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4435U - 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4435U
CN210214435U CN201920846324.5U CN201920846324U CN210214435U CN 210214435 U CN210214435 U CN 210214435U CN 201920846324 U CN201920846324 U CN 201920846324U CN 210214435 U CN210214435 U CN 210214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vehicle
helical rack
post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463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enbo Qin
秦振波
Fei Du
杜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ng Ductile Iron Pip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463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4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4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44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属于电缆收放辅助设施技术领域,包括斜齿条,一端连接在车上并随车运动;齿轮柱,外壁设有一圈斜齿且底部设有第一转轴,齿轮柱的轴线竖直设置且与斜齿条的运动方向垂直;底座,呈圆柱状,平放在地面上并支撑齿轮柱,底座顶部中心设有转轴孔,第一转轴插入所述转轴孔内;绕线柱,底部固接在齿轮柱的顶部;绕线柱的外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缠绕有电缆的沟槽;定位结构,设有轴线相互垂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二转轴与斜齿条的背部滚动接触,第三转轴支撑斜齿条并与斜齿条底部滚动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结构简单,电缆收放自如且在使用过程中极少出现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

Description

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收放辅助设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电缆自身的重量也越来越大。对于应用在大型车辆上给大型车辆供电的电缆,在车辆移动过程中普遍是车辆拽动电缆在地上直接拖动,或者人工进行搬运,或者在电缆下面垫上托辊,还有一些通过电动机驱动电缆卷筒对电缆进行布放。前者在电缆的收放过程中,需要人工去对电缆进行收放和整理;后者由于使用电动机驱动电缆卷筒进行对电缆的收放,车辆行驶时,电动机工作,车辆停止时,电动机不工作,因此还要引入控制或者人工进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电缆收放装置,旨在通过简易的机械结构实现车用电缆的收放自如、电缆长度的实时调整和电缆随车运动而适当的收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包括:
斜齿条,一端连接在车上并随车运动;
齿轮柱,外壁中部设有一圈斜齿且底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齿轮柱通过所述斜齿与所述斜齿条相互啮合,所述齿轮柱的轴线竖直设置且与所述斜齿条的运动方向垂直;
底座,呈圆柱状,平放在地面上并支撑所述齿轮柱,所述底座顶部中心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插入所述转轴孔内;
绕线柱,底部固接在所述齿轮柱的顶部;所述绕线柱的外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缠绕有电缆的沟槽,所述沟槽布满整个所述绕线柱的外壁,所述车设有接线口且连接电缆端头,所述电缆给车供电;
定位结构,设有轴线相互垂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斜齿条的背部滚动接触,所述第三转轴支撑所述斜齿条并与所述斜齿条底部滚动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
导线筒,用于电缆端头穿过,固设于所述定位结构上,所述导线筒的轴线与所述斜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设有:
主体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分别与所述主体架转动连接;
平衡环,设于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用于平衡第三转轴另一端处斜齿条的压重。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柱和所述齿轮柱均设有减重孔。
