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1725U - 油墨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墨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1725U
CN210211725U CN201920884046.2U CN201920884046U CN210211725U CN 210211725 U CN210211725 U CN 210211725U CN 201920884046 U CN201920884046 U CN 201920884046U CN 210211725 U CN210211725 U CN 210211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bin
connecting pipe
printing
recover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404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nge Wang
王文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Chamele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Chamele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Chamele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Chamele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404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1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1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1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墨回收装置,该油墨回收装置包括:油墨仓、过滤仓、存储仓、输送泵、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印刷设备停止运行后,油墨回收装置便可投入使用。在回收油墨的过程中,印刷设备的余有油墨通过第一连接管从油墨仓流至过滤仓,过滤仓用于过滤印刷设备余有油墨中的杂质。经过过滤仓过滤后的油墨通过第二连接管流至存储仓,经过滤后的油墨存储于存储仓中。当印刷设备再次投入运行时,输送泵通过第三连接管将存储仓中的油墨送至油墨仓被印刷设备使用,从而使得印刷设备余有油墨再次投入使用。油墨回收装置实现了印刷设备余有油墨的回收以及再利用的功能,避免了印刷设备中油墨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油墨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墨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是印刷过程中用于形成图文信息的染料。目前,传统的印刷设备通常设置有油墨仓,传统的印刷设备工作所需的油墨置于油墨仓中。印刷设备停止运行后,印刷设备中的油墨仓通常都会余有油墨。若印刷设备停止运行,印刷设备中的剩余油墨长期闲置于油墨仓中,那么,长期闲置的剩余油墨将造成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剩余的油墨会凝固,凝固的油墨会导致与油墨仓连接的管道堵塞。其次,若凝固的油墨凝固程度严重,凝固的油墨将无法再次使用,造成资源浪费。另外,剩余的油墨凝固后难以清理,而清理油墨仓又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造成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印刷设备中余有油墨凝固程度严重、难以回收问题,提供一种油墨回收装置。
一种油墨回收装置,该油墨回收装置包括:油墨仓、过滤仓、存储仓、输送泵、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所述油墨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过滤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过滤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存储仓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油墨仓的输入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设置有阀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抽墨泵,所述抽墨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抽墨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过滤仓的输入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输送泵以及所述抽墨泵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仓开设有取样口,所述存储仓还包括取样盖,所述取样盖盖设于所述取样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仓设置有不锈钢滤网、碳钢滤网以及合成纤维滤网,所述不锈钢滤网、所述碳钢滤网以及所述合成纤维滤网间隔设置且收容于所述过滤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备用过滤仓、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备用过滤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备用过滤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补给仓以及补给管,所述补给仓的输出端与所述补给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补给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油墨仓的输入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墨仓、所述补给仓以及所述存储仓均分别设置有液位检测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补给仓的输入端连通。
