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8974U - 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 Google Patents

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8974U
CN210188974U CN201921001873.9U CN201921001873U CN210188974U CN 210188974 U CN210188974 U CN 210188974U CN 201921001873 U CN201921001873 U CN 201921001873U CN 210188974 U CN210188974 U CN 210188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ressing plate
pressing
plate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18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nman Dan
但汉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ning Pv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ning P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ning Pv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ning Pv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18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8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8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8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Bearings Or Oth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包括支撑件;第一压板,与支撑件固定连接;第一压板具有第一压面,第一压板上设有第一转轴孔;第二压板,位于第一压板的靠近第一压面的一侧,第二压板的靠近第一压板的一侧具有与第一压面平行且相对的第二压面;第二压板上设有第二转轴孔;第二转轴孔与第一转轴孔共轴线;以及间距调节组件,用以为第二压板施加指向第一压板的力,以调节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之间的间距。上述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在组装轴承和轴承箱时,通过第二压板的第二压面与轴承抵压。间距调节组件通过第二压板将力传递给轴承,增大轴承的受力面积,减小轴承所受到的压强,进而有效避免轴承局出现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Description

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片多线切割领域,特别是涉及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硅片多线切割装置中,由于金刚线正反方向频繁更换切割的过程中,使得轴承箱受到较大的载荷。为了避免轴承箱受到载荷时间较久而影响其使用寿命,需要定时将轴承箱拆卸进行维修。
轴承箱内组装有轴承。在对轴承箱进行维修时,需要将轴承从轴承箱内拆卸。然而,轴承与轴承箱过盈配合,且轴承与轴承箱一般均由金属等较硬的材质制成,故在拆卸和组装过程都比较困难。传统地,在组装轴承至轴承箱的过程中,直接暴力击打轴承,容易导致轴承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严重的可能损伤轴承,甚至影响轴承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效避免轴承局出现部应力集中现象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一种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包括
支撑件;
第一压板,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具有第一压面;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压面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一转轴孔;
第二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压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压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压面平行且相对的第二压面;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压面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压板的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二转轴孔与所述第一转轴孔共轴线;以及
间距调节组件,用以为所述第二压板施加指向所述第一压板的力,以调节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间距。
上述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在组装轴承至轴承箱时,可将与轴承固定连接的转轴端部插入第一转轴孔内,从而使得第二压板的第二压面与轴承抵压,间距调节组件通过第二压板将力传递给轴承,增大轴承的受力面积,减小轴承所受到的压强,进而有效避免轴承局出现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支撑件;至少三个所述支撑件呈环状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螺杆,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支撑件匹配的第一螺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至少三个供所述支撑件穿过的过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气缸,所述间距调节组件位于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第二压面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面的方向移动并可与所述第二压板抵压的压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件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一压面上设有用以限制轴承箱底端的限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压面的一侧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一转轴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均为45#钢支撑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压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二压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100,包括支撑件110、与支撑件110固定连接的第一压板130、第二压板150以及间距调节组件。
具体地,第一压板130具有第一压面131。第二压板150位于第一压板130的靠近第一压面131的一侧。第二压板150的靠近第一压板130的一侧具有与第一压面131平行且相对的第二压面151。间距调节组件用以为第二压板150施加指向第一压板130的力,以调节第一压板130和第二压板150之间的间距。
第一压板130上设有在垂直于第一压面131的方向上贯穿第一压板130的第一转轴孔133。第二压板150上设有在垂直于第二压面151的方向上贯穿第二压板150的第二转轴孔153;第二转轴孔153与第一转轴133孔共轴线。