进一步地,所述绕线柱焊接在所述齿轮柱顶部且所述绕线柱的轴线和所述齿轮柱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柱上的齿宽不小于所述斜齿条上的齿宽。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主体架设有通孔,所述主体架通过同时插入第一螺纹孔和通孔的螺栓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孔内设有轴承座和推力球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斜齿条一端焊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贯穿孔,所述车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板通过同时插入到贯穿孔和第二螺纹孔内的螺栓连接到所述车上。
进一步地,所述斜齿条、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材质均为球磨铸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车用电缆收放装置,通过齿轮齿条的传动方式,让车带动电缆在绕线柱上的收放,当车远离底座时,由于斜齿条跟随车运动,斜齿条带动齿轮柱旋转,齿轮柱带动绕线柱旋转,放下电缆;同理,当车接近底座时,收起电缆;在电缆放下和收起的过程中,由于电缆始终处于绷直状态,因此不会出现电缆的自我缠绕和电缆拖地的现象;整套装置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也不容易出现需要人为参与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绕线柱和齿轮柱组合的半剖图;
图4为图1中齿轮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定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底座、轴承座和推力球轴承组合的爆炸图;
图7为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车、连接板和斜齿条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9为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转轴孔;12、第一螺纹孔;2、齿轮柱;21、主体;22、斜齿;23、第一转轴;3、绕线柱;31、沟槽;4、导线筒;5、定位结构;51、主体架;52、第三转轴;53、通孔;54、第二转轴;55、平衡环;6、斜齿条;7、车;71、第二螺纹孔;8、轴承座;9、推力球轴承;10、连接板;101、连接板本体;102、贯穿孔;103、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进行说明。所述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包括底座1、齿轮柱2、绕线柱3、定位结构5和斜齿条6;斜齿条6一端连接在车7上并随车7运动;齿轮柱2外壁中部设有一圈斜齿22且底部设有第一转轴23,齿轮柱2通过斜齿22与斜齿条6相互啮合,齿轮柱2的轴线竖直设置且与斜齿条6的运动方向垂直;底座1呈圆柱状,平放在地面上并支撑齿轮柱2,底座1顶部中心设有转轴孔11,第一转轴23插入转轴孔11内;绕线柱3底部固接在齿轮柱2的顶部;绕线柱3的外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缠绕有电缆的沟槽31,沟槽31布满整个绕线柱3的外壁,车7设有接线口且连接电缆端头,电缆给车7供电;定位结构5设有轴线相互垂直的第二转轴54和第三转轴52,第二转轴54与斜齿条6的背部滚动接触,第三转轴52支撑斜齿条6并与斜齿条6底部滚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电缆一端连接在车7上,一端连接在电源上,中间部分则缠绕在上述装置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斜齿条6随着车7的运动而发生移动,由于斜齿条6与齿轮柱2上的斜齿22啮合,因此齿轮柱2会随着斜齿条6的移动而转动;绕线柱3固定在齿轮柱2的顶部,因此齿轮柱2能带动绕线柱3同时转动;绕线柱3的外壁上设置了螺旋的沟槽31,电缆在缠绕在沟槽31内,能减少电缆之间的相互磨损;底座1用来支撑齿轮柱2并且由于齿轮柱2上的第一转轴23插入到底座1上的转轴孔11中,因此齿轮柱2转动时,底座1不发生运动;定位结构5中设置了第三转轴52和第二转轴54,第三转轴52的轴线在水平面内,第三转轴52支撑斜齿条6,第二转轴54的设置是为了保证斜齿条6和齿轮柱2之间自始至终的啮合,第二转轴54和第三转轴52都与斜齿条6之间存在滚动接触;当车7远离装置时,车7带动斜齿条6移动,斜齿条6带动齿轮柱2转动,绕线柱3随之转动,电缆随着绕线柱3的转动从沟槽31内脱落,由于电缆的端头连接在车7的接线口上,车7牵引着电缆运动,车7距离装置越远,从绕线柱3上脱落的电缆越多;同理,当车7接近装置时,电缆缠绕在绕线柱3的沟槽31内;在车7和绕线柱3之间的电缆可以搭放到斜齿条6上,提供重力支撑防止电缆悬空;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性强,人工参与程度低,装置内部不需要设置动力源,电缆在收放过程中不易出现自我缠绕、不用人工搬运电缆、能够减少电缆表皮的磨损和能够实现电缆的收放自如和电缆长度的实时调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还包括导线筒4,用于电缆端头穿过,导线筒4固设于定位结构5上,导线筒4的轴线与斜齿条6的运动方向相同。设置导线筒4,电缆的端头穿过导线筒4之后连接车7上的接线口,即可以在电缆的收放过程中对电缆进行方向上的定位,还能清理电缆表面体积大的附着物。将导线筒4设置在定位结构5上,可以直接焊接,也可以通过卡扣、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导线筒固定在定位结构5上。由于电缆通过定位结构5能实现预定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将导线筒4固定在定位结构5上,更容易实现对电缆的引导。