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7646U - 除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7646U
CN210197646U CN201920406429.9U CN201920406429U CN210197646U CN 210197646 U CN210197646 U CN 210197646U CN 201920406429 U CN201920406429 U CN 201920406429U CN 210197646 U CN210197646 U CN 210197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unit
receiving space
dehumidifying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64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Zhanpeng Lu
卢展鹏
Jiahan Hong
洪嘉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Ecology Systems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064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7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7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7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包括:构成外廓的框体,将进入所述框体内的空气中的水分去除的除湿单元,具有能接住从所述除湿单元流出的水的接水空间的除湿单元用托盘,用于将水从所述接水空间向所述框体的外部排出的排水口,还包括:用于可以将水从框体的外部注入所述接水空间的注水口。本实用新型维护既简单,又快速。

Description

除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除湿机,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在除湿单元下方的接水盘10接住从除湿单元掉落的水,然后再通过与接水盘10连接的排水管20将水排出机体外。
但是,当排水管20安装不当,或长期使用后排水管20出现堵塞时,水无法从排水管排出机体外。这样,可能会出现水从排水管20倒流回接水盘10,甚至由于水量过多,水溢出机体内的现象,最终导致除湿机发生故障。
当作业人员通过往接水盘10注水的方法,确认排水管20是否堵塞时,作业人员需要通过拆卸覆盖接水盘10的外壳板才能往接水盘10注水;进而,当除湿单元将接水盘10遮挡时,还可能需要整体拆卸除湿单元。这样不但操作复杂,而且拆装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维护既简单,又快速的除湿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包括:
构成外廓的框体;
将进入框体内的空气中的水分去除的除湿单元,
具有能接住从除湿单元流出的水的接水空间的除湿单元用托盘,
用于将水从接水空间向框体的外部排出的排水口,
还包括:用于可以将水从框体的外部注入接水空间的注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
框体包括:用于将除湿用托盘取出的点检口,
覆盖点检口的点检口盖,
注水口设置在点检口盖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除湿装置还包括覆盖注水口的注水口维护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排水口包括延伸到框体外的引导管,引导管贯穿点检口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在设有排水口的接水空间的侧壁上,排水口的上方设有与注水口相连接的给水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接水空间的底面从远离排水口的一侧往靠近排水口的一侧向下方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除湿装置还包括:能够防止水从接水空间溢出的溢出防止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溢出防止单元包括浮子,
检测浮子的位置的检测部,
和检测部检测到浮子到达设定高度时,停止除湿单元的除湿动作的停止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除湿单元包括:用于将框体内的空气的水分冷凝成水的冷凝器,
接水空间用于接住冷凝器凝成的水。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除湿装置维护既简单又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除湿装置除去注水口维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除湿装置除去点检口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3所示的除湿装置另一个角度下的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除湿单元用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10-接水盘;
20-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
1-框体;
11-点检口;
12-点检口盖;
13-进风口;
2-除湿单元;
21-冷凝器;
3-除湿单元用托盘;
31-接水空间;
4-排水口;
41-引导管;
5-注水口;
6-注水口维护板;
7-给水口;
8-溢出防止单元;
81-浮子;
82-检测部;
9-送风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除湿装置。如图2-6所示,除湿装置包括框体1,送风单元9,除湿单元2,除湿单元用托盘3,排水口4,注水口5,注水口维护板6,给水口7,溢出防止单元8。
框体1构成除湿装置的外廓,框体1为中空长方体形状,其具有6个面,包括顶面,底面和4个侧面。框体1包括进风口13、出风口(图中未示)、点检口11以及点检口盖12。进风口13设置在框体1的侧面上,是为了吸入空气而设的开口。出风口设置在与设有进风口的侧面相对向的侧面上,是为了将从进风口吸入的空气作为排气空气被排出而设置的开口。点检口11是为了能方便点检设置在框体1内的部件而设置的开口,该开口的大小为至少能使除湿用托盘3从该点检口11取出。点检口盖12用于覆盖点检口11。
送风单元9包括马达(图中未示)、扇叶。马达通电后,驱动回转轴转动。扇叶与回转轴连接,通过马达的回转轴的转动而驱动空气流的生成。
除湿单元2使从进风口13进入框体1内的湿润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水后释出,使空气变得干燥。除湿单元2包括冷凝器21,用于将框体1内的空气的水分冷凝成水。冷凝器21为热交换部材,形成相互独立,且相交的两条风路,是空气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场所。
除湿单元用托盘3为水盘形状,设置在除湿单元2的下方,用于承托除湿单元2。除湿单元用托盘3包括接水空间31。接水空间31设置在除湿单元用托盘3内的一个储存水的区域,用于接住从冷凝器21流出的水。
排水口4设置在接水空间31的壁上。为了使储存在接水空间31的水往框体1的外部排出而设置的开口。接水空间31的底面从远离排水口4的一侧往靠近排水口4的一侧向下方倾斜。排水口4包括引导管41,引导管41是为了连接排水管与排水口4而设置的管,其一端与排水口4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框体1的外部,本实施例的引导管41贯穿点检口盖12和注水口维护板6。引导管41比排水管的直径小,在安装排水管时,排水管直接套在引导管41之上即可与排水口4连接,引导水顺利地排出框体1外。
注水口5设置在点检口盖12上,用于将水从框体1的外部注入接水空间31。
注水口维护板6用于覆盖注水口5,其面积比点检口盖12小,固定在点检口盖12上。
给水口7与排水口4设置在接水空间31的同一壁上,并设置在排水口4的上方,与注水口5相连接,是为了使从注水口5注入的水进入接水空间31而设置的开口。
溢出防止单元8用于防止水从接水空间31溢出框体1内,溢出防止单元8包括:浮子81,检测部82,停止部(图中未示)。浮子81随水位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检测部82能检测浮子81当前位置。停止部能停止除湿单元2的除湿动作,也就是说,可以使除湿单元2停止运作。
以上为除湿装置的结构组成说明。
在对除湿装置进行安装时,在除湿装置的设置状态下,作业人员会对除湿装置的排水是否正常进行确认工作。由于注水口5设置在点检口盖12上,所以作业人员不需要打开点检口盖12、也不需要取出除湿单元用托盘3也能从框体1的外部将水从注水口5注入接水空间31内。也就是说,不需要打开比较大的点检板,就可以往注水口5注水。这样,点检口11在关闭的状态下,也可以确认是否正常排水。使得维护作业更容易,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再者,不需要移动除湿单元2,避免了因为拆卸除湿单元2而导致产生除湿单元2掉落的风险,提高了安全性。这样,维护既简单,又快速。