可以理解的是,在将轴承箱拆卸以进行维修时,直接将轴承箱10与轴承20拆卸分离即可,无需将与轴承的轴承内圈固定连接的转轴30拆卸分离。故一般在组装轴承和轴承箱时,转轴依然与轴承固定连接。且转轴长度大于轴承长度,转轴的两端均凸出轴承设置。故通过设置第一转轴孔133和第二转轴孔153的方式,转轴30的两端分别可分别插入第一转轴孔133和第二转轴孔153中,可使得第一压板130的第一压面131始终与轴承箱的底面抵压贴合,使得第二压板150的第二压面151始终与轴承的上端面抵压贴合。
如图1所示,利用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100组装轴承20和至轴承箱10时,将轴承20与轴承箱10放置层叠在第一压板130和第二压板150之间,并使得轴承20与轴承箱10的内腔对准。使得第二压板150的第二压面151与轴承20的远离轴承箱10的一端贴压。然后利用间距调节组件为第二压板150施加指向第一压板130的力,从而缩短第一压板130和第二压板150之间的压力,进而驱使轴承20插入轴承箱10的内腔中,完成轴承箱10和轴承20的组装。
在组装轴承20和轴承箱10时,通过第二压板150的第二压面与轴承20抵压。间距调节组件通过第二压板150将力传递给轴承20,增大轴承20的受力面积,减小轴承20所受到的压强,进而有效避免轴承20局出现部应力集中的现象。
另外,在有效避免轴承20局部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的情况下,也同时避免了轴承20因局部应力集中而传递给轴承箱10较大压力的,从而避免了组装过程中轴承箱10出现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而避免轴承箱10因局部受力而受损,避免对轴承箱10使用寿命的影响。
另外,由于在组装轴承20和轴承箱10时,作用在轴承20上的力是垂直于其端面的,从而避免了作用在轴承20内的滚珠的应力,从而减少轴承滚珠的磨损,延长轴承20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100包括三个支撑件110。三个支撑件110呈环状分布。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100包括三个支撑件110,其支撑效果更加稳定。三个支撑件110设置呈环状,使得三个支撑件110围成用以防止轴承20和轴承箱10的容置空间。
本实施例中,三个支撑件110呈环状均匀分布。从而使得每个支撑件110所承载的支撑力更加均衡。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支撑件的个数不限于三个,还可以是一个、两个或多于三个,能实现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支撑,避免在对第二压板施压的过程中第二压板倾斜。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10为螺杆,间距调节组件包括三个与支撑件110匹配的第一螺母171。
在组装轴承箱10和轴承20的过程中,将三个第一螺母171分别组装至三个支撑件110上,且三个第一螺母171均位于第二压板150的远离第二压面151的一侧,从而通过同时或依次旋转三个第一螺母171可调节第一压板130和第二压板150的间距。可以理解的是,若依次旋转三个第一螺母171,则每次每个第一螺母171旋转的角度需较小,如两圈等,然后依次循环,以防止出现第二压板150倾斜的现象,即使得第二压板150基本与轴承20抵压。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间距调节组件中第一螺母的个数也不限于三个。例如,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间距调节组件还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于三个的第一螺母。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间距调节组件中第一螺母的个数也可以少于螺杆的个数,能均匀为第二压板施压,且避免第二压板过度倾斜即可。
本实施例中,第二压板150上设有三个供支撑件110穿过的过孔155。从而通过支撑杆110限制第二压板150的位置,防止第二压板150过度倾斜。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二压板上也可以不设置过孔。例如,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三个支撑杆均与第二压板的侧边抵接,从而防止第二压板的倾斜。可选地,设置第二压板的外边缘具有拐角,支撑杆的相应位置也设有拐角,两者相互抵接,从而能够更好地防止第二压板倾斜。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30的第一压面131上设有用以限制轴承箱10底端的限位件135。从而在组装轴承箱10和轴承20的过程中,避免轴承箱10沿平行于第一压面131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35为限位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限位件不限于限位环。例如,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限位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呈环状分布的子限位件。可选地,子限位件的与轴承箱抵接的表面为内凹的曲面,以全部与轴承箱贴合,从而更好的对轴承箱进行限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30的远离第一压面131的一侧设有支撑脚190,支撑脚190的位置偏离第一转轴孔133。从而在组装轴承箱10和轴承20的过程中,可在与轴承20固定连接的转轴穿过第一转轴孔133漏出后,第一转轴可继续沿其轴向向下移动,以确保能够将轴承20完全插入轴承箱10内。
本实施例中,支撑脚190与支撑件110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支撑脚与支撑件还可以单独成型,且其形状也可不同。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30上设有与支撑件110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压板130与支撑件110螺纹连接。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压板130的远离第一压面131的一侧还设有与支撑件110螺纹连接的第二螺母140,以进一步限制第一压板13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压板130和第二压板150均为45#钢支撑板。45#钢支撑板具有较高的强度,从而防止第一压板130和第二压板150因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而不能与轴承箱10或轴承20面抵压。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不限于通过45#钢材料制成,还可以由其它具有较高强度的材料制成。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200,其与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100不同的是,间距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支撑件210上的气缸271,间距调节组件位于第二压板250的远离所述第二压面251的一侧。从而可以通过气缸271的伸缩来给予第二压板250一个指向第一压板230的力,以缩短第一压板230和第二压板250的间距。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气缸271的顶端误上转轴,在气缸271底部设置凹陷。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气缸还可以偏离转轴所在位置设置。
另外,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10不需要与第一螺母配合,故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210呈圆柱状,但是外表面无外螺纹,从而在对第二压板进行限位的过程中,与第二压板面接触,减小作用在第二压板上的压强。
当然,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支撑件还可以呈棱柱状等其它结构的杆状或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能支撑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即可。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300,其与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100不同的是,间距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支撑件310上的固定板371,固定板371位于第二压板350的远离第一压板130的一侧;固定板371上设有可沿垂直于第二压面351的方向移动并可与第二压板350抵压的压件373。从而可以通过压件373沿垂直于第二压面351的移动来缩小第一压板330和第二压板350的间距。
