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1141U - 一种新能源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1141U
CN210191141U CN201920771542.7U CN201920771542U CN210191141U CN 210191141 U CN210191141 U CN 210191141U CN 201920771542 U CN201920771542 U CN 201920771542U CN 210191141 U CN210191141 U CN 2101911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 energy
battery box
energy automobile
shell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154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aofen Zhong
钟肖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7154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11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11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114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该新能源汽车包括底盘框架、电池箱、第一壳体、弹簧和螺栓组件,底盘框架围设形成容置空间,且底盘框架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有衔接部;电池箱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固定部抵靠于衔接部的一侧上,电池箱用于容置电池;第一壳体盖设于电池箱的一侧上,且第一壳体的边沿抵靠于固定部上;弹簧压设于第一壳体和电池箱之间;螺栓组件依次穿设衔接部、固定部、第一壳体的边沿,以将电池箱和第一壳体固定于底盘框架上。本申请的新能源汽车能够提高对电池的防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少燃油汽车对环境的污染,目前大规模商用新能源汽车仍然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例如本申请提到的电动新能源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存在外力撞击的风险,当受到撞击时,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很容易发生爆炸,而造成严重的事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发生爆炸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该该新能源汽车包括底盘框架、电池箱、第一壳体、弹簧和螺栓组件,底盘框架围设形成容置空间,且底盘框架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有衔接部;电池箱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固定部抵靠于衔接部的一侧上,电池箱用于容置电池;第一壳体盖设于电池箱的一侧上,且第一壳体的边沿抵靠于固定部上;弹簧压设于第一壳体和电池箱之间;螺栓组件依次穿设衔接部、固定部、第一壳体的边沿,以将电池箱和第一壳体固定于底盘框架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还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盖设于电池箱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上,且第二壳体的边沿与底盘框架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弹簧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排布于第一壳体和电池箱之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还包括加强件、连接件和悬架组件,加强件与底盘框架连接,连接件与加强件固定连接,悬架组件与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悬架组件包括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第一悬架的截面为具有一开口区域的半包围结构,第二悬架嵌入到开口区域并与第一悬架固定连接,以使悬架组件的截面为闭合结构,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架在开口区域的两侧彼此叠合且固定连接。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还包括跨接于底盘框架的相对两侧的横梁,电池箱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进一步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横梁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横梁包括彼此交差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电池箱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交叉区域。
在另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还包括连杆件,连杆件连接衔接部和底盘框架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侧,螺栓组件进一步插置于连杆件内,且依次穿设连杆件、衔接部、固定部、第一壳体的边沿。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杆件朝向电池组件的管壁设置有更换孔。
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杆件在管壁上设置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在同一轴线上;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包括固定销,固定销贯穿两个通孔,并与螺栓组件的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干涉配合,以防止螺栓组件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底盘框架围设成用于容置电池箱的容置空间,且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衔接部,电池箱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固定部抵靠于衔接部的一侧上,第一壳体盖设于电池箱的远离车身的一侧上,且第一壳体的边沿抵靠于固定部上,螺栓组件依次穿设衔接部、固定部、第一壳体的边沿,以将电池箱和第一壳体固定于底盘框架上,在电池箱中的电池的电量消耗完毕后,只需要将电池箱从底盘框架的衔接部上拆卸下来,然后更换其他充满电的电池箱,从而能够快速、间接地给电动车充满能源,提高电动车的充电效率。