上述油墨回收装置,降低了印刷设备中余有油墨凝固的程度,同时,在印刷设备停止运行后,对印刷设备中的余有油墨进行了回收以及再利用,避免了印刷设备中余有油墨的浪费,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油墨回收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一个实施例中的一种油墨回收装置10,油墨回收装置10包括:油墨仓100、过滤仓200、存储仓300、输送泵400、第一连接管500、第二连接管600以及第三连接管700。印刷设备工作所需的油墨置于油墨仓100中,过滤仓200用于过滤印刷设备余有油墨中的杂质,存储仓300用于存储经过滤仓200过滤后的油墨,输送泵400用于将存储仓300的油墨抽送至油墨仓100,第一连接管500用于输送油墨仓100中的余有油墨至过滤仓200,第二连接管600用于输送过滤仓200中经过滤后的油墨至存储仓300,第三连接管700用于将输送泵400抽取存储仓300中的油墨输送至油墨仓100。油墨仓100的输出端与第一连接管500的输入端连通,第一连接管500的输出端与过滤仓200的输入端连通,过滤仓200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管600的输入端连通,第二连接管600的输出端与存储仓300的输入端连通,存储仓300的输出端与输送泵400的输入端连通,输送泵400的输出端与第三连接管700的输入端连通,第三连接管700的输出端与油墨仓100的输入端连通。
上述油墨回收装置10,降低了印刷设备中余有油墨凝固的程度,同时,印刷设备停止运行后,油墨回收装置便可投入使用。在回收油墨的过程中,印刷设备的余有油墨通过第一连接管500从油墨仓100流至过滤仓200,即印刷设备的剩余油墨汇集至油墨仓100,油墨仓100通过第一连接管500将油墨输送至过滤仓200,当然,油墨仓100也可以设置于印刷设备中作为印刷设备的油墨供应部分。过滤仓200用于过滤印刷设备余有油墨中的杂质。经过过滤仓200过滤后的油墨通过第二连接管600流至存储仓300,这样,经过滤后的油墨存储于存储仓300中,实现了对印刷设备余有油墨的回收。同时,印刷设备的余有油墨密封保存于存储仓300中而不停留在油墨仓100,避免了油墨于油墨仓100中与外界空气接触导致油墨凝固。当印刷设备再次投入运行时,用户可启动输送泵400,输送泵400将存储仓300中的油墨通过第三连接管700抽送至油墨仓100重新被印刷设备使用,从而使得印刷设备余有油墨再次投入使用。
上述油墨回收装置10,在印刷设备停止运行后,通过油墨仓100、过滤仓200、存储仓300、输送泵400、第一连接管500、第二连接管600以及第三连接管700的相互配合,可对印刷设备的余有油墨进行了回收以及再利用,避免了印刷设备中余有油墨的浪费,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了控制第一连接管500、第二连接管600以及第三连接管700的通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管500、第二连接管600以及第三连接管7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设置有阀门。在本实施例中,各阀门为电动阀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各阀门为气动阀门。第一连接管500、第二连接管600以及第三连接管700的通断可通过各阀门控制。如此,用户通过调节第一连接管500输入端或输出端的设置的阀门即可控制油墨仓100中余有油墨流入过滤仓200的量,用户通过调节第二连接管600输入端或输出端设置的阀门即可控制经过过滤仓200过滤后的油墨流入存储仓300的量,用户通过调节第三连接管700输入端或输出端设置的阀门即可控制存储仓300中的油墨通过输送泵400抽送至印刷设备的油墨仓100的量。这样,当第一连接管500出现故障时,关闭第一连接管500输入端以及输出端设置的阀门即可对第一连接管500进行检修。当第二连接管600出现故障时,关闭第二连接管600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的阀门即可对第二连接管600进行检修。当第三连接管700出现故障时,关闭第三连接管700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的阀门即可对第三连接管700进行检修。如此,通过控制各阀门实现了对第一连接管500、第二连接管600以及第三连接管700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的开闭,增强了油墨回收装置10的可维护性。
可以理解,油墨仓100中的余有油墨流动至过滤仓200的速度较为缓慢,油墨仓100的余有油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全部流动至过滤仓200。为了提高印刷设备的余有油墨从油墨仓100中流至过滤仓200的流动速度,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抽墨泵110,抽墨泵110的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管500的输出端连通,抽墨泵110的输出端与过滤仓200的输入端连通。印刷设备停止运行后,启动抽墨泵110,抽墨泵110将余有油墨从油墨仓100抽取到过滤仓200中。如此,抽墨泵110提高了印刷设备中余有油墨从油墨仓100流至过滤仓200的速度,提高了油墨回收装置10的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抽取存储仓300的部分油墨进行化验,有助于用户了解经过过滤仓200过滤后存储于存储仓300的油墨的品质。用户根据化验结果判断存储仓300中油墨的品质,进而考虑过滤仓200是否需要检修。为了方便用户从存储仓300中抽取油墨样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存储仓开设有取样口310,存储仓还包括取样盖320,取样盖320盖设于取样口310。用户打开取样盖320通过取样口310抽取存储仓300中的油墨样品,整个取样过程操作简单。如此,取样口310以及取样盖320方便了用户从存储仓300中抽取油墨样品,提高了对油墨回收装置10的存储仓300中油墨品质的把控。