本实施例中,压件373与固定板371螺纹连接。即通过旋转压件373即可实现压件373相对固定板373移动,以使得第二压板350向第一压板330的方向移动。
同样的,压件373底部也需设置凹陷,以避开转轴。
本实施例中,间距调节组件仅包括一个压件373,且压件373与第二压板350抵接的位置位于第二压板350的中心位置,从而避免第二压板350在压件373的压力下倾斜。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间距调节组件还可以包括两个或多余两个压件。
另外,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压件与固定板的连接方式不限于螺纹连接,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压件与固定板的相对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在另外可行的实施例中,间距调节组件的结构不限于此,能够给第二压板一个指向第一压板的力即可。
进一步地,间距调节组件也不限于位于第二压板的远离第二压面的一侧,还可以位于第二压板的靠近第二压面的一侧,从而通过对给第二压板一个拉力以缩短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的间距。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件;
第一压板,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板具有第一压面;所述第一压板上设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一压面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一转轴孔;
第二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压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压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压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具有与所述第一压面平行且相对的第二压面;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在垂直于所述第二压面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第二压板的第二转轴孔;所述第二转轴孔与所述第一转轴孔共轴线;以及
间距调节组件,用以为所述第二压板施加指向所述第一压板的力,以调节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之间的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包括至少三个所述支撑件;至少三个所述支撑件呈环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螺杆,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与所述支撑件匹配的第一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板上设有至少三个供所述支撑件穿过的过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气缸,所述间距调节组件位于远离所述第二压板的第二压面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第二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压板的一侧;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可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压面的方向移动并可与所述第二压板抵压的压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与所述固定板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的第一压面上设有用以限制轴承箱底端的限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的远离所述第一压面的一侧设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一转轴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均为45#钢支撑板。
CN201921001873.9U 2019-06-28 2019-06-28 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Active CN210188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1873.9U CN210188974U (zh) 2019-06-28 2019-06-28 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1873.9U CN210188974U (zh) 2019-06-28 2019-06-28 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8974U true CN210188974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68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1873.9U Active CN210188974U (zh) 2019-06-28 2019-06-28 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8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214269A1 (en) Bearing puller
US20150240924A1 (en) Screw assembly and transport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KR101244944B1 (ko) 공작물 고정용 지그
KR101116220B1 (ko) 가공물 결합용 지그의 클램핑장치
CN103786043A (zh) 内涨式定位夹紧装置
KR20130010450A (ko) 공작물 고정용 지그
CN210188974U (zh) 轴承箱轴承组装治具
CN103600318A (zh) 一种用于静子叶片强度考核的夹具及安装方法
EP3678820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moving bearing cups
CN202571923U (zh) 筒体镗孔加工的装夹装置
CN107052781B (zh) 衬套压入浮动装置
CN112067431B (zh) 一种自对中夹层结构侧向压缩试验夹持装置
CN107088679B (zh) 一种斜拉切割机
KR20100123291A (ko) 길이 가변이 가능한 t형 렌치
CN107433536B (zh) 一种中孔定位及夹紧的夹具结构
KR20120027863A (ko) 진공력을 이용한 가공용 콜렛 척
EP3708294A1 (en) Modular device for clamping and/or supporting a piece to be worked
CN110883730A (zh) 销套拆卸装置
CN108015717B (zh) 一种线切割导轮组件的拆装工具及使用方法
KR102063958B1 (ko) 스크류 고정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직선운동장치
KR101383477B1 (ko) 리머볼트 장치
CN107813167B (zh) 一种在卧式加工中心上加工行星架主体的工具
CN219818634U (zh) 焊接装置
CN216882742U (zh) 一种快速倒压板夹具
JP4680573B2 (ja) クラン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