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1033U -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1033U
CN210221033U CN201921351964.5U CN201921351964U CN210221033U CN 210221033 U CN210221033 U CN 210221033U CN 201921351964 U CN201921351964 U CN 201921351964U CN 210221033 U CN210221033 U CN 2102210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groove
jig
rectangular
rectangula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519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ngzhong Zou
邹庆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hou Xingcheng Circuit Bo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hou Xingcheng Circuit Bo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hou Xingcheng Circuit Bo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hou Xingcheng Circuit Bo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519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10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10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10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包括基座、下治具、上治具和限高检测机构;基座平台上设有两限位架和移动架;上治具包括上治具本体和若干补强板,上治具本体上开有若干贴片槽,限高检测机构包括与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管、连接柱、检测板和伸缩杆,检测板两端均固定有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伸缩杆与导向管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对贴有补强片或元器件的线路板进行检测,判断补强片或元器件粘贴的位置是否正确,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且通过进行增加或减少补强板,可对多组类似的线路板进行检测,减低治具的制造成本,具有检测准确性高以及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简称FPC,又称柔性线路板、柔性印刷电路板、挠性线路板、软板,其以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数码相机、LCM等电子产品中。为了使用了FPC的电子产品的品质有绝对的保障,在生产FPC后必须要对其进行检测和测试。
线路板制作完成后,需将补强片以及其他贴片元器件贴在柔性线路板上,现有的柔性线路板贴片完成后,由于位置不固定,补强片或元器件的位置易发生变化,进而导致线路板测试性能异常,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对线路板上的补强片以及贴片元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由于线路板的结构紧凑,元器件或补强片发生位置移动,将影响线路板的性能,对于经验不足的检测人员无法准确地发现异常的位置,浪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检测,检测成本高,且存在检测的准确性低以及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现设计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通过基座、上治具以及下治具,并结合限高检测机构,可对线路板进行检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线路板的检测效率低、准确性差以及检测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包括基座、下治具、上治具和限高检测机构;
所述基座平台一侧固定有两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内侧开有若干第一卡接槽,另一侧开有两T型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架,移动架上端部开有若干第二卡接槽,所述移动架下端为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与T型滑动槽滑动配合,所述T型滑块上开有定位孔,基座平台两侧阵列分布有若干插接孔,插接孔依次贯穿T型滑动槽,所述限位柱依次贯穿插接孔和T型滑块上的定位孔;
所述基座平台上表面四周设置有若干支撑立柱和若干定位针,两相邻的支撑立柱间通过导向杆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上治具安装在第二卡接槽和第一卡接槽内,所述上治具包括上治具本体和若干补强板,上治具本体上根据线路板上加强片的贴片位置开设有若干贴片槽;
所述限高检测机构包括与导向杆相配合的导向管、连接柱、检测板和伸缩杆,所述检测板两端均固定有一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通过伸缩杆与导向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槽均有一个第二卡接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卡接槽的高度大于线路板的厚度,且每个所述第一卡接槽均有一个所述第二卡接槽与之在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治具上开有若干凹槽,所述下治具上开有若干与定位针相配合的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贴片槽为矩形通孔,所述贴片槽两相对端分别开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第一矩形凹槽与第三矩形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二矩形凹槽上开有第四矩形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