当作业人员往注水口5注水时,从注水口5进入的水就会沿着给水口7进入接水空间31。尽管注水口5设置在远离接水空间31的框体1的壁上,由于设置在接水空间31侧壁的给水口7与注水口5相连接,也能引导从注水口5进入的水注入接水空间31。在除湿装置安装状态下,在接水空间31的底面上,靠近排水口4的一侧比远离排水口4的一侧设置得更低,这样,水不会停留在接水空间31,而是沿着倾斜的方向流向靠近排水口4的一侧。通过该结构,只要给予少量的水就能确认排水是否正常。
再者,当排水管有从注水口5注入的水从位于给水口7下方的排水口4排出时,说明在安装阶段排水管被安装恰当,确保排水管能顺畅地排水。这样,在除湿装置安装阶段就不会因为排水管的安装不当而产生水倒流回接水空间31等的排水故障。
在确认排水正常后,作业人员不需要打开点检口盖12,只要通过延伸至框体1外的引导管41,就能从外部直接将排水管与排水口4连接,使得排水管的安装方便且简单。最后,在注水口5上覆盖注水口维护板6,防止灰尘或者虫子从注水口5进入接水空间31即可完成。
另外,当长期使用后,排水管出现堵塞而使得水无法排出,导致除湿装置在使用阶段出现故障时,水无法从接水空间31排出,使得浮子81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当检测部82检测到浮子81上升到设定高度时,检测部82就会发出信号给停止部,停止部就会停止除湿单元2的除湿动作,使得除湿单元2无法再释出水,有效地防止了水从接水空间31溢出框体1内等的故障。
当除湿装置发出故障提示后,作业人员只要用与安装阶段同样的检测方法,也就是,打开注水口维护板6,再往注水口5内注水,观察是否有水从排水管排出,就能轻松地检测到排水管是否有堵塞。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依据以上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对本实用新型除湿装置有了清楚的认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或说明书正文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实现方式,均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并未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上述对各元件和方法的定义并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各种具体结构、形状或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简单地更改或替换。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注意,贯穿附图,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在以下描述中,一些具体实施例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该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有任何限制,而只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例。在可能导致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时,将省略常规结构或构造。应注意,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除湿装置,包括:
构成外廓的框体,
将进入所述框体内的空气中的水分去除的除湿单元,
具有能接住从所述除湿单元流出的水的接水空间的除湿单元用托盘,
用于将水从所述接水空间向所述框体的外部排出的排水口,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可以将水从框体的外部注入所述接水空间的注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体包括:用于将所述除湿单元用托盘取出的点检口,
覆盖所述点检口的点检口盖,
所述注水口设置在所述点检口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所述注水口的注水口维护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包括延伸到所述框体外的引导管,所述引导管贯穿所述点检口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有所述排水口的所述接水空间的侧壁上,所述排水口的上方设有与所述注水口相连接的给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空间的底面从远离所述排水口的一侧往靠近所述排水口的一侧向下方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防止水从所述接水空间溢出的溢出防止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出防止单元包括浮子,
检测所述浮子的位置的检测部,
和所述检测部检测到所述浮子到达设定高度时,停止所述除湿单元的除湿动作的停止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单元包括:用于将所述框体内的空气的水分冷凝成水的冷凝器,
所述接水空间用于接住所述冷凝器凝成的水。
CN201920406429.9U 2019-03-28 2019-03-28 除湿装置 Active CN210197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6429.9U CN210197646U (zh) 2019-03-28 2019-03-28 除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6429.9U CN210197646U (zh) 2019-03-28 2019-03-28 除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7646U true CN210197646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7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6429.9U Active CN210197646U (zh) 2019-03-28 2019-03-28 除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76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67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a water management for a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KR101961925B1 (ko) 천장 매립형 냉난방기 세척 및 점검 장치
CN101839541A (zh) 除湿机的冷凝水排出系统
JP4708462B2 (ja) 空調ユニット
TWI727375B (zh) 除濕機
CN210197646U (zh) 除湿装置
KR102348040B1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제어방법
JP4625120B2 (ja) 空調ユニット
JP7241257B2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
KR101415220B1 (ko) 벽걸이형 기화식가습기
JP2008025878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190069202A (ko) 천장 매립형 기화식 가습기
EP3470747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water management for a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CN115085018A (zh) 一种电力设施用具有集水除尘功能的防尘电力柜
JPH0972568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21148364A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
CN112831999A (zh) 风道线屑过滤装置及洗衣干衣机
JP2003207167A (ja) 空気調和機
JPS621850B2 (zh)
KR200343235Y1 (ko) 크레인 쿨러의 응축수 처리장치
JP2020041790A (ja) 液体微細化装置
CN216667957U (zh) 排水结构及除湿机
JP2019002602A (ja) ミスト発生装置
CN218034314U (zh) 干地机
CN101464045A (zh) 除湿机排水孔的防漏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