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5,所述定位结构5还包括:主体架51和平衡环55;主体架51与底座1连接,第二转轴54和第三转轴52分别与主体架51转动连接,平衡环55设于所述第三转轴52的一端,用于平衡第三转轴52另一端处斜齿条6的压重。第三转轴52穿过主体架51,第三转轴52处于主体架51内部的结构支撑斜齿条6,并在斜齿条6的往复运动中与斜齿条6滚动连接,能大大降低摩擦力给斜齿条6带来的磨损。将平衡环55设置在第三转轴52上且设置在第三转轴52位于主体架51外部的结构上,能对第三转轴52带来平衡,使第三转轴52的重心作用在主体架51上,减少第三转轴52因为不对称带来的磨损。平衡环55内可以车螺纹,第三转轴52与平衡环55接触的部位可以车外螺纹,通过丝扣连接的方式实现平衡环55在第三转轴52上的位置调节。第二转轴54和/或第三转轴52与主体架51的转动连接处可以通过设置轴承实现转动自如。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绕线柱3和齿轮柱2均设有减重孔。由于绕线柱3和齿轮柱2的主体21呈圆柱状,且内部没有任何结构,又考虑到重量、成本、工艺的因素,因此在绕线柱3和齿轮柱2上设置减重孔。齿轮柱2的主体21中心的减重孔的深度小于主体21的高度。减重孔的设计不一定为圆孔,在不影响绕线柱3和齿轮柱2的强度下,还可以设置不规则的孔,设置直接采用废旧的材料进行加工。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3,绕线柱3焊接在齿轮柱2顶部且绕线柱3的轴线和齿轮柱2的轴线共线。由于绕线柱3和齿轮柱2均设置了减重孔,因此用焊接的方式将绕线柱3与齿轮柱2固定到一起能加强绕线柱3和齿轮柱2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将绕线柱3布置在齿轮柱2顶部的中心位置,能使齿轮柱2均匀的承受绕线柱3的重量,避免齿轮柱2因受力不均而影响使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齿轮柱2上的齿宽不小于斜齿条6上的齿宽。当齿轮柱2上的齿宽不小于斜齿条6上的齿宽时,即使斜齿条6在第三转轴52的支撑下在竖直方向上有少量的移动,也能保证斜齿条6与齿轮柱2完全的啮合,有利于提高传动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当齿轮柱2的的齿宽大于斜齿条6上的齿宽时,即使齿轮柱2上的齿有损伤时,也可以通过调整第三转轴52的轴线位置,斜齿条6上的齿避开齿轮柱上有损伤的齿的部位,进而能最大程度上对齿轮柱2上的斜齿22进行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图5和图6,底座1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12,主体架51设有通孔53,主体架51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座1上。当斜齿条6在运动时,定位结构5需要在底座1上有固定的位置,为了斜齿条6和齿轮柱2啮合,通过在主体架51上设置通孔53和底座1上设置第一螺纹孔12,再配合螺栓,将定位结构5固定到底座1上,也能方便的对定位结构5进行拆卸。通孔53的直径宜大于螺栓的公称直径的2-4mm,有利于对定位结构5的位置实现微调;也可以将通孔53换成长条孔,也是为了实现定位结构5在底座1上位置的微调。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转轴孔11内设有轴承座8和推力球轴承9。转轴孔11内设置轴承,能更好的减少齿轮柱2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进而保证齿轮柱2的回转精度;由于设置在转轴孔11内的轴承需要承受一定竖直方向上的力,因此选择推力球轴承9,这种轴承可承受轴向载荷,但不能承受径向载荷;设置轴承座8,是为了使用价格昂贵的耐磨铜合金材料;在转轴孔11内设置轴承座8和推力球轴承9也能避免转轴孔11与第一转轴23直接接触转动,既减少了对转轴孔11的磨损,也减少了对第一转轴23的磨损,即使轴承座8和推力球轴承9出现磨损,也能降低更换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至图9,斜齿条6一端焊接连接板10,连接板10设有贯穿孔102,车7上设有第二螺纹孔71,连接板10通过螺栓连接到车7上。连接板10用来将斜齿条6连接到车7上,为了实现斜齿条6和车7的可分离性,因此在连接板10上设置了贯穿孔102,在车7上设置了第二螺纹孔71,通过螺栓将连接板10固定到车7上;连接板本体101还设有安装槽103,安装槽103用于在斜齿条6和连接板10的焊接过程中定位斜齿条6,方便工人的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斜齿条6、第三转轴52和第二转轴54的材质均为球磨铸铁。在斜齿条6的运动过程中,第三转轴52和第二转轴54始终与斜齿条6发生滚动接触,且为了保证斜齿条6和齿轮柱2之间的啮合,第二转轴54和斜齿条6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第三转轴52支撑斜齿条6也使第三转轴52和斜齿条6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此选择球磨铸铁来制造斜齿条6、第三转轴52和第二转轴54,使斜齿条6、第三转轴52和第二转轴54具有优良的耐磨性,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斜齿条,一端连接在车上并随车运动;
齿轮柱,外壁中部设有一圈斜齿且底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齿轮柱通过所述斜齿与所述斜齿条相互啮合,所述齿轮柱的轴线竖直设置且与所述斜齿条的运动方向垂直;
底座,呈圆柱状,平放在地面上并支撑所述齿轮柱,所述底座顶部中心设有转轴孔,所述第一转轴插入所述转轴孔内;