补强板包括补强板本体,补强板本体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矩形凹槽相配合的第一矩形凸块和与第二矩形凹槽相配合的第二矩形凸块,所述第二矩形凸块上固定有与第四矩形凹槽相配合的第三矩形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矩形凸块远离补强板本体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三矩形凹槽相配合的延伸卡块,所述延伸卡块的高度小于第三矩形凹槽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通过基座、上治具以及下治具,并结合限高检测机构,位置安装后,线路板固定在上治具与下治具之间,线路板正面上的补强片或贴片元器件位于上治具上的贴片槽,线路板背面的补强片或贴片元器件位于下治具的凹槽内,并通过限高检测机构可放置在线路板上的上治具高度进行检测,若上治具的高度不在一水平面或高于线路板以及上治具的高度,则表明补强片或贴片元器件未位于贴片槽内,线路板不合格,能够对同一线路板上的所有补强片或贴片元器件的粘贴位置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人工检测存在的检测效率低以及准确性差的问题;
另外,通过上治具上设有贴片槽并在贴片槽上设有可拆卸的补强板,可根据线路板上的补强片货贴片元器件的数量进行增加或减少补强板,实现同一检测治具可对多组类似的线路板进行检测,减低治具的制造成本,具有检测准确性高以及效率高的特点。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限高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基座,11-基座平台,12-限位架,13-滑动槽,14-移动架,15-支撑立柱,16-导向杆,17-插接孔,18-限位柱,19-定位针,2-下治具,3-上治具,31-上治具本体,32-贴片槽,321-第一矩形凹槽,322-第二矩形凹槽,323-第三矩形凹槽,324-第四矩形凹槽,33-补强板,331-补强板本体,332-第一矩形凸块,333-第二矩形凸块,334-延伸卡块,335-第三矩形凸块,4-限高检测机构,41-导向管,42-连接柱,43-检测板,44-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包括基座1、下治具2、上治具3和限高检测机构4;
基座1包括基座平台11和限位柱18,基座平台11上端面一侧竖直固定有两限位架12,所述限位架12内侧开有若干阵列分布的第一卡接槽,另一侧开有两相互平行的T型滑动槽13,所述滑动槽13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架14,移动架14上端部开有若干阵列分布的第二卡接槽,每个第一卡接槽均有一个第二卡接槽与之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移动架14下端面为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与T型滑动槽13滑动配合,所述T型滑块上开有定位孔,基座平台11两侧阵列分布有若干插接孔17,插接孔17依次贯穿T型滑动槽13,所述限位柱18依次贯穿插接孔17和T型滑块上的定位孔,以对T型滑块进行固定,根据待检测线路板的长度调节限位架12和移动架14间的距离。
基座平台11上表面四周设置有若干支撑立柱15和若干定位针19,支撑立柱15的数量为四个,两相邻的支撑立柱15间通过导向杆16进行固定连接;
下治具2上开有若干凹槽,所述凹槽的分布位置根据检测线路板上的LED或加强片的位置而设置,便于将LED或加强片放置在凹槽内,所述下治具2四周开有若干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位置与定位针19的位置相一致,定位针19穿过下治具2上的限位孔,用于对下治具2进行固定,所述下治具2的结构设计,用于保护线路板检测时背面元器件不发生损坏。
上治具3安装在移动架14上的第二卡接槽和限位架12上的第一卡接槽内;所述上治具3包括上治具本体31和若干补强板33,上治具本体31上根据线路板上加强片的贴片位置开设有若干贴片槽32,每个补强板33均与与之对应的贴片槽32相配合,当两相似的线路板,只是加强片的数量发生变化,而加强片的位置未发生改变时,可将对应没有加强片的位置处安装有补强板33,可对相似的线路板进行检测,降低上治具3的制作成本,且满足相似线路板补强片的位置要求。
其中,贴片槽32为矩形通孔,所述贴片槽32两相对端分别开有第一矩形凹槽321和第二矩形凹槽322,所述第一矩形凹槽321与第三矩形凹槽323相连通,所述第二矩形凹槽322上开有第四矩形凹槽324,其中,所述补强片的厚度小于贴片槽32的深度;
所述补强板33包括补强板本体331,补强板本体331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矩形凹槽321相配合的第一矩形凸块332和与第二矩形凹槽322相配合的第二矩形凸块333,所述第一矩形凸块332远离补强板本体331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三矩形凹槽323相配合的延伸卡块334,所述第三矩形凹槽323的高度大于延伸卡块334的高度,所述第二矩形凸块333下端面固定有与第四矩形凹槽324相配合的第三矩形凸块335,使用时,将延伸卡块334插入第三矩形凹槽323内,将补强板本体331放置在贴片槽32内,可取消贴片槽32,当需要贴片槽32时,将补强板33拆除,可露出补强片;
限高检测机构4包括导向管41、连接柱42、检测板43和伸缩杆44,所述检测板43两端均固定有一连接柱42,所述连接柱42与伸缩杆44一端连接,伸缩杆44另一端与导向管41相连接,所述导向管41与导向杆16相配合,沿导向杆16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
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将下治具2上的限位孔与基座平台11上的定位针19相配合,限定下治具2的位置,将需检测的线路板放置在下治具2上,并将线路板上周侧的限位孔安装在基座平台11上的定位针19上;
根据线路板的厚度,将上治具3放置在限位架12上的第一卡接槽以及与第一卡接槽等高的移动架14上第二卡接槽,调节伸缩杆44的长度,使得检测板43余上治具3的表面相接触,沿导向杆16的方向上移动限高检测机构4,当检测板43向左或向右移动受限制时,表明上治具3压在至少一个补强片上,增加了上治具3的高度,进而说明线路板上的补强片贴的位置未在对应的贴片槽32内,补强片贴的位置发生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治具不仅可对补强片所贴的位置是否正确进行检测,而且可对LED或其他贴片元器件所贴的位置进行检测。
通过基座、上治具以及下治具,并结合限高检测机构,位置安装后,线路板固定在上治具与下治具之间,线路板正面上的补强片或贴片元器件位于上治具上的贴片槽,线路板背面的补强片或贴片元器件位于下治具的凹槽内,并通过限高检测机构可放置在线路板上的上治具高度进行检测,若上治具的高度不在一水平面或高于线路板以及上治具的高度,则表明补强片或贴片元器件未位于贴片槽内,线路板不合格,能够对同一线路板上的所有补强片或贴片元器件的粘贴位置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人工检测存在的检测效率低以及准确性差的问题;