此外,弹簧压设于第一壳体和电池箱之间,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壳体受到外物撞击时,弹簧能够缓冲外物带来的冲击力,避免电池受到过大压力爆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新能源汽车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箱区域的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新能源汽车在电池箱区域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IV-IV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悬架组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新能源汽车10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新能源汽车100在电池箱130区域的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新能源汽车100在电池箱130区域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图2中IV-IV方向上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使用清洁能源的新能源汽车100,具体地,本申请的新能源汽车100使用电能作为驱动能源。
本申请的新能源汽车100包括车身110、底盘框架120、电池箱130、第一壳体140、弹簧150和螺栓组件160。
车身110固定在底盘框架120的一侧上,底盘框架120围设成用于容置电池箱130的容置空间,且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衔接部121,电池箱130与衔接部121为可拆卸连接,并保持在容置空间内。
电池箱130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131,固定部131抵靠于衔接部121的一侧上,电池箱130用于容置电池170。
第一壳体140盖设于电池箱130的远离车身110的一侧上,且第一壳体140的边沿抵靠于固定部131上。
弹簧150处于压缩状态,弹簧150压设于第一壳体140和电池箱130之间。
螺栓组件160依次穿设衔接部121、固定部131、第一壳体140的边沿,以将电池箱130和第一壳体140固定于底盘框架120上。
在本实施例中,底盘框架120围设成用于容置电池箱130的容置空间,且在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衔接部121,电池箱130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131,固定部131抵靠于衔接部121的一侧上,第一壳体140盖设于电池箱130的远离车身110的一侧上,且第一壳体140的边沿抵靠于固定部131上,螺栓组件160依次穿设衔接部121、固定部131、第一壳体的边沿140,以将电池箱130和第一壳体140固定于底盘框架120上,在电池箱130中的电池170的电量消耗完毕后,只需要将电池箱130从底盘框架120的衔接部121上拆卸下来,然后更换其他充满电的电池箱130,从而能够快速、间接地给电动车充满能源,提高电动车的充电效率。此外,弹簧150压设于第一壳体140和电池箱130之间,弹簧150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壳体140受到外物撞击时,弹簧150能够缓冲外物带来的冲击力,避免电池受到过大压力爆炸。
弹簧150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排布于第一壳体140和电池箱130之间,以为均衡地为电池箱130提供保护。
新能源汽车100还包括第二壳体180,第二壳体180盖设于电池箱130的远离第一壳体140的一侧上,且第二壳体180的边沿与底盘框架120连接,第二壳体180用于进一步保护电池箱130中的电池170。
请继续参阅图3,新能源汽车100进一步包括跨接于底盘框架120的相对两侧的横梁190,电池箱130的远离第一壳体140的一侧进一步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横梁190上。在本实施例中,横梁190一方面是阻止了电池箱130沿自身厚度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增加了电池箱130与底盘框架120的连接位置,使电池箱130和底盘框架120连接的更加牢固。
横梁190包括彼此交差设置的第一横梁191和第二横梁192,电池箱130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第一横梁191和第二横梁192的交叉区域。
请继续参加图5,新能源汽车100还包括连杆件210,连杆件210连接衔接部121和底盘框架120的远离第一壳体140的一侧,螺栓组件160进一步插置于连杆件210内,且依次穿设连杆件210、衔接部121、固定部131、第一壳体140的边沿。
连杆件210朝向电池箱130的管壁设置有更换孔212,电池箱130在日常拆卸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对螺栓组件160造成一定的磨损。为了保证电池箱130和底盘框架120的支撑平台稳定地连接,会定期更换螺栓组件160,通过更换孔212可以直接取出螺栓组件160,而不必去拆除连杆件210等其他底盘平台地零件来取出螺栓组件160,节省了更换螺栓组件160的时间。
新能源汽车100进一步包括固定销220,连杆件210在管壁上设置有两个通孔(图5上未标示),两个通孔在同一轴线上,固定销220贯穿两个通孔,且与螺栓组件160的远离第一壳体140的一端干涉配合。因为电动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振动,震动会使螺栓组件160会在其轴线上发生移动,甚至脱落,严重影响底盘平台的正常使用。固定销220与螺栓组件160的轴线上的一端干涉配合,在螺栓组件160的轴线上对螺栓组件160施加外力,从而阻止螺栓组件160在其轴线上的位移。固定销220本身为竖条状,穿过两个通孔后,为了避免固定销220脱离两个通孔,应将固定销220的两端折弯。
请参阅图2、图3和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悬架组件25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新能源汽车100进一步包括加强件230、连接件240和悬架组件250,加强件230与底盘框架120连接,悬架组件250与连接件240连接,连接件240与加强件230连接,悬架组件250为钣金件,悬架组件250的截面为闭合结构。
可选地,加强件230分别与连接件240和底盘框架120焊接连接,加强件230用于增强连接件240与底盘框架120的连接强度,悬架组件250和连接件240为可拆卸连接,例如螺栓连接或者铆钉等。当电动车需要更换悬架组件250或者底盘框架120时,只需将对应的零件拆卸下来更换成对应新的零件,不必整体的去更换底盘平台,极大地降低了汽车底盘平台的维修成本。
悬架组件250包括第一悬架251和第二悬架架252,第一悬架251和第二悬架架252分别为钣金件,第一悬架251的截面为具有一开口区域的半包围结构,第二悬架架252的外轮廓形状与第一悬架251的开口区域相匹配,第二悬架架252嵌入到开口区域并与第一悬架251固定连接,进而使悬架组件250的截面为闭合结构,第一悬架251和第二悬架架252在开口区域的两侧彼此叠合且固定连接。
第一悬架251和第二悬架架252在第一悬架251的开口区域的两侧分别彼此叠合且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焊接、螺栓连接或者铆接等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框架,围设形成容置空间,且所述底盘框架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一侧上形成有衔接部;