印刷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油墨仓100中的油墨会被外界杂质所污染,所以油墨仓100中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的余有油墨都会存在有杂质。为了将油墨仓100中余有油墨中存在的杂质去除,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过滤仓200设置有不锈钢滤网220、碳钢滤网230以及合成纤维滤网240,不锈钢滤网220、碳钢滤网230以及合成纤维滤网240间隔设置且至少部分收容于过滤仓200中。本实施例中,不锈钢滤网220、碳钢滤网230以及合成纤维滤网240收容于过滤仓200中。在本实施例中,在竖直方向上,不锈钢滤网220处于过滤仓200的上层,碳钢滤网230处于过滤仓200的中层,合成纤维滤网240处于过滤仓200的下层,也就是说,不锈钢滤网220、碳钢滤网230以及合成纤维滤网240。油墨仓100的余有油墨于过滤仓200中,经过不锈钢滤网220过滤后从合成纤维滤网240的下层流出。不锈钢滤网220用于过滤小石粒等大颗粒杂质,碳钢滤网230用于过滤沙子等小颗粒杂质,合成纤维滤网240用于过滤粉尘等细微颗粒杂质。油墨仓100中的余有油墨流至过滤仓200,经不锈钢滤网220、碳钢滤网230以及合成纤维滤网240依次过滤后,余有油墨中的杂质被去除。如此,提高了油墨回收装置回收所得油墨的品质。
当过滤仓200需要维护时,为了保证油墨回收装置仍然能正常运作,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备用过滤仓210、第一支管510以及第二支管610,第一支管510的输入端与第一连接管500连通,如利用三通管阀进行连接,第一支管510的输出端与备用过滤仓210的输入端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管500既与过滤仓200的输入端连通又与第一支管510的输入端连通,第一连接管500的油墨可分别进入过滤仓200和备用过滤仓210,备用过滤仓210的输出端与第二支管610的输入端连通,第二支管610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管600连通,如利用三通管阀进行连接,也就是说,存储仓300分别与过滤仓200和备用过滤仓210连通。当过滤仓200需要维护检修时,闭合第一连接管500与过滤仓200对应的输出端设置的阀门,闭合第二连接管600与过滤仓200对应的输入端设置的阀门,油墨仓100中的余有油墨通过第一连接管500以及第一支管510流入备用过滤仓210,经备用过滤仓210过滤后的油墨通过第二连接管600以及第二支管610流至存储仓300。如此,当过滤仓200需维护检修时,备用过滤仓210投入使用,油墨回收装置10在过滤仓200需要维护时仍然能够正常运作,保障了油墨回收装置10的不间断工作。
当印刷设备工作时,随着印刷工作的不间断进行,油墨仓100中的油墨会不断消耗。为了油墨仓100中的油墨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补给仓800以及补给管810,补给仓800的输出端与补给管810的输入端连通,补给管810的输出端与油墨仓100的输入端连通。在印刷设备运行过程中,当油墨仓100中的油墨不足时,补给仓800便可通过补给管810向油墨仓100输送油墨。在其他实施例中,补给管810可连通其他印刷设备的油墨仓,补给仓800可向其他印刷设备的油墨仓补充油墨。如此,在印刷设备工作时,油墨仓100中的油墨能够得到及时的补充,保障了油墨回收装置10的不间断工作。
为了监测油墨仓、补给仓以及存储仓中的油墨含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墨仓、补给仓以及存储仓均分别设置有液位检测器。具体地,该液位检测器为浮筒式液位传感器,浮筒式液位传感器的探头设置于油墨仓、补给仓或者存储仓中,浮筒式液位传感器的显示部分外露于油墨仓、补给仓或者存储仓,以便方便及时的获得油墨仓、补给仓或者存储仓的油墨的液位信息。浮筒式液位传感器可根据油墨仓、补给仓或者存储仓的结构选取市面上成熟的产品进行安装、调试以及使用。这样,液位检测器可检测油墨、补给仓以及存储仓中的油墨含量,用户便可通过各液位检测器观测到油墨、补给仓以及存储仓中的油墨含量。如此,根据各液位检测器所检测得出的数据,用户可通过控制抽墨泵、输送泵以及各阀门对油墨回收装置回收油墨的进度进行调整,各液位检测器实现了对油墨回收装置工作状况的监控功能,方便用户获取油墨仓、补给仓以及存储仓中油墨含量的信息。
为了将存储仓300中的油墨输送至补给仓800,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三支管710,第三支管710的输入端与第三连接管700连通,如利用三通管阀进行连接,第三支管710的输出端与补给仓800的输入端连通。输送泵400可将存储仓300中的油墨通过第三连接管700以及第三支管710输送至补给仓800,实现对存储仓300中油墨的转移。如此,存储仓300中的油墨能够输送至补给仓800,方便了用户调节存储仓300和补给仓800之间的油墨液位情况。
为了实现对油墨回收装置10的远程控制,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900,控制器900与输送泵400以及抽墨泵110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900通过传统导线与输送泵400以及抽墨泵110连接。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900通过红外线配对方式与输送泵400以及抽墨泵110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900通过蓝牙配对方式与输送泵400以及抽墨泵110连接。控制器900设置有若干启停按钮,若干启停按钮控制输送泵400以及抽墨泵110的启动与停止,从而实现了对输送泵400以及抽墨泵110的远程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器900还与各阀门以及各液位检测器电连接。控制器900设置有显示屏,显示屏显示各液位检测器所测关于油墨仓100、补给仓800以及存储仓300的液位情况的数据,控制器900还设置有若干调节按钮,若干调节按钮控制各阀门的开启与闭合。如此,控制器900实现了对油墨回收装置10的远程控制功能,提高了用户对油墨回收装置10进行操作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油墨仓、过滤仓、存储仓、输送泵、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以及第三连接管;