另外,通过上治具上设有贴片槽并在贴片槽上设有可拆卸的补强板,可根据线路板上的补强片货贴片元器件的数量进行增加或减少补强板,实现同一检测治具可对多组类似的线路板进行检测,减低治具的制造成本,具有检测准确性高以及效率高的特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治具(2)、上治具(3)和限高检测机构(4);
基座(1)包括基座平台(11)和限位柱(18),所述基座平台(11)一侧固定有两限位架(12),所述限位架(12)内侧开有若干第一卡接槽,另一侧开有两T型滑动槽(13),所述滑动槽(13)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架(14),移动架(14)上端部开有若干第二卡接槽,所述移动架(14)下端为T型滑块,所述T型滑块与T型滑动槽(13)滑动配合,所述T型滑块上开有定位孔,基座平台(11)两侧阵列分布有若干插接孔(17),插接孔(17)依次贯穿T型滑动槽(13),所述限位柱(18)依次贯穿插接孔(17)和T型滑块上的定位孔;
所述基座平台(11)上表面四周设置有若干支撑立柱(15)和若干定位针(19),两相邻的支撑立柱(15)间通过导向杆(16)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上治具(3)安装在第二卡接槽和第一卡接槽内,所述上治具(3)包括上治具本体(31)和若干补强板(33),上治具本体(31)上根据线路板上加强片的贴片位置开设有若干贴片槽(32);
所述限高检测机构(4)包括与导向杆(16)相配合的导向管(41)、连接柱(42)、检测板(43)和伸缩杆(44),所述检测板(43)两端均固定有一连接柱(42),所述连接柱(42)通过伸缩杆(44)与导向管(4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槽均有一个第二卡接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卡接槽的高度大于线路板的厚度,且每个所述第一卡接槽均有一个所述第二卡接槽与之在同一水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治具(2)上开有若干凹槽,所述下治具(2)上开有若干与定位针(19)相配合的限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片槽(32)为矩形通孔,所述贴片槽(32)两相对端分别开有第一矩形凹槽(321)和第二矩形凹槽(322),所述第一矩形凹槽(321)与第三矩形凹槽(323)相连通,所述第二矩形凹槽(322)上开有第四矩形凹槽(3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板(33)包括补强板本体(331),补强板本体(331)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矩形凹槽(321)相配合的第一矩形凸块(332)和与第二矩形凹槽(322)相配合的第二矩形凸块(333),所述第二矩形凸块(333)上固定有与第四矩形凹槽(324)相配合的第三矩形凸块(3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矩形凸块(332)远离补强板本体(331)的一端固定有与第三矩形凹槽(323)相配合的延伸卡块(334),所述延伸卡块(334)的高度小于第三矩形凹槽(323)的高度。
CN201921351964.5U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Active CN2102210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1964.5U CN210221033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51964.5U CN210221033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1033U true CN210221033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19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51964.5U Active CN210221033U (zh) 2019-08-20 2019-08-20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10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3809A (zh) * 2023-08-22 2023-09-15 山东凯一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检测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3809A (zh) * 2023-08-22 2023-09-15 山东凯一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元器件检测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TTO981117A1 (it) Apparecchiatura di prova senza fili con sonde a molla flottanti.
CN210221033U (zh) 一种用于线路板的检测治具
CN101431201A (zh) 夹持装置
CN201229228Y (zh) 手机摄像模组测试连接器
CN203350338U (zh) 一种手机pcb板电压测试治具
CN210464653U (zh) 一种高稳定性电子秤键盘的耐久性检测装置
CN219161253U (zh) 刚性线路板铜厚测量仪用定位装置
TWM464662U (zh) 板卡測試治具
CN216209316U (zh) 一种自动测试工装夹具
CN201114993Y (zh) 一种贴有补强板的挠性印制电路板
US6946861B2 (en) Circuit board testing jig
CN210015206U (zh) 转接电路板以及相应的转接夹具架构
CN213411703U (zh) 载具顶升定位工装
CN212301637U (zh) 一种pcba测试治具
CN100568639C (zh) 手机摄像模组测试连接器
CN205175271U (zh) 检测模具
CN211402572U (zh) 老化测试盒及双侧老化测试柜
CN210401914U (zh) 一种信号连接装置
CN206848309U (zh) 检查夹具及具备该检查夹具的检查装置
CN210199157U (zh) 一种pcb板测试夹具
CN219758455U (zh) 电芯首件测试装置
CN211428058U (zh) 一种阵列可调节装置
CN112351623B (zh) 一种半导体功率器件保护装置
CN211785657U (zh) 一种带角度的电流传感器引脚快速定位工装
CN217701727U (zh) 电路板插针焊接定位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