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外侧形成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抵靠于所述衔接部的一侧上,所述电池箱用于容置电池;
第一壳体,盖设于所述电池箱的一侧上,且所述第一壳体的边沿抵靠于所述固定部上;
弹簧,压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电池箱之间,所述弹簧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排布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电池箱之间;及
螺栓组件,依次穿设所述衔接部、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沿,以将所述电池箱和所述第一壳体固定于所述底盘框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盖设于所述电池箱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上,且所述第二壳体的边沿与所述底盘框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汽车还包括加强件、连接件和悬架组件,所述加强件与所述底盘框架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加强件固定连接,所述悬架组件与所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悬架组件包括第一悬架和第二悬架,所述第一悬架的截面为具有一开口区域的半包围结构,所述第二悬架嵌入到所述开口区域并与所述第一悬架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悬架组件的截面为闭合结构,所述第一悬架和所述第二悬架架在所述开口区域的两侧彼此叠合且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能源汽车还包括跨接于所述底盘框架的相对两侧的横梁,所述电池箱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进一步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横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梁包括彼此交差设置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电池箱以可拆卸方式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交叉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新能源汽车还包括连杆件,所述连杆件连接所述衔接部和所述底盘框架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螺栓组件进一步插置于所述连杆件内,且依次穿设所述连杆件、所述衔接部、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壳体的边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件朝向所述电池箱的管壁设置有更换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件在管壁上设置有两个通孔,所述两个通孔在同一轴线上;
所述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包括固定销,所述固定销贯穿所述两个通孔,并与所述螺栓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干涉配合,以防止所述螺栓组件脱出。
CN201920771542.7U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新能源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911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1542.7U CN210191141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新能源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1542.7U CN210191141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新能源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1141U true CN210191141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61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154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91141U (zh) 2019-05-27 2019-05-27 一种新能源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11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30284C (zh) 塔连接杆结构
JP4265640B2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CN110621527B (zh) 一种电动车的底盘组件、底盘平台及电动车
CN103253120B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202783386U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的加强结构
JP2015504235A (ja) 最適化されたブラケット分離を用いて後部衝突時のバッテリーの損傷を防ぐための自動車構成方法
CN21019114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
CN109532885B (zh) 内燃动车组车下布置动力集成系统安装框架
CN205523634U (zh) 组合式电动车电池框架
CN211062766U (zh) 一种电池模组总成及车辆
CN201998782U (zh) 汽车发动机右悬置减震支架总成
CN201703239U (zh) 汽车发动机支架
CN110316255A (zh) 汽车前端框架及汽车
CN216805605U (zh) 一种前轮壳传力结构
JP2017171134A (ja) 車両用バンパ構造
JP5418901B2 (ja) 自動車の燃料容器支持装置の固定構造
KR20130033749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언더 바디
CN115503822A (zh) 用于车辆的副车架及车辆
CN112277555B (zh) 一种汽车后悬架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14361685A (zh) 一种吊装式换电车辆的装配式电池包托架
CN210556905U (zh) 一种高效低噪音的仓壁振动器
JP2012224281A (ja) 車体構造
CN215922117U (zh) 一种蓄电池压紧装置
CN216867394U (zh) 减震机构支架及作业机械
CN220220376U (zh) 电池定位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