所述油墨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过滤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过滤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存储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存储仓的输出端与所述输送泵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油墨仓的输入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以及所述第三连接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分别设置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抽墨泵,所述抽墨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抽墨泵的输出端与所述过滤仓的输入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输送泵以及所述抽墨泵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仓开设有取样口,所述存储仓还包括取样盖,所述取样盖盖设于所述取样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仓设置有不锈钢滤网、碳钢滤网以及合成纤维滤网,所述不锈钢滤网、所述碳钢滤网以及所述合成纤维滤网间隔设置且收容于所述过滤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备用过滤仓、第一支管以及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一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备用过滤仓的输入端连通,所述备用过滤仓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支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输入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补给仓以及补给管,所述补给仓的输出端与所述补给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补给管的输出端与所述油墨仓的输入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仓、所述补给仓以及所述存储仓均分别设置有液位检测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墨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三支管,所述第三支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三支管的输出端与所述补给仓的输入端连通。
CN201920884046.2U 2019-06-13 2019-06-13 油墨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211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4046.2U CN210211725U (zh) 2019-06-13 2019-06-13 油墨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4046.2U CN210211725U (zh) 2019-06-13 2019-06-13 油墨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1725U true CN210211725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1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4046.2U Active CN210211725U (zh) 2019-06-13 2019-06-13 油墨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1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98474B (zh) 喷墨记录装置中的墨水供给装置
US20120228201A1 (en) Working fluid filtration devi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KR101168665B1 (ko) 정수 시스템
CN210211725U (zh) 油墨回收装置
CN103118802A (zh) 液体自动供给机构和具备其的涂布装置
KR20100118522A (ko) 이미징 장치에 사용하기 위한 드럼 유지 시스템 및 이미징 장치용 고객 교체 가능 유닛
CA3022508C (en) Solids washing in oil and/or gas production
CN210082677U (zh) 一种高温玻璃喷墨打印机的墨路循环系统
KR102399301B1 (ko) 유동성 제품의 정제화 장치 및 방법
JP3442354B2 (ja)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の維持管理方法
CN103085478A (zh) 印刷电路板喷墨印刷机喷墨系统
JP3442355B2 (ja) 浸漬型膜分離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サービスシステム
CN109200826B (zh) 净水设备及其滤芯寿命检测系统、方法
JP2022504113A (ja) ロータリー圧力フィルターモジュール
CN212722872U (zh) 土地整治工程的野外监理用检测装置
CN209210441U (zh) 一种纯水系统中抛光混床树脂捕捉装置
CN102471098B (zh) 离子交换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和设备,以及离子交换树脂层的形成方法及其装置
CN220615246U (zh) 一种带缺墨报警功能的数码印花机墨水桶
CN205522910U (zh) 全自动水斗液环保配料系统
CN218691136U (zh) 一种封闭式自动供胶系统
CN220054217U (zh) 一种玻璃油墨灌装设备
CN209138768U (zh) 一种油墨砂磨机用进料桶
CN220362822U (zh) 硅片切割液回收系统
CN103963474B (zh) 一种多级多设供墨系统
CN218590904U (zh) 油墨喷涂生产线用在线自动油墨回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