绕线柱,底部固接在所述齿轮柱的顶部;所述绕线柱的外壁上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缠绕有电缆的沟槽,所述沟槽布满整个所述绕线柱的外壁,所述车设有接线口且连接电缆端头,所述电缆给车供电;
定位结构,设有轴线相互垂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斜齿条的背部滚动接触,所述第三转轴支撑所述斜齿条并与所述斜齿条底部滚动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线筒,用于电缆端头穿过,固设于所述定位结构上,所述导线筒的轴线与所述斜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还设有:
主体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三转轴分别与所述主体架转动连接;
平衡环,设于所述第三转轴的一端,用于平衡第三转轴另一端处斜齿条的压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和所述齿轮柱均设有减重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柱焊接在所述齿轮柱顶部且所述绕线柱的轴线和所述齿轮柱的轴线共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柱上的齿宽不小于所述斜齿条上的齿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多个第一螺纹孔,所述主体架设有通孔,所述主体架通过同时插入第一螺纹孔和通孔的螺栓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内设有轴承座和推力球轴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条一端焊接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贯穿孔,所述车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板通过同时插入贯穿孔和第二螺纹孔的螺栓连接到所述车上。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电缆收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条、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的材质均为球磨铸铁。
CN201920846324.5U 2019-06-05 2019-06-05 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Active CN210214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6324.5U CN210214435U (zh) 2019-06-05 2019-06-05 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46324.5U CN210214435U (zh) 2019-06-05 2019-06-05 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4435U true CN210214435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0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46324.5U Active CN210214435U (zh) 2019-06-05 2019-06-05 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44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16458U (zh) 一种电铜线生产用自动放线架
CN112173892A (zh) 一种无滑环双线缆收放装置及方法
CN210214435U (zh) 车用电缆收放装置
CN113788358A (zh) 一种电力建设用线缆放线装置
CN209777905U (zh) 一种用于线纱的包覆机的绕线装置
CN216662063U (zh) 一种高速铁路无轨电缆放线车
CN108100907B (zh) 一种防乱绳绞车
CN201447325U (zh) 千吨级起重卷扬机
CN109119208B (zh) 一种小张力笼绞机线盘架
CN112707233A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安全缆绳收卷装置
CN214989438U (zh) 一种卧式线缆放线架
CN220115978U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
CN214298679U (zh) 一种挤出机不停机换线装置
CN217376879U (zh) 一种用于电力施工的绞磨装置
CN216105757U (zh) 一种具有自锁结构的起重机用卷筒装置
CN214780010U (zh) 一种电缆放线盘支撑装置
CN218145562U (zh) 一种起重机用葫芦卷扬机
CN220731241U (zh) 一种悬臂式成缆机
CN216072446U (zh) 一种马鞍型电缆盘支撑结构
CN220334416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绕线装置
CN216141025U (zh) 一种多向轮型放线盘
CN214989428U (zh) 电缆收放装置及工程机械
CN210048417U (zh) 一种用于电力线缆架设施工的绞磨机设备
CN212475548U (zh) 一种智能恒张力低氧铜丝放线装置
CN213170956U (zh) 一种电轨可调节卷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