh) 防爆炸油浸式变压器
CN218563749U (zh) 一种调节结构及柴油机出水管
CN215890180U (zh) 一种可调式调温器外壳组件
CN211400868U (zh) 三恒新风机用调节氯化锂溶液温度的钛换热器
CN217738006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椭圆封头
CN211720092U (zh) 一种电力自动化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09046423U (zh) 马达冷却套件
CN209277985U (zh) 一种汽车用水壶结构
CN213434363U (zh) 一种散热良好的反应釜
CN210509410U (zh) 一种缸套缸体的冷却结构
CN209838522U (zh) 一种温度调节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